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60)
2023(3814)
2022(3255)
2021(3149)
2020(2784)
2019(6233)
2018(6293)
2017(11750)
2016(6865)
2015(7838)
2014(8233)
2013(8062)
2012(7931)
2011(6960)
2010(7572)
2009(7497)
2008(8002)
2007(7393)
2006(6987)
2005(6860)
作者
(20173)
(16677)
(16340)
(16198)
(10827)
(8037)
(7576)
(6417)
(6332)
(6310)
(5744)
(5706)
(5402)
(5360)
(5348)
(5233)
(4871)
(4852)
(4809)
(4740)
(4432)
(4089)
(4012)
(3896)
(3849)
(3767)
(3764)
(3641)
(3469)
(3382)
学科
(27987)
经济(27929)
管理(25146)
(22193)
(20283)
企业(20283)
(12018)
(9509)
方法(9225)
中国(8876)
(8205)
财务(8182)
财务管理(8159)
(8017)
企业财务(7742)
(7545)
(7503)
银行(7502)
理论(7364)
(7066)
业经(6997)
数学(6489)
数学方法(6257)
(5985)
金融(5985)
教育(5788)
(5776)
(5268)
农业(5064)
(4949)
机构
大学(102340)
学院(100513)
(40241)
经济(39075)
管理(35825)
研究(34796)
中国(31017)
理学(28624)
理学院(28299)
管理学(27754)
管理学院(27565)
(25025)
(23199)
科学(18952)
(18554)
财经(17961)
(17949)
中心(17297)
(15961)
北京(15686)
研究所(15207)
(15103)
(14671)
师范(14572)
(13707)
财经大学(13081)
(12752)
人民(12390)
经济学(12298)
(12110)
基金
项目(52196)
研究(41273)
科学(40849)
基金(37130)
(31178)
国家(30827)
科学基金(26344)
社会(25442)
社会科(23818)
社会科学(23812)
教育(20037)
(19966)
基金项目(18488)
编号(17636)
成果(17451)
(16715)
资助(16383)
自然(16167)
自然科(15783)
自然科学(15780)
自然科学基金(15478)
课题(13051)
重点(12132)
(12078)
(12014)
项目编号(10955)
(10935)
教育部(10735)
(10434)
大学(10425)
期刊
(56162)
经济(56162)
研究(38792)
中国(24595)
(22640)
教育(16589)
管理(16103)
(15999)
金融(15999)
(13512)
学报(13389)
科学(12043)
大学(10763)
财经(9996)
学学(9603)
(8658)
技术(8470)
经济研究(8121)
农业(8100)
业经(7939)
问题(7464)
会计(6929)
图书(6793)
财会(6009)
理论(5939)
(5871)
(5827)
书馆(5412)
图书馆(5412)
实践(5150)
共检索到1811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太  
论文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从理论的角度进行了思考。理论思考的侧重点是通过什么样的货币政策 ,才能保证经济运行的稳定性。论文阐明了以下观点 :应该把货币看成为是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 ,而不应该将其视作为刺激经济增长的因素。论文还对利率下调储蓄存款反而增加的现象进行了剖析 ,提出了作者对这一问题的解释。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支大林  
结合民债设计的目的、特点,并借鉴国债的概念,将民债定义为这样一种信用形式:即国家根据信用原则,通过金融机构,在国民经济遭受通货紧缩压力或危害时以启动消费需求为目的而发行的;在国民经济遭受通货膨胀压力或危害时要求偿还的一种信用手段与消费工具相融合的宏观调控工具。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安体富  
作者探讨了我国当前宏观税负的现状 ,分析了增税与减税的利弊 ,指出在现实条件下 ,应利用税收政策鼓励投资、消费及出口。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董忠  
一、关于我国的财政困难问题 1978年以来,我国为适应改革开放形势,财政政策作了相应变动,“扩权让利”和“分散包干”政策的推行,使地方和企业有了更多的自主权,为支持经济建设、维护社会稳定、支持改革,国家增加了建设支出、物价和企业亏损补贴支出,与此同时,财政收支出现了较大的赤字,1979年~1992年,国家名义赤字为1319亿元,如加上内外债,实际赤字额达4169亿元之巨,财政不能说不困难。但财政困难的出现有其深刻的背景和深层原因:第一,财政困难的出现和加剧是伴随着开放搞活后决策分散化出现的,因而引致了预算内财政收入大量向预算外转移。1979至1992年期间,国家财政收入增长2.7倍,国...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卢岚  邓雄  
