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66)
- 2023(7422)
- 2022(6542)
- 2021(6121)
- 2020(5492)
- 2019(12745)
- 2018(12768)
- 2017(26043)
- 2016(14229)
- 2015(16441)
- 2014(16794)
- 2013(17006)
- 2012(16184)
- 2011(14861)
- 2010(15089)
- 2009(14610)
- 2008(14722)
- 2007(13363)
- 2006(11730)
- 2005(10882)
- 学科
- 济(65549)
- 经济(65480)
- 管理(38911)
- 业(38243)
- 方法(32070)
- 数学(29176)
- 企(29006)
- 企业(29006)
- 数学方法(28937)
- 中国(18756)
- 农(18514)
- 财(16935)
- 制(14499)
- 贸(14008)
- 贸易(14002)
- 易(13533)
- 地方(12755)
- 学(12290)
- 银(12090)
- 银行(12066)
- 业经(12051)
- 农业(11634)
- 行(11546)
- 融(10760)
- 金融(10758)
- 务(9605)
- 财务(9589)
- 财务管理(9556)
- 环境(9236)
- 和(9180)
- 机构
- 大学(219943)
- 学院(218005)
- 济(95700)
- 经济(93764)
- 管理(82053)
- 研究(74436)
- 理学(70174)
- 理学院(69381)
- 管理学(68306)
- 管理学院(67885)
- 中国(57868)
- 京(46393)
- 财(46132)
- 科学(44291)
- 所(38927)
- 农(37820)
- 财经(36594)
- 研究所(35070)
- 中心(34034)
- 江(33109)
- 经(33053)
- 业大(31825)
- 经济学(30697)
- 农业(30098)
- 北京(29520)
- 经济学院(28108)
- 范(27833)
- 师范(27565)
- 财经大学(27092)
- 州(26259)
- 基金
- 项目(136087)
- 科学(106049)
- 研究(99142)
- 基金(98631)
- 家(85661)
- 国家(84994)
- 科学基金(71346)
- 社会(63038)
- 社会科(59801)
- 社会科学(59780)
- 省(52484)
- 基金项目(52167)
- 教育(45906)
- 自然(45077)
- 划(44616)
- 自然科(43987)
- 自然科学(43971)
- 自然科学基金(43174)
- 资助(41378)
- 编号(40660)
- 成果(33664)
- 部(31540)
- 重点(30865)
- 发(29631)
- 课题(27876)
- 创(27619)
- 教育部(26943)
- 科研(26315)
- 国家社会(25980)
- 创新(25954)
- 期刊
- 济(104681)
- 经济(104681)
- 研究(66993)
- 中国(39122)
- 财(34848)
- 农(33785)
- 学报(33450)
- 科学(30167)
- 管理(28446)
- 大学(24714)
- 融(23460)
- 金融(23460)
- 学学(23261)
- 农业(22242)
- 教育(19493)
- 财经(18464)
- 技术(18043)
- 经济研究(17581)
- 业经(17122)
- 经(15876)
- 问题(15293)
- 贸(13288)
- 理论(11964)
- 业(11894)
- 技术经济(11766)
- 统计(11758)
- 商业(11437)
- 国际(10828)
- 实践(10718)
- 践(10718)
共检索到3261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王德毅 郑与人
1990年4月以来,国家在继续实行信贷紧缩政策的情况下,出台了存贷款利率连续三次下调的重大措施,这是改革以来关于利率调整政策取向的一次大转折。实行这一新的调整政策在农村的实际效应如何?还存在哪些新的矛盾和障碍?如何使存贷款利率成为更有效地调节农村经济的杠杆?我们带着上述问题,配合当地农行,对四川省的成都、德阳、绵阳、南充、内江、乐山等地区的农村金融部门和80个基层供销合作社、80个区粮站和食品经营站、800个乡镇企业以及100户农户进行了调查。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瑞
