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89)
- 2023(7487)
- 2022(6090)
- 2021(5411)
- 2020(4426)
- 2019(10006)
- 2018(9561)
- 2017(18410)
- 2016(9791)
- 2015(11016)
- 2014(11077)
- 2013(11104)
- 2012(10795)
- 2011(10056)
- 2010(10409)
- 2009(10067)
- 2008(9752)
- 2007(8802)
- 2006(8421)
- 2005(8089)
- 学科
- 济(65904)
- 经济(65853)
- 管理(25780)
- 业(21284)
- 方法(20533)
- 学(17163)
- 企(17144)
- 企业(17144)
- 数学(17027)
- 数学方法(16869)
- 地方(16407)
- 中国(13950)
- 地方经济(12295)
- 业经(11660)
- 农(11109)
- 财(10037)
- 理论(9384)
- 制(8572)
- 融(8433)
- 金融(8433)
- 和(8145)
- 农业(8084)
- 经济学(7942)
- 环境(7746)
- 贸(7487)
- 贸易(7481)
- 银(7447)
- 银行(7414)
- 体(7214)
- 行(7196)
- 机构
- 大学(160027)
- 学院(156023)
- 济(74564)
- 经济(73154)
- 研究(63186)
- 管理(52788)
- 中国(46308)
- 理学(44324)
- 理学院(43737)
- 管理学(42964)
- 管理学院(42671)
- 科学(37713)
- 京(34752)
- 财(33351)
- 所(33241)
- 研究所(30018)
- 农(27248)
- 中心(26488)
- 财经(25999)
- 经济学(25284)
- 江(24721)
- 经(23567)
- 院(22492)
- 经济学院(22300)
- 北京(22282)
- 业大(21838)
- 范(21634)
- 农业(21449)
- 师范(21359)
- 财经大学(19204)
- 基金
- 项目(96623)
- 科学(75480)
- 基金(70936)
- 研究(68241)
- 家(63415)
- 国家(62913)
- 科学基金(52128)
- 社会(45489)
- 社会科(42987)
- 社会科学(42974)
- 省(36168)
- 基金项目(35645)
- 自然(32542)
- 自然科(31730)
- 自然科学(31716)
- 自然科学基金(31181)
- 划(30979)
- 教育(30930)
- 资助(30017)
- 编号(25340)
- 重点(22824)
- 发(22332)
- 成果(22254)
- 部(21707)
- 国家社会(19778)
- 创(18976)
- 课题(18910)
- 教育部(18494)
- 科研(18134)
- 发展(17878)
共检索到2534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赵志君
本文揭示了现存的宏观经济学和经济增长理论的缺陷,对现有理论中的代表性厂商和消费者假说、完全竞争假说和偏好理论的缺陷进行了分析、批判和反思。本文认为不同经济学分支相互割裂的原因是忽视经济主体行为的差异性和结构变动对宏观经济总量的影响,因而没有真正建立起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因此,要重建宏观经济学和增长理论的微观基础,必须放弃代表性经济人理论,把消费者、生产者和政府优化目标结合起来,建立总量和结构相统一的分析框架。
关键词:
代表性厂商 不完全竞争 经济结构 偏好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陈爱民
本文研究宏观经济学总供给理论发展的轨迹和存在的局限性。作者发现,宏观经济学总供给理论在解释经济增长和指导政策实践方面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总供给模型局限于解释短期经济波动,不能解释现实经济中由于总供给条件改善(或者恶化)而导致的经济增长(或者衰退),从而形成理论与现实的脱节;(2)总供给(AS曲线移动)的影响因素被界定为外生冲击性质的,忽略了要素管理、市场成长和市场环境改善以及制度变迁等因素的影响作用;(3)总需求-总供给理论体系中没有与总需求管理相对应的总供给管理,供给经济学也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作者从总供给理论的发展轨迹和理论赖以成立的研究对象、研究假设、方法论、以及意识形态立场等方面探...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姬超
在追求经济增长和国民财富增进的过程中,引致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也在不断演化。虽然几经分流和融合,但是现有的增长理论至少对于以下几个问题,仍然无法在统一的框架内给出完整的解释:(1)经济增长的根源和动力问题;(2)增长的趋同和趋异问题;(3)外部性的产生和消除问题;(4)制度和技术的关系;(5)制度如何变迁;(6)政府在经济增长中发挥什么作用,而这几个问题恰恰是揭开经济增长面纱的关键。本文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原则的指引下,抽象出了资源禀赋、发展环境和制度条件三个核心变量,批判性的构建了一套可以容纳不同类型经济
关键词:
经济增长 要素供给 政治经济学 增长机制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姬超
在追求经济增长和国民财富增进的过程中,引致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也在不断演化。虽然几经分流和融合,但是现有的增长理论至少对于以下几个问题,仍然无法在统一的框架内给出完整的解释:(1)经济增长的根源和动力问题;(2)增长的趋同和趋异问题;(3)外部性的产生和消除问题;(4)制度和技术的关系;(5)制度如何变迁;(6)政府在经济增长中发挥什么作用,而这几个问题恰恰是揭开经济增长面纱的关键。本文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原则的指引下,抽象出了资源禀赋、发展环境和制度条件三个核心变量,批判性的构建了一套可以容纳不同类型经济体和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增长分析框架,各类生产要素和经济增长的真实作用机制得到更加客观的呈现,从而为不同发展阶段的适应性要素供给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经济增长 要素供给 政治经济学 增长机制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蔡景庆
