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43)
- 2023(11618)
- 2022(10061)
- 2021(9334)
- 2020(8057)
- 2019(18612)
- 2018(18593)
- 2017(36212)
- 2016(19820)
- 2015(22681)
- 2014(23029)
- 2013(22940)
- 2012(21586)
- 2011(19599)
- 2010(20038)
- 2009(19119)
- 2008(19623)
- 2007(18301)
- 2006(16252)
- 2005(14781)
- 学科
- 济(86942)
- 经济(86821)
- 业(63554)
- 管理(56907)
- 农(47532)
- 企(42645)
- 企业(42645)
- 方法(36174)
- 数学(31186)
- 农业(31128)
- 数学方法(30849)
- 贸(24120)
- 贸易(24108)
- 财(23637)
- 易(23434)
- 业经(22598)
- 制(22078)
- 中国(21225)
- 地方(16903)
- 学(16258)
- 体(15356)
- 银(14224)
- 银行(14192)
- 务(13833)
- 财务(13794)
- 财务管理(13749)
- 行(13514)
- 融(13219)
- 金融(13215)
- 企业财务(12887)
- 机构
- 学院(296892)
- 大学(294704)
- 济(127988)
- 经济(125349)
- 管理(110309)
- 研究(101014)
- 理学(94214)
- 理学院(93220)
- 管理学(91640)
- 管理学院(91103)
- 中国(78922)
- 农(68126)
- 京(61682)
- 科学(60482)
- 财(59493)
- 农业(52640)
- 所(52632)
- 业大(49154)
- 江(47515)
- 中心(47378)
- 研究所(46983)
- 财经(46053)
- 经(41501)
- 经济学(38933)
- 北京(38427)
- 范(37285)
- 师范(36925)
- 州(36775)
- 经济学院(35322)
- 院(35114)
- 基金
- 项目(187786)
- 科学(146344)
- 研究(139317)
- 基金(135300)
- 家(117089)
- 国家(116029)
- 科学基金(98119)
- 社会(88303)
- 社会科(83307)
- 社会科学(83279)
- 省(74417)
- 基金项目(71648)
- 教育(63062)
- 自然(61550)
- 划(61142)
- 自然科(60040)
- 自然科学(60021)
- 自然科学基金(58958)
- 编号(58339)
- 资助(55094)
- 成果(48022)
- 部(42750)
- 重点(42129)
- 发(41122)
- 课题(39463)
- 制(39043)
- 创(38636)
- 农(36655)
- 性(36372)
- 国家社会(36328)
- 期刊
- 济(150484)
- 经济(150484)
- 研究(87868)
- 农(70021)
- 中国(62159)
- 学报(48186)
- 财(47522)
- 农业(47050)
- 科学(43029)
- 大学(37346)
- 管理(37310)
- 学学(35509)
- 融(31405)
- 金融(31405)
- 业经(28985)
- 教育(28550)
- 技术(25206)
- 业(23194)
- 财经(23108)
- 问题(22151)
- 经济研究(21978)
- 经(19821)
- 贸(19797)
- 版(17110)
- 国际(16962)
- 世界(16736)
- 技术经济(15474)
- 农村(15429)
- 村(15429)
- 农业经济(14532)
共检索到4584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孙定东
从外贸角度考察农民利益机制的形成,必须首先让农民作为农业生产的承担者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中获益,这是农民利益形成的根本性基础。其次,农业产出必须在流通中才能实现其价值,因此,必须促进农产品市场的完善与畅通,在进出口环节各有作为。但利益产生后的合理分配,需要建立维权组织保障农民利益的真正实现,并在和谐社会发展中建立社会性农民利益的保障体系,让农业作为一个产业、农村作为一个大的地区、农民作为一个群体和社会阶层,其利益在大的经济社会环境中得到保护,而政府应在其中发挥作用。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对外贸易 农民利益 形成机制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娟 刘钻石
本文基于2002~2008年一般贸易、加工贸易、保税仓库进出境货物和保税仓储转口货物四种贸易方式下的贸易结构和贸易条件,分析上海的对外贸易利益。研究发现,上海与六大贸易伙伴相互之间的贸易依赖程度不对等。上海进出口产品贸易结构已经高度化,双边贸易的主要产品集中,且表现出产业内贸易特征。四种贸易方式下,上海的价格贸易条件和收入贸易条件的变化趋势不尽相同,但是社会整体福利水平趋于提高,上海能够从对外贸易中获取贸易利益。上海商品出口贸易结构的高度化与价格贸易条件正相关,但是上海在不同贸易方式下获取贸易利益的水平不同。
关键词:
贸易方式 贸易结构 贸易条件 贸易利益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娟 刘钻石
基于2001-2008年一般贸易、加工贸易、保税仓库进出境货物和保税仓储转口货物4种贸易方式下的贸易结构和贸易条件,分析了我国的对外贸易利益。研究发现,我国与6大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依赖程度不对等。我国进出口产品贸易结构已实现了高度化,双边贸易的主要产品比较分散,表现出产业间贸易与产业内贸易并存的特征。4种贸易方式下,我国的价格贸易条件和收入贸易条件的变化趋势不尽相同,但是社会整体福利水平趋于提高,我国能够从对外贸易中获取贸易利益。我国商品出口贸易结构的高度化与价格贸易条件正相关,但是我国在不同贸易方式下获取贸易利益的水平不同。
关键词:
贸易方式 贸易结构 贸易条件 贸易利益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张自如 刘崇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焦军普
对外贸易的发展理应建立在国内区际贸易充分开展的基础上。国内区际贸易的开展对对外贸易利益的取得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的国内市场分割现象,使得国内区际贸易滞后于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并制约了对外贸易利益最大化的实现。本文的政策结论是通过加快改革逐步实现国内经济市场化和一体化以提高外贸利益。
