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94)
2023(13710)
2022(11331)
2021(10464)
2020(8617)
2019(19713)
2018(19044)
2017(36728)
2016(18709)
2015(21151)
2014(20528)
2013(20417)
2012(18593)
2011(16659)
2010(15811)
2009(13938)
2008(13195)
2007(10909)
2006(9133)
2005(7817)
作者
(50314)
(42451)
(42000)
(39878)
(26602)
(19859)
(19003)
(16611)
(16029)
(14512)
(14308)
(14076)
(13157)
(13033)
(12986)
(12785)
(12663)
(12174)
(12014)
(11995)
(10208)
(10090)
(10055)
(9575)
(9489)
(9400)
(8990)
(8604)
(8269)
(8262)
学科
(88555)
经济(88485)
管理(55801)
(53004)
(42625)
企业(42625)
方法(41772)
数学(37235)
数学方法(36870)
(24801)
贸易(24789)
(24148)
中国(23520)
(21898)
业经(18663)
(18541)
技术(17493)
环境(16477)
地方(15967)
农业(14466)
产业(13657)
(13598)
(12874)
(12151)
(11792)
(11498)
(11350)
金融(11349)
(11312)
财务(11275)
机构
学院(266378)
大学(265881)
(128482)
经济(126756)
管理(108833)
理学(95736)
理学院(94877)
管理学(93599)
管理学院(93110)
研究(89336)
中国(66785)
(53457)
(51435)
科学(49404)
财经(43335)
经济学(41642)
(41257)
中心(40828)
(39977)
研究所(37955)
经济学院(37943)
(36355)
业大(36142)
(34640)
北京(32963)
(32945)
财经大学(32764)
(31451)
师范(31159)
经济管理(30473)
基金
项目(191071)
科学(154492)
基金(144695)
研究(141248)
(125621)
国家(124746)
科学基金(109105)
社会(96065)
社会科(91747)
社会科学(91731)
基金项目(76348)
(71305)
自然(68118)
自然科(66649)
自然科学(66635)
自然科学基金(65472)
教育(63375)
(60235)
资助(58109)
编号(53764)
(44398)
重点(43039)
(42791)
国家社会(42421)
(41511)
成果(40460)
教育部(39160)
创新(38983)
人文(38207)
科研(36605)
期刊
(126182)
经济(126182)
研究(75349)
中国(43231)
管理(39775)
(37364)
科学(36180)
学报(34580)
(31756)
大学(28092)
学学(26863)
技术(25618)
经济研究(23061)
农业(23029)
财经(21039)
(20446)
业经(20162)
教育(19570)
(19538)
金融(19538)
(18400)
问题(18088)
国际(17877)
技术经济(15209)
世界(14661)
(13491)
统计(13418)
科技(12801)
(12569)
商业(12551)
共检索到3719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罗良文  李珊珊  
本文利用中国34个工业行业2001~2010年面板数据,运用投入产出表构建进口贸易技术水平溢出、出口贸易技术水平溢出、出口贸易技术后向溢出以及进口贸易技术前向溢出四种指标,以检验对外贸易技术效应对工业碳排放的影响。按行业碳排放强度分组,估算了研发投入强度、企业所有制结构等反映吸收能力的行业特征在对外贸易技术溢出的碳排放效应中的作用。全行业的研究表明,出口贸易技术后向溢出对工业碳减排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进口贸易技术水平溢出对工业碳减排存在明显的负面影响。分行业的研究表明,高碳排放行业对外贸易的技术效应对工业碳排放影响显著,而低碳排放行业影响系数不明显,行业特征对对外贸易技术效应的影响主要集中在...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罗良文  李珊珊  
随着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对外贸易技术效应对中国工业CO2排放的影响如何?主要通过何种技术溢出途径影响工业CO2排放,是否存在行业异质性?本文基于DEA非参数方法测算了中国34个工业行业2001-2010年的Malmquist-Luenberger CO2排放绩效及其分解指数,并运用投入产出表构建进口和出口贸易水平技术溢出、出口贸易后向技术溢出以及进口贸易前向技术溢出四种指标,进而考察对外贸易技术效应对CO2排放绩效及其分解指数的影响。全行业的研究表明,出口贸易水平技术溢出抑制了技术进步,而出口贸易水平技术溢出和后向技术溢出促进了技术效率的改进;进口贸易水平技术溢出抑制了技术效率的改善,而进口贸...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闫云凤  赵忠秀  