以分析当代西方经济学整体步入迷茫的重要根源为背景,探析了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中的三个天然"短板",指出践行西方经济学给世界带来四个方面的"痛与伤",试图给人们提供看待和研究西方经济学的另一开创性视角。
关键词:
西方经济学 迷茫 短板 批判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蔡景庆
以分析当代西方经济学整体步入迷茫的重要根源为背景,探析了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中的三个天然“短板”,指出践行西方经济学给世界带来四个方面的“痛与伤”,试图给人们提供看待和研究西方经济学的另一开创性视角。
关键词:
西方经济学 迷茫 短板 批判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汤铎铎
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new open economy macroeconomics,NOEM)产生于上世纪末,目前处于西方开放宏观经济研究的前沿位置。作为新新古典综合(new neoclassical synthesis,NNS)框架的成功范例,NOEM把名义刚性和不完全竞争引入动态一般均衡模型,使得研究有了坚实的选择性微观基础。NOEM继承了Mundell-Fleming模型以来国际宏观经济分析的传统智慧和经验常识,关注现实经济问题,对积极的政府政策持友善态度。NOEM可以说是用当前最流行的理论框架来解决当前最重要的问题,同时,它又是这一领域已有研究传统的某种延续。本文从NOEM的理论框架...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乔治·阿克洛夫 方草
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人们对经济学家工作的描述有一个转变。在那以前,微观经济理论通常被认为是分析以利润最大化厂商和效用最大化消费者为基础的完全竞争一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乔治A.阿克罗夫 方草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常云昆 肖六亿
1997年以后,中国出现了经济高速增长,就业压力不减,物价走低的宏观经济增长悖论。奥肯定律失效,宏观经济关系扭曲,产出对就业和物价的影响无法正常传递,是造成两个悖论的宏观原因。有效就业理论认为,企业储备了大量的无效就业人员,有效就业率低,因而奥肯定律失效。释放或充分使用无效就业人员,企业有效就业率的提高带来劳动生产率的上升,企业有了产出扩张的激励。这是两个悖论的微观成因。较低的有效就业率源自于已有就业制度安排下劳动力的企业内部储备。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宋德勇 许广月
本文在演化经济学的视角下,建设性地批判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试图建立一个新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初步基准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比较了新现代增长理论与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陆前进
本文理论分析认为,依赖于出口品和进口品的替代弹性,贸易条件和经常项目既可能正相关,也可能负相关。货币冲击、生产率冲击对贸易条件和经常项目的动态影响受跨期替代弹性和期内替代弹性等因素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长期内哈伯格-劳尔森-梅茨勒效应(Harberger-Laursen-Metzler effects,HLM effects)在巴西、中国、俄罗斯和南非是存在的,而在印度是不存在的。通过对金砖5国的实证结果显示,在货币冲击下,金砖国家不存在HLM效应;在生产率冲击下,除了印度,HLM效应是存在的。永久冲击(生产率冲击)对贸易条件有较大的影响,但是对经常项目有较小的影响;暂时性冲击(货币冲击)对经常项目有较大的影响,对贸易条件的影响相对较小。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陆前进
本文理论分析认为,依赖于出口品和进口品的替代弹性,贸易条件和经常项目既可能正相关,也可能负相关。货币冲击、生产率冲击对贸易条件和经常项目的动态影响受跨期替代弹性和期内替代弹性等因素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长期内哈伯格-劳尔森-梅茨勒效应(Harberger-Laursen-Metzler effects,HLM effects)在巴西、中国、俄罗斯和南非是存在的,而在印度是不存在的。通过对金砖5国的实证结果显示,在货币冲击下,金砖国家不存在HLM效应;在生产率冲击下,除了印度,HLM效应是存在的。永久冲击(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宋冬林 毕秀水
新古典增长理论在经济增长要素分析中忽略了自然资本要素,无法给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无法解释经济增长与自然环境恶化并存的现实矛盾,从而削弱了新经济增长理论的现实解释力。因此有必要在批判新经济增长理论前提的基础上运用演化经济学理论与方法,构建一个自然资本约束下的可持续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框架,探讨经济可持续增长的理论依据,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给出新的理论解释。
关键词:
新经济增长 理论前提 可持续经济增长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陈姝兴 丁任重
发挥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对畅通国内大循环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基于马克思再生产理论和宏观经济增长模型,从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四个环节的相互关系中系统剖析消费的功能,探究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提振效应。结合马克思两部类经济增长模型和包含结构变量的潜在产出模型测算中国1979年以来的消费潜力,并预测未来至2035年的消费潜力,探究未来消费潜力支撑经济增长的内在数量关系。研究表明,中国消费潜力的趋势总体平稳,既不会出现强劲的反弹,也不会出现明显的失速,中国消费提振面临的主要是结构性问题叠加周期性问题;中国经济增长的痛点是消费潜力未得到充分释放,严重制约了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据此,本文提出了提升消费潜力的相应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