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49)
2023(5272)
2022(3705)
2021(3236)
2020(2531)
2019(5574)
2018(5691)
2017(10863)
2016(6231)
2015(7046)
2014(7270)
2013(6715)
2012(6057)
2011(5466)
2010(5599)
2009(5235)
2008(5474)
2007(4970)
2006(4722)
2005(4452)
作者
(19306)
(16110)
(16057)
(15340)
(10362)
(7564)
(7185)
(6289)
(6120)
(5843)
(5812)
(5506)
(5359)
(5208)
(5183)
(5024)
(4807)
(4740)
(4737)
(4587)
(4313)
(4066)
(4027)
(3866)
(3693)
(3652)
(3649)
(3520)
(3273)
(3271)
学科
(26978)
经济(26944)
管理(15524)
(15141)
(11196)
企业(11196)
中国(9725)
(9386)
方法(8368)
业经(7964)
(7019)
数学(6682)
数学方法(6568)
农业(6302)
地方(6006)
(5704)
(5153)
发展(4934)
(4931)
(4918)
理论(4720)
产业(4475)
(4250)
(4241)
(4224)
金融(4223)
银行(4223)
环境(4135)
(4064)
信息(3905)
机构
大学(95101)
学院(93529)
(37233)
研究(36719)
经济(36473)
管理(31316)
理学(26625)
中国(26250)
理学院(26236)
管理学(25555)
管理学院(25396)
科学(23480)
(20999)
(19455)
(18377)
研究所(17864)
(16930)
(15583)
中心(15427)
(14876)
师范(14717)
业大(14570)
农业(14425)
财经(13473)
(13101)
北京(13092)
(12223)
师范大学(12073)
(12007)
经济学(11976)
基金
项目(61953)
科学(49031)
基金(44989)
研究(44859)
(40281)
国家(39970)
科学基金(33316)
社会(29054)
社会科(27392)
社会科学(27383)
(23973)
基金项目(23402)
自然(20850)
(20685)
教育(20562)
自然科(20378)
自然科学(20369)
自然科学基金(20002)
编号(17971)
资助(17360)
成果(15662)
重点(14801)
(14305)
(13436)
课题(13128)
国家社会(12568)
(12460)
创新(11755)
科研(11610)
发展(11418)
期刊
(44991)
经济(44991)
研究(29335)
中国(19882)
(18175)
学报(17466)
科学(16205)
大学(13007)
教育(12544)
管理(12302)
(12269)
农业(12257)
学学(12128)
(8601)
金融(8601)
技术(7856)
业经(7486)
经济研究(7002)
财经(6893)
问题(6425)
(6299)
(6017)
(5612)
图书(4877)
世界(4835)
现代(4719)
业大(4669)
(4509)
资源(4509)
技术经济(4489)
共检索到1446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课题组  
本文认为将工业化仅仅理解为工业发展是片面的 ,片面理解工业化会造成重视工业、轻视农业和服务业等非工产业 ,扭曲产业结构等后果。工业化的本意是产业化 ,本质是专业化 ,工业化的起点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或二元经济。市场化和法治化是工业化的基本保障。重新认识工业化意味着政府政策的重点应放在 :为各个产业的发展创造平等竞争的政策环境 ,促进专业化分工 ,将推进市场化与推进工业化有机结合起来 ,将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作为推进工业化的重要手段。
[期刊] 求索  [作者] 韩平  吴怀友  
能否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公与私关系,事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成败。毛泽东对此进行了艰辛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形成了丰富的思想。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全面推进共享发展同样需要正确处理公与私关系,注意把私有财产与私有制区分开来,把巩固公有制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结合起来,把保护个人合法私有财产与防止两极分化统一起来,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断前进。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忠任  
关于人力资本对于经济发展的意义,从政治经济学出发来进行的研究并不多。本文作为价值"差异性"理论的一个应用,通过对人力资本本质的全方位分析,尝试对这一课题做一些理论上的探讨,并对一些相关的经济现象做出一些新的解释。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韩保江  李娜  
