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19)
2023(7057)
2022(6068)
2021(5723)
2020(4636)
2019(10549)
2018(10447)
2017(19721)
2016(10539)
2015(11408)
2014(11468)
2013(11215)
2012(10624)
2011(9574)
2010(9990)
2009(9422)
2008(9342)
2007(8702)
2006(7984)
2005(7344)
作者
(28014)
(23250)
(22947)
(22158)
(15112)
(10906)
(10438)
(8803)
(8697)
(8674)
(7831)
(7697)
(7534)
(7506)
(7276)
(7264)
(6967)
(6872)
(6853)
(6646)
(6068)
(5611)
(5522)
(5447)
(5396)
(5384)
(5228)
(5218)
(4668)
(4543)
学科
管理(38635)
(37779)
(37537)
经济(37494)
(33088)
企业(33088)
技术(15488)
方法(13574)
中国(12522)
(12279)
技术管理(11778)
(11688)
数学(11406)
数学方法(11210)
(10517)
(10206)
业经(10183)
(9396)
银行(9396)
(9024)
贸易(9012)
(8998)
(8827)
地方(8317)
(7823)
金融(7823)
农业(7666)
理论(7571)
(6508)
(6460)
机构
学院(144506)
大学(142290)
(63137)
经济(61648)
管理(59355)
理学(49598)
理学院(49164)
管理学(48571)
管理学院(48266)
研究(46947)
中国(40590)
(32857)
(28964)
(25409)
科学(24298)
财经(24263)
中心(23814)
(22029)
(21841)
(20074)
研究所(19114)
北京(18682)
(18594)
经济学(18539)
师范(18479)
财经大学(17708)
(17340)
(17010)
(16689)
经济学院(16522)
基金
项目(87316)
科学(71003)
研究(70375)
基金(62764)
(52203)
国家(51678)
科学基金(46101)
社会(45110)
社会科(42908)
社会科学(42905)
(35344)
教育(33069)
基金项目(32185)
(29129)
编号(29075)
自然(27796)
自然科(27225)
自然科学(27220)
自然科学基金(26808)
资助(25349)
成果(25257)
(24581)
创新(21837)
课题(21306)
(19598)
重点(19213)
(19122)
(18289)
项目编号(18165)
(18017)
期刊
(75957)
经济(75957)
研究(51216)
中国(34992)
管理(26459)
(25033)
(24185)
金融(24185)
教育(22249)
(16448)
科学(15697)
技术(14711)
学报(13652)
业经(12621)
财经(12008)
经济研究(11843)
大学(11711)
农业(10466)
学学(10437)
(10397)
问题(9131)
(8842)
科技(8768)
技术经济(8475)
(8327)
论坛(8327)
图书(7916)
国际(7843)
理论(7535)
现代(7140)
共检索到2416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姜汝楠  程逸飞  
2014年4月,央行推出了一个新的货币政策工具——抵押补充贷款(PSL)。本文通过研究该工具创设的背景、目的及其特点,分析PSL对融资成本以及中长期利率的影响,并与英国的再贷款模式进行比较研究,发现该工具具有降低融资成本、引导中长期利率、增加基础货币投放渠道的作用。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余振  顾浩  吴莹  
当前,中国整体流动性环境呈现出总量盈余和结构性短缺并存的状况,中国人民银行创新性地推出了多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文章以中国央行的PSL为例,分析其类型、目标和运行方式上的特征,并在阐释其作用机制的基础上,运用事件分析法研究了该操作的实施效果。实证结果显示,中国央行的PSL政策效果相对显著,在部分实施阶段能有效降低中期利率水平,减少社会融资成本,但在个别阶段效果相对较小且不稳定。因此,中国央行在进一步施行PSL这一类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时,需要更多地发挥市场调节作用,优化风险资产和优质资产比例,提高政策声明可信度。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胡赵华  
本文从基层人民银行的实践出发,结合金融改革,分析了当前基层货币政策实施的难点与困境。提出了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用活货币政策工具,探索货币政策执行的监测体系,营造良好的货币政策实施环境等政策建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赣州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刘惟煌  
如何科学、有效地实施货币政策,提高政策的区域实施效能是当前基层央行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近年来基层央行在货币政策传导、执行、反馈等环节的分析,结合当前基层央行货币政策传导体系面临的障碍与挑战,提出了完善基层货币政策传导、监测与分析评价体系的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人民银行赣州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刘惟煌  
