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891)
- 2023(18075)
- 2022(15333)
- 2021(14237)
- 2020(12324)
- 2019(27900)
- 2018(27650)
- 2017(52877)
- 2016(28603)
- 2015(32202)
- 2014(31514)
- 2013(30794)
- 2012(28023)
- 2011(25035)
- 2010(25127)
- 2009(23236)
- 2008(22880)
- 2007(20566)
- 2006(17430)
- 2005(15017)
- 学科
- 济(115472)
- 经济(115359)
- 管理(86300)
- 业(85395)
- 企(72042)
- 企业(72042)
- 方法(59190)
- 数学(52577)
- 数学方法(51824)
- 财(32582)
- 农(29616)
- 中国(28668)
- 贸(25546)
- 贸易(25537)
- 易(24900)
- 业经(24693)
- 技术(23966)
- 学(22576)
- 务(21311)
- 财务(21243)
- 财务管理(21195)
- 地方(20174)
- 企业财务(20143)
- 制(20027)
- 农业(19965)
- 理论(19015)
- 银(17276)
- 银行(17211)
- 融(16992)
- 金融(16989)
- 机构
- 大学(404339)
- 学院(403967)
- 济(165006)
- 经济(161779)
- 管理(160560)
- 理学(140212)
- 理学院(138768)
- 管理学(136138)
- 管理学院(135415)
- 研究(129118)
- 中国(97054)
- 京(83052)
- 科学(80735)
- 财(74501)
- 农(69402)
- 所(64407)
- 业大(63183)
- 中心(61092)
- 财经(60464)
- 江(59154)
- 研究所(58856)
- 经(55175)
- 农业(55137)
- 北京(51261)
- 经济学(50857)
- 范(49418)
- 师范(48755)
- 州(46902)
- 院(46875)
- 经济学院(46331)
- 基金
- 项目(279537)
- 科学(220676)
- 基金(204794)
- 研究(197326)
- 家(180654)
- 国家(179192)
- 科学基金(154563)
- 社会(125986)
- 社会科(119755)
- 社会科学(119720)
- 省(110156)
- 基金项目(108244)
- 自然(103193)
- 自然科(100993)
- 自然科学(100965)
- 自然科学基金(99215)
- 划(93045)
- 教育(92739)
- 资助(84547)
- 编号(78271)
- 重点(62967)
- 创(61889)
- 成果(61670)
- 部(61633)
- 发(58564)
- 创新(57323)
- 科研(54623)
- 课题(53660)
- 教育部(53061)
- 国家社会(52681)
- 期刊
- 济(167534)
- 经济(167534)
- 研究(108151)
- 中国(74169)
- 学报(66802)
- 农(60599)
- 科学(60237)
- 财(59438)
- 管理(58829)
- 大学(50318)
- 学学(47746)
- 农业(41155)
- 教育(40725)
- 技术(38354)
- 融(33916)
- 金融(33916)
- 财经(29643)
- 经济研究(28303)
- 业经(27559)
- 经(25392)
- 业(23631)
- 问题(22210)
- 技术经济(21860)
- 统计(21628)
- 贸(20960)
- 科技(20634)
- 策(20626)
- 版(19843)
- 商业(18853)
- 国际(17931)
共检索到5756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狄振鹏 李世美
通过梳理以往文献并采集我国2008—2017年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对对外直接投资(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国内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创新模式的异质性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无论从全国整体还是从分地区来看,OFDI均存在显著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国内研发投入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大于OFDI,且其仅对东部地区技术创新有显著影响,对中西部地区影响不大;OFDI对自主创新的促进作用大于模仿创新,说明OFDI的自主创新外溢效果更强;另外,研究还发现目前我国的研发人员力量相对薄弱,人力资本结构不合理,高端科研人员数量不足,严重制约了直接对外投资的吸收能力。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娟 唐珮菡 万璐 庞有功
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是近期国际直接投资领域研究的热点。文章基于创新能力的角度,研究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是否提升了我国创新能力,并考察不同地区获得的逆向技术溢出是否具有差异性。利用2003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基本结论包括:从全国平均水平来看,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渠道获得的逆向技术溢出已成为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渠道之一,这一结论在多种稳健性检验中都成立;自主研发资本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是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主要渠道,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渠道获得的逆向技术溢出对创新能力的影响仍相对较小;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娟 唐珮菡 万璐 庞有功
