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08)
- 2023(8714)
- 2022(7850)
- 2021(7569)
- 2020(6904)
- 2019(16288)
- 2018(16615)
- 2017(33471)
- 2016(18526)
- 2015(21627)
- 2014(22032)
- 2013(21872)
- 2012(20648)
- 2011(18627)
- 2010(19461)
- 2009(18595)
- 2008(18765)
- 2007(17245)
- 2006(15289)
- 2005(14095)
- 学科
- 济(79279)
- 经济(79199)
- 管理(51238)
- 业(49947)
- 方法(39874)
- 企(39741)
- 企业(39741)
- 数学(35900)
- 数学方法(35240)
- 农(22211)
- 中国(22196)
- 财(19889)
- 制(16833)
- 学(16737)
- 贸(15924)
- 贸易(15915)
- 易(15497)
- 业经(14858)
- 银(14226)
- 银行(14200)
- 农业(13977)
- 地方(13625)
- 行(13542)
- 理论(13105)
- 融(12428)
- 金融(12426)
- 和(11875)
- 务(11786)
- 财务(11735)
- 财务管理(11698)
- 机构
- 学院(276602)
- 大学(276122)
- 济(112838)
- 经济(110233)
- 管理(103771)
- 研究(91532)
- 理学(88262)
- 理学院(87290)
- 管理学(85376)
- 管理学院(84876)
- 中国(71934)
- 京(59229)
- 科学(56715)
- 财(54511)
- 所(48430)
- 农(47251)
- 研究所(43409)
- 江(42846)
- 财经(42640)
- 中心(42594)
- 业大(41022)
- 北京(38278)
- 经(38253)
- 农业(37239)
- 范(36151)
- 师范(35785)
- 经济学(34540)
- 州(34530)
- 院(31919)
- 经济学院(31276)
- 基金
- 项目(170548)
- 科学(132025)
- 研究(124327)
- 基金(120970)
- 家(104966)
- 国家(104105)
- 科学基金(87606)
- 社会(75449)
- 社会科(71298)
- 社会科学(71274)
- 省(67800)
- 基金项目(63252)
- 教育(59299)
- 划(57297)
- 自然(57169)
- 自然科(55815)
- 自然科学(55798)
- 自然科学基金(54734)
- 编号(52884)
- 资助(52558)
- 成果(44484)
- 重点(38795)
- 部(38047)
- 课题(37024)
- 发(36538)
- 创(34669)
- 科研(32930)
- 创新(32383)
- 教育部(32322)
- 大学(32030)
- 期刊
- 济(126885)
- 经济(126885)
- 研究(82888)
- 中国(52230)
- 农(43036)
- 学报(42655)
- 财(42390)
- 科学(38512)
- 管理(37627)
- 大学(31911)
- 教育(31538)
- 学学(29898)
- 农业(28534)
- 融(28212)
- 金融(28212)
- 技术(25653)
- 财经(21446)
- 业经(21298)
- 经济研究(20604)
- 经(18371)
- 问题(18027)
- 统计(16575)
- 业(14907)
- 贸(14839)
- 技术经济(14718)
- 理论(14532)
- 策(14339)
- 商业(13549)
- 决策(13327)
- 图书(13206)
共检索到4171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盛乐
本文认为 ,失业是劳动力市场总供求的失衡 ,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现象 ,解决失业问题必须着力从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两方面入手。我国解决失业问题的主要途径是着眼于控制劳动力的供给 ,但此举与技术进步的趋势不吻合 ,也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实现劳动总供给与需求均衡的有效途径是 :第一 ,提高经济增长率 ;第二 ,推行劳动力市场的弹性工时制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文喆 李斌
2012年3月至2016年8月,我国PPI同比涨幅持续为负,CPI涨幅与PPI涨幅间的差值也不断扩大,到2016年下半年两者才重新收敛,这些变化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从工业品和消费品生产商的生产函数、市场竞争、定价行为出发,建立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试图为这些现象提供一个分析框架和微观解释。模型结果显示,这段时间物价变化的原因主要是大宗商品价格下跌,而不是国内需求不足;CPI涨幅与PPI涨幅差值扩大主要源自工业品和消费品在产品价格粘性和对劳动依赖程度两个方面的不同。大宗商品价格企稳后,物价走势自然会恢复正常。鉴此,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宏观政策没有必要过度反应,更应以稳为主、适当微调。
关键词:
物价走势 大宗商品价格冲击 需求冲击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志峰 魏迪
高校教师的流动意愿和行为是四种作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除了推力和拉力的促进流动作用之外,组织粘力和斥力阻碍了教师流动。影响高校教师流动四种作用力的合力函数在流动决策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四力模型"对于理解高校教师流动的宏观效应和科学分析其微观决策机制提供了框架与视角。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学增
