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49)
- 2023(6429)
- 2022(5445)
- 2021(5405)
- 2020(4578)
- 2019(10167)
- 2018(10216)
- 2017(19741)
- 2016(10794)
- 2015(12054)
- 2014(12117)
- 2013(12435)
- 2012(11925)
- 2011(11131)
- 2010(11665)
- 2009(11271)
- 2008(11183)
- 2007(10460)
- 2006(9890)
- 2005(9138)
- 学科
- 农(51069)
- 济(49004)
- 经济(48930)
- 业(40478)
- 农业(34497)
- 管理(25148)
- 业经(17608)
- 企(17234)
- 企业(17234)
- 中国(17166)
- 方法(15438)
- 制(14064)
- 数学(13570)
- 数学方法(13468)
- 农业经济(12387)
- 地方(10984)
- 发(10903)
- 银(10491)
- 银行(10480)
- 行(10172)
- 收入(10093)
- 财(10023)
- 村(9608)
- 农村(9589)
- 体(9455)
- 发展(9297)
- 展(9284)
- 策(9184)
- 贸(9182)
- 贸易(9170)
- 机构
- 学院(163889)
- 大学(159915)
- 济(72126)
- 经济(70620)
- 管理(63673)
- 研究(56055)
- 理学(53843)
- 理学院(53378)
- 管理学(52763)
- 管理学院(52467)
- 中国(47921)
- 农(47258)
- 农业(35468)
- 财(33998)
- 京(33723)
- 科学(31369)
- 业大(29149)
- 所(28261)
- 中心(27833)
- 江(26996)
- 财经(25582)
- 研究所(24848)
- 经(23028)
- 范(21600)
- 北京(21451)
- 师范(21451)
- 州(21427)
- 农业大学(21416)
- 经济管理(20544)
- 经济学(20343)
- 基金
- 项目(97222)
- 研究(78059)
- 科学(76417)
- 基金(68965)
- 家(58287)
- 国家(57609)
- 社会(49969)
- 科学基金(48588)
- 社会科(46792)
- 社会科学(46781)
- 省(39487)
- 基金项目(36621)
- 编号(34430)
- 教育(33407)
- 划(31407)
- 成果(29167)
- 农(28449)
- 自然(27444)
- 资助(26948)
- 自然科(26702)
- 自然科学(26694)
- 自然科学基金(26205)
- 发(23045)
- 课题(22580)
- 部(22443)
- 重点(20844)
- 性(20571)
- 创(20450)
- 国家社会(20335)
- 制(20315)
共检索到2676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冬梅,石践
传统的科技扶贫政策已经不能适应我国不断变化的农村形势的需要。各地在实践中涌现出了诸如福建省南平市的“科技特派员”制度和陕西省宝鸡市“专家大院”模式等新型的科技扶贫组织方式,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巧妙地在原有的制度框架内,通过资源重组等存量改革措施提高了科技扶贫的效率。政府在由过去单纯技术提供向综合性技术服务转变的同时,通过建立利益共享机制为农村发展提供了持久的技术支撑。
关键词:
农村 科技扶贫 组织形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先荣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周婕
电子商务的普及使传统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受到了猛烈的冲击,然而在两者彼此融入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基于此,本文在阐述了精准扶贫政策内涵的基础上,研究讨论了农村电商的推进策略。
关键词:
精准扶贫 农村电商 发展思考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夏支平
农村精准扶贫面临扶贫需求与扶贫供给"双重分散性"的挑战。而组织建设是应对这一挑战的重要措施。当前农村精准扶贫存在着垄断、职能混淆和责任能力不对称等组织问题,应该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引下,通过推进城乡统筹、尊重企业主体地位、强化政府服务、强化村社组织建设、农户协商参与等组织建设措施予以解决。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华泉
新中国成立71年来,我国农村科技扶贫工具、模式及制度不断创新演进,为我国不同历史时期扶贫开发工作贡献了应有的科技力量,至今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农村科技扶贫服务体系。基于技术社会学及制度经济学相关原理,对我国71年农村科技扶贫的历史脉络、时代特征和演化进路进行系统阐述分析发现,其变迁先后历经了“开篇探索—制度突破—职能拓展—机制耦合—内涵发展—生态集成”等阶段,遵循“单一供给主体向多元供给主体转变、粗放型推进模式向内涵式推进模式转变、供给性主导向需求性主导模式转变、点线瞄准向生态集成转变”的演化轨迹。在此基础上,针对新时代如何形成供需耦合的农村科技扶贫长效机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农村科技扶贫 变迁历程 扶贫开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林萍 曾玉荣