当前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发展,但国际收支持续呈现"双顺差"格局,美国次贷危机使得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在美元贬值的大环境之下,由于国内流动性过剩矛盾尚未缓解、价格上涨的压力明显等因素,导致人民币在对外升值的同时,对内贬值的压力正不断加大,而这一货币现象在我国出现,对我国的货币政策乃至宏观调控都将带来挑战。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李扬  
全球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就宏观调控而言,理论层面少有变化,但在实践层面,新生事物却层出不穷。发达经济体与中国各具特色,前者采用了部分新做法,而后者则提出了许多新的思路。值此全球经济深度调整、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新时期,对近年来国内外宏观调控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经验进行总结确有必要,这将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当前我国宏观调控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些现实问题。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德新  
宏观调控是国家管理经基本功能。无论从国外市场经济发展的历程看,还是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特征看,宏观调控是事关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大局的关键举措。现在的问题已不在于要不要宏观调控,而在于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使我国整个经济体制从“全统”和“直管”为特征的调控,向“放控结合”、“活而有序”、“活而不乱”为特征的调控转变。一、宏观调控的方式选择: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是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大问题。如果在这方面不能取得实质性进展,改革就难以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难以建立。在以往的经济运行中,面对不时出现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们所采取的对策是不断...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郭庆平  
2003年开始的金融宏观调控所面临的客观环境、所采取的手段都与以往相比变化较大,同时,金融改革步伐也在不断加快。如何正确认识金融宏观调控和金融改革等方面的问题,总结个中规律,对推动金融改革,确保经济金融平稳较快发展,更好地发挥央行职能作用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对宏观调控与金融改革问题的理性思考,提出了加强宏观调控、加快金融改革的对策建议。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杨卫华  
税收宏观调控是指政府为了实现其宏观经济目标,通过设置不同的税种,确定不同的征税范围,制定高低不同的税率,以及实行加税或减免税等,调节国民经济结构,引导经济发展方向,影响经济发展速度的行为。税收宏观调控的效果,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为了有效地发挥税收...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国光  
宏观调控是一个中性概念。宏观调控本身就包含了限制与发展、紧缩与扩张、后退与前进几方面的内容。1992年正式提出向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以后,市场经济意义的宏观调控逐步走上历史舞台。从1993年到2003年,中国经济经过了紧缩性和扩张性两轮正相反的宏观调控。目前,中国经济进入新一轮的上升周期。此轮宏观调控转向“中性”政策。所谓“中性”政策,是相对于扩张性政策和紧缩性政策而言的,是一种有保有压、有紧有松、上下微调、松紧适度的政策。“软着陆”的经济含义是,国民经济的运行经过一段过度扩张以后,平稳地回落到适度增长区间。目前,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和物价上涨率都在正常区间,所以整体上不存在所谓“软着陆”...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石松  郭建民  陈红梅  
本文围绕资源和环境对住房建设的制约、住房过度消费的误区、现行住房保障制度的缺陷、城乡土地二元结构的矛盾、宏观调控政策目标的错位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指出,我国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根本是要始终坚持住房市场化的发展方向,还原经济适用房的住房保障性质,重构住宅保障市场和商品房市场的价值体系,形成各自独立的市场体系和价格形成与波动机制,保持科学合理的市场结构,最终实现价格的整体平稳,深化完善住房保障制度的关键在于建立退出机制。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程建胜  姜超  
近几年房地产宏观调控效果分析2003年以来,国家综合运用行政、财税、金融、土地等手段,逐步加大了房地产宏观调控力度,但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房价持续上涨、市场秩序混乱等问题依旧比较突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