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048)
- 2023(17045)
- 2022(14368)
- 2021(13342)
- 2020(11811)
- 2019(26523)
- 2018(26815)
- 2017(52147)
- 2016(28288)
- 2015(32200)
- 2014(32330)
- 2013(32094)
- 2012(29775)
- 2011(26794)
- 2010(27211)
- 2009(25722)
- 2008(25956)
- 2007(23768)
- 2006(21044)
- 2005(19290)
- 学科
- 济(120140)
- 经济(119962)
- 业(103933)
- 管理(97321)
- 企(90776)
- 企业(90776)
- 方法(55308)
- 数学(45553)
- 数学方法(44993)
- 财(39077)
- 农(36999)
- 业经(33385)
- 中国(31064)
- 制(29301)
- 务(26261)
- 财务(26194)
- 财务管理(26142)
- 农业(25058)
- 企业财务(24780)
- 技术(23834)
- 贸(22827)
- 贸易(22816)
- 易(22217)
- 学(22160)
- 银(20753)
- 和(20696)
- 银行(20691)
- 理论(20469)
- 地方(20391)
- 体(20021)
- 机构
- 学院(417490)
- 大学(415266)
- 济(174148)
- 经济(170525)
- 管理(163825)
- 理学(139603)
- 理学院(138150)
- 研究(136541)
- 管理学(135972)
- 管理学院(135171)
- 中国(107941)
- 京(88024)
- 财(85848)
- 科学(81693)
- 农(71372)
- 所(69917)
- 财经(67132)
- 江(65839)
- 中心(64330)
- 研究所(62557)
- 业大(60799)
- 经(60576)
- 农业(56147)
- 北京(55597)
- 经济学(52763)
- 州(51801)
- 范(51033)
- 师范(50484)
- 财经大学(49389)
- 院(49000)
- 基金
- 项目(267070)
- 科学(210720)
- 研究(195364)
- 基金(194262)
- 家(168573)
- 国家(167121)
- 科学基金(144111)
- 社会(123838)
- 社会科(117384)
- 社会科学(117356)
- 省(104854)
- 基金项目(102393)
- 自然(93585)
- 自然科(91410)
- 自然科学(91384)
- 教育(90336)
- 自然科学基金(89784)
- 划(87662)
- 资助(80430)
- 编号(79383)
- 成果(64666)
- 重点(60052)
- 部(59966)
- 创(57521)
- 发(56914)
- 课题(54527)
- 创新(53278)
- 制(51737)
- 科研(51444)
- 教育部(51393)
- 期刊
- 济(197228)
- 经济(197228)
- 研究(123453)
- 中国(81519)
- 财(70767)
- 农(65664)
- 管理(65289)
- 学报(61952)
- 科学(58192)
- 大学(47485)
- 学学(44773)
- 农业(44238)
- 融(42076)
- 金融(42076)
- 教育(41314)
- 技术(39818)
- 财经(33967)
- 业经(33130)
- 经济研究(30284)
- 经(29168)
- 问题(26441)
- 业(25468)
- 技术经济(23265)
- 贸(21719)
- 统计(20434)
- 理论(20177)
- 财会(19901)
- 现代(19519)
- 版(19424)
- 商业(19281)
共检索到6347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苏汾 胡昭玲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对外贸易不断加速发展,在规模扩大的同时,出口商品结构也呈现明显的变化,其中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所占比重不断增加。本文采用了从不同角度反映比较优势的有关指标,在产业层面对我国不同技术含量的制造业比较优势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考察。分析表明,就技术含量而言,我国出口产品比较优势结构呈优化发展趋势,高技术含量产业较之中、低技术含量产业的比较优势而言,其变化情况呈现出更快的提升速度,但我国的总体比较优势结构与达到质变水平尚有差距。
关键词:
技术含量 比较优势 竞争力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伶
本文从技术含量角度,运用贸易竞争指数(TC指数),对中日韩三国不同技术含量的制造业竞争力状况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日韩三国的产业结构都有所优化;我国依然在中、低技术含量产业上有较强的竞争力,日本、韩国在中、高技术含量产业上有较强的竞争力;虽然我国高技术含量制造业的竞争力在不断增强,但与日韩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关键词:
国际竞争力 技术含量 TC指数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逯宇铎 孙博宇
本文利用引入交互项的方法,将技术进步和效率增进及其引发的规模经济和要素重置效应引入统一的研究框架,重点考察了技术进步和效率增进对不同技术附加值制造业行业出口贸易结构的影响及影响机制,并对行业技术结构的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技术和效率在出口中的作用已明显超越要素投入,结构升级路径得到优化。中、高技术附加值行业的技术进步与效率增进贡献之间存在显著差距,说明技术进步与要素禀赋不相适应,出口未能实现最佳技术结构。技术进步和效率增进通过规模经济和要素重置效应对各行业出口的影响十分微弱。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高敬峰
文章通过利用UN comtrade数据库最高至SITC(Rev.3)四位数分类基础上的万余进出口数据,计算出了我国制造业各行业从1992年至2006年十五年间的比较优势指标,并分析了我国制造业比较优势变化的要素禀赋特征,指出劳动要素优势仍是我国制造业当前参与国际分工的基础,劳动密集型行业仍是我国制造业中的比较优势行业,外资进入对制造业各行业比较优势具有提升作用。
关键词:
制造业 比较优势 要素禀赋 产业结构升级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耿伟 战楠
采用独立随机增量过程马尔可夫链的方法对中国149个制造业行业的比较优势动态变迁进行实证分析,旨在反映产业比较优势的演变特征。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产业比较优势的各个状态均以较高的概率保持在原有状态,由此反映出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模式和专业化分工模式的演变具有固化性的特征。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杨永华
本文在李嘉图模型的框架下,通过模型推导,对比分析了考虑国际分割生产和不考虑国际分割生产的条件下,一国出口比较优势变化的原理;并采用2001-2008年我国和世界制造业26个分行业的贸易数据,实证分析了不考虑和考虑国际分割生产的情况下,我国制造业比较优势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我国参与国际分割生产,我国制造业具有出口比较优势的行业增多了,特别是高技术含量行业的比较优势上升了而分离了国际分割生产导致的贸易后,我国制造业的出口比较优势明显下降。此外,本文提出了进一步发展我国制造业比较优势的对策。
关键词:
国际分割生产 制造业 比较优势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刘磊 关权
利用基于生产工序的测算方法以及WIOD的最新数据,测算中日韩三国制造业的国内技术含量及国际竞争力指数,可以从技术层面客观评估三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结果表明:中日韩三国制造业的国内技术含量都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中国的增速要明显高于日韩两国。但无论是制造业总体还是细分行业,中国的国内技术含量都要明显低于日韩两国;中日韩三国制造业在国际上都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日韩两国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集中在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在劳动密集型行业,中日和日韩以互补关系为主,中韩以竞争关系为主。在资本密集型行业,三国呈现明显的竞争关系。在技术密集型行业,则呈现出竞争和互补共存的特征。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耿伟
文章构建了一个国际贸易动态分析框架将技术变迁和比较优势模式的动态演进同时内生化,说明了部门的干中学和国际知识外溢分别是比较优势模式演化呈固化性和流动性的主要动因。但是,内生比较优势在长期内是不断固化还是发生逆转最终是一个经验研究的问题。文章采用了马尔可夫链来考察中国制造业比较优势动态分布的固化性和流动性的程度,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制造业比较优势模式的演变具有固化性的特征。
关键词:
内生比较优势 盖尔顿回归 马尔可夫链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范爱军 高敬峰
文章在对1997~2006年10年间我国制造业产品内分工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制造业参与产品内分工的要素禀赋特征和附加值特征,认为产品内分工主要发生在我国制造业中的资本相对密集的产业,但劳动要素优势仍是我国参与产品内分工的基础。在获取更高附加值的利益驱动下,我国制造业内的企业会自主进行资本和技术积累,从而有助于我国制造业从低加工度向高加工度的产业结构升级。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陈光华 王建冬 郭明军
