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06)
- 2023(12309)
- 2022(10537)
- 2021(9853)
- 2020(8408)
- 2019(19404)
- 2018(18559)
- 2017(34987)
- 2016(18371)
- 2015(20697)
- 2014(20004)
- 2013(19699)
- 2012(18001)
- 2011(15838)
- 2010(15529)
- 2009(14015)
- 2008(13599)
- 2007(11335)
- 2006(9561)
- 2005(8287)
- 学科
- 济(82333)
- 经济(82267)
- 业(57456)
- 管理(57247)
- 企(47923)
- 企业(47923)
- 方法(45641)
- 数学(41805)
- 数学方法(41369)
- 财(24615)
- 中国(19641)
- 贸(19051)
- 贸易(19048)
- 农(18865)
- 易(18684)
- 技术(17677)
- 业经(15787)
- 务(15331)
- 财务(15289)
- 财务管理(15255)
- 企业财务(14636)
- 出(13704)
- 农业(13075)
- 地方(12678)
- 学(11813)
- 制(11599)
- 融(11172)
- 金融(11171)
- 理论(10748)
- 环境(10620)
- 机构
- 大学(257767)
- 学院(254631)
- 济(114927)
- 经济(113150)
- 管理(107336)
- 理学(94610)
- 理学院(93805)
- 管理学(92262)
- 管理学院(91799)
- 研究(78903)
- 中国(60169)
- 财(53388)
- 京(51005)
- 科学(43921)
- 财经(43681)
- 经(40289)
- 中心(38740)
- 经济学(36922)
- 所(36114)
- 业大(35205)
- 农(34966)
- 江(34922)
- 经济学院(33878)
- 财经大学(33128)
- 研究所(32712)
- 北京(31034)
- 商学(29613)
- 范(29437)
- 商学院(29343)
- 师范(29127)
- 基金
- 项目(182217)
- 科学(147268)
- 基金(138295)
- 研究(132381)
- 家(119713)
- 国家(118837)
- 科学基金(105069)
- 社会(88661)
- 社会科(84727)
- 社会科学(84706)
- 基金项目(72853)
- 省(68279)
- 自然(67740)
- 自然科(66382)
- 自然科学(66372)
- 自然科学基金(65241)
- 教育(61921)
- 划(58025)
- 资助(57074)
- 编号(51600)
- 部(42416)
- 重点(40408)
- 成果(39702)
- 创(39323)
- 国家社会(38930)
- 教育部(37767)
- 发(37206)
- 创新(36827)
- 人文(36618)
- 科研(35638)
- 期刊
- 济(107990)
- 经济(107990)
- 研究(72966)
- 中国(43058)
- 财(41422)
- 管理(38750)
- 学报(35976)
- 科学(33779)
- 大学(28734)
- 农(28449)
- 学学(26916)
- 技术(26175)
- 教育(21877)
- 融(21488)
- 金融(21488)
- 财经(21388)
- 农业(19974)
- 经济研究(19447)
- 经(18296)
- 贸(16255)
- 业经(15864)
- 统计(15054)
- 技术经济(14904)
- 问题(14660)
- 国际(14595)
- 策(13866)
- 理论(12910)
- 图书(12408)
- 决策(12134)
- 科技(11845)
共检索到3645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彭继增 黄昕 邓伟
本文利用构建C-D函数,测算出中国1992年至2011年全要素生产率,并根据我国1992-2011年对外直接投资数据以及对吸收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产生较大影响的R&D经费、R&D人员、金融发展水平、经济开放度四个相关经济指标数据,利用OLS分析,分别测算出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及相关经济指标对吸收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结论表明逆向技术溢出存在而不显著,需要改善相关经济指标,才能提高吸收能力。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尹东东 张建清
本文利用我国2003-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借助GMM估计法,分析了我国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现阶段积极的逆向溢出效应尚未显现。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检验了表征吸收能力的各因素对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国内研发投入、人力资本、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基础设施、金融发展规模对于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实现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分区域检验时则表现出明显差异,东部地区的国内研发投入、对外开放程度、基础设施和金融发展规模促进了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实现;中部地区能够促进产生逆向溢出效应的因素则限于对外开放程度、基础设施和金融发展规模;而西部地区只有金融发展规模和金...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逆向技术溢出效应 吸收能力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春应
基于母国吸收能力视角,利用我国1991~2007年的相关数据,考察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我国OFDI存在正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R&D人员和科技活动人员等高技术人才、经济开放度、高技术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是我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实现的重要吸收影响因素,而R&D经费投入、专业技术人员、金融发展、经济发展水平、社会资本尚未对我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产生促进作用。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逆向技术溢出效应 吸收能力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朴英爱 于鸿 周鑫红
在分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机制的基础上,采用2003—2019年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在全国范围尚未显现,但研发投入强度、人力资本水平、与东道国技术差距、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水平以及政府支持研发力度等表征母国吸收能力的影响因素能够显著促进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在全国范围内扩散。分地区检验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显著,并且除金融发展水平外,其他吸收能力因素均显著促进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实现,其中人力资本水平的贡献程度最大。东部地区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及其先进技术吸收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在全国范围内的显现。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对外直接投资未对本地区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影响,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尚未显现,除东北地区对外开放水平外,其他地区吸收能力因素均未对本地区逆向技术溢出产生积极影响。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徐健 陈丽珍
为检验我国OFDI是否存在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及其产生的条件,运用我国2004~2010年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和"国际R&D溢出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现阶段OFDI渠道获得的国际R&D并未显著提升我国的TFP。然后考察了6个衡量母国吸收能力的指标对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存量和经济发展水平没有促进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产生;经济开放度和研发强度对于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产生没有起作用;技术差距和金融发展水平促进了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产生。
关键词:
OFDI 逆向技术溢出 吸收能力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梅 金照林
