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972)
- 2023(3484)
- 2022(2862)
- 2021(2689)
- 2020(2153)
- 2019(5032)
- 2018(4646)
- 2017(9525)
- 2016(5239)
- 2015(6036)
- 2014(5897)
- 2013(6068)
- 2012(5812)
- 2011(5206)
- 2010(5117)
- 2009(4683)
- 2008(4612)
- 2007(4126)
- 2006(3772)
- 2005(3513)
- 学科
- 济(26964)
- 经济(26949)
- 业(14156)
- 管理(12871)
- 方法(11475)
- 农(11120)
- 数学(10754)
- 数学方法(10716)
- 地方(8488)
- 企(8119)
- 企业(8119)
- 农业(7147)
- 中国(5868)
- 业经(5760)
- 学(4505)
- 市场(4479)
- 融(4409)
- 金融(4409)
- 制(4384)
- 财(4327)
- 贸(4230)
- 贸易(4224)
- 环境(4199)
- 易(4032)
- 地方经济(3690)
- 银(3388)
- 银行(3379)
- 行(3286)
- 农业经济(3023)
- 体(3021)
- 机构
- 学院(78023)
- 大学(76439)
- 济(37859)
- 经济(37161)
- 管理(30649)
- 研究(29597)
- 理学(26008)
- 理学院(25741)
- 管理学(25394)
- 管理学院(25266)
- 中国(24160)
- 农(19906)
- 科学(17226)
- 财(16198)
- 京(15936)
- 农业(15722)
- 所(15478)
- 业大(14358)
- 中心(14210)
- 研究所(13888)
- 江(13618)
- 财经(12600)
- 省(12579)
- 经济学(11957)
- 经(11505)
- 经济学院(10793)
- 农业大学(10151)
- 经济管理(10115)
- 院(10094)
- 州(9754)
- 基金
- 项目(52318)
- 科学(41637)
- 基金(38294)
- 研究(37860)
- 家(33635)
- 国家(33354)
- 科学基金(28713)
- 社会(24752)
- 社会科(23486)
- 省(23481)
- 社会科学(23477)
- 基金项目(20355)
- 自然(18750)
- 自然科(18287)
- 自然科学(18281)
- 自然科学基金(17948)
- 划(17060)
- 教育(16295)
- 资助(15854)
- 编号(14837)
- 发(12453)
- 重点(11918)
- 部(11798)
- 创(10708)
- 成果(10632)
- 课题(10364)
- 发展(10242)
- 创新(10176)
- 国家社会(10134)
- 展(10100)
共检索到1250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陈小清
一、现状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湖北省粮食生产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市场基础仍然不牢。如果没有国家提供制度性保护,难抵自然与市场的双重风险湖北是产粮大省,自1978年至2006年,湖北粮食生产取得很大成就。除自然因素和科技因素外,不难看出政策因素对左右粮食生产起到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闵锐 李谷成
文章使用单元调查法对全国分省粮食生产污染排放量进行测算,并将其作为"非合意产出",同时利用全国粮食传统生产投入产出省域平衡面板数据,应用超效率DEA和方向性环境距离函数重点实证分析1978~2010年湖北省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综合考察湖北省粮食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协调性程度。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雨濛
气候变迁和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对粮食生产影响巨大。湖北省作为我国中部主要粮食产区,粮食生产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影响湖北省粮食产量的多个因素,并运用灰色预测模型对粮食生产影响因素进行了趋势预测和相关分析,研究结果动态地反映了湖北省粮食生产发展的趋势,为粮食生产持续发展和科学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杰 卢李朋 姜朋辉 江进德 朱晓磊
