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2876)
2022(2497)
2021(2533)
2020(2299)
2019(5057)
2018(5100)
2017(8918)
2016(5920)
2015(7286)
2014(7632)
2013(7017)
2012(6668)
2011(6012)
2010(6595)
2009(6281)
2008(6317)
2007(6016)
2006(5784)
2005(5756)
2004(4882)
作者
(16194)
(13171)
(13089)
(12985)
(8403)
(6378)
(6122)
(5163)
(5060)
(5052)
(4613)
(4583)
(4338)
(4326)
(4151)
(4126)
(4084)
(3975)
(3919)
(3843)
(3691)
(3320)
(3301)
(3225)
(3115)
(3040)
(3000)
(2953)
(2821)
(2743)
学科
(15712)
经济(15665)
管理(15112)
(13111)
中国(10498)
(10088)
企业(10088)
教育(8815)
(7106)
(6407)
(5879)
理论(5526)
教学(5290)
农业(4661)
(4568)
银行(4565)
(4325)
业经(4245)
(4239)
地方(4043)
方法(4038)
(3930)
(3731)
(3672)
制度(3671)
税收(3625)
(3578)
(3352)
金融(3352)
学校(3350)
机构
大学(82163)
学院(76941)
研究(28266)
(26084)
经济(25139)
管理(24252)
中国(22302)
(19183)
理学(18941)
理学院(18618)
管理学(17972)
管理学院(17822)
(16176)
(15997)
科学(15924)
(15380)
师范(15296)
(14721)
教育(14008)
中心(13838)
北京(13438)
(12756)
研究所(12524)
师范大学(12138)
(11606)
财经(11333)
(10644)
(9980)
(9886)
技术(9806)
基金
项目(39261)
研究(34431)
科学(30337)
基金(24886)
(19914)
教育(19693)
国家(19587)
社会(19035)
社会科(17666)
社会科学(17661)
成果(17225)
(16583)
科学基金(16408)
编号(16306)
(14302)
课题(13614)
基金项目(11933)
(11865)
资助(11359)
大学(10637)
(9763)
项目编号(9689)
规划(9556)
重点(9203)
自然(9191)
研究成果(9109)
自然科(8986)
(8986)
自然科学(8983)
自然科学基金(8789)
期刊
(38411)
经济(38411)
研究(34115)
教育(29261)
中国(26846)
(13704)
(12144)
(11143)
金融(11143)
学报(10933)
管理(10582)
大学(10043)
科学(9111)
图书(8097)
技术(7661)
农业(7552)
学学(7230)
职业(6628)
书馆(6478)
图书馆(6478)
财经(6236)
业经(6056)
高等(5564)
(5503)
问题(5270)
(4830)
论坛(4830)
经济研究(4716)
高等教育(4665)
(4501)
共检索到1498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谷国锋  姜莹  
受传统性别观念的影响,在当前我国整体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女大学生就业的性别歧视问题更加突显,由此带来一定的社会成本和经济成本问题。应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加强社会角色教育,进一步提高女大学生综合素质,以应对就业过程中的性别歧视问题。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葛玉好  邓佳盟  张帅  
本文通过在招聘网站上发布虚拟配对简历的方式研究了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性别歧视问题。本文发现:(1)男性大学生收到面试通知的次数比女性高约42%;(2)学习成绩越好、学历越高的女性大学生遭受的性别歧视越严重;(3)有实习经历的女性大学生遭受的性别歧视较轻;(4)信息不对称可能是导致女性大学生遭受歧视的深层次原因。本文提出的政策建议是,女大学生应增加实习经历来提高就业竞争力,从而规避性别歧视的困扰。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戴艳  
大学生就业难之所以在短期内难以解决,除却诸多宏观因素外,还在于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性别、户籍与工作经历等各种隐性的歧视。相比较于显性就业歧视而言,隐性就业歧视存在的方式更为隐蔽,对大学生求职的影响更大,其解决的制度设计成本也更高。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余秀兰  
女大学生对传统社会性别角色的认同,导致她们对就业市场上性别歧视的视而不见、认同与容忍,这种态度再生与强化了性别歧视现象。而女大学生之所以有这种态度,是性别不平等、"男性中心"的性别文化意识建构的结果。此外,中国妇女解放运动过程中女性主体意识的淡薄,也助长了这种态度。要解决性别歧视问题,女性意识的觉醒首当其冲。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世刚  
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存在对女大学生的性别歧视问题,与构建和谐社会、彰显公平正义的社会建设目标相背离,认清并解决女大学生遭受的就业歧视问题,是持续改善民生的客观要求,也是彰显社会公平与公正的重要途径。文章阐述了当前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的现状,分析了造成女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建议与对策。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申晓梅  谭远发  边慧敏  
本文以2008年度"中国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山东省数据为基础,分别采用Probit模型和Heckman样本选择模型,考察了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和工资状态。结论是:女大学生在毕业半年后的就业中遭遇着就业机会和工资的双重歧视。故,破解女大学生就业难,一方面需要政府进一步加强反性别歧视的法律干预;另方面还得靠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及其就业竞争力的提升而得到改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沈建新  
