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99)
- 2023(14045)
- 2022(11642)
- 2021(10804)
- 2020(9467)
- 2019(21570)
- 2018(21438)
- 2017(42233)
- 2016(22355)
- 2015(24928)
- 2014(24417)
- 2013(24306)
- 2012(22357)
- 2011(19517)
- 2010(19781)
- 2009(18646)
- 2008(18485)
- 2007(16322)
- 2006(14327)
- 2005(12942)
- 学科
- 济(104898)
- 经济(104794)
- 业(93420)
- 企(84017)
- 企业(84017)
- 管理(80877)
- 方法(52465)
- 数学(43964)
- 数学方法(43574)
- 财(34720)
- 业经(30912)
- 农(29924)
- 中国(25126)
- 务(24587)
- 财务(24553)
- 财务管理(24519)
- 企业财务(23346)
- 农业(21205)
- 制(20632)
- 技术(19487)
- 贸(18589)
- 贸易(18579)
- 易(18139)
- 策(16787)
- 和(16702)
- 划(16628)
- 理论(15779)
- 银(15587)
- 银行(15567)
- 地方(15361)
- 机构
- 学院(323573)
- 大学(320165)
- 济(145304)
- 经济(142900)
- 管理(136388)
- 理学(118026)
- 理学院(117010)
- 管理学(115498)
- 管理学院(114893)
- 研究(95565)
- 中国(78074)
- 财(70286)
- 京(64791)
- 财经(56435)
- 科学(52105)
- 经(51389)
- 江(46887)
- 农(45838)
- 中心(45422)
- 经济学(45278)
- 所(44968)
- 业大(42400)
- 财经大学(42011)
- 经济学院(41346)
- 北京(40295)
- 研究所(39962)
- 商学(38610)
- 商学院(38286)
- 州(37025)
- 经济管理(36729)
- 基金
- 项目(210346)
- 科学(169652)
- 基金(157783)
- 研究(157398)
- 家(134166)
- 国家(133003)
- 科学基金(118120)
- 社会(104297)
- 社会科(99224)
- 社会科学(99200)
- 基金项目(83112)
- 省(80634)
- 自然(74802)
- 自然科(73201)
- 自然科学(73180)
- 教育(72112)
- 自然科学基金(71960)
- 划(66847)
- 资助(64943)
- 编号(63265)
- 成果(49724)
- 部(48394)
- 创(46483)
- 重点(45906)
- 发(44445)
- 国家社会(44087)
- 教育部(42866)
- 创新(42738)
- 人文(42449)
- 业(41962)
- 期刊
- 济(155269)
- 经济(155269)
- 研究(93867)
- 财(57746)
- 管理(55288)
- 中国(52234)
- 农(41191)
- 科学(39644)
- 学报(38921)
- 融(32775)
- 金融(32775)
- 大学(32131)
- 技术(30675)
- 学学(30672)
- 财经(28945)
- 农业(28504)
- 业经(26424)
- 经济研究(25434)
- 经(24868)
- 教育(24201)
- 问题(21277)
- 技术经济(19059)
- 贸(18313)
- 统计(17612)
- 业(17360)
- 商业(16619)
- 财会(16454)
- 策(16318)
- 理论(16044)
- 现代(15863)
共检索到4721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戚建梅 王明益
本文首先从理论层面探讨了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企业间工资差距的影响机制和作用趋势,认为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企业间工资差距存在动态非线性影响,其影响趋势取决于OFDI母公司与其他企业对外来技术的吸收能力。在实证层面,基于2002-2007年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对外直接投资数据的合并数据,考察了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企业间工资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验证了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企业间工资差距存在动态非线性影响的理论假设。研究还发现:在对外直接投资一年后,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企业间的工资差距并没有造成影响;在对外直接投资三年后,工资差距在显著扩大;在对外直接投资五年后,国内工资差距虽仍在扩大,但其扩大速度明显减弱。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戚建梅 王明益
本文首先从理论层面探讨了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企业间工资差距的影响机制和作用趋势,认为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企业间工资差距存在动态非线性影响,其影响趋势取决于OFDI母公司与其他企业对外来技术的吸收能力。在实证层面,基于2002-2007年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对外直接投资数据的合并数据,考察了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企业间工资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验证了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企业间工资差距存在动态非线性影响的理论假设。研究还发现:在对外直接投资一年后,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企业间的工资差距并没有造成影响;在对外直接投资三年后,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席艳乐 吴承骏 黄威
本文基于2000—2014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的匹配数据,采用无条件分位数回归的方法,系统性地研究了制造业数字化对中国不同收入分布企业工资收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制造业数字化有助于企业工资收入的增长,但对高工资收入水平的企业影响最大,从而显著扩大了企业间工资收入差距,并且呈现出强烈的“马太效应”。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讨论后,这一结论依旧成立。制造业数字化对企业间工资收入差距的影响因企业所有制类型、地区分布、资本密集度和内部管理成本而异。进一步的机制检验证明,制造业数字化通过生产率渠道、创新渠道和产出规模渠道扩大了企业间工资收入差距。本文为客观评估中国制造业数字化的经济效益提供了微观证据,对分配关系合理调整、制造业平稳数字化转型亦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席艳乐 张一诺 曹亮
