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70)
- 2023(7427)
- 2022(6324)
- 2021(5962)
- 2020(5044)
- 2019(11531)
- 2018(11838)
- 2017(21751)
- 2016(12638)
- 2015(13877)
- 2014(14003)
- 2013(13451)
- 2012(12559)
- 2011(11445)
- 2010(11866)
- 2009(11541)
- 2008(11643)
- 2007(10408)
- 2006(9666)
- 2005(9337)
- 学科
- 济(41406)
- 经济(41309)
- 管理(38723)
- 业(33457)
- 企(28486)
- 企业(28486)
- 制(18118)
- 财(16423)
- 农(14153)
- 中国(13277)
- 方法(13121)
- 税(12877)
- 体(12324)
- 税收(12195)
- 收(12117)
- 业经(11462)
- 银(10766)
- 银行(10754)
- 数学(10727)
- 体制(10525)
- 数学方法(10493)
- 行(10326)
- 融(9733)
- 金融(9731)
- 学(8974)
- 农业(8604)
- 务(8475)
- 财务(8441)
- 财务管理(8412)
- 度(8179)
- 机构
- 大学(171651)
- 学院(169703)
- 济(69569)
- 经济(67945)
- 研究(63246)
- 管理(60303)
- 中国(51498)
- 理学(49840)
- 理学院(49244)
- 管理学(48428)
- 管理学院(48082)
- 财(40904)
- 京(37496)
- 科学(36347)
- 所(32957)
- 农(32477)
- 江(29729)
- 财经(29423)
- 中心(29255)
- 研究所(28888)
- 经(26472)
- 农业(25219)
- 业大(24317)
- 北京(24206)
- 范(22939)
- 省(22819)
- 师范(22717)
- 州(22696)
- 院(22380)
- 财经大学(21614)
- 基金
- 项目(103263)
- 科学(80920)
- 研究(78195)
- 基金(74415)
- 家(65423)
- 国家(64843)
- 科学基金(54204)
- 社会(49121)
- 社会科(46407)
- 社会科学(46397)
- 省(39311)
- 基金项目(38209)
- 教育(36648)
- 划(34078)
- 自然(33655)
- 自然科(32794)
- 自然科学(32784)
- 自然科学基金(32218)
- 编号(32077)
- 资助(29934)
- 成果(29211)
- 制(25195)
- 重点(23898)
- 部(23747)
- 课题(23347)
- 发(21973)
- 性(21692)
- 创(21508)
- 国家社会(20562)
- 教育部(20424)
共检索到2912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周梅 杨国蕾
在当前的国情和粮情下,深化粮食收储制度改革、提高政策的精准性,减少市场扭曲,已经成为摆在政府和学术界面前的重大研究课题。本文在充分总结新疆小麦收储制度改革的动因、成效、问题及相关经验的基础上,认为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作为一项重要的农业支持政策,对稳定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其他相关支持政策尚未完全建立起来之前,这项政策应加以完善并坚持下去。同时,在下一步工作中,从供求总量平衡兼顾种植成本和国际粮价的角度,寻求科学有效的最低收购价定价机制,让粮价回归市场。在改革推进过程中,政府应做好顶层设计、保障农民利益不受损、不断创新粮食宏观调控,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逐步推动粮食产购销产业链条衔接、市场竞争有序、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新局面。
关键词:
收储制度 最低收购价 市场化改革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晓山 刘长全
以稻谷、小麦最低价收购价及玉米临时收储价为基石的粮食流通体系和收储制度亟待调整与改革,但改革面临新的矛盾和挑战。市场导向的粮食价格机制改革和政策性粮食去库存与国有粮食企业的利益存在冲突,改革举措必将触动现存利益格局。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应将中央储备粮的收购、销售职能从中储粮剥离出来,使中储粮回归为单纯的企业。国家有关部门已放松对顺价销售的固守,但仍应注意竞拍底价政策要与市场对接,同时要创新农企贷款模式,增加企业的购粮能力。
关键词:
收储制度 去库存 粮食流通体系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晓山 刘长全
以稻谷、小麦最低价收购价及玉米临时收储价为基石的粮食流通体系和收储制度亟待调整与改革,但改革面临新的矛盾和挑战。市场导向的粮食价格机制改革和政策性粮食去库存与国有粮食企业的利益存在冲突,改革举措必将触动现存利益格局。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应将中央储备粮的收购、销售职能从中储粮剥离出来,使中储粮回归为单纯的企业。国家有关部门已放松对顺价销售的固守,但仍应注意竞拍底价政策要与市场对接,同时要创新农企贷款模式,增加企业的购粮能力。
关键词:
收储制度 去库存 粮食流通体系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朱晓乐
2016年3月,国家对在东北地区实施了8年的玉米临时收储制度进行改革,实施"市场化定价+生产者补贴"的新政策。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初步理顺了政府和市场关系、玉米和其他农产品比价关系、国内外价格关系、玉米产业链各环节利益关系。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继续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引导农业结构调整,推动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提高农产品供给质量和竞争力。
关键词:
粮食 收储制度 改革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曾智 张利国 米锋
本文基于2005—2018年玉米主产区18个省份面板数据,利用在东北三省一区先后实施玉米临时收储政策、价补分离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PSM-DID方法,识别了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对玉米生产效率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了其影响机制及异质性。研究发现:(1)临时收储政策实施显著提高了玉米生产效率,其主要传导机制来源于农民预期收入、玉米产量、玉米播种面积占比、农业机械化投入的增加与财政支农水平的降低。(2)价补分离政策实施显著降低了玉米生产效率,其主要传导机制来源于农业机械化投入的减少与财政支农水平的提高。(3)异质性分析发现,临时收储政策、价补分离政策实施均导致了种植结构调整,但具有差异性;玉米收储制度改革表现出低成本、高效率,符合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
临时收储政策 价补分离政策 玉米生产效率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颖 刘大鹏
