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71)
2023(10574)
2022(8731)
2021(7840)
2020(6468)
2019(14625)
2018(13832)
2017(27579)
2016(14363)
2015(15931)
2014(16094)
2013(16091)
2012(15403)
2011(14043)
2010(14753)
2009(14230)
2008(13033)
2007(11899)
2006(10823)
2005(10385)
作者
(42136)
(35116)
(34692)
(33300)
(22721)
(16773)
(15966)
(13431)
(13271)
(12699)
(12089)
(11727)
(11438)
(11302)
(11065)
(10901)
(10419)
(10041)
(10015)
(9593)
(8955)
(8483)
(8392)
(8235)
(8062)
(7892)
(7868)
(7361)
(7262)
(6802)
学科
(81154)
经济(81081)
管理(39096)
(38507)
(31641)
企业(31641)
(29133)
金融(29133)
方法(27274)
(26150)
银行(26138)
(25396)
中国(24460)
数学(23921)
数学方法(23721)
地方(20595)
(18295)
(17592)
业经(15419)
(15204)
(14418)
(12941)
贸易(12923)
地方经济(12749)
(12515)
(11862)
(11634)
财务(11610)
财务管理(11589)
中国金融(11516)
机构
大学(213966)
学院(212740)
(104465)
经济(102452)
研究(79149)
管理(75797)
中国(69169)
理学(63457)
理学院(62736)
管理学(61861)
管理学院(61442)
(49954)
(44454)
科学(42042)
(40015)
财经(39138)
中心(37656)
研究所(35661)
(35529)
经济学(35331)
(32324)
(32017)
经济学院(31554)
财经大学(29368)
北京(28809)
(27624)
(27140)
金融(26714)
(26331)
(26275)
基金
项目(128916)
科学(101867)
基金(95682)
研究(95102)
(82627)
国家(81964)
科学基金(69890)
社会(63898)
社会科(60897)
社会科学(60875)
基金项目(49000)
(48055)
教育(42776)
自然(42403)
自然科(41476)
自然科学(41464)
自然科学基金(40775)
(40447)
资助(40412)
编号(36293)
成果(30889)
(29635)
重点(29324)
(29163)
国家社会(27628)
(27049)
(26725)
教育部(26103)
课题(25841)
人文(25156)
期刊
(121901)
经济(121901)
研究(73835)
中国(43778)
(43284)
金融(43284)
(38533)
管理(30898)
学报(30101)
(29748)
科学(27832)
大学(23796)
学学(22701)
财经(21592)
经济研究(21268)
农业(19070)
(18690)
教育(17949)
技术(16695)
业经(15697)
问题(15586)
国际(14918)
(14524)
世界(12917)
技术经济(11459)
理论(11296)
统计(10895)
(10096)
商业(9757)
实践(9629)
共检索到3505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丁忠兵  
当前,除国际金融危机外,全球范围的大宗商品价格大起大落、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宏观经济周期波动加剧、民众安全感丧失等,都反映出市场经济的有效性并非如西方经济学家所论证的那样无可置疑,而是正面临许多新的严峻挑战。究其原因,一是投资者队伍的膨胀动摇了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二是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使市场经济出现严重的"共振"问题;三是全球经济一体化使市场经济的"马太效应"进一步强化。我国破解这一难题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一些探索:一是重新审视市场经济的有效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二是加强金融监管,抑制过度投机;三是尝试扩大计划调节的范围。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黄奇帆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根源在于以华尔街为首的美欧金融体系违反了金融业3个基本原则:植根于工商产业,严格管控风险,杠杆率适度。我国金融体系要防止5个趋势:政策过度叠加,增加企业融资成本,"老大"意识蔓延,收入过高,服务意识不强。规避危机要力求4个平衡:贷款余额与GDP大体1∶1,证券市场市值与GDP大体1∶1,房地产总市值与GDP大体1∶1,国家主权债务加上社会保障支出与GDP大体1∶1。化解金融危机,不能依靠金融业自我循环,而要靠科技进步和发展实体经济。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杜佳  徐浩然  
墨西哥金融危机的几点启示杜佳,徐浩然墨西哥是近年来拉美地区经济调整较成功的国家之一,其成功经验曾被推荐给其它发展中国家。然而,1994年岁尾突然爆发的墨西哥金融危机又迫使人们认真反省这个国家经济改革的得与失。这场金融危机来得突然而深重。1994年12...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邱少明  
一、快速有效打赢大危机硬仗的抓手"信心托起市场"。"南枝向暖北枝寒,一种春风有两般。"谁能在危机面前措施得力、在低谷之中抓住机遇,谁就能平稳度过困难期,谁就能抢占发展的先机。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李济广  
