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79)
- 2023(9969)
- 2022(8115)
- 2021(7235)
- 2020(6218)
- 2019(13634)
- 2018(13384)
- 2017(25813)
- 2016(14002)
- 2015(14864)
- 2014(14379)
- 2013(14494)
- 2012(12971)
- 2011(11152)
- 2010(11113)
- 2009(10596)
- 2008(10892)
- 2007(9748)
- 2006(8547)
- 2005(7780)
- 学科
- 业(78315)
- 企(73227)
- 企业(73227)
- 济(65795)
- 经济(65720)
- 管理(60271)
- 方法(30162)
- 业经(26188)
- 财(24867)
- 数学(22658)
- 数学方法(22567)
- 农(22191)
- 务(20459)
- 财务(20456)
- 财务管理(20446)
- 企业财务(19479)
- 农业(16884)
- 技术(16024)
- 划(14197)
- 策(12835)
- 制(12367)
- 贸(12334)
- 贸易(12330)
- 中国(12276)
- 易(12030)
- 企业经济(12007)
- 和(11592)
- 环境(11404)
- 经营(11404)
- 技术管理(10931)
- 机构
- 学院(206773)
- 大学(200275)
- 济(92288)
- 经济(91002)
- 管理(87238)
- 理学(76073)
- 理学院(75430)
- 管理学(74566)
- 管理学院(74224)
- 研究(62118)
- 中国(49290)
- 农(42127)
- 财(41899)
- 京(40051)
- 科学(37540)
- 财经(33977)
- 业大(33932)
- 农业(33666)
- 所(31526)
- 经(30980)
- 江(30588)
- 研究所(28568)
- 中心(28065)
- 经济学(27483)
- 商学(26540)
- 商学院(26323)
- 经济学院(25184)
- 财经大学(25067)
- 经济管理(24771)
- 北京(24132)
- 基金
- 项目(138555)
- 科学(110949)
- 基金(104364)
- 研究(95978)
- 家(92040)
- 国家(91176)
- 科学基金(80050)
- 社会(64833)
- 社会科(61763)
- 社会科学(61743)
- 基金项目(56297)
- 省(55173)
- 自然(53765)
- 自然科(52633)
- 自然科学(52615)
- 自然科学基金(51798)
- 划(45062)
- 教育(42067)
- 资助(41384)
- 业(36837)
- 编号(35718)
- 创(32825)
- 重点(30575)
- 部(30349)
- 创新(29755)
- 发(29530)
- 国家社会(27400)
- 科研(27159)
- 制(26527)
- 人文(26204)
共检索到2944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晓丹 闫帅
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及倡导绿色低碳发展的背景下,开放经济的环境效应受到学术界和我国政府的高度关注。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日益扩大,然而对外直接投资和母国企业污染排放之间的关系还不明确,尤其是针对新兴市场国家的微观研究十分匮乏。鉴于此,本文检验了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企业污染排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对外直接投资具有“污染光环”效应,即对外直接投资可以减少企业污染排放,且这种效应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和持续性。对外投资企业通过采用更加清洁的生产技术而非加强污染物末端处理的方式实现减排。机制分析显示,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是对外直接投资抑制污染排放的重要传导机制。此外,对外直接投资的减排效应具有异质性,对于大中规模企业、重污染企业以及出口平台型对外投资企业而言,对外直接投资具有更强的减排效应。本研究为新发展格局下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经济与环境双赢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田素华 熊琴
本文使用多个中国微观企业数据,通过双重差分法和多种异质性稳健估计方法,识别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影响污染排放的因果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会显著降低其化学需氧量(COD)的排放;并且,在降低COD排放强度的同时提高了总产出。进一步机制分析表明,企业主要通过到环境规制更严格国家对外直接投资产生的逆向技术溢出,以及促进出口的集约边际和拓展边际来实现减排。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企业污染排放 双重差分法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欧阳艳艳 黄新飞 钟林明
本文基于2005—2016年中国上市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数据,同时匹配地级及以上城市PM_(2.5)等污染数据,采用面板空间滞后模型等方法,实证检验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本地环境污染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发现: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增加会显著改善本地城市的空气污染水平,同时会减少本地城市向周边城市的污染溢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本地环境污染的抑制作用受到城市规模、对外投资方式和城市污染程度的差异性影响。进一步的机制检验表明,企业多元化投资战略整合了上下游资源,提高生产经营效率的同时降低了能耗水平;在国内环保标准不断提高的新形势下,部分传统制造业通过产业转移的方式降低了本地污染排放;企业还通过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获得节能减排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从而改善了本地环境质量。在剔除直辖市、更换控制变量、将因变量替换为水污染以及传统的空气污染物、扩大城市覆盖面以及考虑内生性等情况下,本文的实证结果仍然稳健。本文深化了企业国际投资与母国环境治理的研究,为促进城市的绿色发展提供了不同的思路和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王碧珺 宋子威
对外直接投资绩效是衡量企业国际化成败和建设对外投资强国的重要考量。文章以“一带一路”倡议的出台作为准自然实验,考察了母国政府支持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国海外子公司资产收益率(ROA)有所降低;(2)这一绩效降低与部分企业不当追逐政策红利相关,体现为发生在更有动机追逐政策红利的非国有企业海外子公司,存在更大外来者负担和合法性压力的与中国非接壤、制度距离较大的东道国;(3)随着时间推移,投资者趋于理性,外来者负担有所下降,这一绩效降低效应逐渐减小。文章为更好地利用母国政府支持提高对外直接投资绩效、完善“一带一路”政策体系提供了微观经验启示。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余官胜
在全球环境污染加速的背景下,经济全球化的环境效应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如何影响母国环境作为切入点对此进行研究。传统观点认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会通过产业转移减少母国环境污染,本文作者则认为最终的综合效应取决于规模效应、结构效应与技术效应的作用方向和大小,因此,与母国经济条件有很大的相关性。基于全球100个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本文构建门槛效应模型展开实证研究,得出两个主要结论:一是低经济发展程度国家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会增加母国环境污染,而高经济发展程度国家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不影响母国环境;二是高制造业占比国家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会增加母国环境污染,而低制造业占比国家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不会影响母国环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小舟 卢米雪 李丹
文章基于2004—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数据,采用面板门槛模型,在三个门槛变量下研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对母国碳排放的影响机制,并分析碳市场政策实施和二元梯度OFDI对碳排放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当以经济规模扩张为门槛变量时,OFDI对碳排放的影响存在双重门槛效应,影响效果呈现由负向转为正向再转为负向的“倒U”型趋势;以产业结构升级为门槛变量时,OFDI对碳排放的影响存在单一门槛效应,影响效果先为正向后转为负向;以低碳技术创新为门槛变量时,OFDI对碳排放存在单一门槛的负向影响,且超过门槛值后碳减排效果进一步提升。碳市场政策实施后,OFDI对碳排放的正向影响显著降低,负向影响得到提高;在将OFDI划分为二元梯度的分样本研究中,逆梯度投资比顺梯度投资的碳减排效果更好。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述晟
