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91)
- 2023(7669)
- 2022(6547)
- 2021(6184)
- 2020(5220)
- 2019(11679)
- 2018(11938)
- 2017(23850)
- 2016(13189)
- 2015(14970)
- 2014(15338)
- 2013(15202)
- 2012(14439)
- 2011(13257)
- 2010(13596)
- 2009(12957)
- 2008(12648)
- 2007(11867)
- 2006(10805)
- 2005(9833)
- 学科
- 济(53606)
- 经济(53542)
- 管理(37068)
- 业(34580)
- 企(26587)
- 企业(26587)
- 方法(19076)
- 中国(17959)
- 农(17668)
- 数学(16663)
- 数学方法(16474)
- 制(15415)
- 财(14233)
- 业经(12510)
- 地方(12450)
- 银(11936)
- 银行(11916)
- 行(11537)
- 贸(11079)
- 贸易(11073)
- 易(10798)
- 体(10749)
- 农业(10616)
- 策(10417)
- 学(10001)
- 融(9959)
- 金融(9952)
- 产业(9951)
- 税(8863)
- 技术(8572)
- 机构
- 学院(191325)
- 大学(187706)
- 济(82630)
- 经济(80714)
- 管理(70978)
- 研究(67604)
- 理学(59186)
- 理学院(58580)
- 管理学(57729)
- 管理学院(57361)
- 中国(53928)
- 财(42378)
- 京(40565)
- 科学(38482)
- 所(34705)
- 财经(31604)
- 江(31551)
- 农(31159)
- 中心(30829)
- 研究所(30702)
- 经(28339)
- 北京(26340)
- 业大(25393)
- 州(24944)
- 经济学(24769)
- 院(24701)
- 范(24660)
- 师范(24413)
- 农业(24274)
- 财经大学(22876)
- 基金
- 项目(114422)
- 研究(89281)
- 科学(88969)
- 基金(79550)
- 家(67915)
- 国家(67311)
- 科学基金(56324)
- 社会(54906)
- 社会科(52050)
- 社会科学(52043)
- 省(46115)
- 基金项目(40781)
- 教育(40588)
- 划(38250)
- 编号(38146)
- 资助(33694)
- 自然(33520)
- 成果(33028)
- 自然科(32634)
- 自然科学(32621)
- 自然科学基金(32034)
- 课题(27900)
- 发(26857)
- 重点(25612)
- 部(25490)
- 创(23646)
- 性(23439)
- 项目编号(22924)
- 年(22578)
- 发展(22414)
共检索到3084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勇
产业政策配套体系是一系列调控政策和手段的集合,具有综合性和干预性的特征。在日益开放的国际环境和不断深化的体制改革背景下,为更好地适应科学发展观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耀辉 尹硕
全球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压力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较大约束。面对国际资源环境的挑战,我国有必要实施国家层面的"资源立国"战略,以此来增强新形势下的国家竞争优势。资源立国是指国家通过掌握资源主动权,以此形成国家战略能力、重构和提升国家竞争优势,通过战略行动的协调运行形成以资源为核心的国家发展保证系统。资源立国战略由资源创新、资源储备、资源控制、资源节约四个子战略行动构成,四种资源战略行动需要与现代产业体系配套,以投入、政策和新型国家能力为保障,构建节约导向下的资源立国战略协调体系。
关键词:
资源战略 资源节约 资源立国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杜黎明
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是政府推进引导市场形成主体功能区的关键。只有当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形成合理分工、相互促进的体系,实现配套政策系统功能最优,才能又好又快地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深刻理解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合理分工的内在基础,明确不同配套政策的直接作用对象,明确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间相互关联的纽带,是完善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系统构成的基础和前提。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配套政策 系统构成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安秀梅 徐颖
本文以政府公共财政受托责任为理论依据,首先对近年来我国政府预算监督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客观评价,在借鉴国际政府预算监督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政府预算监督,提高政府执政理财能力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公共财政受托责任 政府预算监督 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周国栋
加强政府投资监管体系建设,既是体现国家宏观经济调控能力的重要内容,又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需。我国现行投资体制、机制等方面的问题仍然较多,给投资监管工作带来了很大影响。当前,一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把不该由政府管的事情坚决交给企业、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二要加强一些带有根本性、长期性和稳定性的制度建设,建立并严格执行一套好的制度,促进投资行为更加规范和为政府加强投资监管活动奠定基础;三要加大对投资决策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完善对权力有效监督的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重点做好五个方面的改革和制度建设工作:(1)完善投资项目决策机制;(2)建立投资项目公示制度...
