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37)
- 2023(8862)
- 2022(7480)
- 2021(6880)
- 2020(5898)
- 2019(12966)
- 2018(12839)
- 2017(24445)
- 2016(13533)
- 2015(15138)
- 2014(14963)
- 2013(14598)
- 2012(13390)
- 2011(12204)
- 2010(12724)
- 2009(12193)
- 2008(12083)
- 2007(11230)
- 2006(10337)
- 2005(9598)
- 学科
- 济(53737)
- 经济(53632)
- 业(48955)
- 农(45589)
- 管理(38604)
- 农业(30220)
- 企(28419)
- 企业(28419)
- 业经(18183)
- 制(17948)
- 中国(15945)
- 方法(15699)
- 财(15162)
- 数学(13436)
- 数学方法(13249)
- 体(12774)
- 地方(10967)
- 发(10739)
- 银(10595)
- 银行(10585)
- 农业经济(10201)
- 行(10177)
- 策(9736)
- 融(9487)
- 金融(9485)
- 体制(9473)
- 贸(9465)
- 贸易(9458)
- 学(9347)
- 易(9294)
- 机构
- 学院(190813)
- 大学(187632)
- 济(83080)
- 经济(81351)
- 管理(73114)
- 研究(66145)
- 理学(62173)
- 理学院(61564)
- 管理学(60648)
- 管理学院(60300)
- 中国(53372)
- 农(50101)
- 财(40212)
- 京(39222)
- 农业(37849)
- 科学(37360)
- 业大(33034)
- 所(32981)
- 中心(32334)
- 江(32094)
- 财经(30198)
- 研究所(29154)
- 经(27275)
- 经济学(24350)
- 范(24348)
- 州(24233)
- 北京(24228)
- 师范(24148)
- 省(23981)
- 农业大学(23098)
- 基金
- 项目(122906)
- 科学(97627)
- 研究(94979)
- 基金(89549)
- 家(77843)
- 国家(76696)
- 科学基金(65454)
- 社会(62120)
- 社会科(58446)
- 社会科学(58432)
- 省(49130)
- 基金项目(47219)
- 教育(42147)
- 编号(39740)
- 划(39724)
- 自然(39407)
- 自然科(38427)
- 自然科学(38418)
- 自然科学基金(37760)
- 资助(34940)
- 成果(33099)
- 制(30130)
- 农(29333)
- 部(28236)
- 发(27487)
- 重点(27382)
- 课题(26993)
- 国家社会(26036)
- 创(25785)
- 性(25427)
- 期刊
- 济(104541)
- 经济(104541)
- 研究(59734)
- 农(55876)
- 中国(46980)
- 农业(37407)
- 财(31267)
- 学报(28749)
- 科学(27496)
- 管理(25336)
- 融(23942)
- 金融(23942)
- 大学(23675)
- 业经(22606)
- 学学(22337)
- 教育(21062)
- 业(17540)
- 技术(15791)
- 财经(15150)
- 问题(14918)
- 农村(14495)
- 村(14495)
- 农业经济(13954)
- 经济研究(13199)
- 经(12972)
- 世界(12322)
- 版(11838)
- 经济问题(10730)
- 社会(9727)
- 农村经济(9387)
共检索到3086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郭亚萍 罗勇
在家庭农场发展的不同时期采用的雇佣制度有所差异:初建阶段,主要是临时雇佣农工,以年薪制付给报酬;发展阶段,可以采用人身顶股制的做法;高级阶段,主要采用以"顶身股"为核心与临时雇工相结合的雇佣制度。文章重点论证说明了家庭农场中新型雇佣制度涉及的几个主要问题:①从雇佣性质上,农场主是活跃在农业生产领域的民营"企业主",是新的社会阶层的成员,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②雇佣的原则是长期稳定。③雇佣制度有一般的雇佣制度和以"顶身股"为核心的新型雇工制度。④选择农业生产经验丰富、与农场主的利益关系相对一致的一家一户的雇工。⑤雇佣的形式主要有"带地佣工"、"二八种地"、"种地头"等。
关键词:
家庭农场 人身顶股制 雇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吴锐敏
随着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家庭农场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延续家庭承包经营制的适宜的组织形式。不过,回归到经济逻辑的考量,家庭农场作为一种经济组织需要适度的经营规模予以支撑,因而必然有雇工之需。因此,优化家庭农场中不同类型雇工的雇佣关系,促进居村农民身份的转变,是推进家庭农场有序发展的必要前提。
关键词:
家庭农场 普通雇工 技术性雇工 优化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柳 万江红
