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65)
2023(4827)
2022(3950)
2021(3628)
2020(3081)
2019(6724)
2018(6909)
2017(12037)
2016(7139)
2015(8128)
2014(8645)
2013(8102)
2012(7693)
2011(7063)
2010(7461)
2009(6965)
2008(6883)
2007(6765)
2006(6203)
2005(5553)
作者
(21761)
(17921)
(17802)
(17050)
(11347)
(8493)
(8165)
(6991)
(6952)
(6790)
(6176)
(6108)
(5997)
(5900)
(5868)
(5572)
(5272)
(5270)
(5205)
(5158)
(4849)
(4513)
(4501)
(4321)
(4306)
(4257)
(4064)
(3949)
(3814)
(3814)
学科
(22062)
经济(22020)
管理(19560)
(14191)
(11623)
企业(11623)
中国(9692)
(9106)
(8612)
地方(7425)
(7082)
银行(7063)
(6957)
(6905)
(6825)
(6566)
教育(6413)
理论(6224)
业经(5974)
(5806)
金融(5799)
方法(5555)
农业(5170)
(5086)
制度(5085)
(4401)
教学(4274)
体制(4101)
数学(3996)
(3922)
机构
学院(94361)
大学(93791)
研究(35586)
(31143)
管理(30751)
经济(29973)
中国(29601)
理学(24098)
理学院(23775)
管理学(23193)
管理学院(23011)
科学(22308)
(21906)
(19963)
(19223)
(18608)
(18604)
中心(17940)
研究所(16469)
(15520)
农业(15268)
(15033)
业大(14795)
(14542)
师范(14332)
技术(14121)
北京(14093)
(13494)
财经(12760)
(11332)
基金
项目(56978)
研究(44435)
科学(42572)
基金(36801)
(32600)
国家(32230)
科学基金(26057)
社会(24910)
(24362)
社会科(23207)
社会科学(23204)
教育(21715)
(20232)
编号(20038)
成果(18638)
基金项目(18483)
自然(15969)
课题(15924)
自然科(15550)
自然科学(15540)
资助(15371)
自然科学基金(15235)
(13365)
重点(13222)
(12393)
项目编号(11947)
(11753)
(11635)
(11512)
(11338)
期刊
(44660)
经济(44660)
研究(32488)
中国(30478)
教育(21484)
(19289)
学报(17858)
(15585)
(14455)
金融(14455)
科学(13900)
大学(13274)
管理(12928)
农业(12185)
学学(11802)
技术(10201)
图书(9489)
业经(7887)
书馆(7458)
图书馆(7458)
职业(7187)
财经(6562)
(6034)
论坛(6034)
经济研究(5926)
(5845)
(5668)
(5627)
问题(5603)
理论(4670)
共检索到1724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上海金融学会票据专业委员会、上海资信公司联合课题组  
信用评级是国家经济金融健康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商业汇票市场发展迅猛,票据交易量在货币市场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位置,而关乎交易标的的我国票据信用评级体系建设尚未起步,两者之间存在巨大的反差。本文分析了我国票据信用评级的现状、问题和建立票据信用评级的必要性,提出了构建票据信用评级体系的总体思路、实施路径和具体方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郭晓广  王晟先  
近几年,票据市场快速发展,生态格局发生变化,传统的操作风险得到有效控制,信用风险逐渐被重视,市场成员对票据市场融资效率及风险防控的要求更高,各方对票据市场信用评级的呼声日益高涨。信用评级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对债务人的主体信用评级,二是对债务的债项评级。以债券信用评级为例,其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识别,即寻求会对债券的到期偿付造成影响的因素;二是预测,通过信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孟宁  
新的巴塞尔资本协议对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分析外资银行现有内部评级体系的特点,并与新资本协议中的内部评级法以及贷款五级分类的要求相比较,可以进一步认识外资银行评级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杜金富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覆盖全社会的诚信系统工程。它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以信用活动的参与者为主体,以信用活动者的信用记录为基础,旨在规范信用数据的收集和使用,形成激励守信、惩戒失信的机制。社会信用体系
[期刊] 征信  [作者] 肖玉霞  
当前,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存在着信用体系不健全、信用中介市场发展滞后、信用法制体系缺失、失信惩戒机制薄弱等问题。今后,要大力开展诚信宣传教育,健全征信立法和征信制度,加强政务诚信建设,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建立信用评级结果互认机制和信用信息共享制度,积极发展信用中介组织等,以加快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步伐。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宋立  王蕴  