文章以福建23个省定扶贫工作重点县为研究对象,首先,结合新时期农村贫困的变化发展和主要特征,指出"后扶贫时代"的相对贫困,更多表现为多维贫困,具有种类表现多样性、存在方式动态性、空间分布广泛性、致贫原因复杂性等特征;其次,通过梳理"后扶贫时代"福建农村防贫减贫的难点困境,分析当前农村地区面临着造血功能差、产业竞争力不强、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收入差距拉大等问题;最后提出下一步福建农村防贫减贫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防贫减贫 后扶贫时代 相对贫困治理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曾路遥
经过多年的扶贫发展,我国扶贫开发已经从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活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采取更加有效措施,提高扶贫开发的针对性、可操作性是一个新课题。本文从突出"四个转变"、注重"四个结合"、做到"四个强化"提出了加快推进农村扶贫开发进程的建议,以期促进农村扶贫开发的进程。
关键词:
农村 扶贫开发 进程思考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邓清南
本文从当前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背景出发 ,分析了农村旅游景观的形式与功能以及条件、特点、意义 ,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我国农村旅游在扶贫方面的优势和农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一些对策思考。
关键词:
农村旅游 旅游扶贫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何柳
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是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迫切愿望,也是党中央的殷切希望,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的扶贫开发讲话精神,广泛动员起来,迅速行动起来,着力搞好新一轮农村扶贫开发,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努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是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切实举措,也是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的实际行动。
关键词:
扶贫开发 精准扶贫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程颖慧
农村贫困治理问题的有效解决是化解三农问题的一把钥匙,是促进我国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城乡统筹发展的必由之路。研究阐述了当前我国农村扶贫开发事业的主要障碍及其研究意义;指出农村多元化扶贫开发格局建构的问题,农村扶贫资金投入方向和运用模式的引导力量不足及农村扶贫资金对造血式扶贫项目的支持力度不足等若干问题;给出构建多元化农村扶贫资金筹措和扶贫开发格局,优化农村扶贫资金投入方向和运用模式及增强农村扶贫资金对造血式扶贫项目的支持等对策。
关键词:
农村扶贫资金 损害赔偿制度 侵权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杨国安
中国农村扶贫工作已经进入扶贫攻坚的最后阶段,要顺利完成“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任务,必须在以下四个方面实行制度创新和转变:扶贫主体要由单一的政府扶贫向政府扶贫为主与全社会参与扶贫相结合转变;扶贫对象要由扶持贫困地区为主向扶持贫困农户为主转变;扶贫方式要由救济性扶贫向开发性扶贫转变;扶贫内容要由单一性向多样性转变
关键词:
农村扶贫,关键,转变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小云 苑军军 于乐荣
中国农村贫困格局的变化在客观上要求调整农村减贫的战略与政策。2020之后农村贫困的治理战略需要由长期以来的"扶贫战略"转向"以防贫为主"的新的贫困治理战略框架。2020之后中国减贫的战略目标将需要从过去长期以来通过制定不同的绝对贫困标准并继而努力超越绝对贫困标准,转变为通过逐步实现城乡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手段来缓解不平等为主要目标。2020后以防贫为主要目标的减贫政策应将现行所有的政策工具进行重新的梳理建立起相互衔接、互不重复、目标明确的新的减贫政策体系。
关键词:
2020后减贫 治理
[期刊] 征信
[作者]
陈生霞
通过对张家界市农村信用社关于推动精准扶贫工作进行调研,认为扶贫工作还存在配套兜底资金少、贴息政策不太合理、工作程序繁杂、实际操作难、"分贷统还"模式下隐含不良信用转嫁风险等问题。政府应加大扶贫配套兜底资金的比例,提高贫困农户的信用评级贷款额度,采取更为合理的信贷模式,以促进扶贫工作更好地开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强国令 闫杰
目前,有关普惠金融扶贫有效性的研究存在较大争议。从农村视角出发,文章首先分析了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瓶颈,然后分别从理论、现实、农户和普惠金融等四个维度揭示了农村普惠金融扶贫的局限性:一是从理论上来看,农户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二是从现实来看,农户经营项目的低效益和高风险使得农村普惠金融的扶贫作用有限;三是从农户自身来看,农村普惠金融仅在具有创业意识、诚实守信的农户中才能发挥作用;四是从供给视角来看,农村普惠金融体系不健全,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不均衡。最后,文章就创新普惠金融扶贫
关键词:
普惠金融 扶贫 创新意识 农村经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