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25)
- 2023(13153)
- 2022(10960)
- 2021(10040)
- 2020(8315)
- 2019(18917)
- 2018(18181)
- 2017(33880)
- 2016(17995)
- 2015(19826)
- 2014(19032)
- 2013(19096)
- 2012(17733)
- 2011(16132)
- 2010(15706)
- 2009(14554)
- 2008(14363)
- 2007(12120)
- 2006(10644)
- 2005(9506)
- 学科
- 济(86620)
- 经济(86538)
- 管理(48153)
- 业(43917)
- 方法(39957)
- 数学(36383)
- 数学方法(36187)
- 企(32868)
- 企业(32868)
- 中国(26345)
- 贸(24926)
- 贸易(24911)
- 易(24188)
- 农(19770)
- 地方(19528)
- 财(18734)
- 业经(15309)
- 学(14020)
- 制(13617)
- 农业(13465)
- 环境(12889)
- 融(12347)
- 金融(12346)
- 银(12153)
- 银行(12119)
- 行(11596)
- 关系(11507)
- 出(11380)
- 技术(10837)
- 务(10720)
- 机构
- 大学(263519)
- 学院(258183)
- 济(121134)
- 经济(119196)
- 管理(98381)
- 研究(95493)
- 理学(86258)
- 理学院(85227)
- 管理学(84045)
- 管理学院(83578)
- 中国(72769)
- 科学(56226)
- 京(55632)
- 财(50516)
- 所(46981)
- 农(44225)
- 研究所(43289)
- 中心(43004)
- 财经(41874)
- 经济学(39875)
- 经(38674)
- 业大(38598)
- 经济学院(36403)
- 江(35239)
- 农业(35133)
- 院(34853)
- 北京(34733)
- 范(32216)
- 师范(31834)
- 财经大学(31626)
- 基金
- 项目(183485)
- 科学(146472)
- 基金(139376)
- 研究(128620)
- 家(124332)
- 国家(123443)
- 科学基金(105261)
- 社会(88221)
- 社会科(84156)
- 社会科学(84138)
- 基金项目(73514)
- 自然(67438)
- 省(66400)
- 自然科(65991)
- 自然科学(65971)
- 自然科学基金(64819)
- 划(58214)
- 教育(56886)
- 资助(56047)
- 编号(47705)
- 重点(42028)
- 部(41985)
- 发(40137)
- 国家社会(39474)
- 创(38253)
- 成果(37313)
- 教育部(36171)
- 创新(36063)
- 科研(35615)
- 中国(35075)
- 期刊
- 济(119550)
- 经济(119550)
- 研究(76794)
- 中国(45489)
- 学报(43551)
- 科学(39783)
- 农(37582)
- 财(35684)
- 管理(33320)
- 大学(32962)
- 学学(31372)
- 农业(25651)
- 融(24028)
- 金融(24028)
- 经济研究(22549)
- 贸(21009)
- 财经(21004)
- 问题(18885)
- 国际(18593)
- 经(18133)
- 教育(17709)
- 技术(17478)
- 业经(17162)
- 业(14986)
- 世界(14531)
- 统计(13107)
- 资源(12428)
- 商业(12237)
- 技术经济(12202)
- 策(11930)
共检索到3752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刘修岩 刘茜
基于1996—201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和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从区域自身的开放程度以及相邻地区的开放程度考察贸易开放对区域城市集中的影响。结果表明,本地区贸易开放程度的提高显著促进了区域内部的城市集中,相邻地区贸易开放程度的扩大会造成本地区城市集中度的下降,同时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人口规模对城市集中度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关键词:
贸易开放 城市集中 区域经济 灯光数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杨丹 章元
发展中国家是未来城市化的重心,如何解决发展中国家的大城市过度扩张和不同区域城市间发展的不平等已经成为各国城市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理论分析首先提出三个理论假说: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开放会降低城市集中度;在城市化进程还未结束前,发展中国家城市集中度的下降会随着贸易开放逐渐放缓;发展中国家沿海边境地区城市集中度更容易受贸易开放影响。进一步采用143个发展中国家1960-2012年的面板数据,利用工具变量法实证发现,加入WTO和提高进出口占GDP的比重显著降低了城市集中度及其下降速度;基于中国宏观数据的分析发现,中国加入WTO和两次金融危机事件的影响进一步验证了贸易开放降低中国(特别是东部沿海边境地区...
