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3737)
2022(3375)
2021(3352)
2020(3087)
2019(6822)
2018(7098)
2017(14449)
2016(8260)
2015(9875)
2014(10224)
2013(10377)
2012(10264)
2011(9222)
2010(9749)
2009(9723)
2008(9818)
2007(9167)
2006(8532)
2005(8274)
2004(7223)
作者
(25311)
(20791)
(20533)
(19982)
(13195)
(9892)
(9636)
(7894)
(7833)
(7790)
(7069)
(6952)
(6836)
(6626)
(6498)
(6490)
(6104)
(6099)
(6094)
(6092)
(5586)
(5157)
(5119)
(4914)
(4828)
(4710)
(4691)
(4606)
(4346)
(4214)
学科
(31663)
经济(31606)
管理(23501)
(20878)
(16422)
企业(16422)
中国(13710)
方法(12542)
(11250)
(11197)
数学(10027)
(9919)
数学方法(9828)
(8834)
银行(8827)
(8479)
(7712)
贸易(7703)
业经(7581)
(7537)
(7312)
(6837)
税收(6808)
(6746)
农业(6690)
(6539)
金融(6538)
教育(6454)
(6437)
(6194)
机构
大学(125808)
学院(125561)
(50061)
经济(48659)
研究(43306)
管理(43141)
中国(37254)
理学(34336)
理学院(33927)
管理学(33380)
管理学院(33128)
(29566)
(28156)
科学(24471)
(23278)
(22392)
财经(21619)
中心(20521)
研究所(19952)
(19363)
北京(19273)
(19131)
(18309)
(18231)
师范(18118)
财经大学(15571)
业大(15139)
(15128)
经济学(15033)
(15018)
基金
项目(64602)
研究(51464)
科学(48534)
基金(43542)
(36567)
国家(36164)
社会(30703)
科学基金(29028)
社会科(28889)
社会科学(28882)
(25362)
教育(24328)
编号(23253)
成果(22311)
基金项目(21931)
(21426)
资助(19335)
课题(16893)
自然(16644)
自然科(16074)
自然科学(16064)
自然科学基金(15732)
(14853)
重点(14400)
(14395)
(14353)
(14135)
项目编号(14116)
教育部(12681)
社科(12553)
期刊
(67374)
经济(67374)
研究(46913)
中国(28648)
(22434)
(19193)
(19058)
金融(19058)
教育(19003)
管理(17826)
学报(17566)
科学(15438)
大学(13359)
农业(12105)
学学(11974)
业经(11790)
财经(11386)
问题(10333)
技术(10239)
(9851)
经济研究(9791)
图书(9458)
(9156)
理论(7900)
书馆(7547)
图书馆(7547)
国际(7459)
实践(7106)
(7106)
(6719)
共检索到2195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彭俊玲  
分析印刷文化遗产的内涵和外延,阐述印刷文化遗产保护的文化安全意义以及电子媒体时代研究纸本印刷文化及其遗产保护的意义,概述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印刷技艺的留存现状,分析图书馆在保护印刷文化遗产方面的作用。最后提出保护我国印刷文化遗产的具体对策。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霞  万艳华  
扬州市非遗(即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但以雕版印刷为代表的民间工艺类非遗项目发展缓慢。伴随着"十二五"期间扬州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扬州市非遗的"生产性保护"面临广阔的市场前景。本文从扬州市濒临灭绝的非遗——雕版印刷的生产性保护出发,探讨雕版印刷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通过构建雕版印刷的生产性保护及其与文化事业协同发展的新路径与策略,为扬州市非遗的传承和保护以及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童玉娥  熊哲  洪志杰  郭丽楠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童玉娥  熊哲  洪志杰  郭丽楠  
中日是世界上拥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数目最多的两个国家,比较分析两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特点与保护措施可以为相关国家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参考。本文介绍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基本概况和中日农业文化遗产的特点,从国际、中央和地方政府3个层面分析比较两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措施。中日两国农业文化遗产在遗产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发展背景与前景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共同性,但也存在一些根本性差异;两国的保护与管理措施也较为相似,日本在产品开发、旅游发展与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概念结合方面所做工作更为细致。通过分析比较,提出了中国进一步完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的建议。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黄明彦  
文章针对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现状,分析了非遗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常州市非遗保护的对策和建议,认为常州非遗保护工作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科学合理建制非遗专门性保护机构;加强非遗立法保护,强化法律保障体系;创新非遗保护专项资金运行机制;加强非遗专兼职队伍建设等。从而使常州市非遗项目焕发生机,得到良性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何军  刘丽华  
