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91)
2023(10722)
2022(9264)
2021(8482)
2020(7327)
2019(17001)
2018(16829)
2017(34186)
2016(18506)
2015(21183)
2014(21517)
2013(21504)
2012(20767)
2011(19271)
2010(19886)
2009(19067)
2008(19050)
2007(17558)
2006(15902)
2005(14742)
作者
(55451)
(46513)
(46140)
(44549)
(29788)
(21974)
(21356)
(17994)
(17379)
(16860)
(15856)
(15262)
(14937)
(14858)
(14616)
(14530)
(13898)
(13665)
(13499)
(13483)
(11804)
(11557)
(11305)
(10698)
(10573)
(10517)
(10229)
(10192)
(9319)
(9209)
学科
(98848)
经济(98765)
管理(51644)
(48616)
方法(37460)
(37437)
企业(37437)
数学(33346)
数学方法(33051)
中国(25369)
(24201)
地方(22317)
(21111)
(18561)
(18238)
业经(18038)
(17602)
贸易(17593)
(17042)
(15757)
银行(15733)
农业(15627)
(15160)
(14668)
金融(14666)
地方经济(14334)
(13269)
(12959)
环境(12872)
(12259)
机构
学院(283711)
大学(283272)
(132464)
经济(129724)
管理(105537)
研究(101536)
理学(89013)
理学院(88022)
管理学(86716)
管理学院(86163)
中国(78830)
(61938)
(59894)
科学(57820)
(52610)
财经(48143)
研究所(47004)
中心(45619)
(44943)
(44365)
(43282)
经济学(42143)
北京(38772)
经济学院(37781)
业大(37573)
(36802)
师范(36534)
(35358)
农业(35213)
财经大学(35107)
基金
项目(169695)
科学(132995)
研究(127691)
基金(122142)
(104460)
国家(103580)
科学基金(87585)
社会(81659)
社会科(77335)
社会科学(77312)
(65466)
基金项目(63363)
教育(58237)
(54961)
自然(53552)
编号(52674)
自然科(52197)
自然科学(52179)
资助(51775)
自然科学基金(51244)
成果(44963)
(38828)
(38685)
重点(38322)
课题(36819)
(34140)
教育部(33408)
国家社会(33291)
(33148)
人文(32599)
期刊
(157633)
经济(157633)
研究(93606)
中国(53669)
(46488)
(41155)
管理(39285)
学报(38294)
科学(36466)
(32449)
金融(32449)
大学(29188)
学学(27469)
农业(27254)
教育(27062)
经济研究(26494)
财经(24959)
技术(24384)
业经(23959)
(21630)
问题(21153)
(18303)
技术经济(16331)
国际(16037)
统计(15346)
理论(14748)
商业(14420)
世界(14149)
(13743)
现代(13305)
共检索到4452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娄丽丽  
今年以来,宏观经济数据显示,我国经济增速全面加快。固定资产投资一季度有所回落,但4、5月份显示了反弹势头,其他主要指标也都出现了加快势头——工业生产快速扩张,企业利润高企;国内市场销售增速加快,市场物价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一鸣  
未来需要继续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保持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取向,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着力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和活力在经历了连续七个季度经济增速放缓后,进入2012年第四季度,随着稳增长政策效应逐步显现,我国经济增长回稳态势已基本确立。展望2013年,我国经济将继续企稳回升。与此同时,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国内生产要素成本加快上升,产能过剩矛盾趋于突出,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日益显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王延南  
2011年,世界经济复苏进程依然艰难,且新兴市场和发达国家增长不平衡的局面将继续存在。国内经济增速将有所放缓,但仍将保持在较高水平,GDP增速将呈前低后高走势。通货膨胀压力仍然较大,预计全年CPI涨幅在4 5%左右,其中受翘尾因素影响,CPI月度涨幅高点可能出现在一季度。宏观政策方面,预计货币政策将继续稳中偏紧,信贷规模控制仍将是主要手段。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苏剑  叶淏尹  房誉  
2012年我国面临的宏观经济环境较为复杂,一方面是外围环境中欧债危机和全球增长放缓对我国的实体经济尤其是出口造成一定冲击,另一方面是我国本身的增长源泉受到挑战,我国的劳动成本面临上升的局面,对我国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有一定的冲击;而房地产由于其较高的产业关联性,是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影响的行业,目前从长远利益出发我国对房地产市场回归合理价值的调控正在继续,这也将对经济增长有着一定的压力。此时我国的政策选择就应当重点兼顾保增长、抑通胀和控房价三个部分,采用定向扩张的需求管理政策和降低成本的供给管理政策。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郑超愚  
2017年,中国经济稳定增长而进入新一轮经济周期的扩张阶段,已经结束了2002-2016年间的完整波谷—波谷经济周期。2018年,中国经济应该实行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通过反周期需求管理的扩张操作,进一步促进经济复苏而实现总体经济景气的正常化,努力回复高储蓄-高投资-高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以重新启动中国经济的快速赶超进程。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郭克莎  
本文以总供给和总需求关系为理论框架 ,分析了 2 0 0 3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的趋势与特点 ,认为投资过度扩张和工业增长过快导致GDP增长速度偏高 ,消费价格涨势逐渐明显 ,经济增长质量出现下降。因此 ,2 0 0 4年的宏观经济政策 ,应当由对付通货紧缩转向防止通货膨胀 ,通过控制投资和工业过度扩张 ,适度调控经济增长速度 ,促进经济结构的协调 ,并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郑超愚  
中国政府将在2002年~2003年继续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并且适当调整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功能组合和结构导向,以期启发国有投资需求与非国有投资需求、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国内需求与国外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全面拉动。随着积极财政政策扩张效应的累积和世界经济形势的好转,2002年GDP预计增长7.5%以上而略高于2001年。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于长革  
2011年,中国的经济形势依然具有典型的"两面性"特征。短期内经济增长虽然可能出现小幅波动,但全年经济运行将进一步趋于平稳,经济增长率预计可保持在9.5%左右,仍处于稳定增长水平。但宏观经济运行中依然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因此,在宏观经济政策上要适时做出调整:第一,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完善宏观调控基础;第二,宏观调控要从需求管理为主转变为供给管理为主,加快推进结构调整;第三,财政政策要继续保持必要的刺激力度,货币政策操作重点要放在支持企业恢复和提高生产能力、增强经济活力以及引导通胀预期上。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天龙  唐华  施祖麟  
一、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及运行特点(一)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金融危机以及由此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全球经济衰退,特别是美国经济减速对我国的出口有重大影响。考虑到美国经济减速还可能影响其他国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丛明  
2006年宏观经济运行情况总体较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速度较快、效益较好、物价较低的良好发展势头。当前经济运行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投资规模偏大、货币信贷投放偏多和国际收支不平衡矛盾加剧。从短期看,经济总量仍处于偏热状态;从中长期看,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软肋”。2007年要继续保持宏观调控政策的连续和稳定,适当调整总量,着力调整结构,将短期调控与中长期结构调整和深化体制改革紧密结合起来,根据形势发展需要适时适度进行调控,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闫坤  张鹏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2008年第三季度,我国经济运行出现了一系列新的情况。为此,现阶段经济宏观调控和财政政策运行的核心方案是:构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财政政策搭配的总体框架,货币政策通过对流动性和投资需求实施调控以减轻企业负担,提高企业和市场的自我调整能力;财政政策着力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予以克服和解决,对外参与全球联合行动,实现政策协同,对内科学分析和控制矛盾,推行审慎微调。在财政收入增幅大幅度下降的背景下,及时研究发行国债等扩大内需相关政策预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