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4)
- 2023(1233)
- 2022(1076)
- 2021(993)
- 2020(971)
- 2019(1989)
- 2018(2030)
- 2017(3515)
- 2016(2250)
- 2015(2526)
- 2014(2549)
- 2013(2560)
- 2012(2552)
- 2011(2281)
- 2010(2519)
- 2009(2513)
- 2008(2518)
- 2007(2444)
- 2006(2373)
- 2005(2408)
- 学科
- 济(7072)
- 经济(7051)
- 管理(6622)
- 业(5548)
- 企(4656)
- 企业(4656)
- 制(3520)
- 中国(3003)
- 银(2786)
- 银行(2786)
- 农(2774)
- 财(2717)
- 行(2641)
- 学(2258)
- 教育(2209)
- 度(2139)
- 制度(2136)
- 地方(2085)
- 业经(1935)
- 融(1853)
- 金融(1853)
- 体(1838)
- 税(1828)
- 方法(1770)
- 税收(1736)
- 理论(1721)
- 收(1714)
- 农业(1693)
- 业务(1532)
- 体制(1443)
- 机构
- 大学(30089)
- 学院(29103)
- 研究(10827)
- 济(10594)
- 中国(10553)
- 经济(10167)
- 管理(9793)
- 理学(7414)
- 理学院(7323)
- 财(7189)
- 管理学(7128)
- 管理学院(7067)
- 京(6991)
- 江(6984)
- 中心(6532)
- 科学(6110)
- 银(5506)
- 省(5494)
- 所(5480)
- 州(5396)
- 银行(5353)
- 农(5093)
- 行(5073)
- 人民(4977)
- 财经(4866)
- 范(4689)
- 北京(4678)
- 研究所(4666)
- 师范(4649)
- 经(4260)
共检索到593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孙彬彬
文章回顾本轮宽松周期中的两次降息,指出其共性特征是降息前有高层定调、信贷社融状况不稳定,及面临显著提振经济主体信心和市场预期的压力。文章指出临显著提振经济主体信心和市场预期的压力。文章指出,1月不满足降息基本条件,政策当局仍珍惜正常1的宏观操作空间、降息必要性不足的宏观操作空间、降息必要性不足,货币政策效力更多依赖结构性而非总量调节。未降息并不影响央行强调的多措并举降低市场主体融资成本。
关键词:
降息 央行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闫磊
英国央行2016年8月4日将基准利率下调至历史低点,并表示将购买政府和公司债券,这一举措是英国公投脱欧后采取的一揽子经济刺激措施的一部分。分析人士警告称,面对下行压力,货币政策对英国经济作用有限,还需辅以财政政策。英国央行将主要利率从0.5%下调至0.25%,为英国央行322年历史中的一个低点。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廖淑萍 刘津含
从2019年初开始,全球央行不断开启降息模式,先后有28个国家或地区选择了不同程度的降息,其中印度已连续四次降息,而美联储在7月议息会议后宣布降息25个基点,引发市场最广泛关注。本轮降息潮的大背景是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以及贸易摩擦升级导致的悲观预期。部分国家出口下滑、通胀低迷、国内外投资疲软等也是引发降息的主要原因。对于新兴经济体而言,降息在一定程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易宪容
在2012年5月份经济数据即将公布之际,央行7日突然决定降息,这是央行从2008年12月23日以来首次降息。同时更为关注的,也是央行首次调整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其对于市场的意义不可低估。尽管4月公布的数据差于市场预期,随着经济政策转向稳增长,市场都希望央行尽快放松货币政策。但是从央行公布的第一季度的货币政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王静文
11月21日,央行宣布从次日起下调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其中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40个基点至5.6%,一年期存款利率基准下调25个基点至2.75%,同时将存款利率上限调整为1.2倍。在"三期叠加"的大背景下,央行为何放弃年初以来"总量稳定、结构优化"的政策导向,重新采取降息这一具备"刺激"特征的手段,自然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央行非对称降息基于四个考量因素此次降息,是央行自2012年7月以来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钟正生 张璐
2019年8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促进实际利率水平明显下降",同时推出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此后,降低贷款利率水平成为货币政策一项重要目标。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暴发促使中央银行降息力度明显加大,自此到2020年3月底,作为LPR定价锚的MLF(中期借贷便利)利率下调15个基点,LPR利率下降26个基点,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下降了46个基点。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毕吉耀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李大薇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帆 刘奕
近几年来,我国政府连续采取了八次降息政策来增加投资和刺激消费,但降息政策实际效果如何?本文从分析降息政策的动因入手,通过整理数据、拟合模型,研究降息政策和投资的关系,分析其产生的动因,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降息 投资 实证分析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陕西财经学院金融发展研究所宏观对策研究组
从1996 年开始,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导向由治理通货膨胀,转向刺激需求、调整结构、保持经济增长速度。三年多来,央行连续七次降低利率,幅度之大,频率之快,史无前例。这种“廉价”的货币政策,使资金“价格”总水平大幅度下调。按一年期存贷款利率为标准,存款利率下降近80% ,贷款利率下降52% 。中长期贷款利率下降幅度达60% 。按照常规理论讲,连续大幅度降息,能从两个方面刺激需求的增长:一方面是刺激投资需求,另一方面是刺激消费需求,从而带动经济增长。但是,实际效果并不显著,宏观经济仍然处于市场无热货,投资无热点,投资需求、消费需求两相低迷的状态。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迫使我们面临着如何评价利率政策的绩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