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786)
2023(18715)
2022(16076)
2021(15151)
2020(12629)
2019(29343)
2018(28807)
2017(54397)
2016(29158)
2015(33157)
2014(32949)
2013(32489)
2012(30060)
2011(27153)
2010(26928)
2009(24930)
2008(24411)
2007(21052)
2006(18593)
2005(16624)
作者
(83054)
(69703)
(68831)
(65750)
(44334)
(33238)
(31427)
(27334)
(26444)
(24525)
(23572)
(23406)
(22059)
(21911)
(21385)
(21336)
(20606)
(20253)
(19821)
(19784)
(17301)
(16936)
(16619)
(15839)
(15517)
(15506)
(15108)
(15012)
(14042)
(13562)
学科
(133837)
经济(133708)
管理(83971)
(77467)
(63950)
企业(63950)
方法(57440)
数学(49925)
数学方法(49259)
中国(34299)
(31586)
(30270)
(28925)
贸易(28908)
(28056)
地方(27449)
业经(27240)
(26530)
(22002)
农业(21140)
理论(19430)
(19259)
环境(18739)
(18400)
财务(18321)
财务管理(18278)
(18072)
金融(18070)
(18010)
银行(17966)
机构
大学(419593)
学院(414927)
(179548)
经济(176061)
管理(162861)
研究(144309)
理学(140938)
理学院(139398)
管理学(136877)
管理学院(136145)
中国(109334)
(89544)
科学(86139)
(79335)
(71624)
中心(65149)
研究所(65124)
财经(63556)
(63264)
业大(59214)
(58883)
(57956)
北京(56870)
经济学(55119)
(53832)
师范(53350)
(52640)
经济学院(49472)
农业(49234)
(47603)
基金
项目(280890)
科学(221389)
基金(206337)
研究(204806)
(179807)
国家(178406)
科学基金(153436)
社会(131306)
社会科(124606)
社会科学(124572)
基金项目(108378)
(105985)
自然(98919)
自然科(96678)
自然科学(96656)
自然科学基金(94931)
教育(93443)
(89752)
资助(85872)
编号(82229)
成果(66516)
(62772)
重点(62529)
(59656)
(57696)
课题(55722)
国家社会(55182)
教育部(54325)
创新(53946)
科研(53665)
期刊
(196404)
经济(196404)
研究(126144)
中国(78574)
学报(64436)
管理(61394)
(60852)
科学(59728)
(56890)
大学(49973)
学学(46801)
教育(42354)
农业(39820)
技术(36978)
(34861)
金融(34861)
经济研究(33009)
财经(31483)
业经(29103)
(27158)
问题(25727)
(25421)
国际(22961)
图书(21918)
(21459)
技术经济(21403)
世界(20768)
统计(20333)
理论(19631)
科技(18680)
共检索到6239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谢建国  吴国锋  
采用1978年-2011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文章研究了对外贸易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外贸易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但这种影响存在区域差异,其中,对外贸易对西部地区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最大,中部次之,而东部最小;文章的结果同时显示,基础设施与人力资本的提高显著地促进了中国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而FDI对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作用具有非线性效应。文章的结果表明,继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扩大对基础设施与人力资本的投资仍然是广大中西部地区提高生产效率的有效途径。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吴国锋  谢建国  
本文基于1978-2012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研究了对外贸易对中国的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结果显示,对外贸易使中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并且,出口和进口贸易对中国劳动收入份额的提高均起抑制作用。这是因为:一方面,中国的出口贸易模式背离了自身的比较优势,出口产品以资本密集型产品为主;另一方面,以资本密集型中间产品进口为主的加工贸易加剧了中国的结构性失业。同时,中国的劳动和资本要素呈互补关系,因此,提高资本密集度、鼓励创新、促进生产技术进步对提高中国劳动收入份额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小宇  刘永富  周锦岚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背景下,准确识别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联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选取1952~2018年的年度样本数据,并通过构建非线性自回归分布滞后(NARDL)模型和具有随机波动率的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SVTVP-VAR)模型测度进口、出口贸易和经济增长的长期非线性协整关系和短期动态关联机制。实证结果表明:第一,在长期均衡视角下,出口、进口贸易和产出具有显著的非线性协整关系,其中出口、进口贸易增加对产出的拉动作用小于其下降带来的抑制作用,并且出口贸易对产出的促进作用大于进口贸易。第二,在短期动态视角下,出口贸易上涨冲击在整个样本区间内对产出具有逐渐衰减的正向拉动效应,而进口贸易上涨冲击对产出起初具有正向促进效应,随后快速转为负向抑制效应,最后渐进地转为正向拉动效应。第三,在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和2008年爆发美国金融危机等重要时间点上,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表现出逐渐减弱的拉动效应,而进口贸易表现出稳步增加的促进效应。因此,为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增长,中国应继续实施对外贸易结构优化升级战略,同时也应坚定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扩大内需战略,以创新驱动代替过去的要素驱动,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逐步告别传统的发展模式,实现中国经济转型升级。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黄卫平  陈能军  钟表  
版权贸易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否为服务贸易强国的重要指标。以1998—2010年全国26个省市版权输出和输入数据为样本,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版权贸易在经济增长中发挥的作用,结果表明:版权输出和输入都对经济增长发挥了正向作用,其中版权输出的作用大于版权输入的作用。另外,由版权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发现中国版权贸易竞争优势较弱,且国内地区差异很大。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赵伟  何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差距的不断扩大引起了各方面的普遍关注。本文运用Shorrock的分解方法分析对外贸易对中国日益扩大的省际经济增长差距的影响,发现1978-2005年对外贸易对省际经济增长差距拉大的贡献率为33.77%。接下来,本文将对外贸易影响地区经济增长差距的机制归纳为乘数机制、技术扩散机制、集聚机制和竞争机制。最后,本文指出缩小各地区对外贸易发展水平上的差异有利于平衡地区经济增长差距,促进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年康  汪云桥  陈逢文  
