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73)
2023(12077)
2022(10803)
2021(10126)
2020(8680)
2019(20076)
2018(20009)
2017(40262)
2016(21585)
2015(24460)
2014(24312)
2013(24206)
2012(22270)
2011(20080)
2010(20040)
2009(18672)
2008(18469)
2007(16221)
2006(14483)
2005(12763)
作者
(61797)
(50933)
(50839)
(48258)
(32487)
(24315)
(23132)
(20041)
(19277)
(18338)
(17421)
(16887)
(16075)
(16039)
(15586)
(15509)
(15168)
(15135)
(14662)
(14551)
(12552)
(12519)
(12395)
(11464)
(11377)
(11307)
(11272)
(11198)
(10207)
(9917)
学科
(88599)
经济(88488)
管理(68503)
(66997)
(56885)
企业(56885)
方法(45312)
数学(39904)
数学方法(39581)
(27028)
中国(23589)
(22978)
(19489)
业经(19031)
(18047)
财务(17986)
财务管理(17946)
(17247)
贸易(17238)
企业财务(17150)
(16728)
(16700)
地方(15826)
农业(14868)
(14127)
银行(14090)
(13944)
(13902)
技术(13587)
理论(13460)
机构
大学(316432)
学院(312598)
管理(129421)
(126908)
经济(124249)
理学(112898)
理学院(111741)
管理学(110110)
管理学院(109550)
研究(98110)
中国(74309)
(66697)
(62046)
科学(58223)
财经(50422)
(47991)
(45877)
中心(43943)
(43938)
业大(43800)
研究所(43209)
(43126)
北京(42454)
(39493)
师范(39199)
经济学(38228)
财经大学(37806)
(35822)
(35719)
商学(35100)
基金
项目(209810)
科学(165594)
研究(155529)
基金(153893)
(132182)
国家(131090)
科学基金(113549)
社会(98854)
社会科(93672)
社会科学(93649)
基金项目(82326)
(79896)
自然(73419)
自然科(71667)
自然科学(71650)
教育(71340)
自然科学基金(70395)
(67460)
编号(64040)
资助(63907)
成果(52047)
(47719)
重点(45897)
(43381)
(43111)
课题(42666)
教育部(41527)
人文(40839)
创新(40357)
项目编号(40284)
期刊
(135708)
经济(135708)
研究(93895)
中国(51529)
管理(47012)
(46868)
学报(45704)
科学(42399)
(38942)
大学(35270)
学学(33174)
教育(31027)
(28198)
金融(28198)
农业(27126)
技术(25140)
财经(24745)
业经(22469)
经济研究(22090)
(20881)
问题(18291)
理论(16903)
图书(15661)
实践(15434)
(15434)
技术经济(15228)
商业(15052)
(14889)
现代(14431)
科技(13904)
共检索到4470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龙文滨  
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一直是证券市场的热点。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4年年底,在深沪交易所1377家上市公司中,约46%的公司完成了不同方式、不同内容的资产重组,其中以控制权转移为特征的并购行为最为引人瞩目。从1994年的“棱光”事件开始,我国上市公司的并购经历了萌芽、数量型发展和趋向理性发展的三个阶段(张新,2003),其规模和数量逐年上升。每一起并购案的背后都有其特殊的背景和成因。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娄磊  蒋海新  张■  
文章总结了国内外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研究,选取了我国2015-2017年实际发生并购交易的沪深证券交易所中的200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并运用SPSS对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ROA)进行了统计性描述与配对t检验,最终得出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ROA)呈现出倒"V"型;通过建立线性回归模型,本文运用Eviews进行回归分析进一步得出的实证结果:十大股东持股比例(ten)和并购交易支付价值(val)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是显著正向的,国有股权占比(sta)与现金支付(way)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是负向的。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田敏  高柳  
运用综合绩效评价方法对103起控股权发生转移的并购案例进行研究。分析表明:总体上看,并购后公司的绩效得到了一定的改善;非ST类并购后绩效的改善比ST类明显;无偿划拨类公司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比有偿转让类有较为明显的改善。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张文璋  顾慧慧  
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和主成分综合评价法分别检验我国证券市场对上市公司并购事件的反应和上市公司并购前后经营业绩的变化,系统地考察了上市公司的并购绩效。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冯根福  吴林江  
