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54)
2023(6323)
2022(5314)
2021(5329)
2020(4657)
2019(10681)
2018(10878)
2017(19571)
2016(12242)
2015(14098)
2014(14497)
2013(13870)
2012(13430)
2011(11951)
2010(12772)
2009(11923)
2008(11955)
2007(10997)
2006(10238)
2005(9722)
作者
(31803)
(26264)
(26034)
(25718)
(16815)
(12541)
(12311)
(10028)
(10007)
(9974)
(8771)
(8762)
(8715)
(8407)
(8319)
(8299)
(8016)
(7694)
(7692)
(7602)
(7189)
(6523)
(6282)
(6245)
(6035)
(6024)
(6002)
(5938)
(5374)
(5359)
学科
(36996)
经济(36948)
管理(31579)
(27291)
(25288)
中国(21476)
(20973)
企业(20973)
教育(20244)
方法(15517)
数学(14027)
(13864)
数学方法(13859)
贸易(13856)
(13685)
(13682)
财政(13488)
(12929)
(12865)
(10904)
(10465)
财务(10455)
财务管理(10403)
企业财务(9817)
(9750)
银行(9744)
(9253)
(9154)
理论(9042)
(8792)
机构
大学(165274)
学院(159897)
(62615)
经济(60943)
研究(59248)
管理(51302)
中国(43644)
(42448)
理学(41810)
理学院(41283)
管理学(40576)
管理学院(40260)
(37562)
科学(31887)
教育(30806)
(30630)
(30262)
师范(30116)
(28777)
财经(28513)
研究所(26528)
中心(26395)
北京(25622)
(25546)
师范大学(24455)
(22277)
(22201)
(20911)
财经大学(20506)
经济学(20041)
基金
项目(86655)
研究(73896)
科学(67602)
基金(57966)
(48192)
国家(47610)
社会(43611)
教育(42033)
社会科(41045)
社会科学(41036)
科学基金(38718)
(34444)
编号(33834)
成果(32539)
(30696)
基金项目(28852)
课题(26863)
资助(25023)
(22767)
(22178)
(21402)
自然(21021)
重点(20708)
项目编号(20645)
自然科(20471)
自然科学(20463)
自然科学基金(20056)
(19688)
教育部(19668)
规划(19456)
期刊
(75939)
经济(75939)
研究(69223)
教育(51662)
中国(45779)
(36830)
学报(20698)
(20088)
(19924)
金融(19924)
管理(19318)
大学(17153)
科学(16952)
技术(16386)
财经(14962)
学学(14037)
农业(13216)
(12863)
经济研究(12823)
职业(12690)
(12441)
业经(11401)
问题(11116)
国际(9827)
图书(9695)
会计(9222)
(8922)
论坛(8922)
(8401)
财政(8401)
共检索到2851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季建辉  
教育事业关系国计民生,决定一个民族的未来。一个国家的竞争力最终取决于这个国家培养或吸引的人才。早在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就明确提出:"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在本世纪末达到4%。"但十几年来,4%的政策目标尚未实现,我国财政对教育的投入仍存在多方面问题。如今,政府重提4%的目标。201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中央财政已按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何晶  曾宪萍  
从社会公平的角度看,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上世纪80~90年代的教育产业化,试图通过市场手段解决教育供需矛盾,但随之出现了高额择校费、教育乱收费等现象。从财政支出角度分析目前教育领域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有助于推进我国教育良性发展。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周克清  戴鹏  
近年来,各地财政部门积极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试点工作,强化了财政管理,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取得明显成效。但在实践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现实性的问题,值得深入思考。第一,绩效评价的范围选择。按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的规定,绩效评价的范围应当是纳入预算管理的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雪梅  
文章认为, 公共财政是我国财政改革的必然选择, 而公共支出改革则是建立公共财政模式的关键环节。当前实施公共支出改革的主要思路是:(1) 建立科学合理的预算分配体系; (2) 强化预算内外统支统管, 逐步推行综合财政预算; (3)努力提高公共支出效益; (4) 以机构改革为契机,切实控制人员增长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红  
当前我国经济保持较快增长,主要是受国有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外商投资和出口形势较好的影响,这些因素对经济运行而言外部的色彩较多,而经济运行的自然机制中需求拉动反而有比较明显的减弱,我国就业和消费需求状况没有改善,国内市场供大于求的格局依然存在。从这个方面看,当前通货紧缩趋势一直在发展,并且相当明朗,一旦外部性的拉动因素减弱,通货紧缩趋势将更加显性化。学术界提出了积极财政政策适时淡出的观点。尽管连续多年的大规模的国债投资带来了一定的负面效应,但适时淡出是有条件的,最终要实现以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拉动的经济增长。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邓子基  
我国正在逐步建设一个以人为本的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教育因有助于实现社会个体的解放与人的可持续发展,为技术创新、使用和管理提供基础,为实现"效率优先、注重公平"提供条件,因此,应把发展教育放在国民经济的优先地位。目前国家财政在支持教育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迷惑和问题,我把它们提炼成几点思考,抛砖引玉,以期引起大家进一步探讨。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李安泽  
地方财政支出监督是地方财政管理的重要内容。加强地方财政支出监督,是确保财政资金运行安全、可靠、准确、高效的关键环节。根据建立公共财政体制框架的要求,必须加快财政支出监督体系建设步伐。一、当前地方财政支出监督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地方财政支出监督不力,致使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不高,违法违规现象普遍存在,财政收支矛盾突出。1.支出预算执行监督不到位。预算支出的执行是将支出预算付诸实施的阶段,对这个阶段的监督既重要又难以到位。一是预算约束力差。地方财政支出随意性大,地方政府领导预算法制观念淡薄,想要办的事,不管有无预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孙文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公共财政框架下,教育支出为什么是财政支出的重要内容?如果教育支出是财政支出的重要内容,它应该以何种方式提供?这些问题是教育支出领域的重大问题,需要从经济学的角度给予理论的回答。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王进杰  
财政法制工作是财政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也是科学理财、民主理财和依法理财的核心工作。当前如何有效推进财政法制工作,充分发挥财政管理法治化作用,引领保障财政职能充分有效履行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魏振香  李伟娟  
CPI作为世界各国衡量市场经济活动与政府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指标,保持相对稳定已成为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针对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CPI已持续走低半年之久的情况下,本文从内因及外因两方面入手,对其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现状,提出了建议,以积极有效地抑制CPI的进一步下行。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陶开宇  
财政拉动消费符合财政职能的客观要求,并有利于提高公共政策效果。本文在简要回顾和总结我国扩大消费需求财政政策基础上,提出下一步财政拉动消费的基本思路是调控机制更长效、调控目标更多元和调控手段更灵活,并分别从提高消费能力、完善消费条件和培育消费热点等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张晓云  石英华  许安拓  陈穗红  
职业教育不仅是我国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近些年来,我国不断完善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增加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改进职业教育服务提供方式。但我国职业教育的招生和就业规模仍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为此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合理安排各级政府在职业教育中的责任、建立多渠道的职业教育融资机制,开展多元化的职业教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