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14)
2023(8682)
2022(7323)
2021(6789)
2020(5734)
2019(12641)
2018(12376)
2017(23844)
2016(12981)
2015(14780)
2014(14921)
2013(14471)
2012(13688)
2011(12133)
2010(12911)
2009(12887)
2008(12457)
2007(11644)
2006(10616)
2005(10335)
作者
(37249)
(31000)
(30737)
(29748)
(19687)
(14915)
(14133)
(11926)
(11736)
(11371)
(10659)
(10590)
(9994)
(9923)
(9915)
(9597)
(9151)
(9123)
(8864)
(8856)
(7982)
(7553)
(7424)
(7056)
(7041)
(7026)
(7001)
(6896)
(6331)
(6132)
学科
(48443)
经济(48341)
管理(46250)
(42142)
(37132)
企业(37132)
(27142)
金融(27140)
(25470)
银行(25458)
(24594)
中国(21954)
(21184)
(20439)
方法(16388)
(14230)
(14043)
财务(13994)
财务管理(13959)
数学(13429)
业经(13329)
企业财务(13309)
数学方法(13119)
(13031)
中国金融(11141)
体制(11140)
地方(10587)
理论(9621)
(9614)
制度(9607)
机构
大学(185631)
学院(185260)
(77276)
经济(75363)
管理(66173)
研究(63338)
中国(58466)
理学(54423)
理学院(53835)
管理学(52834)
管理学院(52491)
(44926)
(39625)
科学(34985)
财经(33181)
(32365)
中心(31808)
(30885)
(29658)
(28317)
研究所(28084)
北京(25741)
(25210)
经济学(24760)
财经大学(24364)
(23925)
业大(23290)
银行(23061)
(22662)
师范(22427)
基金
项目(108906)
科学(85396)
研究(82948)
基金(78675)
(66906)
国家(66280)
科学基金(56941)
社会(53223)
社会科(50418)
社会科学(50406)
(42690)
基金项目(40348)
教育(38242)
(35124)
自然(34579)
编号(33833)
自然科(33793)
自然科学(33787)
自然科学基金(33180)
资助(33047)
成果(30521)
(26679)
重点(24810)
(24615)
课题(24370)
(23249)
(23032)
(22963)
国家社会(21986)
教育部(21661)
期刊
(95152)
经济(95152)
研究(63984)
中国(45198)
(38616)
金融(38616)
(38433)
管理(28413)
(28210)
学报(26827)
科学(24171)
教育(21858)
大学(21456)
学学(20076)
财经(18038)
农业(17274)
技术(15634)
(15436)
业经(14045)
经济研究(13971)
问题(12146)
理论(10656)
(10388)
国际(9766)
财会(9760)
会计(9565)
实践(9351)
(9351)
(8825)
(8783)
共检索到3154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康光鲁  
一、中央银行要以稳定货币为目标,超越于"经营"性活动之外由于性质的模糊和利益机制的驱动,造成中央银行的分支行既调控货币,又千方百计的创收,一些部门和行级领导干部还直接经营贷款项目和直接在一些金融枫构任职,这种趋利倾向,造成了不良的影响。①淡化了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职能;②直接归日管理一些金融机构使中央银行在执行货币政策过程中有所偏重,造成各专业金融机构的不平等竞争;③对一些贷款项目的直接插手,使金融政策难以得到全面落实。同时,从我国中央银行的运作实践看,调控的基点偏重于非市场化因素。多年来,我国中央银行在货币运作的调控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赵小钉  
论建立市场经济金融运行新机制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大连市分行赵小钉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围绕这一目标,金融业如何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运行新机制,已成为十分紧迫的问题。一。以市场为导向是我国金融运行机制的必然选择经济决定金融。金融运行...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何德旭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同样,金融领域存在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也制约着人民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要的满足。不仅如此,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都离不开资金融通、金融资源跨期配置、风险管理等金融职能的发挥,所以,金融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还制约着人民日益增长的其他方面需要的满足。有鉴于此,为了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卉彤  
在经历了全球性金融危机和经济下滑后,世界各国陆续将经济复苏与经济增长方式向低碳经济转型相结合,寻觅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低碳经济是一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方面的复杂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保障支持。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和资源配置枢纽,金融业的支持无疑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在全面梳理国际金融业引入低碳经济因素,进行金融制度、产品、市场创新,以及深入分析我国支持低碳经济的金融创新现状的基础上,探讨我国金融业如何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出支持低碳经济的金融创新,并建立健全相应的金融创新机制。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娄荣民  王维强  
银监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正式形成了以"一行三会"为基本格局的金融监督管理体系,这一体系最大的特点是分业监管、垂直管理,但缺乏必要的部门间横向协调合作。因此,从"一行三会"体系形成之日始,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管协调合作机制,以确保新金融监管体系有效运作的问题就被提上了议事日程。本文拟就如何建立监管协调合作机制问题作一些探索。
[期刊] 改革  [作者] 赵忠世  
1985年以来,操纵和把握金融宏观调控,一直是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四年多来,关于强化、改善、完善金融宏观调控的若干政策、措施屡屡出台,然而从经济、金融运行的实际结果看,各项宏观调控的目标并未真正实现。当前,我国正处在治理整顿的关键时期,按照整治要求,反思近几年金融宏观调控的各种问题,据以完善宏观调控机制,对于促进治理整顿、深化改革、实行经济、金融的良性循环,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胡光志  周昌发  
金融调控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国法律一般赋予中央银行金融调控的权力,我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也明确规定了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行使金融调控权,但作为一项极其重要的经济职权,一旦被不当行使,将会对国家和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害,因此,有必要对金融调控权给予重视。《中国人民银行法》及其相关条例对于规范权力的行使以及体现金融调控这一活动的重要性还存在诸多不足,因此建议:适当吸收商业银行负责人进入决策层;货币政策委员会每月召开一次会议并信息公开。金融调控领域要在同一法律中既授权又要控权还要强化责任,特别是从程序规范上强调责任。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劳凯声   刘复兴   朱新梅   覃壮才   盛冰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广东省为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改革试点省份,自2007年启动试点以来,省财政厅结合已经开展的财务核算信息集中监管改革,从防范和控制财政资金支付风险、加强财政资金安全管理、提高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出发,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扬  
金融宏观调控机制的进一步改造——关于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改革的若干问题李扬为了加快我国金融调控机制从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的转变,改革我国银行存款准备金制度的问题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本文将分析这一改革的背景、内容及其可能产生的多方面影响。一、存款准备金率:...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吴晓灵  
由于大银行从事小额信贷业务成本较高,因此应当大力培育贴近"三农"的贷款零售商,从而更好地降低信贷风险和服务成本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到要进一步推进农村的改革和新农村的建设,要加强制度性建设。具体提出了六个方面的制度性建设:一是稳定和完善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二是健全严格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长春  
错综复杂的经济环境和不尽完善的体制背景,极大地增加了调控政策工具选择、政策力度把握、调控方式选取的难度,也加大了各方面评判调控行为和调控效果的分歧。本文将结合最近三次的调控实践和理论界的争论,对投资调控中的若干问题进行分析,分析结论或许对理解转型期投资调控行为和调控效果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杨荣俊  
建立粮食宏观调控体系的若干问题杨荣俊粮食放开经营,标志着粮食市场经济初步形成,但这并不意味着对粮食可以撒手不管。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粮食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有以下几点:①确保粮食供求总量的基本平衡,做到全社会的安全的供给。②保...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