引起当前西方经济走向萧条的真正原因不是政策失误、监管疏忽和金融投机,不是次贷危机引起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引起经济危机。社会化的产品及其所包含的剩余价值为资本家个人所占有,决定了生产与消费脱节的可能和必然,决定了投资不足和投资需求由热到冷,触发生产过剩并引起经济危机。现代金融资本通过对利润的有力掠夺,进一步破坏消费市场,通过诱导过量生产、制造虚假繁荣,引领经济循环。只有建设社会主义经济方式、合理的微观企业制度基础和科学的金融体制才能避免金融危机、经济危机和停滞衰退。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雷曜  
文章回顾了国际金融危机对金融市场的四次冲击,指出作为衡量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压力和交易对手风险的指标——Libor-OIS,对于市场冲击具有较为敏感的反应。为进一步完善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促进货币政策效力,应明晰市场利率的风险构成及其变化,关注利率传导机制的有效性,重视交易对手风险的识别,由中央银行开发处置交易对手风险的工具,并改善Libor等报价利率的定价机制。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彭有祥  
当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不断加深,使世界面临着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从根本上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深层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矛盾,是由资本主义私有制度所决定的。同时,从技术和管理层面研究金融危机的成因,深刻总结其中的教训,认真探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应对之策,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曾伟  
文章以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作为基点,通过对西方相关经济学理论、政策主张和思潮的反思,探究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阐明这场危机发生的机理,并进一步分析和阐释西方国家为应对本次国际金融危机所采取的政策措施,使我们能够更为科学地把握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深刻理解这场危机本身以及在应对危机中所包含的经验教训,进而为推动我国宏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俞柏明  吕望军  
一、政府有为,为企业化解风险提供有力的措施保障(一)建立经济监测体系,避免资金断链风险。一是建立区域经济运行监测机制。要整合政府各部门的资源,根据各自职责分工,定期对辖内经济运行情况、民间借贷以及重点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运行进行监测分析,重点加强对困难企业的监测和跟踪,设立企业监测点,切实抓好重点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王衍行  徐婷婷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国际金融机构的发展模式在优胜劣汰下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银行控股公司模式显现出独有的生存优势。本文根据当前国际大型金融机构的格局调整与模式转变,分析今后国内外金融机构的主要发展趋势,并对国内金融控股公司的长远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廖岷  
本文在对公司治理理论进行简要回顾的基础上,从实践的角度,对加强银行公司治理进行了一些探索和研究。着重分析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银行公司治理面临的挑战和暴露出的弊端。同时,详尽阐述了银行公司治理发展的最新动态和国际共识,并对其进行了进一步思考。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姚海华  金钟范  
危机应对政策对于金融危机后的经济恢复具有重要作用。从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韩国政府一系列的经济恢复政策看,及时的干预时点、推陈出新的干预手段、合理的宏观政策搭配和配套的微观措施是实体经济从金融危机中恢复的关键性因素。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梁建国  安毅  
本文认为,我国经济中的风险因素不断累积,金融体系已经靠近出现系统性风险的边缘,将深化改革、理顺决策机制与制定合理政策结合起来是唯一合理可行的出路。在政策方面,要加强协调沟通,并将其长期化、制度化,防止国际资本流动引发货币危机,加强证券市场监管,解决制约资本市场发展的关键问题。在改革方面,则应树立科学发展观,继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和金融体制;加强对国有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的经营指导和创新监管;协调好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改革社会保障、医疗和就业体制;确立储蓄和消费的合理关系,推动金融结构优化;防止国际资本冲击或控制国内金融;加快构建稳健高效的金融安全防范和管理体系。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王德卿   李江涛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这为商业银行加强风险管理指明了发展方向。历次金融危机是世界各国加强金融监管过程中的重要转折点,而历次国际金融危机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风险处置经验与启示。金融危机不仅对发生国本身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全球金融体系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提出了重要挑战。
关键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