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14)
- 2023(9193)
- 2022(8043)
- 2021(7348)
- 2020(6438)
- 2019(14964)
- 2018(14754)
- 2017(28952)
- 2016(16000)
- 2015(18561)
- 2014(19104)
- 2013(19190)
- 2012(18721)
- 2011(17126)
- 2010(17911)
- 2009(17090)
- 2008(17332)
- 2007(16155)
- 2006(14572)
- 2005(13640)
- 学科
- 济(90066)
- 经济(89981)
- 管理(45165)
- 业(40793)
- 方法(33719)
- 企(32353)
- 企业(32353)
- 数学(29426)
- 数学方法(29032)
- 地方(21051)
- 中国(20909)
- 农(20668)
- 学(18619)
- 财(18438)
- 业经(16154)
- 制(15712)
- 地方经济(13735)
- 贸(13547)
- 贸易(13539)
- 农业(13524)
- 易(13024)
- 银(12713)
- 银行(12683)
- 融(12453)
- 金融(12451)
- 行(12111)
- 和(11857)
- 理论(11380)
- 环境(11046)
- 体(10958)
- 机构
- 大学(250900)
- 学院(248886)
- 济(111545)
- 经济(109079)
- 研究(90679)
- 管理(89080)
- 理学(74646)
- 理学院(73722)
- 管理学(72299)
- 管理学院(71819)
- 中国(70329)
- 科学(54454)
- 京(54144)
- 财(51466)
- 所(48252)
- 农(44056)
- 研究所(43043)
- 中心(41526)
- 江(40687)
- 财经(39775)
- 业大(35923)
- 经(35622)
- 经济学(35592)
- 北京(35048)
- 农业(34396)
- 范(33627)
- 师范(33327)
- 州(31859)
- 经济学院(31767)
- 院(31180)
- 基金
- 项目(148917)
- 科学(115246)
- 研究(108733)
- 基金(106381)
- 家(92225)
- 国家(91436)
- 科学基金(76471)
- 社会(68638)
- 社会科(64789)
- 社会科学(64765)
- 省(58041)
- 基金项目(55396)
- 教育(49859)
- 划(48665)
- 自然(47878)
- 自然科(46711)
- 自然科学(46694)
- 自然科学基金(45830)
- 资助(45443)
- 编号(44067)
- 成果(37998)
- 重点(33897)
- 部(33370)
- 发(33278)
- 课题(31222)
- 创(29408)
- 教育部(28415)
- 科研(28217)
- 大学(28076)
- 国家社会(28014)
共检索到3991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郭向军
1996年我国宏观调控取得了明显成效。在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有效地遏制了通货膨胀,实现了经济的“软着陆”,为今年的宏观调控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但是,从上年末和今年1季度的经济运行情况来看,宏观经济的运行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和问题。经济增长速度有所减慢,失业问题较为突出,物价涨幅继续回落。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春泰
一、投资拉动,重工业打头仍是当前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特点从1991年开始,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主要以消费需求和国内需求拉动方式,转向了以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拉动为主的增长方式。今年第一季度,这种增长方式的特点仍十分明显,投资增势强劲,轻重工业增速差距拉大,消费相对平稳增长。第一季度,国有单位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58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70.7%。全国乡及乡以上工业产值完成7441.1亿元(1990年价格),比上年同期增长22.4%(三月份为26.1%),其中轻重工业分别增长18.3%和26.3%。轻重工业增速差距达到了8个百分点。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扬
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准确把握其中的核心因素,完善我国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对于保证我国经济长期持续较快增长,促进和谐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宏观调控的分析框架、宏观经济政策的核心、金融监管的协调、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货币政策范式调整、资本市场发展等六个方面,对此展开了讨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宫希魁
本文在充分肯定当前宏观经济政策基本走向的同时 ,对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分配政策中几个疑点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 ,提出了富有新意的见解。作者的结论是 :“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当的货币政策” ,这样的概括和称谓不科学 ;反通货紧缩用货币量的单纯扩张不能解决问题 ,重点应当放在调整货币分布结构上 ;“搞点通货膨胀”的政策建议不可取 ,用通胀治通缩的结果很可能是滞胀 ;公职人员加薪不能带动其他社会成员增收 ,其它社会群体增加收入要从他们所处的现实经济关系中去寻找。
