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33)
- 2023(11381)
- 2022(9852)
- 2021(9176)
- 2020(7537)
- 2019(17610)
- 2018(17404)
- 2017(34093)
- 2016(18409)
- 2015(20484)
- 2014(20366)
- 2013(20148)
- 2012(18357)
- 2011(16450)
- 2010(16233)
- 2009(14790)
- 2008(14235)
- 2007(12259)
- 2006(10638)
- 2005(9175)
- 学科
- 济(74969)
- 经济(74895)
- 管理(54053)
- 业(51775)
- 企(43101)
- 企业(43101)
- 方法(36547)
- 数学(31991)
- 数学方法(31690)
- 财(19187)
- 中国(19155)
- 农(18891)
- 学(16499)
- 业经(15877)
- 地方(14488)
- 环境(13776)
- 贸(13363)
- 贸易(13358)
- 务(12975)
- 易(12969)
- 农业(12962)
- 财务(12917)
- 财务管理(12902)
- 企业财务(12334)
- 技术(12071)
- 和(11749)
- 理论(11712)
- 制(11241)
- 划(11141)
- 融(10156)
- 机构
- 大学(262158)
- 学院(259517)
- 管理(108138)
- 济(104173)
- 经济(102036)
- 理学(94992)
- 理学院(94017)
- 管理学(92485)
- 管理学院(92043)
- 研究(84481)
- 中国(60087)
- 京(54732)
- 科学(52856)
- 财(45892)
- 所(41592)
- 农(40336)
- 业大(40076)
- 研究所(38346)
- 财经(38150)
- 中心(37581)
- 江(35141)
- 经(34863)
- 北京(34404)
- 范(33458)
- 师范(33184)
- 农业(31740)
- 院(31119)
- 经济学(30856)
- 州(28925)
- 财经大学(28731)
- 基金
- 项目(185935)
- 科学(146854)
- 基金(136466)
- 研究(135052)
- 家(118733)
- 国家(117759)
- 科学基金(102050)
- 社会(85364)
- 社会科(81014)
- 社会科学(80989)
- 基金项目(73743)
- 省(71733)
- 自然(67609)
- 自然科(66052)
- 自然科学(66038)
- 自然科学基金(64838)
- 教育(61311)
- 划(60582)
- 资助(55650)
- 编号(54753)
- 成果(42884)
- 部(41130)
- 重点(40979)
- 创(38863)
- 发(38857)
- 课题(36480)
- 创新(36139)
- 科研(35569)
- 教育部(35495)
- 大学(34959)
- 期刊
- 济(107453)
- 经济(107453)
- 研究(74162)
- 中国(43167)
- 学报(41302)
- 科学(38308)
- 管理(37803)
- 农(35685)
- 财(33063)
- 大学(31219)
- 学学(29474)
- 教育(26486)
- 农业(25529)
- 技术(21390)
- 融(18866)
- 金融(18866)
- 财经(17762)
- 业经(17179)
- 经济研究(17054)
- 经(15045)
- 问题(14379)
- 图书(13325)
- 业(13156)
- 科技(13040)
- 理论(12987)
- 技术经济(12754)
- 实践(12010)
- 践(12010)
- 资源(11700)
- 现代(11579)
共检索到3613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薛军 苏二豆 王自锋
对外绿地投资的就业效应既为我国就业创造、缓解就业矛盾提供了新视角,也为企业"走出去"战略提供了一个值得重视的考量指标。对外绿地投资的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不同投资东道国对母国就业影响存在异质性,需要细分研究。利用2009-2015年中国A股上市非金融类企业的微观数据,结合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双重差分法的实证研究表明四点:一是绿地投资对母国有明显的"就业创造效应";二是这种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先上升后下降,呈现倒"U"形;三是投资次数越多,对母国就业的正向促进作用越大;四是分样本检验发现,与没有出口经验的企业相比,有出口经验的企业绿地投资后对母国就业的影响更大,与投资中低收入国相比,投资中高收入国的"就业创造效应"更明显,与制造业相比,投资非制造业更能促进母国就业水平提升。建议在选取对外绿地投资行业时,结合国内产业结构优化的实际,综合考虑技术市场和就业等因素的影响,以求真正促进母国经济质量的提升。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郑毓铭 薛军
本文基于2003—2019年全球71个国家的数据,系统考察母国工业智能化与制造业对外绿地投资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一国工业智能化水平的提高显著促进了制造业对外绿地投资。这一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因果识别检验后仍然显著。机制检验结果表明,生产率、市场需求是工业智能化影响制造业绿地投资的重要渠道。进一步研究发现,工业智能化的制造业对外绿地投资促进效应还会传导至产业链的上下游行业。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当母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来源行业生产成本较高、投资目的国市场规模较大以及母国与投资目的国地理距离较小时,母国工业智能化对制造业对外绿地投资的促进效应更强。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马光明 郭东方
