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87)
2023(6232)
2022(5385)
2021(5041)
2020(4380)
2019(9650)
2018(9825)
2017(19816)
2016(10716)
2015(12064)
2014(12342)
2013(12369)
2012(11608)
2011(10568)
2010(10948)
2009(10752)
2008(10815)
2007(9782)
2006(9067)
2005(8614)
作者
(30806)
(25551)
(25394)
(24537)
(16167)
(12045)
(11672)
(9755)
(9590)
(9328)
(8717)
(8423)
(8291)
(8199)
(8004)
(7958)
(7501)
(7493)
(7379)
(7377)
(6588)
(6175)
(6164)
(5834)
(5821)
(5817)
(5762)
(5718)
(5114)
(4865)
学科
(42004)
经济(41922)
管理(37994)
(34401)
(28020)
企业(28020)
(16429)
方法(16377)
(16231)
中国(15514)
数学(14492)
数学方法(14358)
(12600)
(11105)
银行(11097)
(10654)
(10513)
业经(9732)
(9255)
金融(9253)
(9194)
财务(9177)
财务管理(9151)
体制(9041)
(8995)
贸易(8988)
(8853)
企业财务(8673)
技术(8618)
(8306)
机构
大学(159564)
学院(158160)
(70747)
经济(69124)
管理(59869)
研究(54762)
理学(50034)
理学院(49524)
管理学(48959)
管理学院(48652)
中国(44818)
(39316)
(34470)
财经(29391)
科学(28859)
(27155)
(26398)
(24908)
中心(24785)
研究所(23486)
北京(22600)
经济学(22191)
财经大学(21626)
(21418)
(20228)
经济学院(20013)
(19617)
业大(19022)
(18450)
师范(18306)
基金
项目(92901)
科学(73594)
研究(72542)
基金(67399)
(57052)
国家(56603)
科学基金(48215)
社会(46631)
社会科(44261)
社会科学(44254)
(35169)
基金项目(34980)
教育(32606)
(30178)
编号(29603)
自然(28461)
自然科(27710)
自然科学(27698)
资助(27602)
自然科学基金(27198)
成果(26015)
(24195)
(22053)
课题(20938)
重点(20636)
(20057)
(20043)
(19497)
国家社会(19422)
教育部(19214)
期刊
(83958)
经济(83958)
研究(56043)
中国(35756)
(31774)
管理(25404)
(20651)
金融(20651)
(20081)
科学(19286)
学报(18895)
教育(15955)
大学(15489)
财经(15267)
学学(14404)
经济研究(13640)
技术(13190)
业经(13176)
农业(13080)
(13029)
问题(11792)
(10199)
理论(9315)
国际(8873)
科技(8449)
实践(8281)
(8281)
现代(8167)
技术经济(7956)
(7674)
共检索到2582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黄军英  
本文在分析国际和国内背景的基础上,对制定我国科技规划中应考虑的问题和应包括的内容提出了建议。
[期刊]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Documents Publishing House)  [作者] 刘理才  
新疆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制定,既要顺应国内外科技发展的大趋势,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前瞻性,又要从新疆区情的实际出发,符合本区科技和经济社会的客观情况。为此,研究和把握同科技活动有关的以下区情特征是很有必要的:科技系统自身所拥有的现实基础,是与科技发展有关的首要区情特征;具有比较优势的自然资源和特殊的生态环境,向科技活动提出了多方面的需求;边远落后地区的特征,对科技发展具有制约和有可能促进的双重作用;具有地方特色的社会人文条件,对于发展科学技术产生了多种影响;向西开放的区位比较优势,使得科学技术有可能在科技合作交流与东西双向耦合中实现快速发展;不同隶属关系的企事业单位,其科技活动在资源拥有、工作开展等方面表现出较大的差异。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调研组  袁振国  田慧生  于发友  方晓东  王素  李晓强  吴键  吴霓  陈如平  张竺鹏  孟万金  郝志军  高宝立  曾天山  程方平  赖立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陈东琪  
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进入重要历史转折期的时代背景要求,"十三五"规划编制必须转变理念、创新思维、改进方法,以创新求进精神谋划发展战略,找准发展目标任务和实施路径。建议要高度关注2030年、2050年两个远期时点,以"新五化"为目标充实和丰富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以改革、创新、提质、增效为方针贯彻全面科学发展理念,要更加强调规划方法的统一性、一致性、开放性和时效性,切实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中长期发展转入可持续轨道。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胡鞍钢  