粮食收储制度的完善是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应有之义。通过梳理粮食收储制度改革的演变历程发现,供需关系变化始终贯穿粮食收储制度演变,依靠市场力量和市场手段是粮食收储制度改革的主要方向与思路。以2016年开始的玉米收储制度改革为例,下一步玉米收储制度应在“价补分离”的框架下,一是调整政策导向,促进玉米生产恢复发展;二是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与保护农民利益并重,完善玉米生产支持政策体系;三是合理设定储备规模,确保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四是建立玉米深加工补贴动态调整机制,以期巩固或扩大改革成效、实现新形势下的玉米稳产保供。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岳晓武 雷爱先 周冀衡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城镇化工作会议和农村工作会议等,都从不同的角度明确了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和重点。近期,中央领导同志又多次对改革完善土地制度提出要求。深入领会中央精神,结合对法律的理解和对地方实践的梳理总结,笔者对征地制度改革、农民宅基地管理改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耕地占补平衡、土地市场建设等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和分析。征地制度改革,应当总结试点成果,明确关键环节,通过修订《土地管理法》、制定《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征收补偿安置条例》等措施稳妥推进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岳晓武 雷爱先 周冀衡
立足于法律赋予宅基地的保障性质,改革农村宅基地制度,确保农民可以依法取得宅基地使用权。同时在试点基础上,慎重稳妥地研究提出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中的宅基地使用权管理意见当前农村宅基地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首要问题是需求得不到满足和大量违法用地并存。据统计,全国13.7亿总人口中,农村户籍人口8.5亿(含2.2亿进城务工人员),其中,每年大约有700万对农民新婚。按照农村生活习惯,结婚之前必定要建造或翻建房屋,按照户均0.2亩的宅基地标准,再加上道路等配套公共用地,每户用地不会少于0.4亩。这样,每年农民建房用地需求量大约为280万亩,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刘慧 秦富
粮食收储制度改革为我国推进粮食生产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创造了条件。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玉米、大豆和优质粳稻产区,也是我国粮食收储制度改革的先行地区。2016—2018年,东北地区粮食总产量高位增长,伴随着区域布局优化,玉米、大豆质量逐步改善,稻谷质量显著提高。优质优价市场信号的释放、补贴政策的导向性和连续性是影响农户提高粮食质量的主要因素。要坚持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增强补贴政策的导向性和连续性、提升小农户的组织化程度以深化粮食收储制度改革,继续推进粮食生产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
关键词:
粮食 收储制度改革 提质增效 东北地区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唐成 李振 徐瑶
现行粮食收储制度面临一些困境,粮食供求阶段性结构性矛盾突出,粮食价格呈现"三个倒挂"。这一困境的深层次原因在于政府职能和市场功能边界不清晰,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错位,中央与地方责权边界不清晰,粮食生产、收购、加工、消费等环节严重脱节。为此,加快推进粮食收储制度改革,推进实施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探索粮食收购新模式。
关键词:
市场化 粮食收储 改革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刘鹏 丁乐
在确保国家粮食储备安全这一重要问题上,民间企业、普通农户、家庭农场、"粮食银行"的粮食储备行为分担了政府和大型国有企业的沉重压力,对于保证口粮充足、安定人民生活、稳定社会秩序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出现时间短、资金和技术匮乏等原因,民间储粮行为存在着很多需要调整的地方。将粮食储备推向市场化经营是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必然,但这种改革应是缓慢的、一步步摸索前进的。目前而言,政府对粮食的存储必须是"绝对主体",民间储粮行为只能是"有益补充",必须以粮食储备制度改革加以引导,在实践探索中逐步加以完善。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刘鹏 丁乐
在确保国家粮食储备安全这一重要问题上,民间企业、普通农户、家庭农场、"粮食银行"的粮食储备行为分担了政府和大型国有企业的沉重压力,对于保证口粮充足、安定人民生活、稳定社会秩序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出现时间短、资金和技术匮乏等原因,民间储粮行为存在着很多需要调整的地方。将粮食储备推向市场化经营是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必然,但这种改革应是缓慢的、一步步摸索前进的。目前而言,政府对粮食的存储必须是"绝对主体",民间储粮行为只能是"有益补充",必须以粮食储备制度改革加以引导,在实践探索中逐步加以完善。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普蓂喆 钟钰
2014年以来的收储制度改革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带来一些新风险和新问题。"运动式"去库存冲击了市场、打击了加工企业用粮积极性;仓容即将大规模闲置,带来国有资产处置难题;国有收储与市场需求错位,无法对市场优质粮源形成有效补充;轮换机制僵化,增加财政负担与市场风险;企业动态储备机制仍不完善,政府与私人储备良性互动关系尚未建立;粮食走私打击不力,抵消了改革效果。下一步改革应更注重统筹协调和细节设计,聚焦收储核心功能的市场化,以渐进式去库存、开展跨省异地收储合作、鼓励优质粮源市场化收储、放活轮换机制、鼓励多元主体收储推进市场化改革,加大打击粮食走私力度,保护国内市场、强化改革效果。
关键词:
收储制度 市场化改革 新风险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张蕊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用发展新理念破解"三农"新难题,厚植农业农村发展优势,加大创新驱动力度,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改革完善粮食等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事关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大局。近年来,财政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大力支持玉米、大豆、棉花等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切实保障了农民利益,促进了产业链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