进入21世纪以来,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金额及占比开始显著上升,其对母国国内制造业就业的影响不容忽视。理论上,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可能基于替代效应与刺激效应对母国制造业就业产生正负两方面影响。本文利用35个OECD国家2003—2017年以及10个非OECD国家和地区2005—2018年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了不同发展阶段国家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占GDP比重与母国制造业就业的相关性,发现对于OECD国家而言,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强度对于母国制造业就业人数占比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影响;而对于非OECD国家和地区而言,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会直接显著减少国内制造业就业人数占比;针对OECD国家不同时间段的滚动回归发现,2003—2017年OECD国家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正向促进效应越来越小;而在制造业不同子行业层面,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显著降低了母国相应制造业子行业就业比重,而石化制药、机动车辆等技术/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则增加了母国相应子行业的就业比重。中国在扩大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同时也须注意其对国内就业市场的冲击。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丹 倪超君 张洪振
OFDI对母国就业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从资本、产品市场和企业异质性视角出发,探讨了OFDI对母国就业的影响机理,并进一步分析其制约因素。研究发现,OFDI不仅能直接通过影响母国资本和产品市场对就业产生直接影响,还能通过对小微企业的发展,间接影响我国的就业水平,但其净效应尚不确定。在此之上,文章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姜亚鹏 王飞
出于进一步优化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结构之目的,文章分析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母国就业效应的区域差异。经过对中国全国范围内及各省(市、区)对外直接投资的母国就业效应的检验,结果证实:在长期内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就业间正相关,而最近8年各省(市、区)对外直接投资的母国就业效应存在一定差异,其中"一线城市"及沿边省份呈微弱负相关,其余省份为正相关。文章提出应针对不同区域采取有针对性的对外直接投资政策,并加强适龄劳动力可就业能力培养,以进一步减小对外直接投资母国就业效应区域差异。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母国就业效应 区域差异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余官胜 王玮怡
对外投资对母国国内就业的影响不仅关系到对外投资战略的推进,也关系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文章致力于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研究我国对外投资对国内就业的影响方式。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发现,当对外投资规模较小时不利于就业;而达到一定规模后,对外投资能起到促进就业的作用;但是当对外投资规模过大时却又会减少就业。针对我国对外投资尚未达到过大规模的现状,利用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对外投资对就业的影响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验证了之前的理论分析。研究结论意味着我国政府应通过推动对外投资的发展以促进就业。
关键词:
对外投资 国内就业 动态面板数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海云 李敏
本文选用2004~2013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除西藏外)面板数据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母国碳排放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OFDI增加了我国的碳排放量,即OFDI每提高1%,人均CO2排放量增加0.012%左右。但此种效应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即OFDI对中部地区碳排放增加效应明显高于西部,而东部地区碳排放效应为负且不显著;与此同时,经济规模、产业结构、技术水平、能源消费结构对我国碳排放量均产生显著影响。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碳排放 母国效应 地区差异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聂飞 刘海云
构建包含OFDI因素的制造业集聚决定模型,运用20032013年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参数估计,对中国制造业集聚的影响路径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发现,OFDI的规模经济效应和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对中国制造业产值区位熵和Krugman专业化系数有着显著正向影响。分区位看,东部地区OFDI能带来资本存量和研发投入增加,制造业集聚效应更为明显;分行业看,OFDI能通过增强资本禀赋以及自主创新禀赋对我国技术密集型制造业集聚程度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最后,提出相应对策。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聂飞 刘海云
构建包含OFDI因素的制造业集聚决定模型,运用2003~2013年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参数估计,对中国制造业集聚的影响路径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发现,OFDI的规模经济效应和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对中国制造业产值区位熵和Krugman专业化系数有着显著正向影响。分区位看,东部地区OFDI能带来资本存量和研发投入增加,制造业集聚效应更为明显;分行业看,OFDI能通过增强资本禀赋以及自主创新禀赋对我国技术密集型制造业集聚程度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最后,提出相应对策。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嘉 张元庆