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是近期国际直接投资领域研究的热点。文章基于创新能力的角度,研究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是否提升了我国创新能力,并考察不同地区获得的逆向技术溢出是否具有差异性。利用2003~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基本结论包括:从全国平均水平来看,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渠道获得的逆向技术溢出已成为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渠道之一,这一结论在多种稳健性检验中都成立;自主研发资本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是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主要渠道,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渠道获得的逆向技术溢出对创新能力的影响仍相对较小;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创新效应在东部地区最为显著,但对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则不显著。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沙文兵
本文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研究了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对国内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通过其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对以专利授权数量为表征的国内创新能力产生了显著的正面效应;同时,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对国内创新能力的影响呈现出显著的地区差异,东部地区对外直接投资对以专利授权数量为表征的国内创新能力的逆向溢出效应最大,中部地区次之,而西部地区对外直接投资则没有对国内创新能力产生显著的逆向溢出效应。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逆向技术溢出 技术创新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许晓芹 周雪松 张清正
"一带一路"建设成为新时代对外开放的最鲜明特征,为我国新时代改革开放指明了新方向,注入了新活力。伴随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质量的不断深化、扩展、拓宽,对外开放的质量提出了更高、更深的新要求。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是近年来国际直接投资领域研究的热点。如何更深入探究三者发展关系?为新时期提高省域创新能力同时共赢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在构建理论框架基础上,详细解析三者之间的机制机理,根据2001-2018年可获得数据,实证显示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对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门槛效应",并进一步解析不同变量作用力量。在瞄准制造强国2025背景下,在如何深度融合作用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出了应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视角协同发力以实现新时代经济发展效益提升。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琰欣 屈小娥 赵昱钧
基于区域创新系统和非线性的"双重维度",采用2006-2015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和门槛回归技术考察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创新溢出效应。结果发现:近十年来,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明显地逆向推动了区域创新效率水平的提升,这种积极影响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创新溢出效应总体呈现出显著的"U"型非线性特征,且这种非线性效应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显著的逆向创新溢出效应主要发生在东部地区,西部地区还不太明显,中部地区甚至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吸收能力显著地正向调节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创新溢出效应,只有当人力资本、金融支持和市场化等吸收能力水平达到一定条件时,才能最大限度地驱动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创新溢出;在"走出去"过程中,不断注重加强对外直接投资与人力资本、金融支持和市场化进程等因素的深度融合,可能是新常态下广大中西部地区省份有效摆脱"走出去困境"的重要突破口。以上结论的发现,对新常态下中国更好地提升对外直接投资逆向创新效应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江 吴玉鸣
基于2011~2020年中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研究数字经济究竟促进了自主创新还是模仿创新。结果表明,数字经济促进了自主创新和模仿创新,该结论在处理内生性、替换被解释变量以及滞后解释变量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发现,数字经济通过增加人力资本积累和研发资本投入促进自主创新;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对自主创新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和知识产权保护较强的地区显著,对模仿创新的促进作用在中西部地区和知识产权保护较强的地区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省域间自主创新存在负向空间溢出,数字经济对自主创新的正向空间溢出并不显著。因此,应强化数字核心技术供给,畅通数字创新渠道;缩小区域数字鸿沟,推动数字经济均衡发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释放知识产权保护红利。
关键词:
数字经济 自主创新 模仿创新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尹元元
