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29)
2023(9955)
2022(8408)
2021(7856)
2020(6675)
2019(15021)
2018(15286)
2017(28538)
2016(16234)
2015(17814)
2014(17678)
2013(17427)
2012(16265)
2011(14921)
2010(15402)
2009(14762)
2008(14680)
2007(13337)
2006(12475)
2005(11627)
作者
(46686)
(39690)
(39014)
(37488)
(24806)
(19022)
(17564)
(15208)
(15139)
(14130)
(13674)
(13291)
(12979)
(12775)
(12770)
(12180)
(11747)
(11488)
(11482)
(11370)
(10184)
(9997)
(9732)
(9337)
(9009)
(8969)
(8950)
(8828)
(8195)
(7898)
学科
(61503)
经济(61394)
(51316)
(46316)
管理(43421)
(31087)
企业(31087)
农业(30636)
(21713)
业经(19875)
方法(18659)
中国(18260)
(17802)
数学(15829)
数学方法(15577)
(15480)
(13523)
(12742)
银行(12712)
地方(12578)
(12251)
体制(11935)
(11232)
金融(11230)
(11222)
(10735)
(10558)
贸易(10551)
农业经济(10345)
(10324)
机构
学院(223388)
大学(221196)
(93584)
经济(91539)
研究(84356)
管理(80894)
理学(67894)
中国(67759)
理学院(67135)
管理学(65993)
管理学院(65590)
(60998)
科学(50766)
(48316)
农业(46855)
(46632)
(44329)
业大(40668)
中心(39702)
研究所(39406)
(38853)
财经(34020)
(31574)
(30743)
北京(30433)
(29839)
(29472)
(29379)
师范(29106)
农业大学(28712)
基金
项目(142546)
科学(111298)
研究(105751)
基金(102123)
(90571)
国家(89657)
科学基金(75002)
社会(66663)
社会科(62609)
社会科学(62593)
(56909)
基金项目(53572)
教育(47854)
自然(47667)
(47487)
自然科(46446)
自然科学(46430)
自然科学基金(45628)
编号(43803)
资助(41053)
成果(36901)
(33131)
重点(32710)
(32382)
(31963)
(31935)
课题(31135)
(29444)
(28245)
创新(27681)
期刊
(118740)
经济(118740)
研究(72517)
(64559)
中国(58827)
农业(43155)
学报(39026)
(36753)
科学(35846)
大学(30618)
管理(29460)
(29053)
金融(29053)
学学(28767)
教育(28166)
业经(23910)
(20875)
技术(18528)
财经(17262)
问题(16207)
经济研究(16122)
农村(15134)
(15134)
(14856)
农业经济(14215)
(13786)
世界(13124)
业大(11704)
经济问题(11372)
资源(10261)
共检索到3710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寒冰  李世平  
农地制度改革由来已久,在追求最大制度绩效的前提下,众多的专家曾经尝试了不同的制度方案,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改革观点。关于农地制度改革的种种观点都应从动态的经济发展阶段和静态的经济运行体制去考虑,而不能仅仅局限于国家和政府对土地的管理方便与否,因为土地制度的设计与安排只有适应于发展的阶段和实际运行的体制,即土地制度供给的功能符合制度需求,才能成为一种有效和交易成本较低的运行制度。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曾福生  
农地使用制度的变革一直是农村经济改革的主线,深化农村经济改革,必然要求深化农地使用制度的变革。本文仅试图从理论上对我国农地使用制度变革作些探讨。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于琳  
土地制度及与之相关联的土地政策,是土地利用的基础和条件,因此,土地制度对农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兵团国有农场是在五十年代初期由国家投资、军队屯垦而兴办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是国家投资、调配干部和科技人员,兵团国有农场发展速度快,形成了集约化、机械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敏  
本文对农地制度改革的一种选择——新型永佃权制进行了思考。从创设新型永佃权的现实基础及可行性、创设新型永佃权的积极意义、新型永佃权制度的设计方案和新型永佃权可能产生的弊端及对策控制四个方面对新型永佃权进行了探讨和思考,认为新型永佃权制是农地制度改革的一种选择。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孙自铎  
文章认为,我国农地制度改革面临着诸多的矛盾与困难,需要统筹规划,科学安排,确定改革的目标和原则。改革的目标是形成高效利用土地的自发机制和土地强制流转的宏观环境,以最终利于促进农业企业化经营。改革应遵循的原则是:(1)农地的集中与流转中不能加大农业成本;(2)有利于土地向种田能手转移和集中;(3)做到耕者有其田;(4)有利于促进对农业的投入;(5)要从土地经济关系的现实出发进行安排。文章还就农地的有偿转让和农地的社会福利保障功能等问题上的认识误区进行了辩析,提出农地制度改革方案的总体设计:即采取国有村管民营方式。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秀玉  刘平方  
日本农地制度是依据1952年《农地法》的制定演变而来,《农地法》的颁布实施诞生了战后日本农业的零细规模、分散分布的私有权保护的"自耕农民"农地制度。为了缓解因农地利用限制方面影响农业经营规模扩大的障碍,1970年起日本相继实施了多次相关促进"农地流动化"的租地经营政策与"农地连片化"制度政策的农地改革,解除了限制农地租借行为的相关内容,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经营规模扩大。相关农地改革政策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时,也出现了农地所有者对于农地被转用所带来的巨大利益期待,大量耕作放弃地的出现而影响农地集中及经营规模扩大,农地被无秩序利用等其它农地问题。文章通过对日本1952年以来实施的相关农地法律改革内容的...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夏玉华  
