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2887)
2022(2553)
2021(2744)
2020(2414)
2019(5768)
2018(6428)
2017(13021)
2016(7079)
2015(7932)
2014(8151)
2013(8159)
2012(7648)
2011(7009)
2010(7271)
2009(7233)
2008(7311)
2007(6497)
2006(6262)
2005(6019)
2004(5171)
作者
(19246)
(15957)
(15617)
(15559)
(10079)
(7359)
(7330)
(6007)
(5961)
(5746)
(5313)
(5265)
(5184)
(5143)
(5030)
(4960)
(4700)
(4673)
(4520)
(4487)
(4233)
(3867)
(3752)
(3738)
(3706)
(3620)
(3578)
(3565)
(3194)
(3087)
学科
(28525)
经济(28488)
管理(17484)
(15231)
(12001)
方法(11937)
(11584)
企业(11584)
中国(11311)
数学(11161)
数学方法(11084)
(8746)
(8500)
银行(8497)
(8235)
(8096)
(7913)
体制(6967)
(6677)
金融(6677)
(6538)
税收(6266)
(6213)
(6007)
贸易(6003)
(5913)
(5810)
制度(5805)
业经(5417)
农业(4390)
机构
大学(100022)
学院(98477)
(45787)
经济(44821)
研究(36778)
管理(35343)
中国(31717)
理学(28864)
理学院(28555)
管理学(28101)
管理学院(27893)
(27005)
(22321)
财经(19686)
(18847)
科学(18752)
(17744)
中心(16385)
研究所(16249)
北京(15570)
(15462)
经济学(14541)
财经大学(14519)
(13342)
经济学院(13171)
(13105)
师范(13014)
(12921)
(12333)
人民(10946)
基金
项目(51614)
研究(41746)
科学(39657)
基金(36363)
(30716)
国家(30459)
社会(25473)
科学基金(24746)
社会科(24091)
社会科学(24086)
教育(19823)
(18500)
基金项目(18298)
编号(17964)
成果(16561)
(16363)
资助(16133)
自然(14041)
自然科(13611)
自然科学(13606)
自然科学基金(13351)
课题(13014)
(12887)
重点(11647)
(11634)
(11320)
教育部(11216)
(10764)
项目编号(10695)
(10483)
期刊
(56061)
经济(56061)
研究(39871)
中国(22261)
(19641)
(16967)
金融(16967)
管理(14489)
教育(14175)
(11312)
学报(10543)
科学(10501)
财经(10009)
经济研究(9978)
业经(8884)
大学(8692)
(8584)
技术(8142)
问题(7996)
学学(7715)
(7300)
理论(7249)
农业(7064)
实践(6506)
(6506)
国际(6341)
统计(5999)
改革(5763)
(5763)
商业(5295)
共检索到1698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姜维俊  
在指导思想上,改革之初我们已认识到低利率并非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因此,1979年的利率改革首先是从调整储蓄存款利率开始的。到1980年,经过两次调高储蓄存款利率,使其恢复到了一个比较合适的水平。但利率结构和管理方面的问题,随着改革的深入又日益突出:(1)企业单位没有设立定期存款,不利于广泛吸收企业存款;(2)贷款利率比储蓄存款利率低,形成存贷利率"倒挂";(3)没有按照期限长短设立不同水平的利率档次;(4)利率管理混乱,一些非银行金融机构随意制定利率,各专业银行的利率也不统一。于是,从1982年开始,增设了单位定期存款;调整了各档次储蓄存款利率结构;设立了不同期限的贷款利率档次;根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琚,刘琦岩,袁桅,贺军  
对科研院所改革的估价与分析国家科委调研室科技体制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的广泛而深刻的革命,也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正确估价十年来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概况,对于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九五”期间深化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找准深化改革的...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方卿  
本文从发行格局、经营管理模式、购销形式、图书发行总量、经营范围及发行队伍素质等方面,估价了我国图书发行体制改革的成就。
[期刊] 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  [作者] 匡增杰  
海关估价作为海关的三大技术对海关程序的安全与便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进一步提升我国海关估价水平进而达到政府和企业的双赢是当前我国海关面临的现实课题。本文提出我国海关应当大力推进估价模式多样化,全面推行分类通关改革、建立海关估价的电子平台以及优化创新反价格瞒骗机制,从而切实推进贸易安全与便利的发展。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谢经荣  刘水杏  曲波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胡晓炼  