借鉴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和国际研发知识溢出理论,将外商直接投资(FDI)环境技术效应分为技术自主创新和技术外溢;就污染与FDI之间构建EKC以代表技术自主创新的环境效应;嵌入国际研发知识溢出变量以代表技术外溢的环境效应;基于污染和技术空间扩散,对模型空间扩容。以中国大陆31省份1985~2014年面板数据的检验显示:(1)技术自主创新的环境效应具有空间二分性。工业废气与所在区域及毗邻区域FDI同时构成倒U型曲线,多数省份FDI规模未逾越双倒U型曲线拐点,无法激发清洁技术自主创新。(2)技术外溢的环境效应具有空间属性。FDI技术局域和广域溢出分别降低了所在地区和毗邻地区工业废气污染水平。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丁小义 程惠芳
通过对比外国直接投资(FDI)技术外溢效应的实现机制与模仿创新内涵,得出外国直接投资技术外溢效应实现过程的关键是模仿创新,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外国直接投资技术外溢效应在中国不显著的原因。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谢钰敏 周开拓 魏晓平
笔者利用我国2000年~2011年的相关数据,实证分析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创新能力的逆向溢出效应,并进一步解析相关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只对国内模仿创新的能力存在逆向溢出效应,而对自主创新和二次创新的能力均产生了抑制作用,最终对总体创新能力有抑制作用,但各层面的影响在统计上均不显著;经济开放度、金融发展水平、基础设施水平和R&D基础水平等因素在其中发挥了不同的影响作用。基于实证的结果提出了鼓励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着力提升对外投资企业的全球学习能力、加强基于创新能力提升的对外投资发展支持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逆向溢出效应 创新能力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朱洁西 李俊江
建立涵盖创新效率提升、经济结构优化、生态文明建设、开放稳定共享和人民生活幸福5个子系统36个基础指标的经济发展质量评价体系,采用二次加权的PCA-EM方法测度中国省域经济发展质量;进一步构建面板联立方程模型,分别考察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对发达经济体、发展中经济体创新能力和经济发展质量的作用机制与效果,深入分析逆向技术溢出对经济发展质量各子系统的创新效应并探讨地区异质性。研究发现,对发达经济体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有利于提升地区创新能力,但对经济发展质量的总体效应为负;对发展中经济体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能够直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创新效应存在明显的区域间差异。我国应该优化OFDI结构、采取因地制宜的投资政策、持续增强吸收能力,充分发挥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驱动作用。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杨俊 李晓羽 杨尘
文章选取我国1996~200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门槛效应(thresholdeffect)分析方法,从人力资本积累角度,探讨适宜我国当前经济增长的技术进步途径。实证表明,FDI的资本积累效应与R&D投入已对我国现实经济的发展作出显著贡献;我国现有整体人力资本已达到进行有效技术模仿的临界值,技术模仿对我国经济的贡献已凸显出来,但同时也存在区域差异;而我国现有人力资本尚未满足全面自主创新的要求,加大人力资本积累是我国实施全面自主创新战略的重要支撑。
关键词:
技术模仿 自主创新 人力资本 门槛效应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时省 朱璐瑶 王帅
在国内外环境发生重大转变的背景下,如何利用政府研发资助增强对外直接投资(OFDI)的逆向创新溢出效应,是深化“走出去”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所在。本文基于创新价值链视角,利用2009—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揭示不同类型政府研发资助如何影响OFDI逆向创新溢出效应,并对其创新阶段异质性进行深入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在技术研发阶段,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对OFDI逆向创新溢出存在显著促进作用,直接研发资助和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减免税影响较弱;在技术成果转化阶段,直接研发资助抑制OFDI逆向创新溢出效应,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与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减免税呈现出较弱的负向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政府研发资助对OFDI逆向创新溢出效应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为了有效释放OFDI的逆向创新溢出效应,中国应根据创新价值链的阶段特征实施区域差异化的研发资助策略。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殷晓红
文章采用省级面板数据,对相关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和内生性检验,运用面板门槛回归方法实证检验了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辽宁省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通过回归分析结果可知在门槛变量的最优规制区间下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效果更为显著,其余变量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均为正向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