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29)
- 2023(7698)
- 2022(5908)
- 2021(5221)
- 2020(4423)
- 2019(10073)
- 2018(10443)
- 2017(21631)
- 2016(11846)
- 2015(13323)
- 2014(13772)
- 2013(13457)
- 2012(12464)
- 2011(11356)
- 2010(11622)
- 2009(11161)
- 2008(10991)
- 2007(9837)
- 2006(9137)
- 2005(8537)
- 学科
- 济(57276)
- 经济(57225)
- 管理(31939)
- 业(30806)
- 方法(23516)
- 中国(23455)
- 企(22812)
- 企业(22812)
- 数学(20902)
- 数学方法(20787)
- 农(15143)
- 财(12645)
- 制(12567)
- 地方(12207)
- 业经(11853)
- 贸(10312)
- 贸易(10306)
- 易(9982)
- 银(9956)
- 银行(9939)
- 农业(9782)
- 行(9578)
- 学(9557)
- 产业(9155)
- 体(9091)
- 融(8635)
- 金融(8635)
- 发(8513)
- 城市(7780)
- 环境(7531)
- 机构
- 大学(180182)
- 学院(178538)
- 济(78265)
- 经济(76551)
- 管理(65536)
- 研究(61442)
- 理学(56097)
- 理学院(55404)
- 管理学(54405)
- 管理学院(54082)
- 中国(46921)
- 京(38938)
- 财(37982)
- 科学(35956)
- 所(30876)
- 财经(30477)
- 研究所(27714)
- 经(27571)
- 中心(26707)
- 江(26575)
- 农(26076)
- 经济学(25814)
- 北京(24925)
- 范(24093)
- 师范(23884)
- 业大(23561)
- 经济学院(23468)
- 财经大学(22525)
- 院(22357)
- 州(21476)
- 基金
- 项目(111613)
- 科学(88630)
- 基金(82072)
- 研究(81560)
- 家(70776)
- 国家(70221)
- 科学基金(60128)
- 社会(54689)
- 社会科(51904)
- 社会科学(51892)
- 基金项目(43349)
- 省(42076)
- 教育(37411)
- 自然(36921)
- 自然科(36080)
- 自然科学(36069)
- 划(35780)
- 自然科学基金(35425)
- 资助(33523)
- 编号(32553)
- 成果(26923)
- 部(25324)
- 重点(25073)
- 发(24557)
- 国家社会(23109)
- 课题(23042)
- 创(21949)
- 教育部(21916)
- 人文(21179)
- 科研(20741)
共检索到2708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林杰 于飞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高远东 陈迅
文章运用Geweke因果关系分解检验和协整理论,研究了1983-2006年间我国就业结构变动与实际利用外资间的长期和即时因果关系,以及外资对各产业内部就业比重变动的作用。结果表明:外资对我国就业结构变动具有单向因果关系,而就业结构变动对外资的影响不显著;其中,外资对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存在负向影响,对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则具有正向影响;此外,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变动和外资间存在即时因果关系,二者的变动具有一定程度的同步性。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欢 成金华
运用协整技术及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对1990-2009年间我国城市化水平与能源消费量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市化进程与能源消费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城市化进程对能源消费量具有扩张效应,而现阶段控制能源消费增长不会抑制城市化进程。因此,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期,需要采取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子敏
通过利用2000—200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建立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分析了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报告期内城市化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城市化每提高1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就拉大0.39个百分点。同时研究发现城乡收入差距在空间上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
关键词:
城市化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空间面板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田明 王玉安
以人均GDP、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与城市化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我国城市化与产值结构相比滞后,但与就业结构相比并不滞后,城市化滞后的实质是就业结构滞后的结论。通过分析我国工业化过程中产业结构演变过程和就业结构偏差的特点,以规模分析与结构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我国城市化与就业结构偏差形成的根源,认为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改善偏差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关键词:
城市化 就业结构 偏差 比较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丁翠翠
基于2000~2011年我国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系统广义矩方法分析FDI、城市化水平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结果显示,环境污染具有惯性效应,前期的环境污染具有强化后期环境污染的作用,而且东部、中部地区的惯性效应更为持久;仅东部地区当年FDI对当年环境污染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其他时域的FDI对当年环境污染均不具有显著影响;东部地区乃至全国总体城市化提高能够抑制环境污染,但中部、西部地区城市化变化对环境污染没有显著影响。因此,为了降低环境污染,FDI引进与城市化推进应当因地制宜。
关键词:
FDI 城市化 环境污染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洪业应
文章选取1978—2012年时间序列数据,从贵州省人口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变迁的动态关系视角出发,选用ADF单位根检验法、Johansen协整检验法,采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EngleGranger误差修正模型,定量探究了岩溶地区人口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变迁之间的内在关系。结果表明,贵州省的人口城市化与产业结构之间存在长期的正向均衡关系,但区别于其短期的负向关系;在滞后1期时,人口城市化和产业结构之间具有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在滞后2~4期时,具有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罗丽英 连泽凡 雷日辉