本文从并购的角度对我国上市公司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 ,认为我国学者常用的以股价变动来衡量企业并购绩效的方法并不适合于我国的现实情况。本文采用一种以财务指标为基础的综合评价方法来衡量并购前后的业绩变动 ,并以此分析和检验了1 994-1 998年间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分析结果表明 :上市公司并购绩效从整体上有一个先升后降的过程 ;不同并购类型在并购后不同时期内业绩不相一致 ;另外 ,并购前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并购绩效在短期内呈正相关关系。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黄本多  干胜道  
目前解释公司并购失败的理论很多。本文认为,针对高自由现金流同时低成长性的公司来说,自由现金流所带来的代理成本对上市公司的并购绩效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利用我国上市公司2001—2003年436次并购事件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高自由现金流低成长性的上市公司并购总体绩效为负,说明并购并没有给这类公司带来价值的提升。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刘军  余鹏翼  
本文以2006年在我国证券市场上发生控股权转移的并购案例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并购在短期内为目标公司创造了价值,给股东带来较高的超额收益,但是在较长时间内,公司价值有受损的可能;同时在正式信息披露日前,存在信息泄漏的现象;在影响目标公司价值变化的因素中,上市公司所属行业、并购双方的关系、交易股权数都对公司并购的绩效有一定的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叶璋礼  
世界并购热潮是经济全球化的直接产物,同时并购又反过来进一步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从理论上讲,并购这类有效的经济手段目前受大多数上市公司采纳,主要用来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规模效应、提高经济效率。文章采用经营业绩研究法从财务角度来研究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对进行并购活动的上市公司沪、深两市作为研究对象,开展我国上市公司并购财务绩效的实证检验。同时,将并购事件按照并购类型分类,比较分析不同并购类型对并购绩效的影响如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汉君  张丽  艾杰  
近几年随着我国公司并购活动发展,上市公司并购绩效成为我国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文章以2008年我国上市公司并购中的并购方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并购方公司2005~2010年绩效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并购中并购方绩效大部分上升,但仍有相当部分公司绩效下降。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李梅  
本文以2000-2005年我国上市公司的28起跨国并购事件为样本,考察了我国上市公司跨国并购的财富效应。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跨国并购给股东带来了显著的财富损失。把总体样本按行业细分后的实证分析表明:信息行业的跨国并购为股东带来了显著的财富效应;机械行业的跨国并购毁损了股东价值;家电行业跨国并购的影响则不显著。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陆桂贤  
选取沪深上市公司2005年发生的37起并购案作为研究样本,利用会计数据,分别计算2004—2009年各个并购公司的EVA值并分析其变化趋势,发现大多数并购公司在并购后两年内经营绩效没有得到提升,反而损害了股东的利益,并购三年后,有些公司的绩效才有所改善。研究还发现:国有控股并购减少了股东财富,且国有控股并购对EVA的影响最为复杂,但横向并购增加了股东财富。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亮  
上市公司并购活动的最基本理论依据是能否创造价值。建立科学合理的评级指标是科学评价并购能否创造价值的关键。EVA最大的优势在于其为业绩评价如资本市场估价提供了一座桥梁,但由于其局限性也不能有效地控制部门之间的规模差异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影响。我国的上市公司并购从整体上并没有创造价值,应从理论上谨慎对待并购行为,按照市场规律办事,主动采用EVA指标来进行并购决策。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宋希亮  张秋生  初宜红  
换股并购作为公司战略并购的支付方式,不仅是上市公司并购采用的支付方式,也是国有独资公司通过并购实现整体上市的有效手段。本文以1998—2007年间沪深两市发生换股并购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累积超常收益(CAR)与连续持有超常收益(BHAR)考察了换股并购的短期与长期绩效。结果表明:短期内主并公司股东获得了正的累积超常收益;但长期内大多数主并公司股东遭受了显著的财富损失。最后,作者深入分析了换股并购绩效低的原因并提出了提高绩效的对策。
[期刊] 会计之友(上旬刊)  [作者] 黄凌灵  侯增杰  纪磊磊  
文章以2004-2008年我国88家上市公司并购交易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并购融资规模、控股方式、并购频繁程度、支付方式以及并购企业性质对并购前后一年中主并购企业资本结构及短期偿债能力变化的影响,研究发现,并购融资规模、控股方式和并购频繁程度同主并购公司的资本结构变化显著正相关;并购融资规模和控股方式同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显著负相关。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婷婷  孙涛  
以A股市场2005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发生并购的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事件研究法,从宏观层次,对收购方增值效应从时间角度和事件本身的角度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变化并购首次公告日前后的观察窗口,观察并购事件对收购方增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并购事件中的收购方没有产生明显的并购价值增值效应,并购效应具有明显的短期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