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50)
2023(6891)
2022(5902)
2021(5374)
2020(4681)
2019(10289)
2018(10469)
2017(20865)
2016(11330)
2015(13205)
2014(13494)
2013(13833)
2012(13563)
2011(12708)
2010(13352)
2009(13116)
2008(12915)
2007(11893)
2006(11499)
2005(11011)
作者
(35068)
(29223)
(28982)
(28204)
(18560)
(13711)
(13277)
(11073)
(10972)
(10579)
(10122)
(9565)
(9546)
(9416)
(9129)
(9105)
(8602)
(8465)
(8449)
(8025)
(7924)
(7123)
(7088)
(6716)
(6713)
(6661)
(6441)
(6422)
(6001)
(5689)
学科
(72448)
经济(72383)
管理(32795)
(28220)
方法(22249)
数学(19903)
(19876)
企业(19876)
数学方法(19707)
中国(19566)
地方(17955)
(16461)
(14378)
(14194)
业经(12908)
(12821)
地方经济(12683)
(11892)
银行(11882)
(11495)
农业(10708)
(10518)
金融(10518)
(10375)
贸易(10362)
(10007)
(9783)
环境(9115)
(8513)
(8112)
机构
大学(183366)
学院(181660)
(89815)
经济(87986)
研究(67523)
管理(64584)
中国(55032)
理学(52498)
理学院(51919)
管理学(51225)
管理学院(50871)
(43618)
(39466)
科学(35932)
(34937)
财经(33090)
中心(30645)
(30488)
研究所(30436)
(29552)
经济学(29316)
(26351)
北京(26305)
经济学院(26054)
(24483)
师范(24337)
(24163)
财经大学(23993)
(22968)
业大(21036)
基金
项目(97870)
研究(76417)
科学(76020)
基金(69867)
(58989)
国家(58496)
社会(50304)
科学基金(48601)
社会科(47648)
社会科学(47639)
(36934)
基金项目(34999)
教育(34524)
编号(31374)
(30458)
资助(30296)
成果(28280)
自然(26985)
自然科(26247)
自然科学(26238)
自然科学基金(25733)
(23010)
(22613)
课题(22513)
重点(22092)
国家社会(21046)
(20255)
教育部(19775)
发展(19729)
(19486)
期刊
(116459)
经济(116459)
研究(68996)
中国(37531)
(32438)
管理(26946)
(25285)
(24514)
金融(24514)
学报(22513)
科学(21342)
教育(19489)
经济研究(19355)
财经(18112)
大学(17652)
业经(16829)
技术(16655)
农业(16619)
学学(16133)
问题(16029)
(15860)
(13121)
技术经济(11454)
国际(11176)
理论(10426)
统计(10253)
经济问题(10083)
图书(9976)
世界(9863)
经济管理(9143)
共检索到3122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苏志刚  
本文认为,对日益突出的安全生产问题,应用经济学观点加以解决。一是综合运用宏观调控手段,制定超前意识的安全生产规划,并纳入国民经济宏观调控范围内,同时运用财政、货币、产业和贸易等政策提高安全生产宏观调控能力;二是拓宽安全生产投融资渠道,强化安全生产投入主体责任制,建立健全多元化投资机制:三是提高安全生产的事故成本,在全社会达成提高安全生产赔偿底线的共识,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安全生产事故的高标准赔偿;四是加强安全科学技术研究,并加快其成果产业化步伐,促进安全的科技进步;五是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行政责任追究制度。科学管理和监督安全生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应恒  霍丽玥  
从经济学角度对现代食品质量安全问题进行了多层面分析 ,从其外在表现、特点、影响、发生机理到相关理论 ,初步建立了一个分析框架 ,从中得出的基本结论是 ,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是现代生产和消费方式的产物 ,政府进行公共管理的目标应该是食品风险最小化。通过维护市场公正以及提供相关信息改变消费者支付意愿 ,将是发挥市场机制解决问题的最有效手段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曾海  曹羽茂  胡锡琴  
近几年,我国重特大安全事故频繁发生,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不断递增,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及发展形成了巨大制约。在安全事故背后,除了技术因素外,经济及管理的因素是事故频发的主导因素,其中事故行为的外部性、产权缺乏有效的界定、价格扭曲是经济上导致事故不断加剧的主要原因。要控制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仅靠行政力量或单一的赔偿及罚款远远不够,必须从经济方面加以调整,依靠市场的力量来解决。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俊霞,王孟欣  