为探讨城市化与就业结构演进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文利用1982-2 0 1 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及方差分解等方法,对广东省人口城市化对就业结构优化的作用进行动态计量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城市化有利于就业结构的演进发展。城市化对就业结构影响体现在第一产业的长期负效应、第三产业的持久正效应。最后笔者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芳芳
相对于第二产业,我国第三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偏低,这与发达国家两产业劳动生产率趋同的现象相反。城市化是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推手,也在无形之中对产业的劳动生产率产生着巨大影响。在工业化时期,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得到快速提升,第三产业也具备了快速发展的需求规模,在由工业化向城市化跃进时期,相对于第二产业,城市化对第三产业发展的影响则更加直接且强大,第三产业也逐渐成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力。但我国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并没有因此而提高,在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存在明显缺口。本文基于理论和典型化事实,利用MSVA
关键词:
劳动生产率差异 城市化 就业结构优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谭岚
城市化和就业结构调整的良性互动,直接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文章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城市化与就业结构演变互动关系的内在逻辑,随后利用杭州市1984~2012的数据,通过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分析的方法,深入探讨城市化与就业结构调整之间的动态影响过程。研究发现,城市化可以促使劳动力从第一产业中持续转出,并促使第二产业就业比重持续上升。但是从数据上看,城市化与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之间并没有明显的长期均衡关系。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芳芳
相对于第二产业,我国第三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偏低,这与发达国家两产业劳动生产率趋同的现象相反。城市化是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推手,也在无形之中对产业的劳动生产率产生着巨大影响。在工业化时期,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得到快速提升,第三产业也具备了快速发展的需求规模,在由工业化向城市化跃进时期,相对于第二产业,城市化对第三产业发展的影响则更加直接且强大,第三产业也逐渐成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力。但我国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并没有因此而提高,在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存在明显缺口。本文基于理论和典型化事实,利用MSVAR模型检验了当前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城市化是否是二三产业间劳动生产率存在差异的重要因素,并在检验过程中挖掘制约城市化对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促进作用的因素。研究结论显示,进一步提高城市化水平并改善城市化进程中的政策环境是发挥城市化对服务业劳动生产率促进作用的关键。
关键词:
劳动生产率差异 城市化 就业结构优化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程盈莹 逯建
国际垂直专业化对参与国的劳动力就业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考察了国际垂直专业化总体、不同伙伴国、不同技术密集度的行业对中国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国际垂直专业化增加了高技能劳动力的相对就业,但是这种效应不显著;承接OECD国家的生产环节转移促进高技能劳动力的相对就业,承接非OECD国家的生产环节转移降低高技能劳动力的相对就业;不同技术密集度的工业部门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对劳动力就业结构存在"部门偏倚"效应,承接高技术密集型行业的生产环节转移显著促进高技能劳动力的相对就业,承接低技术密集型行业的生产环节转移降低高技能劳动力的相对就业,但是这种效应不显著。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朱金生 王鹤 问金龙
基于VAR模型的理论基础,本文运用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VEC)模型,通过脉冲响应分析方法,实证研究FDI流动对我国区域就业的不均衡影响,旨在揭示FDI对区域就业动态作用的路径变化。结果表明:FDI与三大区域就业人数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FDI流入对东部地区的就业效应为负,对中西部地区的就业效应为正;FDI流出对中部的就业效应为正,对东西部的就业效应为负;总体上,FDI流动的就业负效应明显;FDI的区域就业效应具有滞后性,且长期吸纳效应和短期挤出效应并存,对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动态冲击效应显著。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就业结构 VAR模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蔡悦灵 吴功亮 林汉川
文章基于技术进步视角,构建了产业结构升级对城市化影响的理论模型,以理论模型推导结果作为基本假设,再构建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与城市化的实证模型,运用中国城市群数据进行检验。研究发现:就中国城市群而言,技术进步以及产业结构升级对城市化水平提高有着显著促进作用。同时,技术进步视角下,产业结构升级对城市化的影响具有区域差异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经济增长、产业发展与就业结构在中国的实证检验
云南省就业结构与城市化偏差的实证研究
我国收入差距与二元经济结构间依从关系的统计检验
我国产值结构、就业结构与GDP的关系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生态损耗、经济增长与福利水平的关系研究——基于Tapio脱钩分析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生产性服务进口优化了制造业就业结构吗——来自服务贸易自由化政策的实证检验
进口中间投入对中国就业结构的影响——基于中国货物贸易行业数据的再检验
中国服务业发展与城市化关系的区域差异——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协整检验
产业结构变迁的城市化效应实证分析——基于中国省级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检验
人口年龄结构与制度变迁关系的统计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