关键词:
国际贸易 城市集中度 城市化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马翠萍 史丹
库兹涅兹曲线显示,1960~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存在"N"形曲线关系,贸易开放对中国人均碳排放存在正向影响,贸易开放程度每提高1%,人均碳排放量增加0.3%。投入产出模型揭示,2007年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排放转移27.1亿吨,占当年碳排放总量的39.76%。其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出口碳排放最高,占出口碳排放21.2%。依次为化学工业(10.7%)、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9.8%)、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8.68%)、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7.53%)。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刘金山 黄智立
区域经济合作对经济全球化的作用如何,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基于引力模型,以中国及其贸易伙伴作为研究对象,运用2000-2010年142个国家的面板数据检验区域经济合作对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结果显示:经济合作组织对中国对外贸易整体上呈促进作用;而WTO对中国对外贸易的促进力度相对最小,甚至对中国的进口起阻碍作用;区域经济合作凭借着其对国际贸易更强的推动力,正逐渐成为经济全球化的"绊脚石"。
关键词:
双边贸易 自由贸易协定 WTO 引力模型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方红生 李琪
利用我国省级层面的数据考察了贸易开放对产出波动的影响并对著名的补偿假说进行了再检验。实证结果显示,只有东部地区的数据证实了补偿假说,具体表现为贸易开放度的提高增加产出波动和政府支出的增加降低产出波动两个方面。本文认为提高贸易伙伴国数量和降低贸易集中度、提高金融发展水平和应付不利冲击而扩大政府支出都将有利于我国宏观经济的稳定。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祁飞 李慧中
文章通过模型的建构证明了"母市场效应"的存在性。文章采用Bergstrand(1989)的引力模型,考察了中国制造业中出口额较大、出口国较多的HS码共28章产品。通过对各章产品面板数据的回归分析发现,除了陶瓷品外,其余27章产品均存在显著的"母市场效应"。其中钢铁、无机化学和车辆等产品呈现较强的"母市场效应",而纺织品、精密仪器等产品则呈现较弱的"母市场效应"。28章产品中除了陶瓷外其余均为劳动密集型产品,而且绝大部分产品对伙伴国来说为奢侈品。距离、是否接壤和是否有共同语言等变量对中国制造业产品的出口影响并不太显著,对各章产品影响方向也不一致。自由贸易协定对中国制造业产品出口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冯其云 朱彤
本文利用中国2001-201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中国东、中、西部对外贸易就业效应的差异。并基于产出约束和资本约束模型中对外贸易对就业的不同影响路径,采用了固定效应静态面板数据模型及差分GMM和系统GMM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进口的就业效应具有区域差异性。进口对东部的就业产生显著负效应,但这种显著负效应在考虑资本变量后变为不显著,进口对中部就业产生显著的正向效应,西部的进口就业效应不显著。(2)出口对各地区的就业均为显著正向效应。
关键词:
对外贸易 就业 区域差异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钞小静 薛志欣 孙艺鸣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演进,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会给对外贸易升级带来更加突出的影响。本文从技术扩散视角出发,在贸易环节、竞争条件与要素流动的三维分析框架下阐释了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影响对外贸易升级的理论机理,并基于2004—2016年中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相对于互联网应用水平而言,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在推动对外贸易升级过程中具有更为明显的促进作用,并且该结果在经过一系列内生性处理之后依然成立。第二,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能够通过技术扩散效应推动对外贸易升级,尤其是在贸易环节的组织与要素流动的加速两个方面更为突出。第三,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对对外贸易升级存在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并且在长期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对本城市对外贸易升级的影响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第四,上述影响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异和城市异质性,尤其是2012年以后这一正向作用得到明显强化,且随着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这一正向激励也更为显著。
关键词:
新型数字基础设施 对外贸易升级 技术扩散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孙力军 盛文军
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发现:地方财政收入自治率、地方财政支出自治率、地方财政支出占比显著扩大了通货膨胀;贸易开放度、贸易非均衡度显著扩大了通货膨胀;地方财政收入自治率、地方财政支出自治率、地方税收管理分权度均显著促进了对外贸易发展;地方财政支出自治率、地方税收管理分权度导致了对外贸易的非均衡发展。由此表明,地方政府更多的财政自治权,将激励地方政府为增长展开竞争,扩大通货膨胀;为鼓励出口而采取的财政扶持和税收优惠政策,促进对外贸易发展,并导致贸易的非均衡发展,间接扩大了通货膨胀。
关键词:
财政分权 对外贸易 通货膨胀 省级面板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朱勤 周祥祥