2004年中国一些地区一反过去的“民工潮”,出现了“民工荒”。文章从经济学角度,运用博弈论分析了“民工荒”产生的原因,认为“民工荒”的产生是由于长期以来劳资双方博弈的结果。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谭伟  
一、法经济学的发展法经济学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门边缘学科。法经济学有多种多样的称呼,如"法和经济学""法律的经济分析""法律经济学"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红宇  
食品安全是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主要国家共同关心的重大课题。我国对食品安全的管理存在许多缺陷和漏洞。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我国食品监管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信息不对称、外部性和规制失灵,并从经济学的角度提出了食品安全监管的对策取向。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桂荣  李菲菲  
遵循我国CPI调整"五年一大调、一年一小调"的基本原则,今年1月份国家统计局对我国CPI构成权重作出相应调整,以期更好地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本文从我国CPI权重调整后的运行现状出发,客观分析这次权重调整的利弊,并提出权重继续调整的方向与建议,为CPI更好地反映客观经济现实提供参考。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许保利  
生产资料所有制实际上是一个积累主体的选择问题。不同的积累主体具有不同的积累动力和积累效率 ,从而决定着生产资料积累的状况 ,进而成为人们考虑选择积累主体的重要因素。由于生产资料所有者承担着积累主体的职能 ,因此他必然要凭借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 ,获得一个相应的份额 ,做为进行生产资料积累的物质基础。判断生产资料所有者的社会福利水平应以他用于消费的部分为依据 ,将其同社会的一般福利水平进行比较 ,由此来判断社会福利水平的差别 ,进而得出整个社会福利水平的状况。在公有制的社会中 ,由于对生产资料所有权的控制和支配所存在的差别 ,同样会造成社会福利水平的较大差距 ,从而偏离公有制所设想...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陈和平  
无视法律禁令、疯狂追逐利益导致了当前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给消费者生命、健康和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在企业良知被拷问的同时,也充分暴露出某些政府职能部门监管的缺位和法治的薄弱。实现法律对经济利益的调整,维护社会正义,切实防范此类事件再次上演、保障民众的食品安全迫在眉睫。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乔庆梅  
近年来,我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随着安全生产事故的频发不断加强,安全生产形势随之略有好转。但是,从总体上看,安全生产形势的缓慢好转似乎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被给予的重视和执法力度并不成比例,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我国转轨时期的特殊性决定了安全生产形势和管理工作既有当前的独到特点,又与各种历史、现实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而也决定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必须针对当前实际情况,从事故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去剖析,寻找解决安全生产问题的治本之策。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钦  
多年来,我国实行“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对保障人民生命和社会财产安全,促进国家建设事业的发展,一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这种管理体制还存在不尽完善和对新形势不太适应的方面。尤其是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志武  
按生产要素分配,也就是指社会根据各生产要素在商品和劳务生产服务过程中投入的比例和贡献大小给予相应的报酬。按生产要素分配本身既不姓“资”,也不姓“社”,而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所共有的分配原则和手段。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更高一层次、更全面性的收入分配原则,按劳分配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要把按劳分配与按其他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产生负面影响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盛建军  
循环经济模式对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循环利用、达到生态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文章通过经济学视角分析循环经济的发展,并着重从经济制度层面,从政府作为政策制定者、推广者和维护者的角度出发,提出发展循环经济的途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