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20)
- 2023(9168)
- 2022(7894)
- 2021(7409)
- 2020(5954)
- 2019(13921)
- 2018(13673)
- 2017(25913)
- 2016(14804)
- 2015(16264)
- 2014(16492)
- 2013(16024)
- 2012(15351)
- 2011(13992)
- 2010(14708)
- 2009(13249)
- 2008(13467)
- 2007(12130)
- 2006(11189)
- 2005(10121)
- 学科
- 济(57571)
- 经济(57507)
- 管理(39769)
- 业(36044)
- 企(28073)
- 企业(28073)
- 方法(19694)
- 中国(19609)
- 农(17605)
- 数学(16887)
- 地方(16762)
- 数学方法(16546)
- 财(16063)
- 学(14519)
- 制(12755)
- 业经(12033)
- 农业(11590)
- 策(10181)
- 贸(10163)
- 贸易(10156)
- 理论(9974)
- 易(9753)
- 银(9531)
- 银行(9504)
- 环境(9499)
- 务(9287)
- 财务(9264)
- 财务管理(9235)
- 税(9147)
- 行(9109)
- 机构
- 学院(210480)
- 大学(207850)
- 济(81597)
- 经济(79365)
- 研究(77786)
- 管理(73780)
- 理学(62085)
- 理学院(61137)
- 管理学(59800)
- 管理学院(59392)
- 中国(58751)
- 科学(49407)
- 京(45956)
- 财(40885)
- 所(40665)
- 研究所(36659)
- 农(35903)
- 江(35576)
- 中心(35198)
- 范(31615)
- 师范(31295)
- 财经(31095)
- 业大(29762)
- 北京(29179)
- 院(29094)
- 州(28245)
- 农业(28037)
- 经(28002)
- 省(25321)
- 师范大学(25043)
- 基金
- 项目(134530)
- 科学(105444)
- 研究(98744)
- 基金(95709)
- 家(84448)
- 国家(83730)
- 科学基金(70462)
- 社会(60332)
- 社会科(57030)
- 社会科学(57015)
- 省(52376)
- 基金项目(50189)
- 自然(46073)
- 教育(46027)
- 划(45768)
- 自然科(44912)
- 自然科学(44899)
- 自然科学基金(44060)
- 编号(40942)
- 资助(39492)
- 成果(35013)
- 重点(31483)
- 发(30631)
- 课题(30172)
- 部(29283)
- 创(26773)
- 性(25534)
- 科研(25267)
- 创新(25124)
- 大学(24571)
共检索到3300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邵波,洪明
从研究影响城市形态的因素出发,在分析平原地区城市形态的特征与结构基础上,提出了平原地区的城市规划,在城市形态处理上的几个原则以及相应的规划对策。
关键词:
城市形态 平原地区 原则 对策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陈彦光 罗静
论述城市形态演化的分维数值变化特征和规律,指出城市生长机制可以用基于DLA模型的人口-用地空间扩散和基于DBM模型的交通网络渗透规则进行解释。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借助分形模型导出度量城市形态的两个空间指数,该指数用以作为城市规划合理性的定量判据之一。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美 翟印礼 韩晓燕 甄伟 张晓男
运用灰色理论的关联分析方法,计算2001~2005年间不同时间段内的辽宁省平原地区林业产业结构灰色动态关联度,并分析平原地区林业产业结构的现状和动态变化,找出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优势因素和劣势因素,讨论辽宁省平原地区林业产业结构的问题,为平原林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发展提供一点思路。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洪光荣
中心村作为农村居民集聚点及周边自然村服务中心,在建设美丽乡村、科学安排乡村用地布局,引导农村产业化和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乡村规划建设工作实践中,政府决策与管理人员、规划设计人员、乡村干部与群众对于中心村选择往往感到无所适从。[目的]文章通过构建中心村选择的ROG模型,科学合理选择中心村。[方法]以公众参与规划理论、空间相互作用理论等为理论基础,以鄂东平原地区乡村规划编制与管理为实践基础,采用因子分析方法,提取影响中心村选择的主要因子,构建村庄质量模型(M)与总相互作用力模型(G)。然后结合住区选址限制性条件(R)与村民意愿(O),构建中心村选择的ROG模型,并进行典型例证。[结果]用ROG模型计算各自然村的ROG数据,选择ROG数据最大的自然村为中心村。[结论]该模型可减少中心村选择的盲目性与主观性,实现中心村选择的科学合理性与可操作性,为实际工作提供直接指导。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洪光荣
中心村作为农村居民集聚点及周边自然村服务中心,在建设美丽乡村、科学安排乡村用地布局,引导农村产业化和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乡村规划建设工作实践中,政府决策与管理人员、规划设计人员、乡村干部与群众对于中心村选择往往感到无所适从。[目的]文章通过构建中心村选择的ROG模型,科学合理选择中心村。[方法]以公众参与规划理论、空间相互作用理论等为理论基础,以鄂东平原地区乡村规划编制与管理为实践基础,采用因子分析方法,提取影响中心村选择的主要因子,构建村庄质量模型(M)与总相互作用力模型(G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贝贝 杨浩 姜俊
【目的】通过分析北京平原地区主要造林树种叶片氮(N)和磷(P)再吸收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探讨不同树种对平原造林地生境的生态适应及养分利用机制。【方法】以刺槐、千头椿、旱柳、毛白杨、白蜡和油松等主要造林树种为研究对象,测定其新鲜叶、凋落叶的N、P含量,计算叶片N、P再吸收率并分析其与叶片、土壤养分指标的关系。【结果】刺槐的叶片N含量最高,旱柳的叶片P含量最高;白蜡叶片的N∶P显著高于其他树种(P <0.05),毛白杨叶片的N∶P最低,刺槐、千头椿、旱柳和油松之间叶片N∶P差异不显著。不同树种凋落叶N、P含量及N∶P与新鲜叶养分相关性不同。刺槐叶片N再吸收率和千头椿叶片P再吸收率显著高于其他树种,多数树种的叶片N再吸收率或P再吸收率与其凋落叶养分含量表现出显著负相关。【结论】刺槐、旱柳、白蜡和油松的生长受到P限制,千头椿和毛白杨生长受到N限制。树种能通过叶片N、P再吸收来适应养分限制环境。建议在平原林养护中加强林分结构调整、凋落叶归还林地、人工补植补造等措施以改善平原林养分限制状况。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宁 郝晋珉 邢婷婷 王姣 洪舒蔓