在当前新一轮技术革命背景下,如何看待工业4.0时代的价值创造和劳动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马克思机器大工业理论内容丰富,通过对这一理论的梳理,可以发现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当前的工业4.0并未超越马克思对工业化所做的分析。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无论技术如何变革,劳动始终是价值的源泉,人才是最关键的生产要素。应根据时代变化拓展劳动范畴,深化对劳动形态的认识,并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新一轮技术革命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剑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针对党如何走出"文革"阴影,带领全国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的重大问题,邓小平提出了党的现代化"转型"的重大课题,并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他紧紧围绕党已经成为执政党、执政党需要加强建设这个主题,面向党的现代化"转型"这个目标,对执政党的中心任务、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加强党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推动党的工作正常化等执政党的建设的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全面的探索。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唐广  
王安石的理财思想主要是理财的重点在于生财,在取财和用财方面应以义理财,理财必须重视财务行政机构的改革等。王安石的理财思想对于指导现代经济管理、广开财源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对于指导现代企业树立遵守道德规范、讲求诚信的经营理念具有指导意义,对于构建以人为本的经营思想具有借鉴作用,对于指导当代政府和企业机构改革具有参考作用。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宗仁  
在剖析高淳县桠溪镇成为国际慢城的原因基础上,阐述了慢城运动的以人为本和逆城市化理念给我们的启示和借鉴,以及发展慢城对推动中国旅游产业转型、解决社会老龄化问题的作用。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冯云廷  李怀  
价格传导机制研究及其现实意义冯云廷,李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总是处于不断变化的动态之中。价格运动的轨迹显示出,它一般呈上升趋势,具有刚性特征。这已经为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所证实。根据西方均衡价格理论,市场价格的运动是在商品供求关系的作用下,通过价格均...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陈晓云  
本文在对福利理论系统梳理和深入剖折的基础上,根据对福利主体的认识、衡量福利的方法、标准、以及福利制度措施这几方面的差异和变化,将福利理论的发展分为四个重要阶段。通过对各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的概括、评析,总结出福利理论发展的规律。作者认为,我们只有运用这些规律,将福利的目标、效果与制度的制定和实施相结合,将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相统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福利理论与社会保障制度才能建立并完善起来。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李明生  
刘少奇论消费及其现实意义李明生一、满足人民的生活需要,尊重人民的市场选择1、社会主义改造胜利以后,刘少奇同志认为战时的物品配给制已完成历史使命,他主张按人民的消费需要进行生产,尊重人民的市场选择。刘少奇同志的这一思想,主要体现在1956年1月4日写作...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定仁  赵昌木  
书院是我国古代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 ,其教学具有如下特点 :学生自学为主 ,教师讲授为辅 ;博约结合 ,精思善疑 ;注重学术交流 ,提倡论辩争鸣 ;德行与学问并重 ,做人与治学结合。这些宝贵经验对于改进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孟继民  
资源所有制是资源归社会成员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中表现出来的产权关系,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种所有制。实行资源所有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把资源作为所有制的内容冲破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局限,为市场经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奠定了基础。通过实行资源所有制,有利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能够确保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明确非公有制的平等地位、重新树立公民的主人翁地位,为政府职能重新划分、国家财政税收管理、对外开放及利用外资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张宁娟  
知识是课程的本质性存在,这已被课程自身的发展所证实,也是社会进步和教育发展的一种不言自明的需求。知识与经验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经验不是知识,更不能代替知识在人类进步和教育发展中的地位。在学校教育中,强调课程的本质性存在,并不等于忽视学生的经验,禁锢学生的主体发展。课程研究之所以不止一次的对“课程本质是知识”这一问题提出质疑,其关键问题是只看到了知识于人的客体存在,却忽视了课程以知识的存在而存在的事实,同时还在于其夸大了课程在实现一定社会教育目标的可能性。在理论上理清这些问题,有助于进一步彰显课程的本质性存在,尤其在我国进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今天,更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