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09)
- 2023(6418)
- 2022(5632)
- 2021(5299)
- 2020(4587)
- 2019(10312)
- 2018(10463)
- 2017(21689)
- 2016(11918)
- 2015(13406)
- 2014(13705)
- 2013(13772)
- 2012(13203)
- 2011(12116)
- 2010(12653)
- 2009(12204)
- 2008(12286)
- 2007(11432)
- 2006(10695)
- 2005(9983)
- 学科
- 济(52021)
- 经济(51963)
- 管理(35437)
- 业(34666)
- 企(27109)
- 企业(27109)
- 方法(19199)
- 中国(17039)
- 数学(16837)
- 数学方法(16645)
- 农(16616)
- 制(14224)
- 财(14204)
- 业经(12264)
- 银(11997)
- 银行(11993)
- 地方(11885)
- 行(11499)
- 贸(10785)
- 贸易(10775)
- 易(10514)
- 农业(10249)
- 策(10055)
- 融(9748)
- 金融(9748)
- 产业(9734)
- 税(8672)
- 体(8550)
- 税收(8297)
- 收(8233)
- 机构
- 学院(175004)
- 大学(173016)
- 济(79951)
- 经济(78201)
- 管理(67721)
- 研究(58754)
- 理学(56048)
- 理学院(55521)
- 管理学(54877)
- 管理学院(54524)
- 中国(49148)
- 财(41946)
- 京(36789)
- 财经(31298)
- 科学(30675)
- 江(29402)
- 所(29146)
- 经(28014)
- 中心(27742)
- 研究所(25298)
- 经济学(24484)
- 北京(24236)
- 州(23440)
- 农(23365)
- 财经大学(22727)
- 范(22582)
- 师范(22459)
- 经济学院(22159)
- 院(20741)
- 业大(19796)
- 基金
- 项目(98829)
- 研究(79640)
- 科学(78226)
- 基金(70284)
- 家(57993)
- 国家(57454)
- 社会(50616)
- 科学基金(49309)
- 社会科(48156)
- 社会科学(48150)
- 省(38608)
- 教育(36252)
- 基金项目(35799)
- 编号(34093)
- 划(32012)
- 成果(30008)
- 资助(29994)
- 自然(28377)
- 自然科(27531)
- 自然科学(27524)
- 自然科学基金(27036)
- 课题(24225)
- 发(23383)
- 部(22955)
- 重点(21871)
- 性(21408)
- 项目编号(20724)
- 创(20390)
- 国家社会(20200)
- 人文(20196)
共检索到2884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张昕
一、我国外资产业政策的定位:抑制型产业政策 1995年6月,我国颁布了《指导外商投资方向暂行规定》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以下简称《暂行规定》和《指导目录》),标志着我国利用外资以全面优惠阶段进入产业调控阶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暂行规定》,我国将外商投资项目分为鼓励、允许、限制和禁止四大类,并制订了相应的评判标准及其审批权限、程序;同时颁布的《指导目录》以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昕
1995年6月,我国颁布了《指导外商投资方向暂行规定》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以下简称《暂行规定》和《指导目录》),标志着我国对外资由全面优惠时期进入产业调控时期,是我国利用外资政策的重大转变。利用产业政策引导、调控外商投资,可以扭转改革开放以来利用外资工作存在的若干缺陷(例如外资投向偏重于资本含量少、技术水平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外资地理分布侧重于沿海地区等),使外商投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董德志
从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各种形式的利用外资金额已达2400亿美元左右,其中外商直接投资额达1354亿美元,占总额的56%。尤其从1992年后,我国利用外资的情况变化明显,外商直接投资一改过去十多年的缓慢增长,迅速上升,其规模数量远在对外借款之上。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值得肯定的成就之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陈其林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蒋和平 申曙光
本文认为;目前我国农村正处于经济体制转换时期.新旧体制的撞击导常激烈,农业经济的宏观调控体系尚未健全,农村推行产业政策面临的困难重重,农村产业政策体系还存在着许多缺陷和问题。为了解决这些缺陷。政府应该强化宏观发展导向,强化并围绕产业政策,注重经济手段的运用和采用经济杠杆的配套调控,建立和完善农村产业政策体系。加强对农业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宏观指导,建立和健全以产业政策为中心的农村经济宏观调控体系。使农村企业和农民的经济行为能够符合社会的需要,使整个农村经济能够得到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苏刚
完善我国第三产业政策的几点思考苏刚1992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标志着我国第三产业进入全面发展阶段。几年来政策推动取得积极效果,另一方面,也暴露和引发一些新的问题,需要分析解决。一、关于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和所占比重...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洪涛
