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73)
2023(11520)
2022(9973)
2021(9330)
2020(8316)
2019(19358)
2018(18941)
2017(37251)
2016(19917)
2015(22636)
2014(22610)
2013(22348)
2012(20253)
2011(17762)
2010(17661)
2009(16424)
2008(16422)
2007(14538)
2006(12156)
2005(10578)
作者
(55415)
(46648)
(46461)
(44134)
(29580)
(22478)
(21416)
(18185)
(17391)
(16379)
(15633)
(15503)
(14520)
(14454)
(14444)
(14354)
(14323)
(13867)
(13392)
(13251)
(11399)
(11350)
(11172)
(10613)
(10495)
(10361)
(10299)
(10192)
(9249)
(9227)
学科
(83175)
经济(83098)
(65471)
管理(64865)
(56873)
企业(56873)
方法(45237)
数学(40491)
数学方法(40030)
(28726)
(20597)
财务(20551)
财务管理(20512)
(20246)
企业财务(19653)
中国(17682)
业经(16854)
(14933)
贸易(14928)
(14698)
(14541)
(14160)
地方(13734)
技术(13666)
农业(13647)
(12590)
理论(12324)
(11645)
(11192)
环境(11160)
机构
大学(283737)
学院(283196)
(118011)
管理(117214)
经济(115760)
理学(102962)
理学院(102008)
管理学(100326)
管理学院(99808)
研究(83996)
中国(64030)
(56820)
(56620)
科学(50285)
财经(45954)
(42585)
(41806)
业大(41233)
中心(40774)
(40529)
(39880)
研究所(36768)
经济学(36023)
北京(34559)
财经大学(34390)
农业(33723)
(33223)
经济学院(32889)
师范(32847)
商学(31861)
基金
项目(193986)
科学(154515)
基金(143897)
研究(139994)
(124313)
国家(123319)
科学基金(108170)
社会(90040)
社会科(85597)
社会科学(85570)
基金项目(77178)
(75610)
自然(71754)
自然科(70195)
自然科学(70176)
自然科学基金(68963)
教育(65996)
(63645)
资助(58996)
编号(56459)
成果(44563)
(44344)
重点(43170)
(41394)
(39844)
教育部(38825)
创新(38598)
科研(38360)
人文(37950)
课题(37243)
期刊
(118136)
经济(118136)
研究(75967)
(47708)
中国(44917)
管理(41381)
学报(41267)
科学(37982)
(36377)
大学(31828)
学学(30387)
技术(25536)
农业(24697)
教育(23477)
(22614)
金融(22614)
财经(22474)
经济研究(19387)
业经(19260)
(19130)
问题(16101)
财会(15436)
技术经济(14739)
统计(14446)
(13888)
(13706)
(13675)
商业(13052)
理论(12976)
(12971)
共检索到3930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魏凡  黄远浙  钟昌标  
运用20042007年工业企业数据库和境外企业(机构)投资名录,将对外直接投资速度引入国际投资理论体系中,从吸收能力视角出发,重点考察投资速度对母公司绩效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对外直接投资速度对母公司生产率的调节作用呈现"倒U型";(2)对外直接投资速度对不同所有制企业生产率的调节作用大体一致,但对国有企业生产率的调节作用要弱于非国有企业;(3)吸收能力负向影响投资速度与母公司生产率间的"倒U型"关系,这一点在分样本回归中也得到了证明。政府制定政策时要调控海外投资速度,不同类型企业监管力度和方向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尹东东  张建清  
本文利用我国2003-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借助GMM估计法,分析了我国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现阶段积极的逆向溢出效应尚未显现。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检验了表征吸收能力的各因素对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国内研发投入、人力资本、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基础设施、金融发展规模对于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实现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分区域检验时则表现出明显差异,东部地区的国内研发投入、对外开放程度、基础设施和金融发展规模促进了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实现;中部地区能够促进产生逆向溢出效应的因素则限于对外开放程度、基础设施和金融发展规模;而西部地区只有金融发展规模和金...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乾  钟昌标  黄远浙  
基于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交互模型探讨OFDI对中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进一步构建门槛模型考察区域吸收能力如何影响OFDI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从全国层面看,OFDI显著提升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环境规制正向调节二者之间关系;从分样本看,OFDI显著提升了东部地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环境规制正向调节两者之间的关系,而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运用面板门槛检验环境规制、金融发展和人力资本在OFDI对GTFP影响中的非线性门槛效应,检验显示环境规制水平、金融发展水平和人力资本水平均存在显著的单门槛效应。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乾  钟昌标  黄远浙  
基于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交互模型探讨OFDI对中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进一步构建门槛模型考察区域吸收能力如何影响OFDI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从全国层面看,OFDI显著提升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环境规制正向调节二者之间关系;从分样本看,OFDI显著提升了东部地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环境规制正向调节两者之间的关系,而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运用面板门槛检验环境规制、金融发展和人力资本在OFDI对GTFP影响中的非线性门槛效应,检验显示环境规制水平、金融发展水平和人力资本水平均存在显著的单门槛效应。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蔡冬青  周经  
本文利用国际面板数据对投资母国对外投资反向技术外溢的吸收能力进行了实证考察。实证结果发现:以人力资本、研发投入、技术基础设施以及金融发展为衡量指标的母国吸收能力对反向技术外溢具有强化作用,在母国对外投资规模不变时,这些指标对母国技术进步具有正向贡献。同时,非线性回归结果发现,反向技术外溢对母国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具有"门槛效应",即母国吸收能力达到"门槛值"时,反向技术外溢才会促进母国技术进步,否则这种效应不会显现,甚至反而为负。实证结果还发现:投资母国与东道国的技术差距并非"越大越好",较大的技术差距必须具有更强的母国吸收能力与之相适应,否则母国难以吸收这种反向技术外溢。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阚大学  