环境、制度变迁主体和“路径依赖”是制度变迁的内在逻辑。现阶段中国农地制度环境产生了稳定和改革调整现阶段中国农地制度的矛盾需求,政府作为农地制度变迁的主要推动者在维持还是废除现有的农地征用制度上处境尴尬,家庭承包责任制在取得初期的辉煌后,虽然在现阶段遇到了一些问题,但其自身在不断地朝着改善绩效的方向调整,所有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决定了现阶段中国农地制度的变迁方向。农地私有化和国有化都是不符合现阶段中国农地制度变迁内在逻辑的改革主张,现阶段中国农地制度的改革方向只能是稳定和完善家庭承包责任制。当前稳定和完善家庭承包责任制的首要任务是要进行农地外部制度的重构,其次要在保持现有农地制度基本构架稳定的前提...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周淑清  
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存在着主体缺位、产权残缺和农地分散经营等缺陷,但是农地承载的社会稳定、社会保障、经济发展等职能,决定了我国必须坚持农地集体所有制。农地集体所有可以以村民小组为范围,通过股份制的形式建立独立的集体经济组织。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西玉  
实行土地承包到户的家庭经营,是中国农村改革最本质、最重要的成果。它从根本上解决了合作化以来,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中长期解决不了的难题,特别是人民公社时期无法解决的按有效劳动进行分配的问题,从而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成为农业生产的基本经营方式,成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彭新立  
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建立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是我国农村经济体制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必须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依法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印堃华  邓伟  孟珺峰  周维颖  
本文首先回顾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历史沿革 ,并对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和小农经济组织形式存在的一些制度缺陷 ,以及加入WTO后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 ,提出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必须变革 ,其核心问题在于“还权于民”。其次 ,结合国情 ,提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目标模式应以建立能适应现代化、专业化、集约化经营的自主决策、自负盈亏的家庭农场为主。与此相应 ,需建立以社会所有制为前提、业主所有制为基础的农村土地双层产权制度。最后 ,对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推行提出若干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徐俊丽   米薪宇   张轶之  
深化农地经营权改革,对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意义重大。农地经营权已成为一项独立的合法化权利,但仍存在性质不清和权利内容不完整等问题,导致“平等保护经营主体依流转合同取得的土地经营权”的政策目标难以实现,制约了农地流转的实践效果。究其原因是,对农地经营权性质的过度关注与争论掩盖了农地经营权权利内容在实践中的重要作用,也忽略了农地经营权的公益性与公法性。建议深化农地经营权改革,坚持基于国情,正视农地经营权的公共利益属性,重视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整体性,重视改革优先序等原则。改革应在体现农地经营权的公益性与公法性的基础上,重点关注农地经营权流转合同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农业投资的自主性、土地流转价格的合理与稳定以及抵押担保、再流转的自主性等,明确“三权”主体的义务,鼓励探索农地经营改革试点,稳妥深入推进农地经营权制度改革。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常伟  
本文概述了南非农业状况,分析了南非农地制度改革中面临的相关问题,指出确定并履行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建立白人农场主和黑人的合作机制并强化对于农业的支持力度依然是南非农业改革有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朱道林  
随着近年来快速城镇化、工业化发展,农村人口大量流出及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关于农村集体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呼声日益强烈,尽管在具体改革方式上存在一定争议,但是基本一致的观点是必须允许集体土地流转,放开集体土地市场,充分利用市场机制重新配置农村土地资源,使集体土地产权主体能够分享集体土地开发与流转所产生的增值收益。总体来说,在我国逐步建立与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中,在城市土地市场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贾莉  闫小培  
我国人口众多,耕地资源相对稀缺,目前又面临人口膨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挑战,如何正确处理土地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引导我国城市化健康持续发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议题。分析了我国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不合理现象,并指出问题根源在于农地制度的缺陷所导致的政府在土地市场的垄断。进一步探讨农地制度改革的途径,目的在于打破政府垄断局面,发挥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保护失地农民的权益,为城市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有利的条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