流通产业政策是国民经济产业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系统性、协调性、统一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制定流通产业政策应遵循充分发挥其先导性和基础性作用,发挥其促进生产和引导消费作用,发挥其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作用、促进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两个市场联动等原则。从内容看,流通产业政策包括流通产业组织政策、流通产业科技政策、流通产业布局政策、流通产业投融资政策、对外开放政策、市场公平竞争政策和流通宏观调控政策,我国应在提高对流通产业基础地位认识、增强流通产业政策的导向力、完善流通产业法律体系的基础上,完善流通产业政策体系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
流通产业 流通产业规划 流通产业政策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曾为益
对地区产业政策是否应当存在有着不同的认识,有人认为只应有国家产业政策,地区产业政策的存在会削弱国家产业政策的作用;有人认为地区产业政策应当存在。实践中,各地区一方面不能有效地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另一方面又缺乏较完善的地区产业政策指导,地区产业发展出现一定的盲目性,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状况仍然没有得到较好的改进。本文试图就地区产业政策的有关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金利娟
在最大限度发挥外资对我国经济推动作用的前提下,己有的外资管理政策及战略,己滞后于我国经济发展,有其负面影响。因此本文强调对外资利用应从数量转到质量和效益上来,强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弱化弥补资金不足的问题,以逐步提高我国产业技术和管理水平,降低经营风险,并努力提升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
外资战略 政策调整 理性思考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维 高伟凯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过渡期的结束,中国的外资利用进入了新的阶段,外资利用已经影响到了我国的产业安全。而对于产业安全的评价,既不能夸大也不能忽视,应注意处理好规模与结构、局部与全面、静态与动态等方面的关系。现实中,我国在利用外资方面,产业安全意识不强。因此,我国外资利用要提高政府相关部门的产业安全意识,正确处理开放、发展与产业安全之间的关系;要建立产业安全预警体系,预防外资对某个行业的垄断;要通过科技创新和国内企业的兼并和重组,提高国内产业的竞争力,实现长期产业安全。
关键词:
产业安全 外资利用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韩超 朱鹏洲 王震
逆全球化思潮下完善吸引外商投资政策,是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本文基于1995—2017年中国发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研究外资产业准入政策对外商投资的影响,并揭示其引致的外商投资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外资产业准入政策具有显著的吸引外商投资作用,且这一作用不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受政策影响更为显著的是低技术行业,行业集中度对政策发挥吸引外商投资作用具有显著负向影响。整体来看外资产业准入政策对企业TFP产生显著负向溢出效应,对东部地区企业TFP产生显著正向溢出效应;外资产业准入政策对高市场集中度、中低技术行业企业TFP产生显著正向溢出效应;外资产业准入政策对在位企业TFP产生显著正向溢出效应,但对退出企业和进入企业TFP未产生显著溢出效应。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刘运国
外资大量流入带来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供了劳动就业机会,同时也带来了困扰我们的避税问题,损害了我国的税收权益。针对种种避税形式,建议实行:加强理论研究;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情报搜集与交流;充分利用会计师事务所的作用;提高税务人员素质;进一步完善涉外税法。
关键词:
外资企业,避税,转让定价,节税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贾康 孟艳
近百年来的中国金融发展史和现实国情需要表明:在坚定不移地推进金融体系市场化改革,充分提升金融体系效率的同时,必须明确政策性金融的合理定位,正确处理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的关系。现阶段,对政策性金融认识模糊、政策性银行功能错位等问题,阻碍了我国政策性金融体系的积极探索和健康发展,这既不利于以全面的财政金融手段服务于实现科学发展和推进现代化"三步走"战略的大局,也不利于商业性金融体系的进一步发展健全和避免金融服务供给出现断层,而由此制约经济结构优化和社会进步。需要重新审视政策性金融在整个国家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将政策性金融体系作为我国社会资金融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填充补足财政直接支出和商业性...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贾康 孟艳
现阶段,对政策性金融认识模糊、政策性银行功能错位等问题阻碍了我国政策性金融体系的积极探索和健康发展。在坚定不移地推进金融体系市场化改革,充分提升金融体系效率的同时,必须正确处理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的关系,重新审视政策性金融在整个国家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将政策性金融体系作为我国社会资金融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填充补足财政直接支出和商业性融资之间的"中间地带",追求政府财力依托机制的转换及实现效率提升的倍加效应,服务于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统筹发展和某些战略重点上的赶超突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