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09)
- 2023(7576)
- 2022(6352)
- 2021(5988)
- 2020(5126)
- 2019(11545)
- 2018(11663)
- 2017(22351)
- 2016(12664)
- 2015(14764)
- 2014(14971)
- 2013(14406)
- 2012(13541)
- 2011(12442)
- 2010(12807)
- 2009(12393)
- 2008(12296)
- 2007(11528)
- 2006(10545)
- 2005(9586)
- 学科
- 济(44970)
- 经济(44888)
- 管理(39585)
- 业(32602)
- 企(26661)
- 企业(26661)
- 中国(18359)
- 方法(17105)
- 制(16299)
- 财(15199)
- 数学(14814)
- 数学方法(14669)
- 农(13819)
- 业经(11120)
- 体(10651)
- 银(10521)
- 银行(10512)
- 行(10118)
- 教育(9833)
- 贸(9294)
- 贸易(9286)
- 易(9121)
- 体制(8953)
- 融(8879)
- 金融(8877)
- 务(8193)
- 财务(8161)
- 地方(8150)
- 财务管理(8137)
- 农业(8120)
- 机构
- 大学(184160)
- 学院(178202)
- 济(73307)
- 经济(71536)
- 管理(64662)
- 研究(60339)
- 理学(53996)
- 理学院(53343)
- 管理学(52466)
- 管理学院(52112)
- 中国(47167)
- 财(40681)
- 京(39962)
- 科学(32700)
- 财经(30487)
- 所(29359)
- 江(28842)
- 经(27438)
- 中心(27242)
- 北京(26130)
- 研究所(25602)
- 范(25406)
- 师范(25211)
- 农(24122)
- 经济学(22974)
- 州(22749)
- 财经大学(22485)
- 院(22270)
- 业大(22267)
- 经济学院(20633)
- 基金
- 项目(106278)
- 研究(85184)
- 科学(83235)
- 基金(74424)
- 家(62545)
- 国家(61966)
- 社会(53468)
- 科学基金(52629)
- 社会科(50421)
- 社会科学(50409)
- 教育(41670)
- 省(41506)
- 基金项目(38773)
- 编号(36522)
- 划(35065)
- 成果(33121)
- 自然(30533)
- 资助(30083)
- 自然科(29695)
- 自然科学(29686)
- 自然科学基金(29138)
- 课题(26881)
- 制(26051)
- 部(25012)
- 重点(24238)
- 大学(22758)
- 发(22642)
- 性(22625)
- 项目编号(22446)
- 创(22304)
共检索到2948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建华 朱青
重点学科建设制度是我国大学学科建设的根本制度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通过国家重点学科建设制度的设立,我国大学的办学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但随着大学内外部条件的变化,以选优为导向的重点学科建设制度对我国大学的学科发展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消极的影响。在重点学科建设制度框架下,少数重点学科一枝独秀,而多数的非重点学科则在低水平徘徊。其结果,同一个大学里的学科发展水平差异极大,学科之间"马太效应"日益明显。
关键词:
重点学科 学科建设 重点学科建设制度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左兵
重点学科建设是我国重点建设制度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的现实反映,是国家从国家利益出发重点发展一批高水平学科的意志的体现,也是高校间学科竞争与利益博弈的必然选择和结果。从1952年的院系调整到1986年以来的重点学科评选,我国学科建设制度经历了从雏形到确立再到不断完善的发展历程,而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和组织趋同中的模仿机制,则是重点学科建设制度成为我国学科建设制度的制度性根源。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欣欣
重点学科建设制度是我国学科建设的根本性制度,以其为代表进行系统研究,是从制度维度把握学科治理和学科建设方向的重要一环。基于半结构化访谈,以35位专家学者为对象,通过对原始访谈材料的分析,探索性地对我国重点学科建设制度对学科建设影响的过程机理进行挖掘。研究发现,在制度场域内,不仅仅是重点学科建设的外在规则对学科建设产生影响,其价值追求、思想认识、人际关系和潜在行为惯例等内生规范也对学科建设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学科建设的行为呈现知识、组织和规训三种层面的建设形态。与此同时,在学科建设的场域中,我国重点学科建设制度影响下的行动主体会产生制度认同和压力知觉,这两种主观感受都会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主体的行为方向。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叶绍梁 谢菊
从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关于学科和学科建设工作体系相关内容的分析入手,探讨了学科建设制度概念的内涵以及学科建设制度化的意义,在分析学科建设制度创新必要性的基础上,从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即国家对学科专业的划分)及其相应的学位授权审核、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国家重点学科的遴选、高校内部学科建设制度等方面,提出了进行学科建设制度创新的建议。
