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334)
- 2023(4731)
- 2022(3668)
- 2021(3516)
- 2020(2683)
- 2019(6243)
- 2018(6136)
- 2017(9961)
- 2016(6049)
- 2015(7224)
- 2014(7255)
- 2013(6411)
- 2012(6009)
- 2011(5443)
- 2010(5696)
- 2009(4765)
- 2008(4895)
- 2007(4640)
- 2006(4156)
- 2005(3491)
- 学科
- 济(16122)
- 经济(16100)
- 管理(12627)
- 中国(9069)
- 教育(8904)
- 业(7984)
- 理论(7333)
- 教学(7089)
- 企(6572)
- 企业(6572)
- 农(6101)
- 地方(5939)
- 业经(5365)
- 学法(4537)
- 教学法(4537)
- 学(4057)
- 农业(4055)
- 学校(4012)
- 方法(3870)
- 和(3861)
- 工作(3751)
- 发(3689)
- 政治(3647)
- 制(3601)
- 学理(3571)
- 学理论(3571)
- 思想(3557)
- 研究(3493)
- 思想政治(3422)
- 政治教育(3422)
- 机构
- 大学(74069)
- 学院(70704)
- 研究(26036)
- 管理(21875)
- 济(20299)
- 经济(19400)
- 中国(18483)
- 理学(17626)
- 京(17516)
- 理学院(17316)
- 管理学(16670)
- 管理学院(16525)
- 科学(15912)
- 范(14653)
- 师范(14527)
- 教育(14025)
- 江(13305)
- 中心(12383)
- 所(12109)
- 技术(11975)
- 师范大学(11659)
- 北京(11643)
- 职业(11224)
- 财(10941)
- 州(10926)
- 研究所(10722)
- 农(10536)
- 院(10179)
- 业大(9570)
- 省(8290)
共检索到1288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赵红军 朱彬 濮德林
并校综合大学学科发展面临机遇与挑战。这类综合大学具有较全的学科门类、较多的优势学科、较强的科研实力和良好的学术环境等开展多学科交叉的优势,目前也存在并校容易融合难的问题。四川大学对并校综合大学学科建设的认识与实践表明,学科交叉融合是促进学科快速发展和提升综合大学办学水平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综合大学 学科建设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温熙森
自1936年6月1日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成立,军队院校伴随着我军走过了近70年的光辉历程。1953年9月1日,毛主席亲自决策,在哈尔滨成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综合性高等军事技术院校——军事工程学院,奠定了新中国科技强军辉煌历程的基础。1978年,在邓小平同志的直接关怀下,历经了“文化大革命”磨难、分建、南迁并一度脱离军队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刘凤山
本文从加强军队综合大学学科建设的角度,论述了学科优化重组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学科优化重组时应把握的原则及需要处理的几个关系,并对相关理论和实践的最佳结合问题进行了探讨。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山红红
在长期发展过程中,行业特色型大学适应特定的发展需求进行学科建设,形成了相应的学科生态和特色。新时期,随着宏观管理体制和发展背景的变化,行业特色型大学需要进行办学定位、目标和发展路径的调整,学科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龙头,必然应该成为实现这种调整的着力点和落脚点。所以,探索新的学科建设思路,做好学科体系的重构,是新时期行业特色型大学保持科学发展需要着重解决的课题。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蒋国俊 张磊 叶松
指出了交叉学科建设的主要问题,即学科队伍多变、资源投入分散、研究方向过多和建设责权不明;认为建设交叉学科是综合性大学将学科综合的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的要求,解决的关键在于凝聚学科队伍、明确主攻方向、集中资源投入、形成学科特色。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殷朝晖 郑雅匀
学科是系统化、逻辑化的知识集合体,学科建设的本质是促进知识的发展。知识发展的逻辑是学科建设的内在要求。知识可以被划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者的相互作用和转化是知识创新的关键。而隐性知识由于具有高度个性化而难以格式化的特点,其转化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国一流学科建设存在着与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要求不相适应的方面,这将会影响隐性知识的转化效率,阻碍知识创新。美国哈佛大学在重视显性知识发展的同时,兼顾隐性知识的生产和转化,成功地抓住知识生产模式转型的机遇发展学科,为我国一流学科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因此,在我国"双一流"建设进程中,我们应关注知识生产模式2和3对于学科建设的影响,从关注促进学科隐性知识的转化、加强学科回应社会需求的能力、提高学科组织知识管理的能力等方面加强学科建设,以实现学科跨越式发展,进而推动"双一流"的建设步伐。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罗云
