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654)
- 2023(5470)
- 2022(4647)
- 2021(4363)
- 2020(3838)
- 2019(8427)
- 2018(8235)
- 2017(15731)
- 2016(8969)
- 2015(9658)
- 2014(9771)
- 2013(9694)
- 2012(9286)
- 2011(7982)
- 2010(8366)
- 2009(7753)
- 2008(8151)
- 2007(7530)
- 2006(6514)
- 2005(6290)
- 学科
- 管理(34257)
- 业(29089)
- 济(28856)
- 经济(28802)
- 企(25744)
- 企业(25744)
- 财(19632)
- 务(13167)
- 财务(13154)
- 财务管理(13117)
- 方法(12748)
- 企业财务(12678)
- 数学(10880)
- 数学方法(10714)
- 制(9749)
- 中国(9260)
- 家(7899)
- 银(7626)
- 银行(7620)
- 农(7605)
- 学(7597)
- 国家(7555)
- 行(7035)
- 融(6200)
- 金融(6200)
- 业经(6174)
- 体(5922)
- 人事(5913)
- 人事管理(5911)
- 财政(5895)
- 机构
- 大学(119022)
- 学院(117335)
- 济(45279)
- 经济(44088)
- 管理(43692)
- 研究(40077)
- 理学(36585)
- 理学院(36128)
- 管理学(35516)
- 管理学院(35263)
- 中国(34043)
- 财(30253)
- 京(25289)
- 科学(23394)
- 财经(21591)
- 江(20873)
- 所(20599)
- 中心(20261)
- 经(19561)
- 农(19314)
- 研究所(17958)
- 州(16412)
- 财经大学(16071)
- 北京(16029)
- 省(15805)
- 业大(15553)
- 范(15032)
- 师范(14853)
- 农业(14829)
- 院(14441)
- 基金
- 项目(72834)
- 科学(57306)
- 基金(53880)
- 研究(52657)
- 家(47215)
- 国家(46794)
- 科学基金(40036)
- 社会(33884)
- 社会科(32121)
- 社会科学(32108)
- 基金项目(27882)
- 省(27482)
- 自然(26102)
- 自然科(25547)
- 自然科学(25539)
- 自然科学基金(25117)
- 教育(24827)
- 划(23409)
- 资助(22601)
- 编号(20415)
- 成果(18625)
- 部(16828)
- 性(16489)
- 重点(16398)
- 创(14733)
- 课题(14653)
- 教育部(14632)
- 科研(14266)
- 国家社会(14207)
- 发(14122)
共检索到1985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丛培钊
2017年7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召开成为政府性债务管控的分水岭,拉开了对政府隐性债务治理的帷幕。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防范化解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扎实推进财政高质量发展,提升财政治理水平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财政重点工作目标和任务之一。作为一名财政工作者,对当前基层政府隐性债务化解工作做了认真的思考和实践。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常欣
从国际比较看,中国政府部门的负债率低于主要市场经济国家的水平。鉴于中国政府拥有足够的主权资产来覆盖其主权负债,因此在一段时间内发生主权债务危机的可能性极低。包括地方政府担保债务和救助债务、新增的地方融资平台债务和各种替代性融资方案在内的隐性债务风险,值得高度警惕。未来应以硬化地方政府的预算约束为重点,有效克服地方政府的借贷冲动。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宁静
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是一项系统工程,本质上是灵活组合并运用基础类和创新类金融工具,统筹安排有关主体利益。建议营造支持金融工具应用及创新的政策和制度环境,完善风险防范与金融创新互动机制,金融机构与政府等多方形成合力,构建较为系统的化债组合。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刘海申
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当前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但是部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快速膨胀、违规举债形式隐蔽多样,局部风险、流动性风险较为突出。地方隐性债务风险能否得到妥善化解,关系到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成败,影响到我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和金融安全稳定。基于此,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回顾,分析评价了地方债务风险状况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地方政府 防范化解 隐性债务 债务风险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王涛 高珂
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已成为当前我国三大攻坚战的首要内容,而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又是我国系统性风险的重要隐患。文章对近年来我国地方可偿债财力及政府显性和隐性债务现状进行评估,并运用KMV模型测算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研究结果表明:当前我国地方的政府财政可持续状况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财政收支矛盾凸显的背景下日趋严峻;虽然从地方政府显性债务整体的状况判断,无论是负债率还是债务率水平均处于合理安全的边界范围之内,但考虑到财政刚性支出以及剔除不可自主支配收入后,其债务风险水平显著上升;如果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考虑在内,地方政府整体债务风险较高,且部分省份违约风险较大。最后,本文从隐性债务生成机制角度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化解与治理路径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刘晓蕾 吕元稹 余凡
由于1994年《预算法》限制了中国地方政府凭借自身信用发行政府债券的能力,地方政府通过设立融资平台的方式发行了大量城投债券。虽然城投债被普遍认为是含有政府隐性担保的,但隐性担保主体认定尚未有共识。本文通过加总地方政府下属融资平台有息债务总额的方法,构建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负担率指标,并通过分析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负担率对城投债一二级市场信用利差的影响,进一步探索市场对城投债隐性担保责任主体的认定。研究发现,政府隐性债务负担率高的地方城投债信用利差偏高,并且这种影响随政策以及宏观形势而变化。自滇公路违约函事件后,投资者在城投债定价中开始普遍关注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负担率的信息;而在43号文明确了地方政府债务置换措施后,省级政府的隐性债务负担率开始成为城投债定价的重要影响因素。这说明投资者认可的地方隐性担保的责任主体是随时间变动的。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黄毅 胡容邦