关键词:
学科建设 制度创新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孙禺 孔钢城 雷环 邵小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国家着重建设了一批重点高校和重点学科。经过近30多年的发展,我国高水平大学及其重点学科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笔者从历史的角度梳理近30年我国高水平大学及其重点学科建设的历程和所取得的成就,并归纳取得这些成就的经验所在。
关键词:
改革开放 高水平大学 重点学科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申超
基于我国历年的《学科专业目录》与重点学科遴选情况的比率考察发现: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学科建设从"重点"向"一流"迈进的三十年历程中,理工门类始终占据着"重中之重"的"领头雁"地位,经济学门类在21世纪以后异军突起,成为重点学科建设的"新宠",而以教育学、法学和文学门类为代表的人文社会科学则受到了持续的相对忽视。我国重点学科建设中的科际不平衡现象主要与不同学科在我国长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家建设中发挥的作用不同有关。这一现象的持久蔓延不符合我国逐步确立的"五位一体"的国家建设目标及大学发展的长远利益。在学科的重点建设中注意不同学科门类间的均衡与协调,是着眼国家与大学长远发展的策略选择。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梁传杰 罗勤
选取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国家重点学科为个案,对其建设成效与措施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可供其他学科参考与借鉴的建设建议。
关键词:
重点学科 历史 借鉴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范文曜
中国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建设●范文曜一、中国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建设,是国家现代化建设和社会进步的要求1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遇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是,在本世纪末人口超过12亿的基础上,80年代基本解决人民群众温饱问题,本...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葛少卫 夏品奇 程永波
遵循重点学科建设客观规律,按照重点学科建设特殊要求,对重点学科建设的思路与对策进行初步明晰,从学科规划、学科队伍、学科平台、学科管理以及学术交流等五个方面构建了较为完整的重点学科建设思路。
关键词:
高等学校 重点学科 学科建设 思路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左兵
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人才培养的内在需要。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三次重点学科评选、"211工程"建设,认为重点学科建设既是对学科实力的评选,也是对学校办学实力、办学水平的检验,对高校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重点学科建设也成为高校学科建设普遍的参照系。
关键词:
重点学科评选 “211工程”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陈凯华 官建成
基于目前我国各级重点学科评估中存在的"重视水平,忽视效率"的不足,本着"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目的,提出并讨论建立重点学科建设效率的评估指标体系,同时对评估指标可能具有的复杂属性,重点结合数据包络模型进行了相应对策分析;最后针对重点学科建设效率评估中不确定因素的存在,引入不确定数据包络,并建议超效率扩展,以获得学科建设效率水平的全排序。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黎明 王东海 但旺
概述国内外学科评价,分析当前科技查新服务重点学科评价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学科建设管理与查新实践,详细论述查新在重点学科遴选、学科方向制定、学科带头人学术水平鉴定、学科项目选题、引进人才筛选、中后期建设评估等方面的评价内容、方法及流程,并以水产学科的学位点申报为例介绍查新评价学科方向的具体方法。对查新和学科建设人员均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
学科评价 科技查新 重点学科 学位点申报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刘小强 聂翠云
在国家学科制度下,一流学科建设在某种意义上蜕变为功利化行为,陷入了诸多误区:追逐排名的一流学科建设注重学术指标,并不能真正提升学科水平;不同主体的价值追求各异,严重削弱了一流学科建设的效果;自上而下的建设方式注重资源投入的外在"利诱",却忽略了学科内生动力的激发;以一级学科为平台,违背了今天知识生产的特点和要求。走出一流学科建设的误区,就要加强一流学科生产能力的建设,协调政府、高校和学者的价值取向,激发学科成员的内生动力,加强以具体问题为导向的跨学科研究中心建设。
关键词:
学科制度 一流学科 功利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