文章利用2003-2008年度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实证研究了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吸收能力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反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一是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存在对外直接投资反向技术溢出效应,但该效应均较小;二是东部地区制约对外直接投资反向技术吸收能力的主要因素是人力资本相对不足;三是中部和西部地区制约对外直接投资反向技术吸收能力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开放度和金融发展水平低。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朴英爱  于鸿  周鑫红  
在分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机制的基础上,采用2003—2019年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在全国范围尚未显现,但研发投入强度、人力资本水平、与东道国技术差距、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水平以及政府支持研发力度等表征母国吸收能力的影响因素能够显著促进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在全国范围内扩散。分地区检验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显著,并且除金融发展水平外,其他吸收能力因素均显著促进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实现,其中人力资本水平的贡献程度最大。东部地区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及其先进技术吸收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在全国范围内的显现。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对外直接投资未对本地区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影响,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尚未显现,除东北地区对外开放水平外,其他地区吸收能力因素均未对本地区逆向技术溢出产生积极影响。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赖明勇  包群  彭水军  张新  
通过构建基于中间产品种类扩张型的内生增长模型,本文证实了技术吸收能力对技术外溢效果的决定作用,利用我国1996—2002年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进行估计的结果支持了这一结论。进一步实证表明,东部地区人力资本投资相对滞后制约了技术吸收能力,而中西部地区提高技术吸收能力的关键是增强经济开放度。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杏  施国庆  
首先论述了技术外溢产生的途径,然后从吸收的角度分析了影响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外溢的因素,最后利用中国1988~2004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等教育的人力资本、出口依存度、研发投入、产业聚集对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外溢的吸收能力有正向作用。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杏  
东道国的吸收能力是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外溢实现的关键;文章论述了技术外溢的产生途径;对中国29个地区面板数据的平稳性进行检验,从东道国吸收能力的角度分析影响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外溢的因素:人力资本、经济开放度、基础设施等。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高等教育和高中教育的人力资本、基础设施建设和外商直接投资相结合对技术外溢的吸收能力有正向作用,而对外贸易和初中、小学的人力资本尚未构成对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外溢的促进作用。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刘宏  赵恒园  李峰  
利用2003—2016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门限回归模型,从吸收能力视角实证考察了对外直接投资对地区创新产出的影响。研究发现,对外直接投资对创新产出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其中,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对外直接投资对创新产出的影响显著为正,东北部地区并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研发投入强度和资本密度2个吸收能力因素在对外直接投资对地区创新产出影响中存在双重门限效应,技术差距和市场化程度存在单一门限效应,且在研发投入强度、资本密度、市场化程度特征值跨越相应门限值,技术差距特征值低于相应门限值时,对外直接投资的正向影响效应明显加强。同时,各地区吸收能力因素特征值与相应门限值的距离存在显著差异,大部分地区的资本密度特征值已跨越了相应门限值、技术差距特征值也已低于相应门限值,但部分西部和东北部地区的研发投入强度及市场化程度特征值仍处于门限值以下。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春应  
基于母国吸收能力视角,利用我国1991~2007年的相关数据,考察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我国OFDI存在正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R&D人员和科技活动人员等高技术人才、经济开放度、高技术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是我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实现的重要吸收影响因素,而R&D经费投入、专业技术人员、金融发展、经济发展水平、社会资本尚未对我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产生促进作用。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余官胜  
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其能否促进国内技术创新是当前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从吸收能力视角出发通过机理分析和模型构建阐述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国内技术创新的正反传导途径,研究结果表明:当吸收能力较弱时,对外直接投资不利于国内技术创新;只有当吸收能力较强时,对外直接投资才能促进国内技术创新。此外,本文利用各地区人均GDP衡量综合吸收能力,通过面板数据回归验证了理论推断,并构建计数模型对实证研究的稳健性进行了检验。进一步地,考虑到技术创新过程存在规模经济的特征,本文通过分位数回归模型发现技术创新和吸收能力存在互补关系,表明技术创新本身也是吸收能力的构成部分。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杨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目的之一是推动国内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发展模式转型。根据中国经济发展的特色,以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研究成果为基础,构建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溢出模型,分析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机制,通过实证分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溢出的吸收能力,并依此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发展模式转型的对外直接投资对策。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杨超  林建勇  
基于2004—2015中国省级层面的面板数据,考察了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同时分析以技术水平和人力资本为衡量指标的地区吸收能力对对外直接投资产业升级效应的调节作用。最后为提升我国企业境外投资的质量效益,从而发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在促进国内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关键作用,结合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