文章梳理了近年来从母国制度视角分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问题的国内外的具有代表性的文献,发现在中国企业OFDI(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母国制度因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它不仅仅是一个背景条件,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还能够直接决定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制定和实施。
关键词:
母国制度因素 制度距离 对外直接投资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齐晓飞 关鑫
201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首次正式超过外商直接投资,跃升为世界第二大投资国,仅次于美国,但是,用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解释类似中国这样的新兴经济体国家对外直接投资(OFDI)的快速发展和崛起,却稍显乏力,这引起了很多学者对于中国企业OFDI影响因素的关注,认为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制度不完善是影响企业OFDI的重要因素,而且甚至在有些国家是决定性因素。本文将制度因素作为内生变量,融入邓宁的国际折衷生产范式(OLI)理论框架中,构建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OFDI-S模型,通过对其进行经济学解析,分析母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制度理论 OFDI-S模型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齐晓飞 关鑫
201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首次正式超过外商直接投资,跃升为世界第二大投资国,仅次于美国,但是,用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解释类似中国这样的新兴经济体国家对外直接投资(OFDI)的快速发展和崛起,却稍显乏力,这引起了很多学者对于中国企业OFDI影响因素的关注,认为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制度不完善是影响企业OFDI的重要因素,而且甚至在有些国家是决定性因素。本文将制度因素作为内生变量,融入邓宁的国际折衷生产范式(OLI)理论框架中,构建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OFDI-S模型,通过对其进行经济学解析,分析母国制度对OFDI的影响,从理论上对OLI范式进行内涵和外延的扩展,并对中国企业OFDI国际化进行理论阐释,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制度理论 OFDI-S模型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丹 倪超君 张洪振
OFDI对母国就业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从资本、产品市场和企业异质性视角出发,探讨了OFDI对母国就业的影响机理,并进一步分析其制约因素。研究发现,OFDI不仅能直接通过影响母国资本和产品市场对就业产生直接影响,还能通过对小微企业的发展,间接影响我国的就业水平,但其净效应尚不确定。在此之上,文章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韩剑
本文基于异质性企业贸易投资理论,对母国服务业发展影响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机制分析表明,母国服务业发展有助于提高制造业和服务业企业生产效率,从而提升企业对外投资能力,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下降能够降低企业对外投资门槛,推动对外投资企业数量的增加。本文利用30个OECD国家1990-2011年的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服务业总体水平以及四类生产者服务业(批发零售、运输仓储及通讯、金融中介、商业咨询及科技服务)发展水平对OFDI的影响。计量结果显示,一国服务业总体水平与该国OFDI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细分行业来看,批发零售、运输仓储及通讯服务仅是效率提升对OFDI有显著促进,金融中介和商业咨询及科技服务无论是...
关键词:
服务业 生产者服务业 对外直接投资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磊 白道欢 冼国明
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迅猛增长的背景下,本文研究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就业的影响。论文从理论上分析了不同投资动机的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就业的影响机制,然后利用微观企业层面数据,经验研究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公司就业人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就业产生了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同时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次数越多,对国内就业的促进也越明显。其促进效应并不受企业所有制类型、投资目的地收入水平的影响。不同投资动机类型对就业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企业资源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公司的就业效应受行业类别的影响,而水平型对外直接投资和垂直型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公司的就业效应,受投资目的地国家收入水...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就业 投资动机 贸易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琴
文章运用2000—2019年的数据,基于STIRPAT模型,实证研究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对外直接投资并没有降低母国的碳排放规模,反而对碳排放规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分解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效应、产业结构效应和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发现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通过规模效应拉动母国碳排放,产业结构效应和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可以降低碳排放。通过对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分类实证研究发现,三类产业的对外直接投资碳排放效应都为正,说明对外直接投资没有降低国内的碳排放,但是影响系数存在较大差异。研究结论具有一定的政策含义。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碳排放 规模效应 制造业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琴
文章运用2000—2019年的数据,基于STIRPAT模型,实证研究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对外直接投资并没有降低母国的碳排放规模,反而对碳排放规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分解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效应、产业结构效应和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发现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通过规模效应拉动母国碳排放,产业结构效应和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可以降低碳排放。通过对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分类实证研究发现,三类产业的对外直接投资碳排放效应都为正,说明对外直接投资没有降低国内的碳排放,但是影响系数存在较大差异。研究结论具有一定的政策含义。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碳排放 规模效应 制造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