贸易自由化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已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普遍关注。本文采用投入产出法,考虑进口中间投入产品的影响后,建立经济模型,分析我国进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其中特别注重对再出口贸易和部门分解的分析。结果表明:2007年,我国生产隐含碳比消费隐含碳高4.53%,净出口隐含碳达2.98亿吨。我国的CO2排放贸易条件是0.93,这说明我国单位出口的碳排放强度小于单位进口的碳排放强度,国际贸易总体上来说有利于中国的节能减排。"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是出口隐含碳最多的部门,进口隐含碳最多的部门是"化学工业"。隐含碳贸易顺差最大的部门是"纺织业",逆差最大的部门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化学工...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向书坚  温婷  
利用OECD新附加值贸易统计数据对中国2009年对外贸易隐含碳排放进行了重估算,并将其与传统贸易统计数据估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显示,2009年中国对外贸易碳排放存在一定"顺差",并且该现象主要是由贸易顺差行业的高碳排放造成的;传统贸易统计会导致外贸隐含碳排放的高估,附加值贸易统计使得低附加值中间产品贸易发达行业的碳排放估算结果更具客观性。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斌  彭星  
本文引入了全球价值链的视角,从分析对外贸易影响碳排放的相关机理出发,通过构建联立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对中国1991~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考察了对外贸易与碳排放之间相互影响与制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张、技术的不断进步及逐渐融入全球价值链是对外贸易影响中国碳排放的三大主要因素,而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差异对碳排放的影响则不显著。在三大影响因素中,全球价值链效应对碳排放的影响作用最大。同时,在碳排放的效应分析中并不存在类似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的曲线。因此,在当前背景下,综合采用碳减排规制政策、外贸政策、产业政策及技术创新引导政策并积极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以实现碳减...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宁学敏  任荣明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一体化的发展,日益扩大的活动呈现出逐步超出环境承受能力的可能性。我国作为世界最主要的贸易国和"世界加工工厂",商品贸易已成为影响国内碳排放的重要因素。本文在贸易对环境影响的分析框架下,借鉴安特魏勒(Antweiler)等的理论模型,实证分析了东、中、西部地区对外贸易对地区碳排放的影响效应,基于"碳视角"阐释了三大地区的产业结构布局。后金融危机时代是全球产业洗牌,在自由化进程中,在保证我国对外贸易平稳增长的同时,东、中、西部地区产业布局应合理调整,以促进贸易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我国的减排目标,向低碳经济社会转型。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余丽丽  袁劲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余晓泓  徐苗  
在以"生产者责任原则"界定和核算碳排放责任的条件下,发展中国家因在世界产业价值链分工及产品进出口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而承担与权利不一致的更大责任。作为"世界工厂",中国制造业在"生产者责任原则"下的碳减排责任重大,也成为近年中资企业遭受非关税壁垒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从消费者责任角度探讨我国产业部门对外贸易碳排放责任有重要意义。利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使用WIOD数据库1995-2011年35个产业部门的最新数据,在数据处理上考虑技术异质性、区分中间投入和最终产品,并利用价格指数消除通货膨胀,从消费者责任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余晓泓  徐苗  
在以"生产者责任原则"界定和核算碳排放责任的条件下,发展中国家因在世界产业价值链分工及产品进出口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而承担与权利不一致的更大责任。作为"世界工厂",中国制造业在"生产者责任原则"下的碳减排责任重大,也成为近年中资企业遭受非关税壁垒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从消费者责任角度探讨我国产业部门对外贸易碳排放责任有重要意义。利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使用WIOD数据库1995-2011年35个产业部门的最新数据,在数据处理上考虑技术异质性、区分中间投入和最终产品,并利用价格指数消除通货膨胀,从消费者责任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余晓泓  徐苗  