中国经济1989—1991年的治理整顿,是继60年代初和1979—1981年经济调整之后的第三次大调整。调整预设的期限已临近,但调整实效究竟如何,调整的经验教训是什么,是人们普遍关心和议论的问题。本文主要根据1988—1990年的宏观经济月度数据(1991年的月度数据因条件限制暂缺),围绕1989年底明确宣布的治理整顿六大目标,对此次调整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孙文学 张黎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进行了三次较大的调整,财政货币政策在调整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正面作用,也有一定的负效应。本文对历次调整时的财政货币政策的正负效应进行了比较分析,其目的在于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趋利避害,以利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国民经济 经济调整 财政货币政策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胡伟 王璐
近几年来,频繁更名已成上市公司快速提升市值尤其是股东财富的重要手段。由Wind资讯金融终端数据库可知,2014年发布更名公告的A股公司有181家,2015年上升至215家,截至2016年7月21日有193家,由此可见,更名之风愈演愈烈。本文以A股公司匹凸匹金融信息服务(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00696;以下简称"匹凸匹")为对象,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志连 郭学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章恒全 秦腾 佟金萍 孙冬营
基于因素分解法对我国1986~2013年节能因素进行分析,并将能源效率变化中技术进步的作用进行量化,在此基础上构建能源回弹效应模型对国家层面及三次产业的能源回弹效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的提升具有决定性作用,产业结构调整抑制了能源强度的下降,对能源效率产生负向影响,能源结构调整也有助于能源效率提升,但是效果比较微弱;我国宏观经济的能源回弹效应表现为逆反回弹效应,且呈现阶段性特征,1986~2001年为部分回弹效应,2002~2013年为逆反回弹效应,技术进步的节能效果并不理想,而且近年来发挥的作用不断弱化;能源回弹效应在三次产业间的表现形式差异较大,第一产业表现为超级节能现象,第二产业表现为强逆反回弹现象,第三产业表现为部分回弹现象。
关键词:
能源效率 回弹效应 三次产业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章恒全 秦腾 佟金萍 孙冬营
基于因素分解法对我国19862013年节能因素进行分析,并将能源效率变化中技术进步的作用进行量化,在此基础上构建能源回弹效应模型对国家层面及三次产业的能源回弹效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的提升具有决定性作用,产业结构调整抑制了能源强度的下降,对能源效率产生负向影响,能源结构调整也有助于能源效率提升,但是效果比较微弱;我国宏观经济的能源回弹效应表现为逆反回弹效应,且呈现阶段性特征,19862001年为部分回弹效应,20022013年为逆反回弹效应,技术进步的节能效果并不理想,而且近年来发挥
关键词:
能源效率 回弹效应 三次产业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会妙 苗巧刚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它增加了储蓄,因而可投资数量增加;二是而且是更为重要的原因,它改进了投资质量。利率市场化这两方面的功能能否发挥直接关系到我国利率改革的成效。本文在此认识基础上,通过对我国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的投资数量和投资质量两方面的分析,得出金融堵塞和资金逆配置问题是影响我国利率场化传导机制的制约因素,并针对这一问题提出政策化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梁迎利
本文首先阐述了利率——汇率传导机制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各国的现实经济情况,进而分析影响这种传导机制的各种因素;然后就利率变动对汇率的影响效应在我国的表现进行了实证研究,以具体解释人民币利率、汇率和资本流动之间的关系;最后在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对未来我国利率变动对汇率的影响进行展望。
[期刊]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作者]
刘玉 孙文远
利用江苏1995年-2009年的FDI与就业数据,对江苏FDI的就业效应进行了回归分析。实证研究表明,从总体来看,FDI会促进江苏就业的增加;具体到三次产业,就业效应却又有显著的差异,其中第一产业的就业效应为负,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就业效应为正,但是总效应为正。因此可以说,江苏吸引FDI使得江苏更多的劳动力得到了就业的机会。
关键词:
FDI 就业效应 三次产业 产业经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