关键词:
投资 监管 政策 建议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许安拓
安居方能乐业。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是一个国家重要的基本民生问题,也是我国政府当前面临和需要解决的重大社会问题。随着"十二五规划"提出了3600万套保障房建设的目标,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就显得更为紧迫。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徐传谌 齐树天 邵祥林 刘士峰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淮
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政策体系的综合配套与重点思路陈淮一、政策体系综合配套的必要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近年来出台了不少政策。但这些政策往往侧重于某个方面,相互协调配套性差。现在看来,解决老基地改造问题,要注重政策体系的综合配套,要把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设备...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赵仁康
我国一旦恢复关贸总协定的缔约国地位,就必须切实遵守总协定的各项原则及规章,履行缔约国应承担的各项义务,从而将使我国必须逐步放松原来对进口贸易的限制和对国内产业的保护,这固然势必会对我国现有某些行业和部门的生产和市场带来不同程度的冲击和不利的影响,但从长远来看,这不仅不会全面瓦解、反而应当刺激和壮大我国的民族工业。当然,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利用"入关"这一时机及条件,及时调整和逐步完善我国一整套产业保护政策体系。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朱洪彪,王年喜,李熙栋
河南省在贯彻落实《指导意见》、出台相关配套政策方面,得到了省政府有关部门的理解和大力支持,在完善卫生经济政策方面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进展。 一、关于卫生事业补助政策方面 1.将国家三部委文件中“原则上政府卫生投入不低于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作了一些修改,删除了“原则上”三个字,修改为:“政府卫生投入的增长幅度不低于财政支出的增长幅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尹清伟
完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政策体系的建议:(一)正确认识政府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中的功能定位;(二)制定中小企业融资政策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三)设置统一的中小企业管理机构;(四)构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体系;(五)大力发展服务中小企业的间接融资;(六)积极推进中小企业直接融资;(七)进一步发挥政府财政扶持作用;(八)构建中小企业融资社会化服务体系。
关键词:
企业融资 中小企业 银行信贷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定祥 李虹
该文认为,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仅是发展农业现代化的需要,而且是缓解我国农业劳动力日益紧缺与人口老龄化的需要。在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时,不仅需要政府在公益性农业服务方面发挥主导作用,而且政府还应当制定诱导性的政策措施,激励市场机制在经营性农业服务体系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该文首先探讨了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内涵与特征,然后论证了政府和市场机制在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的效率及其作用失灵,在此基础上,该文界定了政府和市场在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的行为边界和分工耦合机制,最后提出了使市场激励机制在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中发挥作用应如何设计相应的政策组合的设想。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再进 方衍 田德录
政策评估是促进政策实施、提高政策效果的一个重要管理环节。本文基于公共政策评估的理论方法、国外科技创新政策评估实践等方面,阐述和分析《配套政策》评估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并结合《配套政策》内容与特点,尝试设计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估指标体系,同时就该指标体系的应用提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
科技创新政策 评估 指标体系 研究 应用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钟真
第一,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应紧紧依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但在政策上需适当控制过度规模化的经营方式。美欧日韩等发达国家的农业发展经验表明,扩大经营规模是提高农业产量和效益的重要途径。我国农业现代化也应依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成长来实现农业经营规模的提升。但是大量研究表明,农业经营规模并非越大越好,而是有一个最优或适度区间。事实也表明,过大的经营规模不仅产出效率会下
关键词: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适度规模经营 合作经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