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18)
- 2023(12176)
- 2022(10108)
- 2021(9397)
- 2020(7720)
- 2019(17592)
- 2018(16974)
- 2017(32746)
- 2016(17115)
- 2015(18918)
- 2014(18381)
- 2013(17855)
- 2012(16110)
- 2011(13942)
- 2010(13553)
- 2009(11940)
- 2008(11346)
- 2007(9673)
- 2006(7988)
- 2005(6640)
- 学科
- 济(72812)
- 经济(72757)
- 管理(52200)
- 业(51487)
- 企(43168)
- 企业(43168)
- 方法(38567)
- 数学(34902)
- 数学方法(34422)
- 财(20770)
- 农(17621)
- 贸(17476)
- 贸易(17471)
- 中国(17229)
- 易(17143)
- 技术(16550)
- 业经(14741)
- 务(13523)
- 财务(13479)
- 财务管理(13446)
- 企业财务(12838)
- 出(12612)
- 地方(12361)
- 农业(12329)
- 学(11501)
- 制(11110)
- 环境(10407)
- 理论(10149)
- 银(10117)
- 银行(10100)
- 机构
- 学院(233754)
- 大学(233698)
- 济(101006)
- 经济(99207)
- 管理(96646)
- 理学(84905)
- 理学院(84103)
- 管理学(82593)
- 管理学院(82170)
- 研究(71156)
- 中国(53561)
- 京(46864)
- 财(45055)
- 科学(41535)
- 财经(37268)
- 中心(34409)
- 经(34198)
- 业大(33252)
- 所(32479)
- 江(32370)
- 经济学(32158)
- 农(31576)
- 研究所(29581)
- 经济学院(29516)
- 范(28299)
- 北京(28278)
- 财经大学(28135)
- 师范(28022)
- 院(27156)
- 商学(26175)
- 基金
- 项目(169595)
- 科学(136771)
- 基金(127214)
- 研究(123494)
- 家(110255)
- 国家(109443)
- 科学基金(96800)
- 社会(81819)
- 社会科(78159)
- 社会科学(78138)
- 基金项目(67548)
- 省(65125)
- 自然(62703)
- 自然科(61412)
- 自然科学(61403)
- 自然科学基金(60300)
- 教育(57692)
- 划(54857)
- 资助(51583)
- 编号(48660)
- 部(38440)
- 重点(37665)
- 创(36660)
- 成果(36457)
- 发(35587)
- 国家社会(35374)
- 创新(34313)
- 教育部(33883)
- 人文(33271)
- 科研(32892)
共检索到3261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夏明
创造性地对空间计量经济学中的空间相关性思想进行嫁接利用,在思路方法上进行开拓,构建反映同行业内企业间相互联系与各行业间相互关联的空间权重矩阵,建立空间杜宾模型,并以制造业为例,对O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行业内和行业间路径进行实证检验。对行业内路径的检验表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受到同行业内其它企业ODI活动的影响,行业内企业通过ODI促进自身技术进步之后,又通过企业间各种竞争合作关系促进同行业其它企业生产率提高,行业内路径由此得以验证。对行业间路径的检验表明,各行业通过ODI促进本行业技术进步之后,又通过行业间前向与后向产业关联,对其它关联行业的技术进步和生产率提高起到促进作用,且产业完全关联下的促进作用大于直接关联,由此行业间路径得以验证。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柴庆春 张楠楠
近年来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增长迅速,2014年已经超过我国吸引的外商投资成为资本净流出国。以获得国外先进技术为动机的对外直接投资是否带来了我国的技术进步,在理论和实证检验两个层面都是需要进行广泛而深入研究的课题。笔者在Lichtenberg与Potterie提出的L-P模型基础上,采用我国2006—2012年11个行业的对外直接投资额,测算在11个主要国家投资所产生的研发溢出,利用灰色综合关联度分析法,分析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产生的海外研发溢出与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法(DeA)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之间的相关关系,验证了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产生了较为显著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通过对外直接投资oDi...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欧阳艳艳 喻美辞
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渠道的逆向技术溢出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但有关的行业分析尚不多见。本文基于中国各行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变迁,运用DEC模型计算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行业的平均生产率(Malmquist指数)、技术效率(TEC指数)和技术进步(TC指数),并与各行业对外直接投资所产生的外国研发溢出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得到以下结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行业的逆向技术溢出与行业平均的生产率及其分解指数呈中等关联度,其中,第二产业(制造业、建筑业)的关联度较强,而第三产业的关联度差别较大。技术含量不高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等具有较高关联度;技术含量高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则不具较高的关联度。因...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逆向技术溢出 行业差异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金成晓 王猛
本文主要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制造业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同时考虑了其在行业内和行业间存在的情况。本文选取1999-2005年的行业层面面板数据,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检验了技术溢出的效果。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的水平溢出效应、后向溢出效应显著为正,而前向溢出效果并不明显;行业间的溢出要明显大于行业内的溢出。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溢出效应可能具有非线性,且呈倒U型。即在到达临界点之前,外资进入会带来更多技术溢出;但如果超越这一临界点,更多的FDI流入反而会损害溢出的效果。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宋勇超
笔者构建了对外直接投资(简称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理论模型,并利用中国2003年~2012年对11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省际面板数据,对理论模型的结论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不论全国样本还是分地区检验,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都是存在的,各地区均跨越了逆向技术溢出的门槛值;各地区对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吸收能力是不同的,东部地区由于人力资本及研发资本较为充裕,更容易从对外直接投资中获得逆向技术溢出。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白洁
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能够产生对投资母国的技术溢出效应,本文依据1985~2006年我国对14个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数据,运用LP模型测算了通过ODI渠道溢出的外国研发资本存量,并采用国际R&D溢出回归方法,就逆向技术溢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作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对外直接投资产生的逆向技术溢出能够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积极影响,但在统计上不显著。其主要原因在于:现有统计数据对投资规模的低估;技术寻求型ODI所占比例较小;海外投资产业集中在技术密集度低的行业。