本文以外资管制放松政策为准自然实验,基于1997—2015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微观数据库样本,采用三重差分法,系统研究了外资进入对中国正规与非正规就业者工资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相比受外资进入影响较小的地区及正规就业,外资进入政策对受其影响较大地区非正规就业者的工资收入产生了负面影响,从而显著扩大了二者的工资收入差距。在经过一系列有效性检验及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依旧成立。外资进入对该收入差距的政策效应因地理区位、非正规就业类型及企业规模而异。进一步的机制检验证明,外资进入通过人力资本及以家庭背景、户籍类型为代表的信息获取渠道扩大了该工资收入差距。本研究为客观评估中国近年来外资进入的经济效益提供了微观证据,对劳动力市场灵活性和安全性的改革调整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陈东 姚笛
本文采用2000—2015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考察了机器人应用对企业间工资差距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机器人应用在提高企业平均工资的同时,扩大了应用企业与未应用企业之间的工资差距,且随着时间推移这一影响愈加彰显,并在不同行业和不同地区中呈现异质性。在现阶段,机器人应用的生产率效应和产出规模效应大于替代效应,使得利润分享工资的提升效应高于技能组成工资的降低效应,是企业间工资差距扩大的主因。因此,加大企业间再收入分配政策的调节力度,引导工人学习与人工智能技术相适应的新技能,是增加劳动者工资和抑制企业间工资差距进一步扩大的重要途径。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晶晶 岳中刚 陈金丹
本文利用2002—2018年中国服务业A股上市公司数据与商务部《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名录》相匹配,基于渐进双重差分法探究服务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服务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1)基准回归结果表明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可显著促进服务企业生产率提升,并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2)机制检验结果厘清了服务业OFDI可通过创新驱动效应、市场规模扩张效应以及竞争效应提高服务企业生产率;(3)三重差分模型检验结果显示服务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OFDI的生产率效应显著为正;(4)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非国有服务企业和高管有海外经历的服务企业从OFDI中获得更高的生产率溢出,生产性服务业企业OFDI的生产率效应显著。本文研究结论对服务企业高水平“走出去”以及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可提供经验支持与政策依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周云波 陈岑 田柳
本文在分析外商直接投资(FDI)对东道国内外资企业间工资差距影响的动态过程和理论机制的基础上,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测算了FDI对我国企业间工资差距的影响程度和变化趋势。理论分析显示,FDI通过劳动力转移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引起的东道国内外资企业间工资差距,呈现先增大后缩小的倒U型特征。实证分析显示,在考察期内,FDI对我国企业间工资差距的影响显著,其贡献率在10%以上,在所考察的所有变量中排在第二位;从趋势上看,FDI的贡献总体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其原因在于:目前FDI引起的我国内外资企业间的工资差距已经进入缩小阶段,即FDI通过劳动力转移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引起的我国内外资企业间的工资差距已经...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磊 白道欢 冼国明
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迅猛增长的背景下,本文研究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就业的影响。论文从理论上分析了不同投资动机的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就业的影响机制,然后利用微观企业层面数据,经验研究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公司就业人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就业产生了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同时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次数越多,对国内就业的促进也越明显。其促进效应并不受企业所有制类型、投资目的地收入水平的影响。不同投资动机类型对就业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企业资源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公司的就业效应受行业类别的影响,而水平型对外直接投资和垂直型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公司的就业效应,受投资目的地国家收入水...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就业 投资动机 贸易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贾妮莎 雷宏振