针对区域特点修正后的交通优势度评价模型,借助GIS的空间分析、统计功能,以黄淮海平原地区311个评价单元为例,研究了该区域路网密度、交通设施邻近度、区位优势度和交通优势度空间布局。研究发现:黄淮海平原地区交通优势度总体呈偏正态分布,大部分地区交通优势度一般或偏低,优势度较高的地区有京津及其周边地区,以及以京津为核心辐射出的三条交通优势带。
关键词:
黄淮海平原 交通优势度 空间格局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慕娜瓦尔·肉孜 赵万水
农业产业化、农业现代化、规模经济在我国呼声甚高。一些县、乡盲目追求政绩 ,搞园林化建设 ,土地整齐划一 ,结果是浪费财力 ,徒增债务 ,毫无实效。那么 ,我国非平原地区的农业发展道路应如何选择呢 ?笔者认为 :规模经济不适合非平原地区的耕作条件 ,农业产业化亦有利有弊 ,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才是正确的选择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林超 吕萍 顾汶岳
河南省长垣县开展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工作以来,在探索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与农村居民保障、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与拓展产业发展空间、盘活农村土地资产等方面,积累了许多经验和做法,为中部地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提供了鲜活样板。实施差异化农村闲置宅基地利用策略长垣县开展农村宅基地退出和整治,充分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资源,按照城中村、城郊村、远郊村(规划区外)类型,实施差异化农村闲置宅基地利用策略。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志永 李全明 南海龙 杨晓晖
[目的]选取京开高速绿化带为研究对象,定量分析交通噪声在水平空间上的衰减规律,同时探讨绿化带的宽度、群落结构对交通噪声衰减的影响,以期为平原地区高速公路绿化带的树种选择、结构优化以及修剪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选择3种典型林带类型的绿化带,建立9个20 m×60 m的样地,并在每个样地内按垂直于高速公路的方向设置不同宽度梯度的监测点,在定点连续监测的基础上,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探讨不同林带类型、不同宽度梯度之间噪声值的差异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绿化带结构指标和绿化衰减系数之
关键词:
高速公路 绿化带 降噪功能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璨 任鸿昌 薛同良 吴水荣
以苏北地区1991—2001年的数据,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效率模型和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对农田林网和小片林对农业总产值、种植业产值和畜牧业产值的贡献程度进行计量并分析,结果表明:农田林网对上述3个产值的生态贡献率为负值,小片林对上述3个产值的生态贡献率为正值,林业、种植业和畜牧业之间存在明显的联合生产效果。需要扩大小片林面积和对现有农田林网进行适当改造,以期取得更好的效果。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丁琼 解关琦 张欢 班琦沁 路晓雯 王小珊 黄琳凯
为筛选适宜于成都平原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高丹草(Sorghum bicolor×S. sudanense)品种,2018-2020年在成都平原地区对4个高丹草品种进行大田试验,对其物候期、农艺性状及干草产量进行测定,其中产草量进行了3年测定,其他指标为第1年测定,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4个品种的7个生长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生长特性方面,‘蜀草1号’、‘冀草2号’的株高最高,‘JC-009’的叶片数、分蘖数、叶宽及干草产量最高,茎叶比最小。应用灰色关联度对4个高丹草品种进行综合评价得出,‘JC-009’较其他品种更适宜在成都平原地区推广种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谭永忠 吴次芳 王庆日
选择位于杭嘉湖平原地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浙江省海盐县为研究区,利用遥感数据,对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转移与格局变化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选取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社会经济驱动因子,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诊断各社会经济驱动因子对土地利用变化格局形成贡献作用的大小,同时运用典型相关系数和冗余度分析,检验了分析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人口密度、单位面积工业总产值、单位面积农业总产值、城镇化水平、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等5个因子是影响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社会经济驱动因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晓欣 张菲菲 马洪斌 胡春胜 张玉铭
综合概括了华北平原地区地下水污染现状和污染特点,对华北平原地区开展的硝酸盐淋失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和分析,针对华北平原的水肥管理现状,提出了小麦-玉米两熟农田防止和减少硝态氮淋失的农田管理措施,并指出了下一步硝态氮淋失工作的研究重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