经过3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尚未建立起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信用体系。现阶段,在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信用体系建设实质上面临着"转型+重建"的双重任务:一方面,自然经济条件下的人缘、地缘信用体系要向社会信用体系转型,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还面临着诚信意识的重建,这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任务(一)当前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1.个人信用观念淡薄,社会诚信意识弱化。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军果  
美国次贷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以来,国际社会对信用评级体系建设问题越来越关注。一个国家的信用评级体系建设,不仅关乎该国的金融稳定,而且关乎该国的经济社会安全。信用评级体系建设的战略地位单纯从金融视角看,国家信用评级体系建设状况直接关乎一个国家"四种力"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吕长征  
本文结合内部评级的国际经验,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在信用风险管理方式、控制手段和管理框架上的不足,提出了建立内部评级体系的一系列措施。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樊哲  
目前,中国的保险企业正处在市场培育的初级阶段,存在营销误导和理赔服务不及时等现象。创建保险企业信用体系应从如下方面入手:发展信用中介服务市场、确定对保险企业信用评级的内容。
[期刊] 征信  [作者] 官光生  任耘  
信用评级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第三方信用评级存在一些问题和发展障碍。为推进第三方信用评级,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应加强征信宣传,加快征信立法,放开对评级业务的限制,建立评级结果的检验系统,鼓励金融机构使用外部评级产品。
[期刊] 征信  [作者] 肖敏慧  钟亚良  杨庆明  
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作为近些年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新成员,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在初期与农村金融的合作磨合中存在着制度上、操作上的瓶颈制约。中国人民银行江西赣州市中心支行积极探索"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征信+信贷"征信模式,选择赣州市辖内兴国、安远、龙南三县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试点,试图解决农村合作组织与农村金融合作难的问题,促进农村合作组织融资,培育农村信用评级市场。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董才生  
“东北金融问题”的解决、东北地区进一步市场化改革以及东北地区吸引大量外资、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是振兴东北的前提,而这些都需要以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作为基础和保障。因此,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是振兴东北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基础。为此,东北地区必须加强法制和道德建设,加快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与完善,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为振兴东北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期刊] 征信  [作者] 杜楠  王立锋  李瀚林  
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初期,政府运用统筹规划、信息共享和诚信教育三种赋能方式,提升了社会信用主体活力,完善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但也带来信用体系发展的不平衡性,阻碍了社会信用体系的发展。在对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采用政府赋能模式的原因、措施和成效进行逻辑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政府赋能在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功能和局限。最后,结合新时代提出的新要求,探寻法的赋能在新时代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价值,提出法的赋能规范社会信用体系发展,消除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不平衡性,促进政务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长远、有效地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期刊] 征信  [作者] 李波  
西藏是一个传统的农牧大区,健全的信用体系是做好西藏农牧区金融工作的重要保障,研究西藏农牧区信用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在全面分析目前西藏农牧区信用体系建设情况的基础上,深入剖析西藏农牧区信用体系建设的组织制度保障缺乏、农户信息系统建立条件不具备、农户信用评价方式存在缺陷等问题和困难,提出推进西藏农牧区信用体系建设"三步走"战略和"三个推动"的对策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崔荐  马卫国  许馨文  
信用与货币同属古老的经济范畴。如今现代经济被称为"信用经济"。信用已渗透到各行各业,产生了诸如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股份信用等多种形式。这些信用形式相互交织,影响着我们的生产、生活。本文从信用与货币的关系出发,阐述了金融的起源、四种基本信用模式和金融衍生工具的诞生,及其多种信用形式与现代货币创造的关系,揭示我国金融的现状,并提出金融改革的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