企业海外直接投资势必引发母国生产要素流动和要素价格变动,是"促进"还是"抑制"了母国劳动收入份额?针对该问题,文章首先从理论上分析异质性投资动机OFDI对母国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机制,然后利用微观企业数据,采用马氏距离匹配和倍差法实证检验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公司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结果表明:就总体而言,母国总公司劳动收入份额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负相关;就异质性投资动机看,商贸服务类OFDI显著降低了母公司劳动收入份额,资源寻求类OFDI和技术寻求类OFDI则显著提升了母公司劳动收入份额;就异质性东道国(地区)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贾妮莎 雷宏振
企业海外直接投资势必引发母国生产要素流动和要素价格变动,是"促进"还是"抑制"了母国劳动收入份额?针对该问题,文章首先从理论上分析异质性投资动机OFDI对母国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机制,然后利用微观企业数据,采用马氏距离匹配和倍差法实证检验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公司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结果表明:就总体而言,母国总公司劳动收入份额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负相关;就异质性投资动机看,商贸服务类OFDI显著降低了母公司劳动收入份额,资源寻求类OFDI和技术寻求类OFDI则显著提升了母公司劳动收入份额;就异质性东道国(地区)看,投资于发达国家的OFDI显著提升了母公司劳动收入份额,但投资于发展中国家的OFDI则对母公司劳动收入份额具有抑制作用。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郑丹青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迅速发展改变着全球价值链的格局。本文利用2004—2011年中国微观企业数据,采用基于倾向得分匹配的倍差法全面评估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价值链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与企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之间存在显著的因果效应,对外直接投资明显促进了企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提升,并呈现出递增的持续滞后效应;不同类型对外直接投资的价值链效应存在显著差异,投资发达国家相对于发展中国家表现出更大的价值链升级效应,当地生产型企业的价值链推升效应明显大于商贸服务型;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表现出超过整体平均水平的价值链分工地位促进效应。本文研究为中国继续有效推进企业"走出去"战略,逐步构建以中国企业为主导的全球价值链提供了有力的微观经验支撑。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吴万宗 谭诗羽 夏大慰
中国产业政策的执行对企业间工资差距有何影响?文章首先考虑加入了产业政策因素的异质性企业模型,从理论上将产业政策对企业工资影响分解为补贴转移效应与竞争效应两种机制,并提出如下假说:企业将部分政策补助用于生产,此时支付的更多工资等同于财政的直接补贴;同时,企业工资水平也取决于企业的生产效率,产业政策通过促进或抑制行业竞争改变企业效率,从而对企业的工资水平产生一种间接影响,即竞争效应。使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规模以上企业数据对理论假说进行实证检验,可以发现:"中国式"产业政策抑制企业效率带来的负向竞争效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洪小羽 谢建国 任桐瑜
利用工业企业数据库,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探究企业互联网化对平均工资、企业间工资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互联网化显著提升平均工资,影响程度随时间逐渐增强,扩大了互联网化与未互联网化企业间的工资差距,且在国有和低技术水平企业、中西部地区表现得更为显著。机制检验表明,企业互联网化会通过增加对高技能劳动者需求、提高生产率进而扩大企业间工资差距,但生产率效应受到互联网化普及率的调节;对于低技术和中西部地区企业,高技能劳动者需求增加是主要渠道;对于国有企业,互联网化既提高了企业生产率,也提高了对高技能劳动者的需求。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王紫绮 孔群喜 彭丹
先基于本地溢出LS模型,构建企业投资学习效应的理论分析框架,接下来利用2009—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双重差分法实证分析了企业投资学习效应的存在性,最后探讨了要素错配对其学习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首先,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存在显著的投资学习效应,而且对外直接投资行为能够强化其学习效应;其次,要素错配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有负向影响,削弱了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的学习效应,且随着要素错配程度的加深而愈发显著;最后,相较于内资企业,外资企业的投资学习效应更为突出,且要素错配对外资企业投资学习效应的削弱程度更高。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黄新飞 李磊 郑泽鑫
本文匹配了2006—2015年中国上市公司对外直接投资记录和地区方言多样性数据集,以方言多样性作为中国地区文化多样性的衡量方式,从历史文化的角度研究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方言多样性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之间存在倒U型的关系,且该关系在广延边际和集约边际均成立;方言多样性主要通过外商直接投资溢出效应影响本地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在适度范围内,方言多样性作为地区文化包容性与开放程度的重要体现,对吸引外资进入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过度的方言多样性则会加大心理距离,阻碍人力资源积累和外资进入;完善的法律制度会放大方言多样性对对外直接投资的正向影响。本文的结论在经过多种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为理解企业"走出去"的动机提供了一个有益的补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