在当前大学毕业生数量增加、就业竞争激烈的背景下,相比男大学生而言,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更为突出,不仅职业范围比较狭窄,而且就业过程中受到明显的性别歧视。文章立足于女大学生的就业现状,从社会性别视角分析了其就业问题产生的根源,并提出了广泛提高社会性别意识、在教育中设计社会性别视角、从国家层面制定女性就业政策、完善相关就业法律等解决措施。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卿石松  郑加梅  
本文利用2007届和2008届"中国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就业能力调查"数据,拓展平均工资差距的分解方法,从教育程度的差异转向侧重于考察同等教育程度上专业隔离对男女大学生起薪差距的作用。研究结果发现,尽管专业分布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但男女大学生起薪差距主要来源于专业内部而非专业之间(专业分割的作用),且专业内起薪差距只有28.65%—43.16%能够被就业能力和实习经历等生产力特征变量的差异所解释。针对男女大学生起薪差距的分解,可以剥离市场工作经验、晋升和生育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控制前市场的专业选择差异后,专业内部依然有大部分起薪差距不能被生产力特征变量所解释,这为现有研究把性别收入差距的成因部分地...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龙  
为解决严重的就业性别歧视问题,我国当下应该尽快制定《反就业性别歧视法》。该法以保护"女性的平等就业权"作为根本宗旨,并设立"反就业性别歧视委员会"。此外,尽快修改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最终形成以《宪法》为最高依据,以《反就业性别歧视法》为核心,以《劳动法》和《妇女权益保障法》为辅助的合理的法律体系,保障男女的就业平等和男女的全面平等,从而实现社会的均衡发展与和谐之美。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孙彦彬  
文章简要解析了就业歧视的概念与本质,分三个不同层面分析了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歧视的现状,进而从走出晕轮思维怪圈、完善与健全反就业歧视法律、强化地方政府问责和强化高校内涵品牌建设四个方面深入阐述并剖析了消除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歧视的救济策略,对于民办大学生客观理性应对就业歧视、有效规避和转移就业风险、营造更加公平公正的选人用人环境具有一定现实参考和指导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耿红路  任启芳  
本文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在大学生求职过程中存在的统计性歧视的情况及其影响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的结果,建议通过以下方面的改进来克服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由于学校类别的存在而导致的统计性歧视问题:建立大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更流畅、有效的沟通交流渠道;加强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联盟,依托网络积极开展网上求职招聘等。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郭凤鸣  张世伟  
本文将东北城市劳动力按受教育程度划分为三个群体,应用分位数回归方法和反事实分析方法在个体水平上度量了每个群体中的工资性别歧视程度,并通过比较群体间和群体内部的工资歧视程度分析了教育对工资性别歧视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所有受教育群体中,均存在针对女性的工资歧视;随着个体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工资性别歧视不断缩小;在所有受教育群体中,随着工资水平的提高,工资性别歧视呈现出下降趋势。因此,政府在设计和实施公平的就业制度和工资制度的同时,通过发展教育提升女性人力资本水平,将有助于缓解工资性别歧视和缩小工资性别差异。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抗私  
人力资本投资对男女两性的回报率不同 ,男女之间在教育、健康、时间支配和资源获得方面存在着不平等 ,除了传统文化的影响 ,经济因素主要影响着家庭和社会对人力资本投资的决策。人力资本投资的性别效应又反过来影响着人们的教育、健康和营养水平。在人力资本投资中 ,与其差别地、甚至是歧视地对待某一性别群体相比 ,更为协调地配置资源 ,实现两性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是一种理性的选择。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齐秀强  唐新格  
面对性别歧视、户籍歧视、垄断行业歧视、出身背景歧视、经验歧视等多种就业歧视,大学生"集体无意识"状况愈发严重。造成此种状况既有传统观念原因,又有学生自我认知原因,还有制度不健全、相关主体职能没有发挥等原因。为此,应转变传统观念,树立公平、公正就业观,建立健全反就业歧视相关法律法规,设立就业平等委员会,明确各主体职责,充分发挥各主体应有的职能,不断提升大学生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孙彦彬  
随着就业歧视对教育公平和就业平等权利冲击影响的进一步扩大,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已经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文章概括了政府规制理论的基本内涵,阐述了规制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歧视应坚持的基本原则,从思想观念、管理体制、就业政策、政府问责和高校自身建设的视角分析提出了规制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歧视的具体对策建议,对保障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平等权益、促进社会公平、避免人才浪费具有一定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