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149)
- 2023(4803)
- 2022(4182)
- 2021(4101)
- 2020(3570)
- 2019(8118)
- 2018(8370)
- 2017(16625)
- 2016(9456)
- 2015(11183)
- 2014(11740)
- 2013(11533)
- 2012(11083)
- 2011(10105)
- 2010(10651)
- 2009(10224)
- 2008(10491)
- 2007(9958)
- 2006(9352)
- 2005(9026)
- 学科
- 济(33086)
- 经济(33034)
- 管理(25307)
- 业(22494)
- 银(18920)
- 银行(18775)
- 制(17928)
- 企(17733)
- 企业(17733)
- 行(17465)
- 中国(14420)
- 方法(13224)
- 度(11746)
- 制度(11743)
- 数学(11306)
- 数学方法(11173)
- 融(11018)
- 金融(11017)
- 财(11001)
- 农(10756)
- 业务(10501)
- 银行制(9107)
- 体(7897)
- 贸(7652)
- 贸易(7638)
- 业经(7495)
- 易(7472)
- 理论(6867)
- 教育(6851)
- 税(6686)
- 机构
- 学院(133943)
- 大学(133438)
- 济(53363)
- 经济(51769)
- 管理(46281)
- 中国(43804)
- 研究(42778)
- 理学(36357)
- 理学院(35958)
- 管理学(35443)
- 管理学院(35175)
- 财(33228)
- 京(29748)
- 江(25093)
- 银(24377)
- 财经(24113)
- 银行(23426)
- 科学(22382)
- 中心(21922)
- 所(21879)
- 行(21847)
- 经(21469)
- 州(20848)
- 北京(20073)
- 农(19058)
- 研究所(18485)
- 范(18378)
- 师范(18231)
- 财经大学(17588)
- 经济学(16697)
- 基金
- 项目(66142)
- 研究(55000)
- 科学(49708)
- 基金(44288)
- 家(35954)
- 国家(35563)
- 社会(31935)
- 社会科(30041)
- 社会科学(30034)
- 科学基金(29356)
- 教育(27146)
- 省(26027)
- 编号(25838)
- 成果(23869)
- 基金项目(22347)
- 划(21535)
- 资助(19780)
- 课题(18441)
- 自然(16316)
- 年(16088)
- 自然科(15820)
- 自然科学(15815)
- 性(15795)
- 项目编号(15595)
- 自然科学基金(15512)
- 部(15217)
- 重点(14666)
- 发(14100)
- 大学(13480)
- 教育部(13396)
共检索到2433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盛林 桂彦中
我国中央银行职能弱化的主要因素在于金融改革的迟滞,管理体制的制约,自身素质的局限和法律规范的缺陷。强化中央银行职能,必须确立其在货币信用领域的四大权威:通过建立对其它银行行长任职条件审查制,确立其领导权威;通过实行自身金融管理干部上岗资格考核制,确立其行政权威;通过分离金融机构的监督管理与经营管理职能,确立其监督权威;通过构建适应新体制的金融法规体系,确立其管理权威。并配套建立中央银行管理下的联行结算中心,形成畅通无阻的资金清算机制,促进金融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于小喆
一、我国银行体制的现状 从我国当前银行体制的总体情况看,仍是以中国人民银行为主体,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国有专业银行并存的局面。虽然也有股份制的交通银行及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少数国外银行的分支机构存在和发展,但其机构数量、资金规模目前还无法与国有银行相比。中国人民银行作为我国的中央银行,但却承担着繁杂工作,宏观调控和监督作用发挥的不够。中央银行和专业银行的职责界限不清,专业银行也未真正走向商业银行的运行轨道,金融资产单一,金融工具落后,电讯条件差等。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吴革莉
文章认为,要建立中央银行对其它银行行长任职资格审查制,确立中央银行的领导权威;实行金融领导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统配制,树立中央银行的行政权威;分离中央银行监督管理职能与其它银行经营管理职能,确立中央银行的监督权威;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金融法规体系,确立中央银行的管理权威;建立中央银行管理下的结算中心,形成畅通无阻的资金清算机制。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孙凯 秦宛顺
本文介绍了中央银行独立性概念及其理论模型,作者认为对不同类型的国家央行独立性应以不同的理论模型来解释,我国央行独立性更适宜采用铸币税型动态不一致来描述。本文按照不同类型的国家分析了央行独立性对宏观经济的作用,并探讨了关于加强我国央行独立性的若干问题。
关键词:
央行独立性 货币政策 动态不一致 铸币税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孙凯 秦宛顺
本文对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含义进行了限定,对国际收支型和金融稳定型货币政策时间不一致数理模型进行了分析,对多种货币政策时间不一致模型在我国现阶段国情下的适用性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应如何确立我国央行独立性的建设方向。
关键词:
中央银行独立性 时间不一致 货币扩张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杜志淦
我国中央银行金融风险监管问题探讨杜志淦加强金融风险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是当前金融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金融机构的数量和金融业务的种类在不断增加,金融业面临的各种过度投机风险、信用风险、债务危机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温昌华
本文剖析了我国中央银行宏观调控存在的四个问题,即相对独立性问题,调控方式与手段问题,传导渠道以及央行监管边缘化问题,同时提出了加强和改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五性”的建议。
关键词:
中央银行 宏观调控 探讨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宋伟农
关于开展我国中央银行金融行政管理工作的探讨宋伟农加强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管理是当前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措施、整顿金融秩序的重要一环,它也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建立符合国际惯例、适合中国国情的金融管理体制的必然要求。金融机构管理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它包括金融...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周永胜
本文从国际金融危机教训总结角度入手,分析了我国宏观审慎监管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从我国中央银行应对系统性风险的天然优势出发,对我国央行履行宏观审慎监管职能的可行性与现实性进行了逻辑判断。最后,针对我国金融监管现状,提出可行性对策建议,注重宏观审慎监管、切实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风险,维护我国金融稳定。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徐维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快速增长,中国"软实力"的发展也被提升到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本文从"软实力"的概念和涵义着手,结合中国人民银行的工作实际,提出着重从文化建设、内控党建、服务和谐等三个方面,加强人民银行"软实力"的建设,并通过突出引领力、管控力、践行力,实现"软实力"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形。
关键词:
中央银行 软实力 文化建设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大龙
本文对我国中央银行开办公开市场业务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作者在阐述了我国中央银行开办公开市场业务的必要性及有利条件的基础上,针对目前我国中央银行要有效开展公开市场业务的许多难点,提出了意义重大而切实可行的改革对策。即强化中央银行的主导地位;加快专业银行商业化进程;建立公平高效、开放统一的金融中心;改革国债发行机制;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大龙 李相慧 崔东
对我国中央银行开办公开市场业务的思考张大龙,李相慧,崔东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主动买卖国债、中央银行证券、私人票据、外汇等,以吞吐基础货币,调整金融机构流动性储备的业务。通过公开市场业务运作,中央银行能够影响市场利率和货币供应量,从而达...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邵梦竹
2008年金融危机后,各国就构建宏观审慎政策监管框架达成共识,但关于宏观审慎政策的监管主体尚无定论。中央银行在经历了金融监管职能的分离和回归后,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赋予了审慎监管的重要职责。文章从理论层面出发,重点分析中央银行履行金融监管职能的必要性以及作为宏观审慎监管主体的优势,为各国完善宏观审慎政策制度框架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
中央银行 宏观审慎政策 金融监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