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95)
2023(10682)
2022(8607)
2021(7754)
2020(6724)
2019(15492)
2018(15486)
2017(31621)
2016(17205)
2015(19740)
2014(20103)
2013(20016)
2012(18636)
2011(16851)
2010(17197)
2009(16549)
2008(16807)
2007(15507)
2006(13748)
2005(12816)
作者
(51975)
(43399)
(43246)
(41741)
(27546)
(20585)
(19964)
(16794)
(16228)
(15468)
(14559)
(14430)
(13872)
(13758)
(13619)
(13501)
(13167)
(12751)
(12691)
(12503)
(10799)
(10688)
(10659)
(9933)
(9784)
(9763)
(9732)
(9629)
(8776)
(8608)
学科
(80752)
经济(80676)
(49833)
管理(49565)
(38639)
企业(38639)
方法(37508)
数学(33874)
数学方法(33671)
中国(23504)
(22631)
(21917)
(16797)
业经(16279)
(16132)
贸易(16125)
(15674)
(14484)
银行(14456)
农业(14409)
(14033)
金融(14031)
地方(13900)
(13822)
(13805)
(13742)
财务(13717)
财务管理(13686)
企业财务(13074)
(11144)
机构
大学(265148)
学院(263016)
(117398)
经济(115088)
管理(99784)
研究(88845)
理学(85153)
理学院(84268)
管理学(83024)
管理学院(82520)
中国(69794)
(57157)
(55477)
科学(50911)
(45655)
财经(45601)
(43454)
(41331)
研究所(40780)
中心(40657)
(39456)
经济学(37812)
业大(36744)
北京(35518)
经济学院(34515)
农业(34312)
财经大学(33886)
(32380)
师范(32072)
(31317)
基金
项目(163701)
科学(128664)
基金(120123)
研究(119902)
(103879)
国家(103072)
科学基金(87713)
社会(77563)
社会科(73651)
社会科学(73624)
基金项目(63304)
(62116)
教育(55164)
自然(55126)
自然科(53847)
自然科学(53830)
自然科学基金(52898)
(52643)
资助(49741)
编号(49025)
成果(40376)
(37894)
重点(36765)
(35411)
(33362)
课题(33104)
教育部(32692)
国家社会(32602)
人文(31525)
科研(31477)
期刊
(130275)
经济(130275)
研究(81735)
中国(46868)
(44505)
(39606)
学报(39121)
管理(35932)
科学(35628)
(30368)
金融(30368)
大学(29594)
学学(27930)
农业(26116)
财经(23836)
教育(22581)
经济研究(21912)
技术(21635)
业经(20996)
(20485)
问题(18851)
(16792)
国际(14737)
技术经济(14390)
理论(14258)
(13749)
商业(13733)
统计(13257)
实践(12651)
(12651)
共检索到3960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会妙  苗巧刚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它增加了储蓄,因而可投资数量增加;二是而且是更为重要的原因,它改进了投资质量。利率市场化这两方面的功能能否发挥直接关系到我国利率改革的成效。本文在此认识基础上,通过对我国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的投资数量和投资质量两方面的分析,得出金融堵塞和资金逆配置问题是影响我国利率场化传导机制的制约因素,并针对这一问题提出政策化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邓昌海  张淑芳  
落后的产权制度、人治文化传统和落后的信用文化是我国利率市场化的严重障碍。我国分割的金融市场制约着利率配置资源的效率。利率市场化后,央行金融监管面临严重的挑战。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肖海燕  化冰  张涛  
利率的变动将会对二级市场的价格与资金流产生显著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我国实施利率市场化后,短期内股指将受到较大的向下冲击,二级市场的资金也将会有所分流。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银行存贷款利差变化主要由政府调控。目前,以利率改革为核心的中国农村金融抑制政策的放松,为农村信用社改善资源配置效率提供了可能。本文针对利率市场化对农村信贷市场作用的效应作出了分析。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吴远远  
2022年5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人民银行”)发布2022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出建立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这是继2021年6月人民银行将存款利率自律上限调整为“存款基准利率加基点”形式后的又一重要举措。新机制的目的在于畅通资产端利率与负债端利率的传导,促进商业银行负债成本下降,进而带动社会融资成本进一步下行。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周益冲  邓玲  
本文利用DEA方法对西部地区投资的有效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西部地区投资的有效性逐年降低,而投资主体对利率作出的反应并不敏感。作者认为,基于DEA方法分析可以得出两点启示:(1)西部地区利率市场化政策实施能否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关键取决于投资主体的市场行为;(2)从长期来看,实行利率市场化,可以促进金融资源合理利用,能为西部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安国  
我国利率市场化应在创造利率市场化外部条件的基础上分步进行:完善固定利率制———实行浮动利率制———实行利率双轨制———实行市场化利率。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伦圆  
利率市场化改革宜采取渐进推进的方式,改革利率结构,完整浮动利率制并逐步放开利率,建立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中心的健全规范的利率传导机制,完善拆借利率和国债利率作为中央银行确定基准利率参考指标的作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利率市场化国际比较研究课题组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陈娟娟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要求。随着央行放开对贷款利率的管制,利率市场化改革进入关键阶段。银行理财产品作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试验田,与利率市场化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银行理财产品和利率市场化之间的交互加速效应进行了归纳分析,认为理财产品凭借自身的优势将与利率的市场化构建出一种长久的动态机制,相互促进,相互带动,最终完全实现利率的市场化。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曾俭华  
利率机制主要包括利率的形成机制和作用机制,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政府直接控制利率会产生许多不良的后果,影响投资和储蓄的实际收益,最终达不到政府所要实现的目标;利率市场化会带来利率风险,给金融市场的参与主体带来损失。我国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既要发挥市场利率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又要防范金融风险,同时还要处理好目标与手段的关系,循序渐进地进行改革。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曾俭华  
利率机制主要包括利率的形成机制和作用机制 ,它们相互依存 ,相互影响。利率一般是在两种情况下决定 ,一种情况是政府货币管理当局直接控制利率 ,另一种情况由市场决定。政府直接控制利率会产生许多不良的后果 ,影响投资和储蓄的实际收益 ,最终达不到政府所要实现的目标 ;利率市场化会带来利率风险 ,给金融市场的参与主体带来损失。我国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 ,既要发挥市场利率对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 ,又要防范金融风险 ,同时还要处理好目标与手段的关系 ,遵循一定顺序 ,循序渐进地进行改革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增来  李体欣  
本文利用全国2002-2014年的年度数据对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收入分配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的提高不仅导致银行同业拆借利率上升,同时也促使商业银行上浮人民币存款利率。银行同业拆借利率上升对居民财产性收入中的资产价格有负向影响;人民币存款利率上升对高收入阶层、中等收入阶层和低收入阶层有正向影响,且影响程度依次减弱。人民币利率市场化纠正了过去利率管制对居民福利水平造成的负向影响,有助于我国居民福利水平的增进。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增来  李体欣  
本文利用全国2002-2014年的年度数据对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收入分配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的提高不仅导致银行同业拆借利率上升,同时也促使商业银行上浮人民币存款利率。银行同业拆借利率上升对居民财产性收入中的资产价格有负向影响;人民币存款利率上升对高收入阶层、中等收入阶层和低收入阶层有正向影响,且影响程度依次减弱。人民币利率市场化纠正了过去利率管制对居民福利水平造成的负向影响,有助于我国居民福利水平的增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