微观分析模拟模型(Microanlgtic Simulation Models)是以住户、个人、企业等微观元素为基本研究对象,以某项经济政策规定的具体条款和具体实施办法为控制条件而构造的一种经济数学模型。它利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模拟有关经济政策的实施过程,通过模拟预先给出政策实施后的宏观经济效果以及对微观元素影响程度的定量分析结果,由此分析和评价有关政策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杨俊青 王淑娟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宋远方 曹文华 黄元舒 汪应洛
一、问题的提出目前对科技进步效益评价的定量方法从总体上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称为模型法,主要是以C—D生产函数及其衍生模型为手段,针对一定生产要素的投入,从宏观上了解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该类方法综合性较强,但具体因素的经济意义不够明确,尤其是在对科技进步效益进行评价时难以将科技进步的影响与其它因素分离开。另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国成
传统的经济计量模型不断遇到来自具有系统性偏差的异质行为主体的挑战,本文延展博弈论对经济行为的研究,考察宏观经济建模的微观分析基础,明确界定异质行为及表现形式,重点探讨如何对主体行为进行异质化处理,分析宏观现象与微观主体行为的联系,指出必须对基本行为特征进行假设检验,推广传统建模方法,基于异质性主体构建引入行为参数的广义模型,并展望其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微观模拟 宏观经济模型 行为主体 异质性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王徽 邱大雄 陈珽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王学义 周炎炎
知识失业是我国经济转型期出现的一个典型的结构性问题。当前,我国知识失业问题根源于社会子系统间的发展堕距,产生于高等教育制度、就业保障制度等制度建设与经济发展实情的脱节。基于此,本文认为,应从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改革完善高等教育制度和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积极的就业保障制度等层面着手,缓解和消除我国经济转型期的知识失业问题。
关键词:
经济转型 知识失业 制度保障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刘晓薇
失业是社会经济矛盾长期积累的结果 ,其根源在于劳动力相对于其他资源过剩。改革使失业显性化 ,并不是坏事 ,减员增效符合经济效率原则。借鉴西方经济理论和国外经验探讨治理失业的对策 ,包括运用扩张性经济政策、选择合适的经济增长模式、完善劳动市场、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等。
关键词:
失业 隐性失业 经济政策 经济增长模式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赵秋成
本文在探讨我国城镇下岗、失业产生必然性的前提下,重点分析了我国目前大规模下岗、失业产生的原因,这些原因包括:认识和观念方面的、经济体制方面的、政策方面的、劳动者素质方面的、经济周期方面的和发展方面的等等,其中,认识和观念因素是主要的。笔者认为,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城镇下岗、失业问题,关键在于加强职业培训,以提高我国劳动者的文化水平和业务素质,依靠观念转变来实现就低从业,只能是权宜之计
关键词:
下岗,失业,职业培训,劳动者素质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张世伟,邓创
长期以来 ,宏观经济分析一直缺少坚实的微观基础。微观模拟模型以经济系统中的微观个体作为描述和处理的对象 ,应用计算机通过模型来模拟其状态和行为 ,通过对微观个体的状态进行统计分析来发现宏观经济的运行规律。国外学者的研究表明 ,微观模拟模型不仅能够使得宏观经济分析具有坚实的微观基础 ,而且使得研究政策的分配效应成为可能。
关键词:
宏观经济模型 微观模拟模型 宏观经济分析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永辉 朱炳元
失业问题是美国近年来最为头疼的问题之一,它造成劳动力资源的巨大浪费,严重影响了美国经济的发展。由于对导致失业的原因缺乏系统的认识,以及为了转移国内政治压力,某些美国学者和政客把本国的失业问题简单地归因于人民币汇率低估和中美贸易逆差。笔者对这种错误观点给予了应有的驳斥,并分析指出了其错误的原因。最后,对导致当代美国失业问题的若干因素作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
美国失业 人民币汇率 中美贸易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官爱兰 丁佐湘
失业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经济现象,失业问题(即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难题。然而,失业现象不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出现的,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的产物,是劳动生产率与市场经济资源优化配置共同作用的结果。为了实现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有必要探索走出失业困境的战略举措。本文就失业问题的起源、失业形成的共性机制及失业治理的根本出路作简要分析。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施祥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