地方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负债,已成为影响地方经济发展和基层政权运转的一个突出问题,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我们对四川省地方基层政府负债及化解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我们立足于较为宏观的层面,理性地审视和考量其几个有关的重要问题,并提出一些政策建议,借以丰富对负债问题的认识和化解的办法。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秦家顺 秦思明 姜薇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本质是以政府信用并最终以中央政府信用为保障的债务。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生产与扩张的根本原因在于政府组织结构与政府治理模式,因此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最终由财政兜底并非“幻觉”、由中央政府买单并非“幻觉”。地方政府只要具有现实需求和具备相应条件,就会产生地方债务,如果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发债规模及形式进行限制,就会产生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由此揭示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膨胀之谜、化解之惑,也唯有依此才能建立逻辑自洽的债务管理的制度体系,形成有效的债务治理之策,构建稳定的、制度化的地方政府债务治理机制。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曹玉瑾 李世刚
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须在稳定金融体系和控制道德风险之间取得平衡,在坚持中央不兜底、严明财经纪律的同时,兼顾利益相关方现实关切和约束,鼓励地方政府、债务主体与金融机构三方协商协力,以市场化、法治化方式探索化解隐性债务风险的方式方法,多方参与、多策并举,推动隐性债务“主动偿还一批、分类置换一批、转移转化一批、违约出清一批”。要有效阻断债务风险向财政、金融、经济、社会等领域的外溢:一方面,要加强风险监测和预警、最后救援和紧急处置机制、风险隔离制度、信息沟通机制等多方面的制度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强防范主要风险点,尤其是中小银行的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城投债券违约风险等。
关键词:
地方政府 隐性债务 金融风险 分类施策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苏振兴 扈文秀 章伟果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已经成为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潜在触发点,但由于隐性债务需要政府财政直接负担的比例难以确定,导致其实质风险无法准确测算。本研究构建了KMV模型、基于ROA的负担模型以及信用债的市场均衡模型,着重研究隐性债务中的两类主要债务,地方国有企业债务与融资平台债务转化为政府财政负担的转化率,并测算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研究表明:2011-2018年之间,地方国有企业债务转化为地方政府财政负担的转化率在5.03%~9.13%之间,融资平台债务转化率在60.29%~82.31%之间。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由2011年的2.56万亿元上升到了2018年的12.2万亿元,占比也由24.5%上升到43.4%,说明隐性债务已经成为地方政府债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政府综合债务规模逐年扩大,债务违约概率由0上升到3.07%,从无违约风险上升到中等风险区间,且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存在明显区域特征。
关键词:
隐性债务 转化率 债务风险 KMV模型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向辉 俞乔
隐性债务是新预算法实施后中国地方政府债务治理的重点和难点。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关于地方政府行为的模型,探讨债务限额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影响。研究发现,为规避债务限额可能会导致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增加,而增强财政透明度和审计力度有助于约束政府的预算外活动。本文还发现土地财政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和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两种不同的预算外融资方式的影响存在差异。利用2012-2017年间全国地级市层面的计量分析支持上述推论。
关键词:
隐性债务 债务限额 土地财政 财政透明度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高珂 王涛
加强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治理是维持地方财政可持续性和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必然要求。文章主要对我国地方财政收支可持续性及政府显性和隐性债务现状进行评估,运用财政非线性反应函数测算地方政府债务上限。研究发现:当前我国地方财政运行中存在"财政疲劳"现象;当前地方政府仍具有充足的债务空间,地方政府债务上限为191%;债务风险主要受经济增长速度和实际债务利率影响,防止经济增速过快下滑可以防范债务风险,地方政府应采取措施降低债务融资成本。文章最后提出创新地方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明晰政府职能与规范支出边界、构建差异化地方税体系、健全基层政府财力保障机制、加强政府投资绩效管理等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治理路径。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吉富星
近年来,地方政府违规举债方式多、隐蔽性强、规模大,导致隐性债务底数不清、风险累积较大,造成监管与治理难。隐性债务呈现形态多样化、复杂化趋势,识别要坚持"穿透"、"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从最终财政资金偿还这一本质及财政预算管理来界定。隐性债务实质是指法定政府债务限额之外,直接约定或承诺以财政资金偿还,或违法提供担保,或以承担救助责任等方式举借的债务或表外负债。基于有息负债及债务矩阵视角的预估表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但未来举债空间有限,局部风险、流动性风险较为突出。短期看,关键要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妥善缓释存量债务风险。但长期看,更应关注债务的投资效率、债务可持续及相应制度安排。
关键词:
政府债务 隐性债务 财政风险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倪筱楠 孙夫祥 郑凯伦
随着我国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叠加新冠疫情冲击,使得遏制并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成为了当前政府工作重心之一。在“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经济总基调下,研究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势在必行。文章首先在阐述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概念界定及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现状、隐性债务风险传导路径及影响。其次,探讨了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困境,并选取我国首个无隐性债务省份—广东省,总结其化解隐性债务的经验。最后,结合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现状、化解困境及国内经验,提出助力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启示建议。
关键词:
地方政府 隐性债务 债务风险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少波 黄文青
我国现行的《预算法》等有关法律规定,严格禁止地方财政出现赤字和地方政府举债,然而,一直以来我国各级地方政府大都程度不同地以各种方式举债。为了绕开《预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