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799)
- 2023(19578)
- 2022(16751)
- 2021(15635)
- 2020(13363)
- 2019(30526)
- 2018(30308)
- 2017(58754)
- 2016(31720)
- 2015(36019)
- 2014(35734)
- 2013(35229)
- 2012(32584)
- 2011(29332)
- 2010(29669)
- 2009(27688)
- 2008(27758)
- 2007(24732)
- 2006(22119)
- 2005(19921)
- 学科
- 济(131202)
- 经济(131010)
- 业(107816)
- 管理(103807)
- 企(93851)
- 企业(93851)
- 方法(59574)
- 数学(48619)
- 数学方法(47968)
- 财(40409)
- 农(39409)
- 业经(35678)
- 中国(34300)
- 贸(29921)
- 贸易(29905)
- 制(29582)
- 易(29040)
- 务(26836)
- 财务(26757)
- 财务管理(26707)
- 农业(26456)
- 学(25498)
- 企业财务(25276)
- 理论(23619)
- 地方(23549)
- 技术(23046)
- 和(22561)
- 银(21505)
- 银行(21453)
- 体(20842)
- 机构
- 大学(463890)
- 学院(463013)
- 济(191026)
- 经济(187103)
- 管理(183034)
- 理学(157281)
- 理学院(155575)
- 研究(153990)
- 管理学(152956)
- 管理学院(152102)
- 中国(117331)
- 京(98993)
- 科学(92299)
- 财(92234)
- 所(77516)
- 农(75066)
- 财经(72930)
- 研究所(69847)
- 中心(69155)
- 江(69053)
- 业大(66984)
- 经(66145)
- 北京(62640)
- 范(59091)
- 农业(58910)
- 师范(58538)
- 经济学(57407)
- 院(56049)
- 州(55035)
- 财经大学(54083)
- 基金
- 项目(304906)
- 科学(240503)
- 研究(224824)
- 基金(222279)
- 家(193250)
- 国家(191467)
- 科学基金(164584)
- 社会(142124)
- 社会科(134667)
- 社会科学(134631)
- 省(117785)
- 基金项目(117260)
- 自然(106439)
- 自然科(103951)
- 自然科学(103920)
- 教育(102949)
- 自然科学基金(102084)
- 划(99018)
- 资助(91783)
- 编号(91534)
- 成果(75250)
- 部(68197)
- 重点(67946)
- 发(64619)
- 创(64408)
- 课题(62568)
- 创新(59767)
- 教育部(58656)
- 国家社会(58483)
- 科研(58234)
- 期刊
- 济(213806)
- 经济(213806)
- 研究(139624)
- 中国(85699)
- 财(73037)
- 管理(71510)
- 学报(69840)
- 农(69337)
- 科学(65391)
- 大学(54147)
- 学学(51005)
- 教育(47868)
- 农业(47769)
- 融(42506)
- 金融(42506)
- 技术(40661)
- 财经(36185)
- 业经(35455)
- 经济研究(33501)
- 经(31026)
- 问题(28861)
- 业(26429)
- 贸(25715)
- 技术经济(23509)
- 国际(22591)
- 理论(21949)
- 现代(21807)
- 版(21553)
- 世界(21475)
- 图书(21417)
共检索到6930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卢万青 李庆宇
考虑到2015年我国外贸收支的异常变化,本文研究我国外贸顺差长期变化趋势以及何时出现拐点。国别比较研究表明,制造业国家外贸收支余额长期趋势拐点的共同决定因素是该国第二产业(或制造业)比重的改变和该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状况。把国别比较的结论运用到中国的研究表明,由于2012年以来我国第二产业的比重不断下降,以及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整体上并未取得成功,因此,未来若干年内中国的外贸顺差长期趋势将会缓慢上升或逐步下降,我国外贸顺差长期趋势在不久的将来会出现拐点。
关键词:
国别比较研究 外贸顺差 长期趋势 拐点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吕林星
近几年来,我国进口贸易增速持续超过出口增速,贸易顺差呈缩减之势。本文从世界经济贸易环境变化和国内经济发展与外贸制度改革等方面入手,指出了这种趋势出现的4大原因,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外贸流动变化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外贸顺差 走低 原因 趋势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朱志明
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外贸顺差规模连上新台阶并在2008年达到历史高点,2009、2010年持续下降,顺差结构也在发生一些积极变化。从目前来看,我国外贸发展的基本格局没有改变,仍将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一定规模的顺差,促进外贸平衡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邓秀珍