笔者基于1993年~2008年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了FDI和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研究凸显以1999年为断点的阶段性差异。全样本回归结果显示FDI流入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而对外开放度的提高抑制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改进;以1997年为断点的分时期回归结果显示在1999年后对外开放度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的影响效果在削弱,而FDI的影响效果较为稳定;分区域的回归结果显示中部地区FDI和对外开放度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孙永强  万玉琳  
笔者利用1978年~2008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对中国进出口贸易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外贸易是影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从整体来看,在1978年~2008年期间,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导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但是,不同时期贸易对全国以及三大区域的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程度、影响方向和显著性都不相同。出口和进口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也有差异,而进口对全国以及三大区域的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比出口更大。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曾璐璐  
基于2001~2012年中国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检验了金融发展水平在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增长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以及影响对外贸易的不同融资渠道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显示:银行信贷和外商直接投资作为中国金融市场的主要融资渠道,对经济增长和对外贸易具有明显互动关系,外商直接投资可以放大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而银行信贷可能由于过多流向低效国企而削弱这种正向作用;融资渠道的相互作用在不同地区的表现不同,在信贷依赖型地区,银行信贷与外商直接投资是相互替代关系,在外资依赖型地区,二者存在互补关系。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杨小玲  杨建荣  
金融发展与对外贸易对一国就业增长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利用1997—2009年中国31个省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金融发展、对外贸易及二者之间的交互效应对就业增长的影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小斌  邵燕斐  
基于1995~2011年省级面板数据,分别以总二氧化碳、碳强度作为碳排放指标,探讨经济增长、对外贸易与碳排放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对外贸易对碳排放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其提高了CO2排放量,加剧了环境能源压力。(2)经济发展水平与CO2总排放量之间呈倒U型关系,中、西部地区更为明显,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成立。(3)对外贸易对我国CO2排放具有地区与时间差异。在实证分析基础上,提出相应政策措施,即政府要转变传统的高消耗、高排放、低附加值的出口贸易方式,将经济增长点逐步转移到主要依赖内需驱动的轨道;降低传统高碳行业出口比重,改善低附加值商品出口结构,产现产业结构调整与出口企业转型升级。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毛中根  洪涛  
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基于中国31个省(市、区)1985-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政府消费、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年末在岗职工人数数据,运用面板数据的变截据和变系数相关模型对政府消费的增长效应进行计量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在全国层面上政府消费的系数为4.656;在省(市、区)层面上,各地方政府消费的系数均大于零,但区域间存在显著差异。财政支出方式应逐步实现从政府投资向政府消费转变,并调整政府消费的内部结构、城乡结构和地区结构。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尹锋  李慧中  
建设用地为经济活动提供了场所和空间,作为一种政府控制的稀缺资源,它通过影响投资增幅进而间接的影响经济增长。我国近几年建设用地规模的快速扩张在引起资本存量增加的同时,也导致资本产出比率的上升,因此对经济增长的最终贡献非常小。其中的原因可能有四个:(1)建设用地过度扩张刺激起来的投资在总量上是过度的;(2)建设用地刺激的投资使得经济资源集中到楚筑投资上,挤占了机器设备的更新改造,不能反映技术进步的要求;(3)建设用地刺激的投资使得城市化和工业化主要依赖外延式扩张的道路,不能充分利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积聚效应;(4)政府低价供应土地的行为降低了土地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因此,政府严格土地管理的政策并不一...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杨俊  李之民  周曦冉  
从结构、稳定性、可持续性和福利4个方面构建了经济增长质量指数指标体系。利用2001—2012年中国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GMM方法实证研究了金融结构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来看,直接融资的发展能提升经济增长质量;从分项指标来看,直接融资在改善经济增长结构和经济增长可持续性方面的作用优于间接融资,但间接融资在提升经济增长福利方面的作用更好;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发展都在一定程度加剧了经济波动。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葛扬  丁奕  
文章基于1994年~2008年的全国数据,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OLS模型参数估计、SVAR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计量方法进行实证分析。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兵兵  
本文在总结现有的进出口贸易与GDP增长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运用CF滤波分析、PEARSON相关检验、偏相关分析及构建的关于中国GDP增长的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了出口总额、进口总额、进出口总额及净出口总额与中国GDP增长的关系。得出如下结论:(1)4类指标中与GDP序列在增长趋势的相关性和周期波动的一致性程度上由高到低依次是出口总额、进出口总额、出口总额,而净出口总额同GDP序列的趋势的相关性和周期波动的一致性是最差的;(2)偏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PEARSON相关检验存在伪显著相关关系,真正与中国GDP增长有显著相关关系的只有出口总额。(3)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只有出口总额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