对外直接投资在促进母国技术进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认为其作用机理包含三个方面:一是促进母国技术创新投入,二是提升母国技术创新效率,三是反向技术溢出。这三方面的作用机理又各自涵盖了若干效应。此外,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不是单期的而是循环的。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技术进步 作用机理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庞磊
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与绿地投资两种对外直接投资方式(OFDI)与母国技术进步的关系进行横纵两向比较与探讨分析,结果显示:企业海外并购技术转移度低于绿地投资技术转移度,因而企业海外并购获得的逆向技术溢出包括研发资金溢出与人力资本溢出均高于绿地投资的溢出效应,企业海外并购与绿地投资对母国技术进步均有促进作用。同时,受到母国研发资金投入与人力资本存量约束,二者分别为企业海外并购与绿地投资设立了最低与最高"门槛值",企业海外并购数量超过最低"门槛值"与绿地投资低于最高"门槛值"均会带动母国技术进步,反之两者都抑制母国技术进步。因此,中国应提高对外直接投资中企业海外并购份额,以提高技术进步程度。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琴
文章运用2000—2019年的数据,基于STIRPAT模型,实证研究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对外直接投资并没有降低母国的碳排放规模,反而对碳排放规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分解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效应、产业结构效应和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发现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通过规模效应拉动母国碳排放,产业结构效应和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可以降低碳排放。通过对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分类实证研究发现,三类产业的对外直接投资碳排放效应都为正,说明对外直接投资没有降低国内的碳排放,但是影响系数存在较大差异。研究结论具有一定的政策含义。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碳排放 规模效应 制造业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力 庞辰晨
本研究基于1999-201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母国环境效应。基于联立方程及情景模拟的结果显示:①对外直接投资对规模、结构与技术的影响机制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此外,规模、结构与技术对工业污染的影响机制也同样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基于传导机制与终端影响的区域异质性,采用区域模型比采用全国模型更加合理;②对外直接投资对区域环境影响充满了不确定性,有赢家,有输家,也有许多地区输赢参半。其中,受益地区往往为经济发达地区(比如,华东),受损地区往往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比如,东北)。然而,赢者,其受益机制各有不同;输者,其受损机制也截然有异。③综合看来,对外直接投资产生积极母国环境...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兴 李京晓
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的技术进步效应是国际经济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我国"走出去"战略中最值得关注的效应之一。文章从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出发,阐释了其对技术进步的影响机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对外直接投资对技术进步能产生反向溢出效应,但促进作用尚不显著,并且对外直接投资的技术进步效应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充分利用对外直接投资实现我国的技术进步,关键是要提高我国自身的技术吸收能力和自主研发能力。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琴
文章运用2000—2019年的数据,基于STIRPAT模型,实证研究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对外直接投资并没有降低母国的碳排放规模,反而对碳排放规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分解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效应、产业结构效应和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发现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通过规模效应拉动母国碳排放,产业结构效应和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可以降低碳排放。通过对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分类实证研究发现,三类产业的对外直接投资碳排放效应都为正,说明对外直接投资没有降低国内的碳排放,但是影响系数存在较大差异。研究结论具有一定的政策含义。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碳排放 规模效应 制造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