一、我国外贸顺差及国际比较1994年至今,我国外贸持续顺差,大致可分为以下两个阶段:1.外贸顺差规模持续扩大的阶段(1994年~2008年)。从1994年开始,我国外贸进入持续顺差阶段,由该年度的54亿美元,扩大到2004年的321亿美元;2005年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达到1020亿美元;2007年超过2000亿美元,达到2643亿美元;2008年进一步扩大到2981亿美元,为迄今为止我国外贸顺差的最高峰值。2.外贸顺差规模逐渐缩小的阶段(2009年~至今)。从2009年开始,我国外贸顺差规模逐步缩小。当年外贸顺差1957亿美元,比2008年锐减了1024亿美元;2010年缩小到18...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应振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外部需求严重萎缩,出口增速下滑明显,贸易顺差规模骤减,外贸进出口发展趋于平衡。一、2009年以来我国外贸顺差锐减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易行健
本文对外贸依存度进行了国际比较并对影响外贸依存度的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从经济发展阶段的角度出发对我国目前外贸依存度的高低进行了判断并对其长期趋势进行了预测。结论表明:我国的外贸依存度实际上并不过高,而且在未来5-10年内仍将呈上升趋势,但是10年以后我国的外贸依存度的上升势头将会趋缓,达到顶点以后将会缓慢下降然后保持相对稳定。
关键词:
外贸依存度 经济发展阶段 外贸政策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邱国鑫
近年来,我国外贸顺差规模迅速扩大,引起了国内外各方面的极大关注。一方面,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意在抑制顺差过快增长。另一方面,欧美等西方国家不断对我国施压,要求加大人民币升值幅度。本文从外贸顺差的积极意义、负面影响、成因分析以及减少顺差的政策建议等多个视角,对我国贸易顺差进行了分析,并对顺差的未来走势作出初步判断。
关键词:
外贸顺差 功过及原因 认识与展望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武力超 张中弛 满月
本文在近年来广义要素成本上涨的背景下,利用HS98章商品2010-2014年的月度数据,对我国出口商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进行中长期动态预测。文中选取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作为表征贸易商品竞争力的度量指标,结合要素成本上涨的背景,利用马尔可夫链动态模型,对我国外贸的中长期趋势进行预测。研究发现:短期内在广义要素成本上升的背景下,第一产业的大部分商品及第二产业中纺织原料及纺织品受到较大冲击;从长期趋势来看,第一产业维持了稳定的比较优势,而对于第二产业其影响效应分化,纺织原料及纺织品、轻工业产品、陶瓷及玻璃制品的国际竞争优势呈明显下跌趋势,而矿产品、普通和精密机械、木制品和纸制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并无明显变化,第二产业受到的长期影响要比短期更显著。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陈昊 李凯杰 黄维海
基于匹萨雷迪斯(Pissarides)匹配模型的思想,构建包含外贸顺差与社会就业均衡水平等在内的模型框架,可利用2004~2009年中国行业面板数据对外贸顺差与就业关系进行再检验。结果表明:已经拥有庞大顺差存量的前提下,净出口的进一步增加不能提高就业水平,反而会造成就业水平的下降,这在经验上支持了赫尔普曼(Helpman)提出的筛选机制。研究表明,应该通过制定相应的进口支持政策,保障出口与进口的协调发展,重视外贸平衡对就业的作用,将外贸顺差规模控制在合理的水平。
关键词:
外贸顺差 筛选 就业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王信
16到19世纪初,中国对外贸易长期顺差,白银大量流入,与当时发达的国内经济相适应,满足了国内货币需求,促进了商业发展和农业、手工业的专业化生产。但明清对海外贸易严格限制,使其积极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当前中国贸易顺差很大程度上是政策扭曲的结果,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贸易顺差本身不是问题,关键是能否与经济发展阶段、经济结构等相适应。明清和当代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根本上是由于政府对经济活动干预过多。
关键词:
中国明清 贸易顺差 白银流入 经济发展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马野青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外贸顺差不断加大,并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我国与贸易伙伴的贸易摩擦。对我国的巨额贸易顺差国内外有不同的解读。本文认为,我国的贸易顺差,主要是由产品内分工引起的国际产业转移的结果。建立在产品内分工和我国比较优势基础上的贸易顺差不仅是可持续的,而且对我国先进要素的集聚、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就业增加、创新能力的提高等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关键词:
产品内分工 贸易顺差 国际转移 贸易利益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廖晓淇
截至2011年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超过3.2万亿美元。社会上对这么多的外汇储备有很多议论,一些人认为:外汇储备增长快主要是外贸顺差大造成的,导致外汇占款多,货币流动性大,而且巨额外汇储备存在很大的保值风险等。如何看待中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外贸顺差和外汇储备的关系是怎样的?如何解决外汇储备过多的问题?我的基本看法有以下四点。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杨继军 张二震
基于一般均衡模型,本文分析了生产率的结构性变动对我国外贸顺差的影响。从国内来看,我国制造业(出口行业)的生产率增速要高于服务业(进口竞争行业),在"放大效应"的作用下,出口行业产出增速较快,出口规模急剧扩张;从国际来看,我国在制造业方面的生产率增速要高于美国等发达国家,而在服务业方面彼此相差不大,由此引发了人民币实际汇率上升,要素贸易条件改善。上述因素的相互叠加,致使我国出口额超常增长,成为外贸顺差的主要来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