关键词:
区际贸易 国内市场 对外贸易 贸易利益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杨宝昌
根据英国19世纪的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的理论:两国之间,只要存在着比较成本的差异,进行贸易就可以使两国均获得利益。这当然还得附加一些其它的假设条件,如完全竞争的市场、固定的平均成本等等。以后的许多经济学家扩充和发展了李嘉图的理论,使之普遍地适用于世界多国贸易更复杂的情形。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文治 陆建明 刘琳
文章运用环境MRIO模型测算和比较了中国与36个国家(或地区)之间的贸易隐含碳排放余额和增加值贸易余额,全面揭示了贸易所带来的利益与碳排放的关系。主要结论包括:首先,总体来看中国历年贸易隐含碳排放和增加值贸易都为顺差,且呈同步递增趋势,表明中国是碳排放净移入国的同时也是净贸易利益的获得者。其次,中国对26个国家(或地区)的贸易隐含碳排放和增加值贸易呈现双顺差,其中对台湾地区和印尼呈现双逆差,与上述国家(或地区)双边贸易引致的碳排放净流入(或流出)与贸易净利益(或损失)之间呈现互补关系;中国对俄罗斯和印度的增加值贸易顺差而贸易隐含碳排放逆差,使中国获得贸易利益和环境改善的双重收益;对德国等6国的...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赵宁
加快农产品对外贸易发展是深化对外开放,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应有之义。“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有利于缓解中西部地区的区位劣势,为我国内陆地区农产品对外贸易提供新的平台。实证结果显示,“一带一路”倡议以及中欧班列的开通有利于促进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规模的增长,对内陆省份的边际影响更强,并且具有显著空间正向溢出效应,从而优化农产品对外贸易开放格局。因此,要借助“一带一路”发展契机,进一步深化我国与沿线国家的农产品贸易合作,补足基础设施短板,加强省域空间联动,持续形成农产品对外贸易竞争力。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农产品 对外贸易 空间协同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邓光娅
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经济需要中国对外贸易具有可持续性,作为全球制造业产品的出口大国,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出口替代,一味依靠传统的劳动力比较优势的贸易模式是不具备可持续性的,必须创造出具有内生性的比较利益优势。本文经过再推导引力模型建立了中国对外贸易比较优势的分解式,分解出基于规模经济报酬递增的内生比较利益优势和基于传统贸易理论的外生比较利益优势。用中国和26个OECD国家2005-2009年SITC项下ITEM7的数据做了实证检验,论证了中国对外贸易存在两种比较利益优势,提出扩大内需有利于培育内生比较利益优势、推动中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钟慧中
本文试对对外贸易研究中的一些数量分析方法作一粗浅的探讨。 一、对外贸易比较优势研究中的数量方法 比较优势理论是对外贸易(国际贸易)理论的重要基础,一国对外贸易比较优势的存在是其参与国际分工并在国际交换中取得比较利益的前提。根据大卫·李嘉图比较优势的理论,衡量各国产品比较优势的方法可以有两种: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陈凌
本文以国际贸易动态利益的一般分析为依据,指出了对外贸易对于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并对我国的对外贸易战略选择问题加以探讨。
关键词:
国际贸易 动态利益 对外贸易战略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文春玲 张晓婉 田志宏
挪威农产品贸易和对外贸易政策都具有其独特之处,中国—挪威自由贸易区(简称中挪自贸区)的谈判,将会促进中挪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现实问题。本文分析了挪威农产品对外贸易的特征和农业贸易政策,探讨了中挪农产品贸易特征及进出口商品结构互补性,对中挪农产品贸易作出了判断。研究结果表明,挪威农产品出口结构单一,水产品是其主要的出口产品;挪威是世界农业贸易保护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不利于贸易伙伴国的农产品出口挪威市场;中国从挪威进口的农产品结构较为单一,出口农产品结构多样化,部分敏感农产品应予以重点关注;双边农产品贸易结构互补性不强,其中中国出口挪威的干豆和药材具有出口潜力。
关键词:
中挪农产品贸易 互补性 贸易政策 自贸区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程博一 田志宏
阿根廷是世界农产品生产与出口大国,也是中国最主要的农产品进口来源国之一。本文在把握阿根廷农产品对外贸易特征的基础上,对中阿农产品双边贸易现状及各自农产品的相对贸易优势进行了分析,就双边农产品贸易的发展趋势作出判断。结果表明,阿根廷农产品对外贸易发展迅速且一直处于顺差地位,进出口市场和产品结构非常集中;中国从阿根廷进口的农产品结构单一,以大豆和豆油为主;阿根廷农产品相较中国农产品具有极强的贸易优势。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杨涛
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环境规制的差异对贸易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当环境规制相对变得更严时,“环境规制的成本贸易效应”发生作用,中国会进口更多的污染密集型产品;当环境规制变得相对较松时,中国会向发达国家出口更多的污染密集型产品。然而,由于世界各国都有加强环境管制的趋势,再加上“波特假设”的存在以及“环境规制的创新贸易效应”发挥作用,适当的加强环境管制虽然可能会增加污染密集型产品的进口,但是也能够有效地促进本国商品的出口,从而带来收益。
关键词:
环境规制 成本贸易效应 创新贸易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