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96)
2023(8228)
2022(6916)
2021(6294)
2020(5190)
2019(11905)
2018(11790)
2017(23505)
2016(12851)
2015(14648)
2014(14914)
2013(15150)
2012(14769)
2011(13679)
2010(14357)
2009(13929)
2008(13788)
2007(12778)
2006(12020)
2005(11749)
作者
(38920)
(32013)
(31699)
(30271)
(20469)
(15155)
(14557)
(12330)
(12217)
(11813)
(10914)
(10795)
(10431)
(10409)
(10062)
(10001)
(9398)
(9356)
(9348)
(9064)
(8504)
(7839)
(7806)
(7348)
(7345)
(7325)
(7308)
(7303)
(6606)
(6256)
学科
(63502)
经济(63435)
(33924)
管理(33873)
(24820)
企业(24820)
中国(23265)
方法(20889)
地方(18642)
(18599)
数学(18442)
数学方法(18322)
(15730)
银行(15720)
(15370)
(15251)
(14714)
金融(14714)
业经(13969)
(13318)
(13070)
贸易(13049)
(12579)
农业(12001)
(10745)
地方经济(10397)
(9667)
环境(9159)
(9135)
(8657)
机构
学院(192963)
大学(192619)
(87090)
经济(85120)
研究(70538)
管理(70250)
中国(61817)
理学(57035)
理学院(56390)
管理学(55715)
管理学院(55334)
(44905)
(42894)
科学(37687)
(36026)
中心(33788)
财经(33665)
(32905)
研究所(31335)
(30697)
(30226)
北京(28824)
经济学(27116)
(27042)
(26551)
师范(26343)
(24744)
财经大学(24729)
(24404)
经济学院(24318)
基金
项目(107056)
科学(83969)
研究(83786)
基金(75698)
(63729)
国家(63128)
社会(53440)
科学基金(53424)
社会科(50740)
社会科学(50729)
(41685)
基金项目(38600)
教育(38167)
编号(35205)
(34949)
资助(32395)
自然(31026)
成果(30907)
自然科(30258)
自然科学(30250)
自然科学基金(29688)
(29048)
课题(25552)
(24509)
发展(24281)
(23878)
重点(23869)
(22030)
(21779)
国家社会(21460)
期刊
(111231)
经济(111231)
研究(72576)
中国(46215)
(36991)
金融(36991)
(32709)
(29872)
管理(28907)
教育(24593)
学报(23515)
科学(23287)
业经(19286)
农业(18975)
大学(18707)
财经(17768)
经济研究(17722)
学学(17032)
技术(16761)
问题(15296)
(15201)
(13248)
理论(12238)
国际(11831)
实践(10968)
(10968)
商业(10676)
图书(10359)
技术经济(10111)
经济问题(9722)
共检索到3370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征信  [作者] 戈志武  
当前,我国信贷市场信用评级发展势头良好,信用服务需求日益旺盛,但在发展中还存在信用评级法律法规相对滞后、信用环境有待改善、信用评级机构市场化和公信力不足、金融机构应用评级结果积极性不高等问题,需要从完善法规制度、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扶持评级机构发展、丰富评级监管手段、加强违约率系统考核、引导中小金融机构应用等方面进一步培育和规范。
[期刊] 征信  [作者] 颜凌  朱合洪  屈筱茜  
信贷市场信用评级主要分为银行内部评级和外部评级。当前,我国信贷市场信用评级业亟需解决的问题有:外部信用评级市场有效需求严重不足,外部信用评级市场的公信力有待建立,相关立法必须明确。为推动我国信贷市场信用评级业发展,应从制度上引导内外部评级相结合,建立健全外部信用评级市场的制度规范,加强对信用评级人员的培训。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郭舒萍  
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中,信用评级在资本市场上扮演着衡量信用风险和指导投资融资的重要角色,在揭示和防范信用风险、降低交易成本以及协助政府进行金融监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已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金融中介服务。而在我国,投资者对信用评级需求严重不足,这与信用评级机构数量众多、评级技术低下、评级质量不高有较大的关系。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丁原仁  
发展信贷担保公司,对预计风险较大的贷款实行担保,以保证资金的安全性,这不但有利于银企双方,而且有利于我国金融体系的完善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刘俊剑  