关键词:
反向溢出效应 对外直接投资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吴立广 尹灵秀
本文利用2004~2011年我国行业的面板数据,用非参数的Malmquist指数的方法测算中国八大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通过GMM方法分析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传导的国际研发存量和我国的研发存量以及两者的交互项对这8个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便了解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现阶段国内各相关行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途径传导的国外逆向技术有一定的溢出效应,但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并不显著;只有在国内研发和其他方面的投入跨越一定的门槛值后,才能使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产生逆向技术溢出效应。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杏 钟亮
基于2004-2013年中国国民经济分行业的统计数据,利用变系数模型分析了不同行业的对外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效果,并在控制了模型的内生性偏误后运用GMM估计了溢出的效果。通过构造门槛回归模型研究影响行业技术溢出效果的吸收能力因素,测算出导致行业积极逆向溢出的各门槛变量的门槛值。研究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存在明显的行业差异性。面板模型的实证结果显示,考虑行业吸收能力因素的逆向技术溢出存在明显的门槛特征。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霍忻
对外直接投资(OFDI)是一国利用技术外溢效应来实现本国技术进步的有效路径。本文借鉴L-P模型,选取1985-2013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数据,并以全要素生产率作为技术进步衡量指标,具体考察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对国内技术进步的影响程度和因素。结果显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会产生显著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即对外直接投资每增加1%将引致国内全要素生产率增长0.0163%,影响程度不及国内研发、外商直接投资和进口贸易,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此外还受到人力资本水平、研发强度、技术差距和知识产权保护程度等多种因素影响。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逆向技术溢出 技术进步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彭继增 黄昕 邓伟
本文利用构建C-D函数,测算出中国1992年至2011年全要素生产率,并根据我国1992-2011年对外直接投资数据以及对吸收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产生较大影响的R&D经费、R&D人员、金融发展水平、经济开放度四个相关经济指标数据,利用OLS分析,分别测算出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及相关经济指标对吸收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结论表明逆向技术溢出存在而不显著,需要改善相关经济指标,才能提高吸收能力。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付海燕
对外直接投资对投资母国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是国际技术溢出研究的新论题。本文在总览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梳理了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机理,构建了对外直接投资促进母国技术进步的实证分析模型,并利用10个典型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通过对技术领先国家直接投资获得的逆向技术溢出对其技术进步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中国内研发所代表的吸收能力对技术溢出效应有显著影响;印度和俄罗斯对技术领先国家的直接投资已对其技术进步起到显著促进作用,其他国家和地区则作用甚微;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对中等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对其技术进步的作用较小,有些国家和地区甚至表现出抑制作用。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朱彤 崔昊
本文在国际技术溢出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了逆向技术溢出对中国技术水平的影响。本文的主要创新在于将人力资本溢出引入了国际技术溢出的研究范畴。前人仅研究了逆向研发资金溢出对中国技术水平的影响,而本文还研究了逆向人力资本溢出对中国技术水平的影响。通过研究,主要发现:(1)在本文的研究年限中(1985~2008年),整体而言,东道国逆向研发资金溢出和逆向人力资本溢出对中国技术水平没有显著的影响;(2)对于逆向研发资金溢出而言,中国的人力资本可以形成一定的吸收能力,为使得逆向研发资金溢出对国内技术有正向的影响,存在国内人力资本的"门槛效应",即,从2001年开始,逆向研发资金溢出经过国内人力资本的吸收,对国...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陈柏福 刘舜佳
对外直接投资(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方向与其物化型资本品输出方向相反,需就OFDI对东道国及母国溢出的技术类型进行区分。本文依据技术分类理论指出OFDI逆向溢出非物化型技术,并基于非物化型技术空间扩散属性,将Pottelsberghe and Lichtenberg(2001)的OFDI逆向技术外溢效应检验模型空间扩容,以中国30省2002-2015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检验OFDI两阶段逆向技术外溢:进口贸易和FDI首阶段的局域技术外溢效应强于OFDI首阶段的局域非物化型技术外溢效应,OFDI在中国内陆区域间产生的二阶段广域非物化型技术外溢效应强于进口贸易和FDI的二阶段广域非物化型技术外溢效应,结论在置换6种不同空间权重后具有稳健性。基于研究结论,我们建议"走出去"优先"引进来",并从基础设施建设、制度改革和人力资本积累三方面完善非物化型技术空间溢出所需的软、硬件环境。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非物化型技术 空间溢出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刘明霞 王学军
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技术进步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是国际经济学研究的一个较新论题,也是中国政府推出"走出去"战略的重要预期之一。本文利用2003~2007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检验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的逆向技术溢出存在着较大的地区差异,吸收能力影响逆向技术溢出的大小。另外,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技术效率的影响不显著,国内R&D投资促进了国内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和技术进步,同时阻碍了国内技术效率的提高。在以上结论的基础上,本文对中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梅 袁小艺 张易
母国制度环境正逐渐成为影响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因素。论文运用2003~2011年我国对外投资的省际面板数据,从母国制度环境视角考察制度因素对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研究表明,政府的教育扶持、科技扶持、金融支持、政策开放度和知识产权保护对我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政府对企业的扶持未能发挥积极作用;同时,制度环境对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东部地区良好的制度环境有力地促进了该区域企业逆向技术溢出的实现,而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制度环境在促进逆向技术溢出方面仍有待改善。
关键词:
制度 对外直接投资 逆向技术溢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