贯彻落实货币信贷政策是基层央行的重要职责。从近年来实施货币政策的实践看,尽管货币政策传导总体上能够体现政策意图,但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及障碍。要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贯彻落实好货币政策,促进经济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赵廷辰  
<正>2023年12月,人民银行重启抵押补充贷款(PSL),用于为“三大工程”建设提供中长期低成本融资。当前,我国正处在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更多通过PSL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来引导中长期投资,有助于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应在货币政策工具箱中占据更加重要的位置,以进一步提升货币政策工具传导效率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关键词: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克菲  吴晗  
近年来,针对外汇占款大幅下滑、流动性结构性短缺状况,中央银行创设了一系列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本文以常备借贷便利(SLF)、中期借贷便利(MLF)和抵押补充贷款(PSL)为例,探究了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对市场利率的传导机制,并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SLF操作对货币市场短期利率水平具有一定引导作用,但这种引导作用不显著;MLF和PSL操作对货币市场中期利率的引导作用在短期较为显著;PSL操作对债券市场长期利率水平在短期内也具有一定引导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中央银行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调节流动性的背景下,货币市场与债券市场的利率传导在短期内较为有效。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孙国峰  
货币政策工具创新较好地适应了新常态下经济运行的特点.提高了货币政策调控的前瞻性、灵活性和有效性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民银行货币政策调控主动作出调整,创新推出了一系列货币政策工具。这些工具创新较好地适应了新常态下经济运行的特点,提高了货币政策调控的前瞻性、灵活性和有效性。经济新常态对货币政策调控提出了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总结中国经济新常态的三个特点:一是从高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孙国峰  
货币政策工具创新较好地适应了新常态下经济运行的特点.提高了货币政策调控的前瞻性、灵活性和有效性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民银行货币政策调控主动作出调整,创新推出了一系列货币政策工具。这些工具创新较好地适应了新常态下经济运行的特点,提高了货币政策调控的前瞻性、灵活性和有效性。经济新常态对货币政策调控提出了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总结中国经济新常态的三个特点:一是从高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张吟雪  
我国货币政策由宽松转向稳健乃至从紧已经有半年时间。截至2011年5月12日存款准备金率已提高到2 1%的历史高位,进一步提升的余地很小。央行货币政策应该从倚重数量型工具向倚重价格型工具转换,下一步的调控措施应该在利率上多加考虑。低利率政策长期化是有害的,不应该长期维持。由于当前负利率的缺口较大,也给货币政策操作留下了较多的空间。考虑到防止经济的过分减速,对称和不对称加息都是可取的选择。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陈锋  
监管职能分离后,基层央行如何做好货币政策传导工作,已成为其工作重点。一贯以来,以行政监管代替货币政策传导的模式带来诸多弊端,加上社会信用环境不佳,基层央行货币政策传导工作等种种困难。文章对此提出理性思考。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赵婷  
自欧洲中央银行1998年6月1日成立以来,各界对其货币政策框架及其实施情况予以了密切关注。本文以欧央行货币政策目标为切入点,研究其"双支柱(two-pillars)"的货币政策策略及其联合决策、分散执行的操作框架,并介绍了欧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特点及各工具在实现货币政策目标中的作用,重点分析了欧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情况及其在实践中如何不断完善货币政策操作框架、提高操作框架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苏醒侨  高鼎新  
国际金融危机及欧债危机期间,欧元区金融市场流动性急剧恶化,仅仅依靠传统货币政策工具难以完全满足危机应对需求。为此,欧央行创新运用传统货币政策工具的同时,逐步探索资产购买计划、负利率政策、前瞻性指引等新型货币政策工具,有效丰富了货币政策工具篮子,为应对危机冲击、实现货币政策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危机应对期间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