数字贸易发展为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带来重要机遇和动力。文章测度了2013~2017年中国257个地级市数字贸易发展水平,以出口技术复杂度衡量全球价值链地位,研究了数字贸易对于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城市数字贸易发展显著促进了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门槛效应检验显示,该影响呈现边际递减的非线性特征。经过跨境电商试点政策多期DID检验及Bartik工具变量等检验,研究结果依然稳健。机制研究表明,城市数字贸易发展促进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的两条路径分别是技术创新和成本节约;相对于成本节约效应,技术创新效应需要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异质性检验表明,城市地理区位、所属城市群、城市层级的差异都会影响研究结果;对中国西部地区、稳定型城市群及四五线城市而言,数字贸易发展对于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的影响明显,说明数字贸易发展具有重要的普惠效应。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徐蔼婷 刘波
鉴于理论研究和经验证据无法为发展中国家出现的贸易开放与非正规就业规模同步扩张的现象提供一致解释,文章利用2000-2012年省级数据,从全国、区域和时期多个维度就贸易开放对非正规就业规模的影响进行了实证考察。从全国来看,贸易开放显著扩大了非正规就业规模,并且进口贸易对非正规就业规模的影响大于出口贸易对非正规就业规模的影响。从区域来看,内陆地区贸易开放对非正规劳动力的引致需求大于沿海地区。金融危机后,进口贸易对非正规就业规模的影响逐步小于出口贸易对非正规就业规模的影响。另外,经济发展水平、城乡收入差距和城镇失业率对非正规就业规模的作用也呈现区域性和阶段性特征。基于实证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张欣 崔日明
本文使用SITC(Ⅱ)四位数数据考察了中国1987年至2012年间对外贸易模式的变化特征。研究结论表明:2012年与1987年相比,中国总体对外贸易模式发生了实质性转变,动态性是中国对外贸易模式的主要特征。并且,其它(非农)初级产品对外贸易模式的动态性最强,大宗农产品、工业制成品对外贸易模式的动态性次之,高价值农产品对外贸易模式动态性最弱。这意味着中国的对外贸易模式不具有路径依赖和路径锁定特征,动态和演进的对外贸易模式理论更适合解释和指导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
关键词:
对外贸易模式 双向表 动态性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冯伟 李嘉佳
国际贸易不仅会受国家之间不同语言种类的影响,而且还会受一国之内不同语言表象即方言多样性的影响。本文借鉴Combes等(2005)和陈永伟(2016)所构建的引力模型,将方言多样性融进贸易方程中,从理论上考察方言多样性对于贸易开展的可能性影响,并利用我国1999—2015年28个省区市的数据,进一步详细地考察了方言多样性影响对外贸易的作用特征和内在机制。研究表明:方言多样性对各省区市的对外贸易具有稳健的抑制作用,且这种作用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和时间演变性,即在我国的中西部及南方地区,这种作用更为显著,而在时间上则呈现出正U型态势。进一步的作用机制分析表明,方言多样性会通过抑制人力资本积累和市场分工深化两个渠道对国际贸易产生不利的影响。本文不仅能丰富和深化语言对于贸易发展的学术研究,而且还能对我国方言迥异的各地区如何更好地开展国际贸易提供有益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
方言多样性 对外贸易 出口贸易 进口贸易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孙金彦 刘海云
基于2005-2013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从贸易依存度、贸易方式、外商直接投资不同来源地及不同投资行业等多个角度,分析了我国对外贸易、外商直接投资与城市碳排放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从贸易依存度的角度来看,我国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对碳排放均有扩大效应,其中出口贸易的碳排放效应大于进口贸易,且东部地区进出口贸易的碳排放效应均小于中西部地区;从贸易方式的角度来看,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对我国碳排放的影响均表现为扩大效应,且前者的碳排放效应小于后者;从外商直接投资不同来源地的角度来看,来源于港台地区和韩国、新加坡的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二氧化排放的增长均具有比较明显的正效应,而来源于欧美国家的外商直接投资的碳排...
关键词:
中国 对外贸易 外商直接投资 碳排放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赵晓霞
本文从机理研究和实证分析的角度分别考察了对外贸易、FDI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结构变化的影响。开放可通过需求偏好、技术进步或溢出、就业拉动等渠道影响居民收入结构的变化;对1979-2006年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对外贸易对农村居民收入结构没有明显影响,但FDI会引起其工资性收入比例的提高;对外贸易和FDI都会影响到城镇居民收入结构,不过效果相反,前者会显著提高城镇居民的工资收入比例,而FDI与之关系则表现为负相关。
关键词:
对外贸易 FDI 收入结构 工资性收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成本病”是否导致了“看病贵”?——来自中国省级层面的经验证据
长江经济带对外贸易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省级动态面板数据GMM方法
反补贴抑制了中国出口贸易吗?——来自产品层面数据的经验证据
国外贸易保护措施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的影响——来自企业层面的微观证据
贸易开放与区域收入空间效应——来自中国的证据
贸易便利化对中国相对出口结构的非对称性影响——来自产业层面的经验证据
中国的对外贸易盈余失控了吗——来自中国1995年1月到2007年10月月度贸易数据的证据
我国对外贸易就业效应的区域差异分析——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检验
贸易开放的结构效应是否加剧了中国的环境污染——基于地级城市动态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