按照OECD的标准,将我国28个制造业划分为高技术、中高技术、中低技术和低技术制造业四类。采用面板数据模型,系统比较了四类制造业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四类制造业大中型工业企业的人均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对其创新效率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相关系数随着制造业技术含量的提升而增大;人均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和人均固定资产对低技术制造业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关键词:
科技投入 创新效率 技术含量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刘磊
本文计算了中国制造业16个细分行业的垂直专业化指数和国内技术含量。在考察的7个年份当中,16个细分行业的垂直专业化指数逐渐增大,说明中国制造业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程度逐渐加深,16个细分行业的国内技术含量也随时间的推移不断提高。此外,本文还实证分析了垂直专业化、中间产品进口以及国内技术含量的关系。从实证结果来看,中间产品的进口促进了制造业国内技术含量的提升,但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没有对制造业国内技术含量的提升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垂直专业化指数越高的行业,其国内技术含量却越低。
关键词:
垂直专业化 中间产品进口 国内技术含量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杨校美 张诚
服务贸易可以作为获得高级要素的重要途径,进而影响到制造业效率的提升。本文采用最新测度生产者服务进口技术含量的方法,估算了2001-2012年我国生产者服务进口的技术含量水平,分析了生产者服务进口促进制造业效率提升的内在机理,并运用28个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第一,从总体上看,生产者服务进口技术含量的提升可以促进我国制造业的效率;第二,从生产者服务进口分项层面上看,生产者服务进口技术含量越高的部门对我国制造业效率提升的促进作用越明显;第三,从具有不同要素密集度特征的分行业层面来看,生产者服务品进口的技术含量对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影响最大,其次是资本密集型行业,最后是劳动密集型行...
关键词:
生产者服务 进口技术含量 制造业效率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祝树金 张鹏辉
本文结合投入产出表,在考虑到加工贸易后,构建并测算了1992-2010年中国制造业出口品的复合技术含量、国内技术含量及国内技术含量的贡献指数;利用中国制造业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复合技术含量和国内技术含量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①中国制造业出口的复合技术含量和国内技术含量总体上呈现了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而国内技术含量贡献指数总体上趋于下降。②对于复合技术含量较高的行业而言,其国内技术含量指数即国内技术贡献度普遍较低。③FDI对于复合技术含量和国内技术含量的提升均有显著的积极作用,而进口贸易则显著为负;资本在长期内具有积极作用,人力资本和研发有助于促进行业FDI的技术外溢。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灿雷 姜丽 高超
以工业自动化、智能化为趋势的新一轮技术革命是影响国家间竞争与分工格局的重要因素。本文利用2005—2018年国家—行业层面工业机器人数据和国际贸易数据,实证考察了工业机器人对一国制造业出口比较优势的影响及其潜在作用机制。本文的研究表明,工业机器人应用能够显著提升一国制造业出口的比较优势增长。进一步分析表明,工业机器人能够通过提升研发创新优势和产业内产品差异化两种渠道对比较优势产生正向影响;并且,工业机器人对一国出口比较优势的影响体现为“强化”效应,而非“重塑”效应。本文的研究是在新一代技术革命背景下探讨比较优势来源这一经典话题的有益尝试,为机器人与国际贸易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也为优化机器人产业战略布局提供了现实启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韩峰 柯善咨
本文综合传统比较优势和外部性因素,在新经济地理框架下建立了理论和计量模型,研究了我国284个地级市制造业集聚的影响机制及地区差异,结果表明,传统比较优势仍是影响制造业区位的重要因素;城市之间存在明显的要素供给与市场需求的空间关联性,且已超过传统比较优势成为制造业集聚的主要来源;传统比较优势与空间外部性对制造业集聚的作用分别由西到东和由东到西依次递减。研究结论为进一步促进区域间产业转移和协调发展提出了重要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