关键词:
经济政策 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 收入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汪同三
20 0 0年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不少 ,但是经过努力 ,保持适度快速增长的目标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 ,因为目前确实存在着一些有利因素。对此 ,我们必须根据近几年国民经济的运行情况 ,对一些关键问题进行重新认识和认真对待 ,从而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 ,争取在 2 0 0 0年使国民经济发展取得新的成绩 ,并为 2 1世纪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奠定一个良好而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宏观经济 增长 宏观调控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刘振亚
本文从开放宏观经济主体、宏观市场、宏观经济流程、宏观经济问题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等方面,探讨了开放经济中,宏观经济的分析方法和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等诸多方面的问题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霞辉
目前中国的宏观经济面临复杂的形势,本文在分析有关各方观点的基础上,提出目前的宏观政策应以静制动,谨慎为宜。结构上,要在稳定房价预期的基础上改变房地产价格形成机制,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以使国民经济在一个更为合理的平台上运行。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1.要不断深化对于"新常态"内涵的理解,不能将新常态沦为新的教条和庸政懒政的借口。要避免在趋势面前过度悲观,在世界经济大周期面前过分能动,在大改革面前过于理想。2.要充分重视"萨伊定律的逆否命题"在当今中国的指导意义。我们不仅要认识到"新常态"依然是趋势性力量与周期性力量叠加的产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邱晓华 刘秋生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由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同志对是否需要继续使用一些传统的宏观经济政策存有一些疑问,部分同志对使用宏观经济政策甚至持完全否定的态度。如何正确看待和运用宏观经济政策,是市场经济转换过程中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我们认为,要正确看待和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宏观经济政策,有三个问题必须解决:一是经济转换中为什么仍然要继续运用一些宏观经济政策?二是转换中要继续运用哪些宏观经济政策?三是运用宏观经济政策中要注意什么问题?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陆百甫
编者按:目前经济工作中的困难很多,诸如为什么要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为什么要把GDP指标改为指导性、预测性指标?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今年7%的经济增长目标对税收工作会产生什么影响?等等。在中国税务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陆...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董忠
一、关于我国的财政困难问题 1978年以来,我国为适应改革开放形势,财政政策作了相应变动,“扩权让利”和“分散包干”政策的推行,使地方和企业有了更多的自主权,为支持经济建设、维护社会稳定、支持改革,国家增加了建设支出、物价和企业亏损补贴支出,与此同时,财政收支出现了较大的赤字,1979年~1992年,国家名义赤字为1319亿元,如加上内外债,实际赤字额达4169亿元之巨,财政不能说不困难。但财政困难的出现有其深刻的背景和深层原因:第一,财政困难的出现和加剧是伴随着开放搞活后决策分散化出现的,因而引致了预算内财政收入大量向预算外转移。1979至1992年期间,国家财政收入增长2.7倍,国...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柳欣
自1998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中出现有效需求不足的特征,主要表现为长期经济增长趋势的下降、失业增加和物价指数的连续下跌。目前经济学界对这些问题的解释和政策建议都是以主流经济学为基础,力图通过调节总需求来改变当前的局面。本文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郑豫晓
2005年国家宏观调控效果明显,经济运行中一些不稳定、不健康因素得以遏制,通货膨胀压力得以缓解,同时经济增长较快,金融运行良好。但企业存款增长不稳定,物价的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县域贷款萎缩,固定资产投资与消费协调发展及异地贷款等问题,应引起关注。
关键词:
经济金融运行 宏观调控 经济增长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李扬
一是经济意义上的长期通货紧缩问题。通过研究发现,目前中国的情况有点像日本,不是没有货币,储蓄率高但有效信用需求少,在这种情况下用国家信用代替民间信用来支撑整个信用的水平,导致政府负债率非常高。日本的资产负债表是比较健康的,国家有净资产,但部门分布不均衡,企业和居民都有净债权,政府净债务超过200%,这是长期通货紧缩背景下的一个腾挪之计。通货紧缩背景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