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083)
2023(4304)
2022(3788)
2021(3484)
2020(2847)
2019(6319)
2018(6079)
2017(11478)
2016(6497)
2015(7014)
2014(7251)
2013(7204)
2012(6859)
2011(6410)
2010(6670)
2009(6229)
2008(6051)
2007(5621)
2006(5237)
2005(4842)
作者
(19066)
(16072)
(16019)
(15245)
(10030)
(7940)
(7229)
(6207)
(5887)
(5837)
(5740)
(5413)
(5387)
(5112)
(4928)
(4906)
(4885)
(4867)
(4856)
(4670)
(4153)
(3991)
(3888)
(3773)
(3715)
(3714)
(3578)
(3520)
(3302)
(3296)
学科
(35300)
经济(35272)
地方(15622)
管理(14624)
(12306)
(9958)
方法(9752)
地方经济(9445)
中国(7951)
(7941)
企业(7941)
农业(7564)
数学(7526)
数学方法(7416)
业经(6770)
(5748)
(5713)
环境(5331)
理论(4691)
(4623)
(4392)
金融(4390)
(4306)
(4085)
银行(4081)
(4076)
(4031)
(4001)
(3860)
贸易(3853)
机构
学院(94303)
大学(91387)
(35651)
研究(35009)
经济(34664)
管理(33727)
理学(27963)
理学院(27495)
管理学(26980)
管理学院(26782)
中国(26301)
科学(22552)
(19983)
(17652)
(17302)
师范(17181)
中心(16889)
(16639)
(16277)
研究所(15966)
(15314)
(13999)
师范大学(13909)
北京(12830)
(12790)
(12692)
财经(12486)
业大(11975)
农业(11501)
(11031)
基金
项目(61958)
科学(49310)
研究(46817)
基金(43791)
(38363)
国家(38032)
科学基金(32205)
社会(30105)
社会科(28461)
社会科学(28458)
(25618)
基金项目(23984)
(21194)
教育(21015)
自然(19818)
编号(19279)
自然科(19261)
自然科学(19255)
自然科学基金(18882)
资助(17918)
(16155)
成果(15762)
重点(14410)
课题(14202)
发展(13231)
(13042)
(12890)
国家社会(12371)
(12159)
规划(11808)
期刊
(47903)
经济(47903)
研究(27787)
中国(20112)
(15006)
科学(13751)
学报(12792)
教育(12787)
管理(10927)
(10499)
农业(9913)
大学(9513)
(9483)
金融(9483)
学学(8688)
业经(8596)
技术(7741)
资源(7012)
(6874)
问题(6752)
(6484)
旅游(6484)
(6484)
经济研究(5772)
图书(5609)
财经(5495)
(5293)
学刊(5230)
旅游学(5220)
游学(5220)
共检索到1503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慧霞  
山西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却在全国发展滞后。山西与环渤海地区进行区域旅游合作,是振兴山西旅游业、变旅游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的有效途径。山西紧靠环渤海地区,与环渤海地区存在明显的地缘优势和资源互补优势。山西与环渤海地区区域旅游合作模式,应选择紧密型、多层次合作模式,包括旅游市场共享、旅游人才培养、旅游资源开发、旅游设施投资、包价旅游线路联营、旅游宣传、旅游管理等方面合作。通过多方位合作,大力开发山西旅游商品市场,切实走活山西旅游这盘棋。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广海  刘佳  
针对目前环渤海地区尚未形成空间结构合理、组织机制高效的旅游地域综合体的现实问题,本文在系统梳理了旅游产业集群的内涵、特征以及环渤海区域旅游整合开发现状的基础上,从环境优势、专业化分工、集群地域性与层次性三个方面分析了环渤海地区旅游产业集群的形成条件,并提出环渤海地区政策制度、旅游要素、市场网络、区域空间整合与协作的模式,以推动环渤海区域旅游整合与协调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陈宣庆  
环渤海地区地处我国东部沿海,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前沿地带,也是提高我国综合实力的主要依托。经过多年的发展,环渤海地区已基本具备了率先发展、参与国际竞争的基本条件。但由于种种原因,与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相比,环渤海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宋家增  
发挥整体优势加强区域合作──环渤海地区旅游协作之我见宋家增天津市旅游学会MakingFullUseoftheAdvantagesofIntegrationandStrengtheningTourismRegionalCooperation¥bySon...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慧霞  刘斯文  
中部地区旅游资源丰富,而且垄断性强,发展旅游业的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旅游业应成为中部崛起的支柱产业。但随着中部经济的“塌陷”,旅游资源优势未能很好地转化为经济优势。在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过程中,加强区域旅游合作,把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对实现中部旅游业大跨越和中部崛起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在分析中部地区区域旅游合作必要性与可行性的基础上,探讨了合作模式,重点提出了合作途径的五大战略构想。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易志斌  
