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77)
- 2023(12810)
- 2022(11305)
- 2021(10670)
- 2020(9033)
- 2019(20711)
- 2018(20637)
- 2017(39002)
- 2016(22045)
- 2015(25319)
- 2014(25598)
- 2013(24535)
- 2012(22317)
- 2011(20135)
- 2010(20275)
- 2009(18503)
- 2008(18002)
- 2007(15768)
- 2006(13829)
- 2005(12249)
- 学科
- 济(78493)
- 经济(78366)
- 管理(66421)
- 业(60648)
- 企(52884)
- 企业(52884)
- 方法(36832)
- 数学(30386)
- 数学方法(29989)
- 中国(23581)
- 财(23210)
- 农(21136)
- 业经(19874)
- 制(18789)
- 理论(18250)
- 学(16840)
- 教育(15691)
- 务(14811)
- 地方(14797)
- 财务(14739)
- 财务管理(14709)
- 和(14543)
- 技术(13963)
- 企业财务(13949)
- 农业(13881)
- 体(13071)
- 贸(13033)
- 贸易(13025)
- 环境(12937)
- 易(12657)
- 机构
- 大学(308134)
- 学院(303002)
- 管理(119619)
- 济(113845)
- 经济(111080)
- 理学(103756)
- 理学院(102567)
- 管理学(100736)
- 管理学院(100188)
- 研究(98055)
- 中国(70386)
- 京(65841)
- 科学(60366)
- 财(55610)
- 所(48321)
- 农(45241)
- 江(45055)
- 业大(44391)
- 财经(44097)
- 中心(43942)
- 研究所(43806)
- 范(42918)
- 师范(42553)
- 北京(41912)
- 经(40005)
- 州(36260)
- 院(35727)
- 农业(35107)
- 师范大学(34305)
- 经济学(33440)
- 基金
- 项目(207614)
- 科学(163181)
- 研究(157179)
- 基金(148012)
- 家(126958)
- 国家(125828)
- 科学基金(108655)
- 社会(96690)
- 社会科(91279)
- 社会科学(91255)
- 省(82537)
- 基金项目(79151)
- 教育(75402)
- 自然(69888)
- 划(69319)
- 自然科(68216)
- 自然科学(68203)
- 自然科学基金(66952)
- 编号(66056)
- 资助(60512)
- 成果(55481)
- 课题(46645)
- 部(46314)
- 重点(46276)
- 创(43809)
- 发(42847)
- 制(41236)
- 大学(41154)
- 项目编号(41074)
- 创新(40538)
- 期刊
- 济(124924)
- 经济(124924)
- 研究(93651)
- 中国(65397)
- 教育(51626)
- 学报(47129)
- 管理(44415)
- 财(43384)
- 科学(42228)
- 农(41244)
- 大学(37313)
- 学学(33588)
- 农业(28737)
- 技术(27725)
- 融(23813)
- 金融(23813)
- 财经(21731)
- 业经(20165)
- 经济研究(18782)
- 经(18406)
- 图书(17485)
- 问题(15977)
- 科技(15166)
- 理论(15093)
- 业(14313)
- 实践(13907)
- 践(13907)
- 版(13738)
- 技术经济(13542)
- 职业(13330)
共检索到4476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莉
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是我国大学生结构性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责任需要政府、企业组织、高校和个人来共同分担,才能避免大学生就业能力缺口问题的出现。文章从政府、企业、高校和个人角度,分析了现阶段我国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责任分担机制的失衡,并提出了构建平衡的就业能力培养责任分担机制的思考。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田春艳
大学生就业难是大众注目的问题,2013年的就业问题更为突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不足是就业难的重要原因。进一步探析就业能力的含义,正确区分其与职业能力的不同,从更宏观的角度了解就业能力的内涵,并从教育教学的角度,探索培养就业能力的措施和对策,提出完善职业生涯规划、建立科学课程体系、推进大学生专业社会实践、培养大学校园文化等建议,对培养适应社会需要和职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能力 教学措施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均土
就业能力不足是困扰当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问题。美国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广就业能力框架及其培养机制为我国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就业能力的培养需要政府、高校及企业三方配合;要对国民教育体系进行系统规划,以更好地培养全社会人员的软技能;就业能力的培养过程要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要构建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空间系统;构建大学生能力培养的时间系统,实施全程式生源规划和指导。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能力 实践取向 培养机制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井昊
伴随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就业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尤其在当今世界范围内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大学生就业形势变得更加严峻。因此,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提升大学生就业率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能力 培养策略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付蕾 孙尧
文章从职业转换能力的概念构成及当前毕业生职业转换能力缺失的现状出发,提出当前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路径,以期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职业转换的基本规律,提高自身就业能力,提升就业质量和满意度。
关键词:
职业转换能力 就业能力 能力培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瞿祥华 杨玲
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的增长,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国家、社会和学校共同关注的问题。中央领导多次强调,要把大学毕业生就业放在全国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统盘考虑,并要求建立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指导体系。笔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平 贾作璋
当代大学生就业力的培养,离不开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是,目前有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发展不匹配。因此,有必要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应对措施,抓好落实,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方面指明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 就业能力 培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桂华
就业能力是英国高等教育的主题。早在1963年,英国的《罗宾斯报告》中就强调高等教育应该具有的目标是:提供适用于劳动领域的通用技能方面的教学。英国教育和就业部将高等教育的最重要任务之一确定为帮助大学生提升较高层次能力和技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胡莹
贫困大学生在问题视角下往往被视为资源匮乏、就业能力弱的群体,基于此开展的就业辅导存在负面标签效应,忽略个体主动性以及增加个体无力感的局限。优势视角则从个体拥有的资源与能力出发,关注于个体正向经验带来的积极影响,从教育者转变理念,学生增强抗逆力,家庭、学校与社会疏通、社会服务三个方面提出改进贫困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策略。
关键词:
贫困大学生 优势视角 就业能力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沈晓梅
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不仅体现为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实践能力,还包括积极的心理资本。高校就业教育应主要从自我效能感、乐观、希望和韧性四个方面开发、培育大学生的心理资本,由此促进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
心理资本 大学生 就业能力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程曼蓉
作为一种域外理论,目标管理为新时期我国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但反观当前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现状,目标管理机制缺乏成为了其实施目标管理的核心障碍,主要表现在缺乏专业化的就业能力培养目标管理主体、缺乏科学的就业能力培养目标管理制度、缺乏健全的就业能力培养目标管理保障措施。基于此,只有重新构建目标管理机制,才是加强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目标管理 大学生 就业能力 培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忠艳 汪永涛
文章从国内外就业能力理论入手,对就业能力结构进行了科学分析,提出了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对策,即转变就业指导观念;重视职业人格培养;开展全程职业生涯规划和提升柔性素质开发能力,从而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能力 分析 培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煦 吴亚男 张干群
大学生要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毕业求职中取得优势,获得机会,赢得欣赏,并持续地保持工作机会,必须大力提高综合就业能力,而公共关系的诚信意识与目标、信息管理、沟通、形象以及创新等意识对提高大学生多种就业能力有直接促进作用。为此,高等学校、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该充分重视公共关系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综合实力。
关键词:
公共关系 就业能力 大学生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吴高波
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有多方面,究其深层次根源是就业能力不足。高校是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主阵地,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是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缓解就业难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高校 大学生 就业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