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27)
2023(8624)
2022(7071)
2021(6252)
2020(5129)
2019(11463)
2018(10836)
2017(20714)
2016(11290)
2015(11883)
2014(11316)
2013(11157)
2012(9977)
2011(8926)
2010(8647)
2009(7888)
2008(7702)
2007(6749)
2006(5843)
2005(4997)
作者
(33560)
(28469)
(28175)
(26666)
(17792)
(13735)
(12465)
(11004)
(10576)
(9670)
(9602)
(9077)
(8867)
(8809)
(8741)
(8649)
(8433)
(8404)
(8113)
(8108)
(7125)
(6873)
(6530)
(6497)
(6311)
(6227)
(6125)
(5818)
(5535)
(5528)
学科
(50096)
经济(50046)
(35718)
管理(33332)
(26599)
企业(26599)
方法(26064)
数学(24276)
数学方法(24155)
(14290)
(13788)
中国(12223)
(11305)
贸易(11303)
(11071)
农业(10048)
业经(9625)
(9546)
财务(9541)
财务管理(9535)
企业财务(9219)
(7865)
技术(7815)
环境(7131)
(7065)
金融(7064)
(7037)
地方(6826)
(6673)
银行(6630)
机构
大学(162537)
学院(161235)
(75796)
经济(74827)
管理(63386)
理学(56901)
理学院(56359)
管理学(55470)
管理学院(55208)
研究(54205)
中国(39719)
(33898)
科学(33217)
(32157)
(31657)
业大(28565)
(27558)
农业(27328)
财经(27212)
研究所(25583)
经济学(25234)
(25209)
中心(24177)
经济学院(23356)
(21376)
财经大学(20826)
(19359)
北京(18964)
商学(18756)
农业大学(18678)
基金
项目(118748)
科学(94693)
基金(91423)
(82934)
国家(82315)
研究(78173)
科学基金(70631)
社会(54852)
社会科(52486)
社会科学(52472)
基金项目(48586)
自然(47436)
自然科(46539)
自然科学(46524)
自然科学基金(45788)
(44345)
(38265)
资助(37058)
教育(35054)
编号(27430)
(26804)
重点(26715)
(25329)
国家社会(24732)
(24422)
创新(23801)
科研(23662)
计划(23074)
教育部(23048)
(22660)
期刊
(69721)
经济(69721)
研究(42266)
学报(31477)
(28736)
科学(26912)
中国(26053)
(23904)
大学(23257)
学学(22815)
管理(21592)
农业(19488)
(13710)
金融(13710)
财经(13683)
经济研究(13663)
(11775)
(11196)
技术(11029)
业经(10727)
问题(10175)
(9890)
国际(9527)
技术经济(8723)
业大(8644)
统计(8241)
(8196)
商业(7960)
(7772)
科技(7558)
共检索到2186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余官胜  李会粉  
本文通过传导机制阐述和实证研究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国内劳动生产率的短期和长期效应,结果表明:就全国而言,短期内对外直接投资并不影响国内劳动生产率,而长期内则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东部地区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劳动生产率提升的影响仅存在短期效应,不存在长期效应;而在中西部地区则正好相反,仅存在长期效应,不存在短期效应,这种区别是由我国区域经济不平衡和知识吸收能力差异造成的。此外,本文构建了动态回归方程,研究发现对外直接投资和国内劳动生产率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良性因果关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商建初 ,范方志 ,周剑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李新家  
《劳动生产率新论》评介李新家广东省委党校黄铁苗副教授的新著《劳动生产率新论》,由江西人民出版社作为中青年学者论著丛书之一出版。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人类社会进步中具有根本性的决定作用,而发展社会生产力,最根本的途径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相...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边卫红  陆晓明  
正如著名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所言:生产率在短期也许不是一切,但在长期它就是一切。生产率是影响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最关键要素,也是一国参与全球长期竞争的最关键要素。生产率主要有两种:一是劳动生产率,可分为就业人均产出和就业人均小时产出,是劳动及资本投入的结果;二是全要素生产率(TFP),反映的是新技术、劳动技能和精神动力的提高及组织管理方面的改进等因素带来的生产率增加。笔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蔡昉  
通过国际比较发现,在显现劳动力短缺和工资上涨现象的刘易斯转折点,到迎来劳动年龄人口停止增长、人口抚养比停止下降的人口红利转折点,其间日本经过了30余年,韩国将经过40多年,而中国充其量只有9年。中国这一特殊性可以较好地解释民工荒或招工难现象的严峻性,以及工资增长的巨大幅度。研究指出,工资增长的可持续性在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速度能否与之保持同步和适应,同时提出关于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杭敬  张志远  苑立波  
当前,上海面临着既要保持合理经济增长速度,又要实现经济转型发展的双重艰巨任务,而劳动生产率则是完成这两大任务的关键因素。一方面,经济增长本质上是劳动生产率提升与劳动力增长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当前上海人口红利趋于减弱的形势下,继续提升劳动生产率是保持经济合理增长的关键环节;另一方面,经济转型又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主要依赖物质消耗转为主要依赖广义的技术进步。而资本深化、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提升又是推动劳动生产率持续增长的三个要素。该文利用非参数生产前沿动态分析模型,对"十五"时期以来上海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长要素进行拆解分析。结果显示,近年来虽然上海制造业增加值与劳动生产率呈现同步回落走势,但技术进...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魏巍  李万明  
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本文构建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影响因素的理论框架,并利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经验验证了影响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人均土地规模、土地生产率和制度安排是影响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主要因素,推进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和组织化程度是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主要路径。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徐映梅  瞿凌云  