虽然环渤海区域旅游合作意义重大,具备良好的条件和机遇,但是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也较多。针对环渤海区域旅游合作存在市场分割、区域内部发展不平衡、旅游政策和行业标准不统一、缺乏权威的政府协调机构、缺乏利益协调机制等问题,必须从制度环境、组织安排和合作规则全方位着手,强化政府主导,建立权威的环渤海区域旅游合作协调机构,完善环渤海区域旅游合作规则,营造良好的环渤海区域旅游合作环境。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冯朝阳  
采用网络分析方法,对1995—2014年环渤海地区区域经济空间网络关联结构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环渤海地区区域经济空间网络关联特征显著,分为"辽宁"和"京津冀鲁"两个子网络;网络密度稳步上升,但仍然较低;核心区域的经济比重有所降低,但份额始终较大;网络效率在波动中趋降,空间溢出效应趋于显著。其中,北京、天津、济南等9地属于"主受益"板块,石家庄、保定、潍坊等19地属于"经纪人"板块,沈阳、大连、鞍山等4地属于"双向溢出"板块,而秦皇岛、承德、葫芦岛等12地属于"净溢出"板块。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控制FDI区域差异以及投资多元化等有利于环渤海地区增强区域经济空间关联。应多途径构建区域经济关联通道,打造"环型"网状关联经济,并通过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多元化发展增进区域经济空间关联。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冯朝阳  
采用网络分析方法,对1995—2014年环渤海地区区域经济空间网络关联结构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环渤海地区区域经济空间网络关联特征显著,分为"辽宁"和"京津冀鲁"两个子网络;网络密度稳步上升,但仍然较低;核心区域的经济比重有所降低,但份额始终较大;网络效率在波动中趋降,空间溢出效应趋于显著。其中,北京、天津、济南等9地属于"主受益"板块,石家庄、保定、潍坊等19地属于"经纪人"板块,沈阳、大连、鞍山等4地属于"双向溢出"板块,而秦皇岛、承德、葫芦岛等12地属于"净溢出"板块。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控制FDI区域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徐凯  房艳刚  李悦铮  
选取2002—2013年环渤海地区国内游客旅游消费为研究指标,采用变异系数、首位度和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环渤海地区国内游客旅游消费总体演变特征,运用马尔科夫链模型分析环渤海地区国内游客旅游消费的时序演变与空间转移,引入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环渤海地区国内游客旅游消费空间关联格局演变。结果表明:1环渤海地区国内游客旅游消费呈现弱集聚状态,城市间旅游消费存在相互促进作用,且程度逐渐增强。2环渤海地区国内游客旅游消费呈现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高水平、中高水平类型区域呈现扩张趋势,中等水平、低水平类型区域呈现缩小趋势;旅游消费类型转移均是发生在相邻类型之间,向上转移概率大于向下转移概率,不存在跨等级转移的现象;环渤海地区西南部成为国内游客旅游消费发展不足的"洼地"。3目的地旅游接待服务、旅游消费能力和交通区位条件对国内游客旅游消费具有很好的驱动作用。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殷柏慧  吴必虎  
本文从区域旅游角度对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旅游合作条件进行对比分析 ,认为两个区域都具有经济圈的背景支撑、旅游业发展水平高、资源优势度大、旅游合作尝试早等共性 ;差异性在于区域内部均衡性、空间结构和旅游合作阶段等方面。试图从区域客观属性来解释环渤海区域旅游合作进展缓慢的问题 ,并针对环渤海区域特点 ,提出了该区旅游合作应走次旅游合作向区域一体化合作过渡的道路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邓卓鹏  
区域旅游合作的制约因素有:现行体制和合作机制不健全产生的制约因素。西部地区区域旅游合作的战略模式有:积极发展航空运输业为西部区域旅游合作提供强大的交通支持、实施西部整体形象拉动战略、发展三大旅游区次区域合作,为西部地区开展整个区域间的大合作打好基础。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邓卓鹏  
区域旅游合作的制约因素有:现行体制和合作机制不健全产生的制约因素。西部地区区域旅游合作的战略模式有:积极发展航空运输业为西部区域旅游合作提供强大的交通支持、实施西部整体形象拉动战略、发展三大旅游区次区域合作,为西部地区开展整个区域间的大合作打好基础。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娟  张广海  
以"城市群"为地域单元实施旅游活动的空间组织过程已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运用物理学中的场理论开展旅游场能研究,是对我国城市群旅游研究的创新性拓展。经测度发现,环渤海地区的三大城市群普遍存在旅游结节性水平极化现象,3小时旅游圈层结构已经基本形成;在旅游结节性、时间可达性、高旅游场能区取值三个方面,京津冀居首位,山东半岛次之,辽中南处于相对弱势;旅游场能格局呈现以北京—廊坊—天津为纽带的π形结构、以沈阳为中心的串珠发散式结构和以东西走向的济南—青岛客运通道为轴线的带状结构。三大城市群的旅游场能高低与交通网络的发达程度具有高度拟合性,发展城市群内部集约化公共客运、增强县域对旅游能量的承接和扩散功能、打破"行政区经济"约束,构建以旅游产业分工为导向的协同共生机制,是各城市群以及环渤海地区旅游一体化发展的根本要求。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肖金成  
环渤海地区有三大城市群,十几个重要的港口,港口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反过来也给该区域港口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是,经济全球化和港口集群式分布必然使港口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因此,环渤海地区港口应整合资源,联手发展,发挥优势,合作共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