大学是以学科为基础建构起来的学术组织,学科建设是大学的基础性建设。大学学科建设的基本内容,包括调整学科布局、完善学科组织、确定学科方向、组建学科队伍、建设学科基地、确立学科项目、建立学科制度、营造学科环境等。学科建设没有统一的方法,但一般应遵循统一领导、制定规划、组织实施、评估检查、总结完善这一基本逻辑。
关键词:
学科 大学 学科建设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化树
学科建设是大学各项建设的核心,也是提高大学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的重要基础。大学学科建设必须遵循立足创新、突出优势、优化结构、发展应用、扶持新兴的原则,根据大学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和建设目标,制定学科建设规划,进一步凝炼学科方向,突出学科特色,促进学科交叉,提升学科整体实力;依托重点学科,加强创新平台建设,不断增强大学的创新能力;改革学科投资模式,发挥投资对提高学科创新能力和学科竞争力的作用;加强组织保障,强化科学管理,注重制度创新,确保学科建设取得良好的效益;构建检查评估机制,加强学科评估工作,促进学科建设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
关键词:
大学 学科建设 学科方向 学术环境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应强
教育部长周济同志多次强调高校要制定“三个规划”,一些具有战略眼光和超前意识的高校领导,也敏锐地意识到制定并落实一部好的发展规划对学校发展具有特别重要而深远的意义。2000年,青岛大学与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共同组成课题组,开展青岛大学发展战略规划的研究和编制工作。制定和实施学校发展规划五年来,青岛大学实现了深度融合和跨越式发展,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广泛社会影响力的最具活力的大学。这里刊发该课题组的一组研究文章,以期引起更多高校的关注,真正把制定和实施发展战略规划作为促进学校快速发展的大事来抓。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黄亲国
大学科技园是大学社会职能的重要延伸,与大学的学科建设有着良好的互动关系,尤其是对一些应用学科和新兴学科,这种互动作用更加明显。大学科技园的发展受到依托大学的学科水平、学科结构、学科组织和学科文化的影响,特别是大学的优势学科是大学科技园发展特色产业的技术基础。大学科技园推动着大学学科方向、学科梯队、学科发展条件、人才培养等学科要素的建设。
关键词:
大学科技园 大学 学科建设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张慧渊 徐枞巍
提出了大学学科建设战略管理的概念和主要特征,论述了大学学科建设战略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了大学学科建设战略管理应着重解决的几个问题,并结合工作实践进行了实证分析。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培根
学科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大学的声誉。学科建设理所当然地成为大学管理者们最为关注的事。但是当前在某些高校,甚至是重点大学,在学科建设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误区。尤其是在一些重点大学里,“211”和“985”几乎成了学科建设的象征。毫无疑问,“211”和“985”在中国建设一流大学的进程中,已经发挥而且还将进一步发挥重大的作用。然而,是不是“211”和“985”就可以代替学科建设?非也!大学的终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郭贵春
学科是大学发挥四大职能的基础与平台,学科建设是学校的根本性建设,是衡量一所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具有引领和主导人才集聚、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功能和意义。"十二五"时期,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谢戬
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的核心内容之一。学科建设的核心是通过加强重点学科的建设,带动和促进全校的学科专业水平的全面升级。重点学科的建设要以创新为原则,抓住“211 工程”的发展契机,创世界先进水平。按照保重、扬优、改老、扶新的方针,建立起一个新的学科体系;通过对学科的综合、交叉、延伸等方式,新增一批学科新的生长点,从而带动学科建设的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