劳动生产率是促进经济高速增长和协调区域平衡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采用指数方法,将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分解为纯生产率效应、鲍默效应及丹尼森效应,三种效应的贡献率显示我国劳动生产率增长主要是由纯生产率效应驱动的,2002年以后丹尼森效应的作用逐渐凸显出来。对比分析中国31个省份的纯生产率效应和丹尼森效应发现,东部地区省份的两种效应普遍高于其他省份。要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中部省份及东北老工业基地必须在保持纯生产率效应贡献度的基础上提高丹尼森效应,而西部地区的两种效应都有待提高。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飞  刘宣宣  
2018年是我国农村土地确权颁证试点工作的收官之年,客观地评价当前土地确权政策的实施效果,对继续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本文首先对土地确权与农业劳动生产率之间的理论关系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利用2011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的家庭层面数据检验两者之间的因果效应。进一步,利用中介效应模型分析这一过程形成的影响传导机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确权农户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比非确权农户的农业劳动生产率高28.7%,而家庭耕地规模和农户信贷变量在此影响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中介作用,两中介变量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间接影响效应达到46.0%。此外,基于村庄层面的PSM检验表明,确权试点村庄的选择不会导致回归模型的内生性问题,本文的实证结果相对稳健。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李奕轩   张彬  
利用数字经济优势提升三次产业劳动生产率是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重点。基于技术变迁视角,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探讨数字经济对劳动生产率收敛的影响效应及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三大产业劳动生产率均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特征,即随着时间推移,劳动生产率区域间差异逐渐缩小并最终收敛为稳定状态。数字经济能够有效推动劳动生产率收敛,且对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收敛的影响速度最快、效果最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中介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提高技术邻近度与技术中心度促进劳动生产率收敛。为此,提出打通国民经济循环堵点、提高三次产业数字化水平、坚持以数字经济引领技术创新的建议,持续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徐旭川  
劳动生产率和就业是两个重要的宏观经济变量,本文运用CES生产函数说明了两者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理论联系。通过运用VAR方法和1978-2006年间的数据,检验了中国劳动生产率的就业效应。经验研究显示,技术进步是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就业效应的重要因素。从短期来看,劳动生产率的就业效应是负的,但从长期来看,劳动生产率的就业效应是正的。这说明,中国选择了一种适于就业增长的技术进步方式。中国应坚持劳动生产率和就业的协调增长,采用适合于中国现实经济的技术,并选择适当的技术进步速度。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郭凯明  余靖雯  吴泽雄  
本文基于中国投资与消费的产业增加值构成差别显著的事实,在多部门一般均衡模型中引入投资的产业构成,研究了投资影响结构转型和劳动生产率增长的经济机制。本文理论模型能够很好拟合中国非农业增加值比重和就业比重的增长趋势。对模型进行的反事实数值模拟表明,中国投资的产业构成变化对结构转型和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影响显著,但投资率波动的影响相对较小;不同部门生产投资品的相对技术是影响投资的产业构成变化的主要因素。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杨俊  盛鹏飞  
当前大多数文献考察了环境管制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而较少直接考察环境污染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因此文章将环境作为一种生产要素来建立局部均衡模型,并利用中国1991~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环境污染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主要从污染对生产的影响和污染对劳动支付决策的影响两个渠道来实现;同时实证研究发现环境污染对当期的劳动生产率有显著的正效应,然而通过对劳动者劳动支付决策的影响会显著抑制下一期的劳动生产率,并且在环境污染规模较低时,环境污染规模的增加有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当环境污染规模较大时则会对劳动生产率有显著的抑制效应。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竞博  
劳动生产率是决定区域经济具有增长潜能的标志性指标,在人口老龄化不可逆转的情况下,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深入了解经济增长的源泉、保持可持续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文章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人口老龄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口老龄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在不同时期有显著差异,呈现明显的动态特征。短期内,人口老龄化在当期和滞后一期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显著不同;人口老龄化对劳动生产率的长期效应并未凸显。进一步研究证实,人口老龄化与劳动生产率之间呈现明显的"倒U"型关系,人口老龄化最大劳动生产效应的拐点位于8.65%~8.79%之间。在采用老年抚养比指标反映人口年龄结构老化的条件下,研究结论仍然稳健。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尹庆双  林艾澄  盛伟  
在数智经济转型背景下,智能化对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作用不断凸显。本文考察了工业智能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异质性影响及空间外部性特征。研究表明,智能化在促进本地劳动生产率提升的同时也产生了空间正外部性,推动着临近地区劳动生产率提升。模拟区域间市场壁垒减弱过程发现,智能化对劳动生产率提升的空间外部效应逐渐增强。异质性分析发现,智能化有利于缩小性别、户籍以及行业收入差距,但扩大了以学历为主要特征的高、低人力资本群体或区域的收入差距。通过时空效应分析发现,智能化对本地区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显著,对临近地区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效应逐渐减缓。因此,政策制定者应积极调整和引导诸如“空间壁垒”和收入分配相关政策来吸纳全域性智能化投资,进一步提升整体劳动力市场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