利用2003-2008年我国的省际面板数据,研究了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及人力资本吸收能力对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对外投资传导的国际R&D对国内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均无显著正向影响,对外投资的积极逆向溢出效应还未显现。分区域的回归结果显示,对外投资对我国各省区的逆向溢出存在明显差异,对外投资显著促进了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西部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则无显著影响。东部地区的高水平人力资本显著提升了对外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果,中西部地区人力资本却没有起到相应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国际R&D 吸收能力 逆向技术溢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陈岩
利用中国2003至2008年省级对外直接投资面板数据,本文实证分析了无特定优势中国跨国公司对外投资是否产生逆向溢出效应。结果显示,以各省的对外投资额为基础构建的国外研发资本存量变量与对外投资企业所在省市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密切相关,表明逆向溢出效应确实存在。然而,本文进一步发现,对外投资的逆向溢出效应并非是普遍和一致的,而是取决于跨国公司所在省市的吸收能力。通过发现逆向溢出证据,本文不仅在实证证据上提供了对于"资产寻求型"对外投资动机假说的支持,为中国企业通过跨国经营获取外生性创新驱动要素提供了一个全新角度的解释,同时为我国各省区提升逆向技术溢出吸收能力指明了战略创新方向。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霍忻
对外直接投资(OFDI)是一国利用技术外溢效应来实现本国技术进步的有效路径。本文借鉴L-P模型,选取1985-2013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数据,并以全要素生产率作为技术进步衡量指标,具体考察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对国内技术进步的影响程度和因素。结果显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会产生显著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即对外直接投资每增加1%将引致国内全要素生产率增长0.0163%,影响程度不及国内研发、外商直接投资和进口贸易,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此外还受到人力资本水平、研发强度、技术差距和知识产权保护程度等多种因素影响。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逆向技术溢出 技术进步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阚大学
文章利用2003-2008年度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实证研究了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吸收能力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反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一是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存在对外直接投资反向技术溢出效应,但该效应均较小;二是东部地区制约对外直接投资反向技术吸收能力的主要因素是人力资本相对不足;三是中部和西部地区制约对外直接投资反向技术吸收能力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开放度和金融发展水平低。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杨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目的之一是推动国内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发展模式转型。根据中国经济发展的特色,以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研究成果为基础,构建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溢出模型,分析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机制,通过实证分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溢出的吸收能力,并依此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发展模式转型的对外直接投资对策。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逆向溢出机制 吸收能力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衣长军 李赛 张吉鹏
现有研究关于新兴经济体OFDI是否存在显著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并未取得一致结论,且转型期中国省际经济和制度发展存在"非均衡推进"特征,在此背景下,文章以中国这一新兴经济体为例,运用省际面板数据和非线性门槛回归模型,实证研究了母国制度环境(包括法制化水平、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和政府治理水平等)和吸收能力(包括经济发展、技术创新能力、人力资本和对外开放程度等)对新兴经济体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及其门槛效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可促进母国技术进步,且在各区域制度环境和异质吸收能力影响下呈现出地区差异,积极而显著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发生在东部地区,而非西部地区;(2)制度环境...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宋勇超
笔者构建了对外直接投资(简称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理论模型,并利用中国2003年~2012年对11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省际面板数据,对理论模型的结论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不论全国样本还是分地区检验,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都是存在的,各地区均跨越了逆向技术溢出的门槛值;各地区对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吸收能力是不同的,东部地区由于人力资本及研发资本较为充裕,更容易从对外直接投资中获得逆向技术溢出。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孔群喜 王紫绮 王晓颖
在跨境投资大幅上升以及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现况下,选取中国2006-2016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将人力资本、研发强度、技术差距作为衡量吸收能力的指标,考察O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是否有助于推动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提升。研究结果表明:(1)三项吸收能力所表征的ODI逆向技术溢出的吸收强度,对于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积极作用;(2) ODI逆向技术溢出在控制吸收能力的情况下,对影响经济增长质量存在调节效应,且人力资本相较于研发强度和技术差距而言对ODI逆向技术溢出的吸收内化贡献最大;(3)吸收能力对ODI逆向技术溢出作用于增长质量的过程中具有双重门槛特征,且在不同吸收能力维度的约束下,ODI逆向技术溢出对推动质量型经济增长存在空间异质性。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杨超 林建勇
基于2004—2015中国省级层面的面板数据,考察了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同时分析以技术水平和人力资本为衡量指标的地区吸收能力对对外直接投资产业升级效应的调节作用。最后为提升我国企业境外投资的质量效益,从而发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在促进国内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关键作用,结合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柴庆春 张楠楠
近年来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增长迅速,2014年已经超过我国吸引的外商投资成为资本净流出国。以获得国外先进技术为动机的对外直接投资是否带来了我国的技术进步,在理论和实证检验两个层面都是需要进行广泛而深入研究的课题。笔者在Lichtenberg与Potterie提出的L-P模型基础上,采用我国2006—2012年11个行业的对外直接投资额,测算在11个主要国家投资所产生的研发溢出,利用灰色综合关联度分析法,分析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产生的海外研发溢出与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法(DeA)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之间的相关关系,验证了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产生了较为显著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通过对外直接投资oDi...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