本文应用合约经济学的视角,考察了现阶段家庭农场雇佣合约的结构,发现农场主嵌入农场生产管理的程度导致了农场主对农场内部经营管理信息的掌握程度呈现差异性,这种差异进一步形塑了农场的不同雇工特征。通过进一步梳理信息不对称和农业经济自身的特点,本文发现不同的家庭农场在面临不同程度的信息不对称时,试图通过调整雇佣合约的结构来降低交易成本,从而改善合约的缔结和治理状况。为了追求不完全合约的事前和事后效率,家庭农场通过熟人的网络关系、强化的私人关系、隐形的竞争关系等方式来实现"以关系治理合约",从而最大程度地优化家庭农场的生产和管理。对于家庭农场而言,这种"以关系治理合约"得以实践的基础是乡土社会中农场主与雇工之间特有的信息结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房桂芝 包乌兰托亚 马龙波
当前,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的若干实践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一是家庭农场迅猛发展与失范并存,家庭农场良莠不齐,内部发展不规范,"非粮化"现象严重,"搭便车"比较突出;二是土地流转的不稳定,基础设施的匮乏以及政府扶持力度的薄弱成为家庭农场发展面临的主要困境;三是家庭农场适度规模标准模糊。如果对这些问题不加以厘清,必然损害家庭农场的发展。由此,政府要建立家庭农场的规范化标准,创新金融扶持机制,加大对粮食类家庭农场的扶持力度等,推动我国家庭农场快速、规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家庭农场 问题 困境 政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冯开文 原正军 王小雪
运用大量的口述史料和期刊论文,对改革初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国营农场中建立家庭农场的历史,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分析表明,当时当地兴办家庭农场,最关键的原因是当时国营农场制度效率低下,生产经营负担沉重,职工生活困难重重。由于变革现存制度可能带来的巨大的潜在利润,加上生产技术水平高、制度创新成本较小、外部环境不断优化等有利条件,家庭农场才得以陆续成功兴办。因此,必须出于一定的客观动因,出于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具备应有的条件,家庭农场才会水到渠成;千万不能急于求成,好大喜功。这是这段历史对今天的重要启示。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文霞 杜志雄 郜亮亮
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是稳步推进中国粮食收储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举措,是探索中国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进行研究和及时效果评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2014年、2015年和2016年全国家庭农场追踪监测数据,检验了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对家庭农场这种经营主体加入合作社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控制了其他影响家庭农场加入合作社行为的因素后,2016年实施玉米收储制度改革的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地区的玉米农场加入合作社的概率显著高于其他没有实施收储制度改革地区的玉米农场。这是因为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后,玉米由原先的国家指定收购转为市场主体自主收购,生产者必须随行就市销售玉米,从而面临市场销售问题,而加入合作社在某种程度上能够降低销售风险。因此,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激发了农业生产主体的市场化行为,反映真实供求关系的市场机制开始对生产和需求发挥调节作用。
关键词:
玉米收储制度改革 家庭农场 合作社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陈德仙 黄中伟
家庭农场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新动力,其创业绩效与制度环境关系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基于组织社会学的制度理论,选取浙江省的111个家庭农场作为样本数据,使用层次回归模型,分析制度环境的规制性要素、规范性要素和认知性要素三维度及其交互作用对家庭农场创业绩效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仅有认知性要素对家庭农场创业绩效具有直接显著的影响效果,而规制性要素和规范性要素对家庭农场创业绩效的直接影响效果不显著;虽然规制性要素和规范性要素无法直接促进家庭农场创业绩效显著提升,但它们均在认知性要素与家庭农场创业绩效之间扮演正向调节的角色。研究表明,有效提升家庭农场创业绩效需要协调发挥认知性要素的直接作用,规制性要素和规范性要素的调节作用。因此,从政府的角度来说应重点加强家庭农场主的职业培训,不断完善家庭农场的政策框架。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德仙 黄中伟