作者认为未来20年是我国科技发展的一个"黄金时期",规划的指导方针可以概括为:"以人为本,强化创新,全面开放,跨越发展"。我国2020年的发展目标体系是"增长、强国、富民、国家安全、提高国际竞争力、可持续发展"。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定性分析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的科技发展目标体系,并提出了用50年时间将我国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型社会的长期战略性设想。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贺武华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政策制定过程是有中国特色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体现。《规划纲要》的政策过程清晰地展示出党和政府政策决策的"内输入"、多路政策精英的联袂决策以及群众路线与民意的广泛深入等特点。《规划纲要》过程的行动意义在于,它展示了党和政府的执政新理念,充分彰显了政策过程中的求真与创新。
关键词: 政策制定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姚绍学  李小捧  
我国政府财政一直实行年度预算,由于预算过程缺乏持续性,年度预算与经济周期联系不密切,影响对经济的反周期调节,不利于政府宏观调控;年度预算着手于短期(一年)的财政收支计划,预算缺少前瞻性,不利于社会了解政府政策的长期目标。因此,研究制定中长期财政预算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省级政府为例,提出地方政府制定中长期预算的构想。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章宁  
我国建国以来先后组织过四次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它们分别是:(一)、1956年至1967年的12年规划;(二)、1963年至1972年的10年规划;(三)、1975年至1985年8年规划和(四)、1986至2000年的15年规划。这四次科技发展规划,注重结合我国不同阶段中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确定了科技发展的目标、任务及促进科技事业的相应政策措施。四次规划的执行,对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起了不同程度的推动作用。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邹彦林  
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省区之间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在我国区域经济体系中省区经济历来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在经济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省区之间发展差距继续扩大、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条件下,我国经济区域化趋势进一步增强,省区经济的系统性和自主性特征更加明显,省区中长期规划更是居于承上启下地位的战略性规划,对实施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促进地区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正在制定的“十五”及2015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戚业国  
中长期教育规划的编制是对教育未来发展的系统设计,具有充分前瞻性、高度不确定性、系统协调性、政治选择性、技术依赖性、问责困难性等特点。我国在编制中长期教育规划时,需要充分运用各种预测技术及方法,重视教育发展的系统性,注重与不同利益关系人的协商,并应将此纳入教育决策程序。同时,还需要考虑利益基础、习惯势力、教育特性、推广放大变形、非预期效应、时间跨度等方面的问题。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占仓  
适应科教兴国战略实施的需要 ,县域科技发展引起广泛重视。制定县域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 ,是指导县域科技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系统地论述了什么叫县域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 ?为什么制定这样的规划 ?怎样组织和制定这种规划 ?并就一般意义上 ,提出了县域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内容体系。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易信  
从中长期来看,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将呈现低速常态化、消费引领化、结构高质化、空间均衡化、绿色低碳化等趋势特征,并在民生服务、产业转型升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能源转型及去碳化改造等重点领域形成巨大的投资潜力和需求空间。但有效投资潜力释放和空间扩大仍面临投资渠道不畅、融资渠道不足、投资能力不强、投资环境不优等关键问题和制约因素。应顺应投资变动趋势,抢抓重点领域投资需求潜力大、空间足的机遇,聚焦薄弱环节,完善投资全链条的体制机制,充分挖掘投资潜力,增强有效投资对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支撑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