采用湖北省1978—2011年时间序列的粮食产量基础数据,在对粮食产量时空尺度分析的基础上,基于粮食产量及其相关的9个变量的历史数据作为样本建立粮食生产灰色系统模型,分3个时段对粮食生产驱动机制进行阐析,以期为相关部门的生产决策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①1978—2011年,湖北省粮食产量波动起伏,总体呈上升态势,近年来波动趋缓;粮食总产量和人均粮食产量及单产曲线的动态变化趋势不甚一致;湖北省34年时间序列粮食产量历史变化主要存在25年和16年左右的年代际振荡周期。②湖北省17个市(州)的人均粮食拥有量及年均增长率空间尺度差异明显。③粮食播种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和旱涝保收面积是湖北省粮食生产的三大驱动因素。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渠丽萍 杨慧
以湖北省2001—2015年县域和省域粮食生产数据为基础,运用粮食产量重心模型揭示了湖北省粮食生产时空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建立粮食生产与相关因素的灰色关联模型,并对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5年湖北省粮食总产量和人均粮食产量动态变化趋势一致,总体上呈上升态势,2001—2003年快速下降,2003—2015年连续增长,粮食产量变化最直接的原因是粮食播种面积的变化。2001—2015年粮食产量重心一直在京山县境内移动,但整体上向北偏东52.31°方向移动了11.82km。粮食产量与7个因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渠丽萍 杨慧
以湖北省2001—2015年县域和省域粮食生产数据为基础,运用粮食产量重心模型揭示了湖北省粮食生产时空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建立粮食生产与相关因素的灰色关联模型,并对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5年湖北省粮食总产量和人均粮食产量动态变化趋势一致,总体上呈上升态势,2001—2003年快速下降,2003—2015年连续增长,粮食产量变化最直接的原因是粮食播种面积的变化。2001—2015年粮食产量重心一直在京山县境内移动,但整体上向北偏东52.31°方向移动了11.82km。粮食产量与7个因素显著相关,其中有效灌溉面积、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农药使用量是湖北省粮食生产的四大驱动因素。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闵锐 李谷成
本文以粮食主产省湖北为例,通过对其改革开放以来粮食生产单要素生产率变迁进行实证分析,重点结合粮食生产投入情况,对该省粮食生产率增长所反映的资源利用效率与技术进步特征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粮食生产的劳动生产率与土地生产率增长特征非常显著,并且生产技术选择中表现出诱致性技术进步特征;技术进步成为湖北省粮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但该省粮食经济增长本质上仍以要素积累型增长为主,经济增长成本较高,指出湖北省粮食生产发展方式转型刻不容缓。提出了加大农业科学技术的投入与推广力度;发展环境友好型粮食生产模式;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俊峰 丁建成 翁煜炜 张雄
【目的】研究不同地貌区粮食生产格局与区域耕地资源的匹配关系,为粮食生产布局和耕地资源保护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用集中度、变异系数、重心模型、匹配度和LMDI模型等研究湖北省1990—2020年不同地貌区粮食生产格局变化与耕地资源的匹配关系。【结果】1990—2020年鄂西山地、鄂中岗地、鄂东丘陵、江汉平原粮食产量占湖北省粮食总产量的比重逐步调整为11.2%、30.6%、26.2%、32.0%。近30年湖北省各地貌区粮食作物生产集中度及变化趋势存在显著差异,粮食生产向鄂中岗地集中的趋势明显,以小麦和玉米为主,大豆生产则向江汉平原集中。湖北省粮食播种面积重心和粮食产量重心向西北方向移动了5.37和14.63 km,但鄂中岗地粮食生产重心向东北方向移动,江汉平原和鄂西山地则向西南移动。近30年来,鄂西山地、鄂中岗地、鄂东丘陵、江汉平原粮食生产与耕地资源重心的平均空间距离为6.20、3.35、10.57、6.82 km,变动一致性平均指数分别为0.49、0.44、0.40、0.27。湖北省粮食生产与耕地资源的基尼系数均大于0.5,且有增加趋势,鄂西山地和江汉平原不平衡指数为正,鄂中岗地与鄂东丘陵不平衡指数为负。近30年各地貌区粮食产量变化的耕地数量效应与结构效应为负,耕地集约效应和质量效应为正,其中耕地种植结构变化对鄂东丘陵粮食生产的减量作用达到309.70万t,而复种指数变化对鄂中岗地粮食生产的增量作用达到300.46万t。【结论】近30年湖北省各地貌区耕地质量效应和耕地结构效应的增量作用正在减弱,数量效应的减量作用在增强,湖北省面临优质耕地减少的种植风险和粮食种植结构调整带来的产量风险。湖北省粮食生产与耕地资源长期处于不匹配状态,且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地理特征。粮食生产空间布局和种植结构调整应充分考虑不同地貌区自然地理和耕地资源禀赋特征,推动粮食生产与耕地利用协调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樊帆 张明如