在以"生产者责任原则"界定和核算碳排放责任的条件下,发展中国家因在世界产业价值链分工及产品进出口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而承担与权利不一致的更大责任。作为"世界工厂",中国制造业在"生产者责任原则"下的碳减排责任重大,也成为近年中资企业遭受非关税壁垒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从消费者责任角度探讨我国产业部门对外贸易碳排放责任有重要意义。利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使用WIOD数据库1995-2011年35个产业部门的最新数据,在数据处理上考虑技术异质性、区分中间投入和最终产品,并利用价格指数消除通货膨胀,从消费者责任角度研究中国与7个主要贸易伙伴国的进出口碳排放量和责任划分。结果表明,我国产业部门对外贸易中隐含碳排放量巨大,且进出口的隐含碳排放量严重不平衡;其中纺织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器械制造业及机械设备制造业等部门的失衡度较高;在消费者责任原则下,我国29个产业部门承担的碳排放责任,相比生产者责任原则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云  韩露露  尹筑嘉  
本文测算中国工业部门44个细分行业碳排放量,划分为高低碳工业行业,然后构建模型进行分类实证检验。结果显示考察期内工业行业整体和低碳工业行业的对外贸易开放有助于减少碳排放,而且低碳工业行业存在"倒U型"的EKC曲线,分类行业碳泄漏问题实证检验证实,工业行业整体和低碳工业行业不存在碳泄漏问题,佐证了我国不需要为了环境保护而抑制对外贸易,而应该充分发挥对外经济开放"减排"效应;但是,分类行业EKC检验结果存在差异性甚至相反性,不同类行业碳泄漏检验结果也存在不一致性,这种结构性差异对我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以及环境规制措施提出更高要求,需要注重行业结构性差异,制定差异化的行业环境规制措施,制定更加贴合绿色低碳经济产业发展的政策,引进先进技术,加大研发投入,实现产业升级。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闫云凤  赵忠秀  王苒  
国际贸易中的隐含碳对全球碳排放责任的界定和气候政策的制定有重要的影响。由于生产技术差异对国际贸易模式有很大影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对外贸易隐含碳的测算需要考虑贸易伙伴生产技术水平和能源结构之间的差异。本文建立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并比较其生产和消费排放责任后发现,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净出口占中国碳排放的11.77%~19.93%,中国的生产碳排放从1995年的29.2亿吨增加到2009年的70.8亿吨,而消费碳排放在1995年和2009年分别只有24.7亿吨和61.8亿吨。文章进而采用结构分解分析和碳排放贸易条件解释这一现象,并将其具体到主要贸易伙伴,从而证明目前的国际碳排放...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许源  顾海英  朱喜  
本文充分考虑到贸易的内生性,利用外生的地理特征为中国工业各行业的对外贸易构建了一个合适的工具变量,并运用这一工具变量结合中国1996-2007年工业各行业的面板数据研究了既定经济条件下对外贸易对中国工业CO_2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贸易开放度显著地减少了中国工业各行业的CO_2排放量和排放强度,"贸易得益假说"在中国是成立的。因此,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中国不必为了减少CO_2排放而盲目去限制对外贸易。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孟祺  贺立  
基于环境保护和贸易保护的目的,部分国家提出了征收"碳关税"的诉求。这将对中国的出口贸易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文章根据各行业的碳排放强度和出口贸易细分数据,分析了征收碳关税可能对各行业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应对之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扈涛  王文治  
通过测算中国与36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易隐含碳排放余额,并对贸易隐含碳排放余额进行分解,全面揭示中国在全球碳排放贸易中的现状。主要结论包括:中国对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贸易隐含碳排放呈现顺差,是碳排放的净流入国;贸易隐含碳排放余额分解结果表明,技术效应和规模效应导致了中国贸易隐含碳排放顺差,而结构效应导致了逆差,且技术效应对中国贸易隐含碳排放顺差的影响最大。鉴于此,减少中国贸易隐含碳排放顺差的关键之处不在于控制出口规模,更重要的是改进减排技术,降低出口碳排放强度,实施强度减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