目前,国内外对工业遗产的保护主要以工厂、建筑群、矿山等物质性遗存为主,传统工业时期的工业遗存尤其是大量赋存的非物质工业遗存的保护意识和效果都不容乐观。文章认为,建构科学合理的工业遗产保护体系是工业遗产挖掘、认定,建立保护名录等基础性工作的保障;我国非物质工业遗产主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得到保护,在现有的2批102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工业遗产主要分布在传统音乐、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四部分。文章引入非物质文化视角,采用文献分析和统计方法,分析了当前工业遗产保护体系特征、非物质工业遗产保护机理,以此为基础探讨了工业遗产保护体系构成,进一步明确了非物质工业遗产的保护内容。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陶信平  
中日两国在自然环境、气候特征、文化传统、建筑形式等方面都有相似之处,研究和总结日本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经验,对构建与完善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法律制度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在梳理我国历史文化遗产法律保护体系及现存问题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日本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特点和优势及对我国的借鉴作用,提出应该从完善法律体系、协调行政管理体系、构建公众参与体系等几个方面完善我国相关制度的建议。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曹新向  
2005年11月26日2、7日河南省在我国率先设立了“文化遗产日”,这是对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一种新尝试。那么,文化遗产日的设立能否得到认可,它有什么样的效应?又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弄清这些对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游客、媒体和网友对文化遗产日的设立大都持肯定的态度,认为文化遗产日具有众多的积极效应,但游客对文化遗产日的感受不是很好,文化遗产日暴露的问题,将影响着人们进一步参加文化遗产日的可能性。最后,文章对首届河南文化遗产日进行了评价,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恒武  袁颖  
本文通过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于1972年颁布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英、中、日3种文本中“文化遗产”定义的比照分析,指出《公约》现行正式中译本的“文化遗产”定义中存在若干表述不当之处。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傅阳  
本文试图通过近年来作者在工作中亲身经历的实例分析,提出自己的思考与价值判断,并试图通过对深层次的机制剖析,找出我们在管理、决策方面的不足,为完善建筑遗产保护做一点工作。案例1:武定门公园武定门公园是南京市2001年为迎接第六届世界华商大会而实施的环境整治项目,它位于南京老城东南,龙蟠路双桥门至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武光太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利于保存文明多样性与弘扬传统文化,近年来受到国家、社会各界的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何种法律保护手段也受到广泛讨论,主要观点有新型民事权利说与知识产权保护说,但在现实中均不具有操作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唯有立足现实、具体分析,区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与其衍生品,既注重积极保护也重视防御性保护,才能有效地促进其开发、利用与保存。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刘灿姣  阳利新  
基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数字化保护的研究文献,对非遗数据库整体建设的研究、非遗项目分类体系的研究、非遗数字化技术应用研究、非遗数字化保护实践研究四个议题作了综述。目前学者在非遗数据库建设内容的研究上没有形成权威的、统一的模块,非遗数据库建设的评价机制尚没有建立;非遗的单线性分类研究较多,多层次分类研究较少,元数据技术的应用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在三馆(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各地区及非遗具体单个领域方面进行非遗数字化保护应用研究较多,其它非遗数字化保护机构研究较少,实践研究缺乏理论指导。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贾鸿雁  
近年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视以及相关科研、教育的深入和宣传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走向大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性旅游开发势在必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模式有原生地静态开发模式、原生地活态开发模式、原生地综合开发模式、异地集锦式开发模式等,但任何一种开发模式都或隐或显地存在伤害遗产的可能性。建立健全由法律机制、行政机制、规划机制、经济机制、教育科研机制构成的保障机制是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的必要之举。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淑芳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保护也受到各界专家学者的重视。当前,在保护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的研究,认为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应注重新的保护理念,注重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生态保护,文化多元性保护以及动态开放性保护,这样才能切实做好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