本文从国际经验、生成动力、实践偏离、适度规模、组织关系和经营绩效六个方面细致梳理家庭农场的国内研究动态,结果表明:家庭农场国际经验借鉴形成一个固定分析框架;家庭农场主要具有三种典型的生成动力说;家庭农场实践运行呈现三类特征偏离;家庭农场基于多元层次视角界定适度规模;家庭农场与普通农户和合作社具有紧密的关系;家庭农场经营绩效由经营能力和制度环境决定。进一步分析发现,制度环境对家庭农场具有多重维度的影响。调节制度环境显著有利于家庭农场健康发展,制度环境对家庭农场的生成、适度规模及经营绩效等都具有影响作用。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赵海
论文探讨了家庭农场的概念和内涵,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探索家庭农场的制度特征,并结合当前家庭农场发展面临的制度障碍,提出了促进家庭农场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肖鹏
日本家庭农场包括独立农场和一户一法人两类。日本的认定农业者制度和直接支付对其家庭农场的培育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认定农业者制度明确了农地流转的方向,超级长期贷款制度为认定农业者的发展提供了金融支持。直接支付则为家庭农场提供了一个能够继续从事农业并改善其农业经营的环境。日本家庭农场法律制度研究对中国家庭农场的培育和发展的启示在于:应当明确家庭农场的法律地位、规范家庭农场的认定标准、清晰界定家庭农场的"农地"范围、确立家庭农场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的优先地位、健全支持家庭农场的农业政策性金融体系以及加大对家庭农场的补贴力度。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肖鹏 裘少莹
俄罗斯家庭农场,是指有血缘关系或姻亲关系的公民联合起来,财产共有,在亲自参与的基础上共同进行生产和其他经营活动的组织。俄罗斯《农场法》规定了农场的概念、建立、成员、财产、经营等相关内容,该法确定了俄罗斯家庭农场建立并进行活动的法律、经济和社会基础,对俄罗斯家庭农场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俄罗斯家庭农场法律制度研究对中国家庭农场培育和发展的启示在于:推进家庭农场立法、明确家庭农场的民事主体地位、严格区分家庭成员和家庭农场成员、确认家庭农场土地经营权的不可分性、清晰界定家庭农场的一、二、三产业融合以及为家庭农场提供资金支持。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林雪梅
本文从交易费用视角,分析了农业经济组织的演进规律,并审视了我国家庭农场经营的组织优势和困境。提出要改革土地管理、农村金融、财政支持、农业保险、社会化服务等制度,进一步降低家庭农场经营的不确定性,增强家庭农场发展的激励。
关键词:
家庭农场 经营规模 交易费用 经济组织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军民
基于DEA-Tobit两阶段分析法,利用河南省的家庭农场调查数据,分类测度了家庭农场的运行效率,并从制度结构场域视角阐释了契约关系对家庭农场运行效率及效益的影响。研究发现:4类家庭农场的整体运行效率较低;地权制度不稳定对家庭农场的运行效率和经营效益都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但对4类家庭农场的影响程度不同;在交易制度场域内,各个契约关系人的行为对家庭农场运行效率和收益的影响及方向不同;家庭农场内部管理水平对所有类型农场运行效率提升都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而外部管理仅对规模养殖类农场起到较为显著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
制度结构 家庭农场 契约关系 生产效率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军民
基于DEA-Tobit两阶段分析法,利用河南省的家庭农场调查数据,分类测度了家庭农场的运行效率,并从制度结构场域视角阐释了契约关系对家庭农场运行效率及效益的影响。研究发现:4类家庭农场的整体运行效率较低;地权制度不稳定对家庭农场的运行效率和经营效益都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但对4类家庭农场的影响程度不同;在交易制度场域内,各个契约关系人的行为对家庭农场运行效率和收益的影响及方向不同;家庭农场内部管理水平对所有类型农场运行效率提升都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而外部管理仅对规模养殖类农场起到较为显著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
制度结构 家庭农场 契约关系 生产效率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高强 刘同山 孔祥智
家庭农场是一种重要的现代农业微观经济组织。随着农村土地流转与规模经营的加快推进,家庭农场将会成为现代农业经营的重要模式选择。本文对家庭农场的定义、特征及类型进行了梳理与归纳,运用制度变迁相关理论,辨析了劳动力市场制度、土地流转制度与社会化服务制度与家庭农场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对其产生的诱因条件、制度安排与影响进行了探讨。最后指出家庭农场制度是对我国家庭经营制度的继承和完善,既有利于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也有利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