一九九四年中国外汇体制改革的基本估价胡晓炼1994年,我国对外汇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实现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实现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有条件的可兑换;建立银行间的外汇交易市场,国家通过调剂手...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周晶  
本文首先阐述土地估价核算的基础理论和原则,然后参照国际推荐标准并结合我国现有土地分类基础,提出编制我国资产负债表的土地分类建议。总体来说,国际上推荐的土地估价方法分为直接估价法和间接估价法,本文基于不同类型土地估价可获取的相关数据资料,提出住宅用地,商服、工矿仓储、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以及特殊用地,交通运输、公共设施和水利设施用地,耕作用地,休闲用地和连带的地表水域等5种类型的土地估价核算方法建议。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相对估价法就是在市场上找出一个或几个与目标企业相同或相似的参照物企业,在分析、比较目标企业和参照物企业相关财务指标的基础上,修正、调整参照物企业的价值,最后确定目标企业的价值。相对估价法主要有以下三种:①价格/收益倍数法,即市盈率法(P/E)。市盈率易于计算并容易得到,便于公司之间的比较,且能作为公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洪亚敏  
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为我国土地估价业的兴起提供了契机。目前已初步形成包括评估资格认证、评估工作技术规范、评估行业协会管理等一套土地估价管理制度,为活跃土地市场、规范各市场主体行为并保护其合法权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由于新旧体制交替期间尚未完全解决的部门垄断和地方保护、左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土地估价师的作用。同时,土地估价人员和机构的整体水平亦有待提高、可以预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行业管理下的独立化加社会化将成为我国土地估价业的发展方向。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邓福光  
我国即将入世。入世后,我国将按照世界贸易组织《海关估价协议》的要求实施有关海关估价的规定。本文介绍了这一协议的内容,分析了入世后实施上述协议可能对我国海关估价造成的影响,提出了进一步规范我国海关估价的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黄峰  
利率市场化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首要解决之问题,在改革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我们国家特有的国情,努力创造适合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各种条件,始终注意改革进程与商业银行的改革以及宏观经济的调控能力相适应,及时化解金融风险,保证市场稳定,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稳步推行利率的市场化。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赵军洁  张晓旭  
户籍制度就像中国浩浩荡荡人口迁移的一道闸门,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以人口迁移和福利分配为直接表征的户籍制度改革,经历了二元户籍严格管制、二元户籍制度松动、二元户籍制度有限突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度构建、户籍制度改革加快推进五个阶段,呈现出明显的渐进式、分类化的特点。长期以来,城乡和区域户籍利益分配的失衡逐渐形塑了户籍利益二元分化的格局,凸显了户籍制度改革的片面性和滞后性。事实上,户籍制度改革的成本并非高不可攀,且改革收益要远大于成本。新一轮户籍制度改革应更加注重统筹户籍利益差别,构建一元户籍制度,真正实现居住地公共服务的均衡化和普惠化。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苏铁  刘奇超  曹明星  施正文  
商品归类、海关估价与原产地规则具有很强的规范性与技术性,如何遵循税收法定原则的要求制定适配我国改革实际的立法规定,是关税法立法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WCO《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公约》与WTO《海关估价协议》、《原产地规则协议》要求各缔约方必须在国内法律法规中明确商品归类、海关估价与原产地规则的通行规定,并可结合本国情况对授权条款加以微调,以为因应。我国关税法应该设专章规定"关税税基的确定",明确商品归类依据,调整"完税价格"计税范围、增加特许权使用费与关联交易等规定,增加非优惠原产地规则与优惠原产地规则的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苏铁  刘奇超  曹明星  施正文  
商品归类、海关估价与原产地规则具有很强的规范性与技术性,如何遵循税收法定原则的要求制定适配我国改革实际的立法规定,是关税法立法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WCO《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公约》与WTO《海关估价协议》、《原产地规则协议》要求各缔约方必须在国内法律法规中明确商品归类、海关估价与原产地规则的通行规定,并可结合本国情况对授权条款加以微调,以为因应。我国关税法应该设专章规定"关税税基的确定",明确商品归类依据,调整"完税价格"计税范围、增加特许权使用费与关联交易等规定,增加非优惠原产地规则与优惠原产地规则的适用范围、原产地标准与原产地证明等条款,明确预归类、预审价与原产地预确定制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