一、信贷市场信用评级内涵界定信用是市场经济的生命线,信用评级是减少市场风险的基础手段,是解决信贷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重要载体。我国信用结构的特点是以银行信贷为主,目前几乎100%的个人信用和90%以上的企业(中小企业
[期刊] 征信  [作者] 房友军  
由于我国信贷市场信用评级与债券市场信用评级存在一定差异,催生出信贷市场评级收费的多种模式。从不同角度对信贷市场信用评级收费模式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不同收费模式有其存在的环境基础和客观依据。当前,我国信贷市场信用评级收费模式的发展路径是,"借款企业向评级机构付费"模式将在一段时期内存在,"商业银行向评级机构付费"是部分中小金融机构的阶段性需求,"借款企业向银行付费,银行向评级机构付费"模式应是评级收费的未来发展方向。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谢清河  
信用评级是促进公平竞争和提高市场运作效率的有力保证。借鉴国际信用评级业发展的经验,探索加快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信用评级业,提升我国评级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强化和完善我国金融体系的当务之急。本文在分析信用评级外部效应的基础上,考察了美国、欧盟等地方信用评级业改革与发展的经验教训,探讨了我国信用评级业务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少青  
关于我国信用卡市场发展问题的思考黄少青一、我国信用卡市场发育现状信用卡于1915年起源于美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国际流行的一种支付方式,有“一卡在身、通行世界”之说。近二十年来,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广泛运用,世界上各大城市中有60%左右的商店、...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郝雨时  周格旭  
2020年末,AAA评级的华晨集团和永煤集团相继出现违约,导致债券市场风险偏好明显下降,大量债券被迫取消发行,引发市场对信用评级机构评级结果的广泛质疑。为了稳定信用债市场运营,引导市场健康发展,人民银行等监管部门接连出台了多项制度文件,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效。但是信用评级结果有效性不足的问题难以在短期内解决。分析研究信用评级市场现状及半年来的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对评级行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期刊] 征信  [作者] 梁涛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信用危机激发了社会对"信用评级悖论"的关注。声誉溢价模型与美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历史说明了声誉机制对破解"信用评级悖论"、促进信用评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当前,由于竞争过度、评级方法不透明、声誉信号传递不通畅和付费方式的影响,我国评级市场声誉机制难以发挥其作用。因此,应改革现有的信用评级体系,增强信用评级业的有序竞争,提高信用评级的透明度,加强对信用评级市场的金融监管,改进信用评级机构的管理框架,促进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
[期刊] 征信  [作者] 谢静  苑婷婷  沈前敏  
信贷市场信用评级指信用评级机构以独立、客观、公正的立场,依据特定的专业方法和规范的操作程序,对企业的偿债能力和偿债意愿所作的综合评价。分析重庆信贷市场信用评级的发展状况,发现仍存在监管法规体系不健全、市场有效需求不足、评级公信力不高等问题,建议从扩展需求、提升公信力、完善立法等方面着手,促进信贷市场评级健康规范发展。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梁万泉  
信用卡是银行介入个人消费信贷市场的优势载体,其收益较高,可为银行卡业务发展带来动力 ……。虽然我国开展信用卡消费信贷存在一定难度,但可以通过五个方面加以完善以发展其业务。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黄良波  
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是导致次贷危机中市场波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受到广泛的批评。总结国际评级机构运行及其监管的教训,对于规范
[期刊] 征信  [作者] 金兵兵  
在我国评级市场对外正式开放背景下,从评级行业格局、行业发展模式、评级机构发展空间、人才流动和信息安全等方面对评级市场开放后可能会对我国评级行业带来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评级机构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建议完善监管体系、加强利益冲突管理、加强交流与合作等,积极应对评级行业开放带来的挑战和冲击,推动我国信用评级机构规范健康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