化肥与自然灾害是影响粮食生产的重要因素。文章计算了湖北省有效粮食单产量与有效单位化肥施用量,利用分位数回归模型与空间状态模型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有效单位化肥施用量每增长1%,有效粮食单产量将增长0.2%左右。预测了轻微与较重自然灾害情况下2015—2030年湖北省粮食的总产量与因自然灾害而导致的粮食减产量,预测了化肥施用量零增长与每年3.98%速率增长情况下的粮食生产化肥施用量与流失的化肥施用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明如 代康宁
气象灾害影响粮食生产安全。粮食生产气象风险评估与风险区域划分是开展粮食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的科学基础。文章采取HP滤波方法将湖北省粮食产量分解成为粮食的趋势产量与气象产量,利用粮食产量的变异系数、歉年减产率、灾年风险概率与综合气象风险指标对湖北省粮食气象风险进行评估与区域划分。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樊帆 张明如
化肥与自然灾害是影响粮食生产的重要因素。文章计算了湖北省有效粮食单产量与有效单位化肥施用量,利用分位数回归模型与空间状态模型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有效单位化肥施用量每增长1%,有效粮食单产量将增长0.2%左右。预测了轻微与较重自然灾害情况下2015—2030年湖北省粮食的总产量与因自然灾害而导致的粮食减产量,预测了化肥施用量零增长与每年3.98%速率增长情况下的粮食生产化肥施用量与流失的化肥施用量。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江松颖 刘颖 万晶
"藏粮于地"是新时期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战略。分析湖北省粮食生产的时空演变特征,运用LMDI方法对影响粮食产量的耕地利用因素进行分解。结果表明:湖北粮食生产正处于稳定增长时期,但其周期性波动特征并未改变,粮食产量大幅波动的可能性仍然存在;湖北省粮食生产具有明显的中间高,两边低的区位特征;单产提高与复种指数上升是粮食增产的主要因素,种植业结构调整与耕地资源减少导致了粮食减产;由于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差异,不同区域种植业结构调整的程度与方向、耕地资源的利用方式都不相同。加强耕地资源保护,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调整耕地利用方式,合理安排耕作制度,优化种植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推进农业科技创...
关键词:
粮食生产 耕地因素 时空特征 湖北省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齐振宏 喻宏伟 王培成 冉春燕 王瑞懂
本文运用数理模型和计量分析进行研究发现,比较收益技术诱导假说可能更符合微观农户品种技术选择的实际。微观农户的个体理性有时与政府的集体理性并不一致,理性小农户更倾向于选择短期比较收益相对较高的技术来替代收益相对较低的技术。然而这种短期化技术选择对粮食生产全局的长期发展可能带来一定的危害,政府应通过政策调整转变农户的收益预期来改变其对资源和环境等不利的粮食生产技术选择,进而推动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要素稀缺 比较收益 技术选择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丁文斌 徐通 王雅鹏
中部地区对于中国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作为中部六省之一,湖北省在粮食安全上也做出了积极贡献。运用DEA方法分析1990-2004年湖北省粮食生产投入要素,揭示湖北省在粮食生产投入要素方面的运行效率,发现湖北省粮食生产存在投入过多,要素投入有松弛量,尤其是2004年化肥施用量和农业机械总动力的投入;同时发现,湖北省粮食生产存在规模过小的制约,需要适当扩大生产规模,发挥粮食生产的规模效益,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